传统暗房的小屋:黑白银盐照片的制作,(续)
59022 2500
[704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16-8-16 10:20
润普 发表于 2016-8-16 10:02
照片里令尊没有戴手表哇,俺是看衬衫的胸袋,应该在左边才对,你的这张照片也是胸袋在右边了,放反了,而且拿语录的手该是右手,衣服的门襟该是左压右,
俺这人比较注意细节,爱挑毛病,莫怪,


哈哈,对的,是反了。我从草帽上的字“东方红”上看出来了。
那时多年前,我刚学扫描时扫的片子,还不会“水平翻转”,哈哈。。。
谢谢提醒。
我拿钱包那张应该是左手,因为是“左派”啊。
举左手时,口中还有喊“万寿无疆”。
[703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16-8-16 10:11
润普 发表于 2016-8-16 09:03

如此说来,雨兄跟领导还是青梅竹马的感情呀,而且几十年相濡以沫,真心是俺们的榜样,
当年的大美女对你讲这番话,你家领导不在身边吧,不然。。。。。。


这是个缘份。老婆的哥哥是小学三年级从德阳转来我班的新同学。
来的第一天,是校长陪他来我班的,我一看就知是干部孩子,心中有些不爽。
于是找了个借口打了他一耳光,在他脸上留下五根手指印。
后来她哥一直是班上表现最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衣服穿得也是最好的,深得老师宠爱。
四年级,班里选她哥与我上台表演相生,我就爱去她家排练,也就认识了。
再后来,由于我是班是最坏的学生,那时全国学※※,有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一帮一,一对红。”
老师就要我俩人结为“一对红”。他经常找我谈心,反而被我“策反”,成了我在班干部中的“卧底”。
那时的小学※※※※已是如火如荼,她哥常常给我说要注意哪些人,哪些人不能讲真话。
后来上中学,我俩又在一个班,后来他下农村,每周我们都在通信,讲自己的理想,忧虑。。。。。
我和老婆的恋爱是秘密进行的,双方的家长在一个系统,又彼此瞧不起对方,此事闹得很大,
在双方的邻居看来都是不可能的事,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俩的密切往来没有让别人明白真相。
她哥是站在我的立场上的,帮她父母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我俩结婚时,她还是私奔的。

现在同学们说:一帮一,帮得好啊,把妹妹帮给别人了,自己还变成反动派了。
(他哥后来一直没有入党,也没走仕途,应该说,与我的交往有关)

下边这张还是那次野餐拍的,姐姐在用我的自行车铃盖给狗儿喂水。
用120机拍135,横构图就得横着用,有点难。代代红135胶卷,D-23冲片。

本帖最后由 雨刮器 于 2016-8-16 10:16 编辑

[702 楼] george747 [泡菜]
16-8-16 10:03
润普 发表于 2016-8-16 09:36
哪里还有再还给的事儿呀,前几天有个新闻,某位副省长的书法作品,被某单位收购,价值4万,你以为真的值4万呐,这还是明面儿上的,俺有时不明白,领导们咋都爱书法,字儿写得不咋地,架不住有润笔费呀,
河南省的副省长喜爱照相,北京地铁里就挂了几个站台的河南焦作风景照片,这版权费乔治兄给估计一下得多少呀,一被※※,照片也就跟着下架了,
呵呵,特色,特色,中国的艺术特色,不过,润普兄,你我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o
[70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6 10:02
雨刮器 发表于 2016-8-15 23:01
好像没反吧?看我父亲的手表,应该是左手吧?

很巧,我的显影罐出是4元多,是广州生产的,很小,只能装300毫升药液。
135只能冲半卷,120冲一卷。盖子是一个红色的漏斗,很乖巧。

下边这张拍于1972年冬天,
当时时新表忠心:三忠于、四无限。
三个手指要放在《语录》前边,举过头顶四次。
我非常反感,想恶搞一下,就有钱包替换了《语录》。
可怜的钱包中没有一分钱,只有二两粮票,
回家的公交车上让小偷给偷了,可怜的小偷,可怜的我。
书包的鼓囊着一只德国脚架,是铜质的,可以拉伸,还配有一个球形云台。

相机和脚架是邻居家借的,胶卷是代代红,在店冲的。


照片里令尊没有戴手表哇,俺是看衬衫的胸袋,应该在左边才对,你的这张照片也是胸袋在右边了,放反了,而且拿语录的手该是右手,衣服的门襟该是左压右,
俺这人比较注意细节,爱挑毛病,莫怪,
[700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6 09:48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8-15 23:51
那时候老师哥们教个法子,对底片也硒调色。
70,80年代,咱们国产的东西质量真心说不上好。
2寸的木格子木机整的大头像。也只能印2寸。放大就惨不忍睹。俺后来不信邪,非要给人家放10寸。。。结果※※撞南墙。
再后来,俺狠了心,出颗粒的玩意一律不再扩大篇幅了。拉起放大机头。一看有大颗粒就不放了。。。不爱受人白眼啊。国卷国药上研究了10年细颗粒药。。。
俺在成都住过几个月,是够潮的啊。关键是阳光天很少。


4shen 也来故事会啦,跟这些60上下的扯闲篇哈,你也能放下这个身段,
没得聊,宁可忆苦思甜,痛说照相家史,也没见说个正经事,扯闲篇都能耐着呢。都60多了,看样子也不想再进一步了
所以,帖子质量不高呀。没啥人爱看。


闲篇也有很多信息滴,人老了,总结一下经验也有不是,没人妨碍你呀,
[699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6 09:36
george747 发表于 2016-8-16 09:24
是啊,中文博大精深啊.
先把別人的东东当自已的用,到那天反什么到自己头上,再还给人民,是否这意思?
象我们这辈人,想要也沒人送,只得自已掏钱买买得起的东东玩了


哪里还有再还给的事儿呀,前几天有个新闻,某位副省长的书法作品,被某单位收购,价值4万,你以为真的值4万呐,这还是明面儿上的,俺有时不明白,领导们咋都爱书法,字儿写得不咋地,架不住有润笔费呀,
河南省的副省长喜爱照相,北京地铁里就挂了几个站台的河南焦作风景照片,这版权费乔治兄给估计一下得多少呀,一被※※,照片也就跟着下架了,
[698 楼] george747 [泡菜]
16-8-16 09:24
润普 发表于 2016-8-16 08:47
乔治兄在澳洲,不知国内情形,很多人的数码徕卡未必是自己掏钱,知道啥叫“雅贿”吗,

肿么赶脚着爱军兄是给俺们上党课的节奏涅,哈哈,开个玩笑,
不忘初心,※※※的讲话很有道理,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哪个政治力量可以取代※※※,那么咱们就要让党保持初心,继续带领中国的发展,
咱们也保持初心,把照相玩儿得更加开心,

是啊,中文博大精深啊.
先把別人的东东当自已的用,到那天反什么到自己头上,再还给人民,是否这意思?
象我们这辈人,想要也沒人送,只得自已掏钱买买得起的东东玩了
[697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6 09:03
梁子 发表于 2016-8-16 08:11
第一眼看到雨兄家那张合影 也感到放反了 因为雨兄父亲衬衫口袋好像应该在左边。。。。但仔细看看 衬衫门襟和那位牵狗的姐姐似乎一个方向
。。。
雨兄拍的好照片啊 关键是现在能这么完整的保留着   以后洗底片洗照片一定也认真地按要求做 以期长期保留不褪色

特意拿衬衫看了 男衬衫应该右边是纽扣
应该是放反了


梁子兄还那么认真反复比对,※※中女士服装的门襟也是左压右的,74年以后也有右压左的,不过俺更留意雨兄的腰带扣,那时算是很时髦的啦,还养宠物,绝对的小资腔调,

雨刮器 发表于 2016-8-16 07:36
嘻嘻,爱军兄:我能拉出调调来,还是“开塞”练习曲。
各家的孩子都乐意把二胡借给我,这就包括我老婆的哥哥。所以我从来就不缺二胡用,也就不用买了,说实话也买不起。
我做事一向执着,为了买一付金属弦,我骑车到新津县跑了个来回,共90多公里。
当时我家没自行车,还得找邻居借,条件是在新津帮他家买十斤黄鳝。够傻吧?
更可笑的是我家大院里公认的大美女,在几十年后对我说:当年的你只要对我使个眼色,我一定要跟你私奔。。。。
哈哈。。。。我当时一点也不知道。
当年没有“装逼”一说,要不然,我就是装逼的典范。哈哈。。。。。


如此说来,雨兄跟领导还是青梅竹马的感情呀,而且几十年相濡以沫,真心是俺们的榜样,
当年的大美女对你讲这番话,你家领导不在身边吧,不然。。。。。。
[696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6 08:47
george747 发表于 2016-8-15 23:46
是啊,喜欢的东西不会以价值来论,只以兴趣而论
就象拍照一样黑,白,灰,各人喜欢不同.
有人拍大片,也有人拍烂片,但贴烂片的也比拉着别人的片扯大旗的強.
'国内很多人拥有数码徕卡,确是当作奢侈品来显摆',但毕竟还是自己滴


乔治兄在澳洲,不知国内情形,很多人的数码徕卡未必是自己掏钱,知道啥叫“雅贿”吗,

宁爱军 发表于 2016-8-16 01:31
哈哈,润普兄,俺这只是断章取义,选其精华。
大家都是多年玩摄影的,能够聚在一起实属不易。
俺因为条件有限,现在拍胶片拍的少,所以在普兄这里很少发声,只是经常的喜欢到各位老大的坛子里转悠转悠,学习,取经,长姿势。
各位老大的楼盖的都挺好,常转悠会使人受益匪浅。
其实,大家的愿望都是一至的,那就是,结交朋友,交流心德,提升自己。
争论是在所难免,这才是进步的基础。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肿么赶脚着爱军兄是给俺们上党课的节奏涅,哈哈,开个玩笑,
不忘初心,※※※的讲话很有道理,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哪个政治力量可以取代※※※,那么咱们就要让党保持初心,继续带领中国的发展,
咱们也保持初心,把照相玩儿得更加开心,
[695 楼] 梁子 [陈年泡菜]
16-8-16 08:11
第一眼看到雨兄家那张合影 也感到放反了 因为雨兄父亲衬衫口袋好像应该在左边。。。。但仔细看看 衬衫门襟和那位牵狗的姐姐似乎一个方向
。。。

雨兄拍的好照片啊 关键是现在能这么完整的保留着   以后洗底片洗照片一定也认真地按要求做 以期长期保留不褪色

特意拿衬衫看了 男衬衫应该右边是纽扣
应该是放反了 本帖最后由 梁子 于 2016-8-16 08:14 编辑

[694 楼] 梁子 [陈年泡菜]
16-8-16 08:08
第一眼看到雨兄家那张合影 也感到放反了 因为雨兄父亲衬衫口袋好像应该在左边。。。。但仔细看看 衬衫门襟和那位牵狗的姐姐似乎一个方向
。。。

雨兄拍的好照片啊 关键是现在能这么完整的保留着   以后洗底片洗照片一定也认真地按要求做 以期长期保留不褪色
[693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16-8-16 07:36
宁爱军 发表于 2016-8-16 01:27
不知雨兄是在那里光摆个姿势呀,还是能够拉出调调。那会儿的大部分文青都是摆个架势。


嘻嘻,爱军兄:我能拉出调调来,还是“开塞”练习曲。
只是拉得不好。
我的二胡拉得很好,还上※※奏过《赛马》、《江河水》,《北京有个金太阳》。。。。。
最笑人的是,我居然没有买过二胡。
事情是这样的:66年全面停课,我的同学也是邻居都是有家庭“问题”的一帮小伙伴,
都没有资格当※※※或红小兵,大家就在一起玩音乐。
一个伙伴花了九毛钱在旧货摊买了一把破二胡,我们几个修理后,可以发声了,
刚好有个长辈会拉,并懂些乐理知识,就对我们进行了启蒙教育。
后来几个家庭条件好的伙伴就买了二胡。(后来在我的周围真出了不少音乐人才,
右边那位的儿子,现任※※乐团首席小提琴。中国儿童小提琴的最高水平就在成都,
其中的原因就是我的一个同学任少年宫小提琴老师,※※遍布各国大乐团。可以百度“沈彦”)
由于我的手很巧,把其他人的二胡拆开,小动手脚,音色就变好了,各家的孩子都乐意把二胡借给我,
这就包括我老婆的哥哥。所以我从来就不缺二胡用,也就不用买了,说实话也买不起。
我做事一向执着,为了买一付金属弦,我骑车到新津县跑了个来回,共90多公里。
当时我家没自行车,还得找邻居借,条件是在新津帮他家买十斤黄鳝。够傻吧?
69年,复课后,又普及“样板戏”,学校乐队几乎全是我的邻居,后来又与川音子弟联合,把乐队办得很好。
更巧的是驻校“工宣队”队长,又很有“文艺”天赋,把我们组织得非常好。
后来要排练“收租院”需要独奏一段《江河水》,校领导、音乐老师最终选择了我。
我后来回想我为啥把《江河水》拉得特别好,应该与当时的处境有关吧?
我家后边是有两条小河,正好在窗外汇合,风光真算得上“优美”,
在河水汇合处,正好有一块空地,就是伙伴们“排练”的地方,又不至于吵到别人。
我常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一只铅笔做二胡的琴码,这样声音变得非常小,几乎只能让自己听见。
这个时候,我往往爱拉的曲调就是《江河水》。在月光下,琴声与水声交响晖映,那样的感觉至今难忘。
更可笑的是我家大院里公认的大美女,在几十年后对我说:当年的你只要对我使个眼色,我一定要跟你私奔。。。。
哈哈。。。。我当时一点也不知道。
当年没有“装逼”一说,要不然,我就是装逼的典范。哈哈。。。。。

http://www.musiceol.com/news/html/2009-8/200981414113917405831.html

http://v.ku6.com/show/_HB9169JAPUXiNk2Keg5hg...html

本帖最后由 雨刮器 于 2016-8-16 07:40 编辑

[692 楼] 宁爱军 [泡菜]
16-8-16 01:31
润普 发表于 2016-8-15 08:44
爱军兄是该罚站,老三篇都能背错,落了这句“※※※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哈哈,弹指一挥间,都是45年前的事儿了,常猎户说了,8年了,别提它了,
哈哈,润普兄,俺这只是断章取义,选其精华。
大家都是多年玩摄影的,能够聚在一起实属不易。
俺因为条件有限,现在拍胶片拍的少,所以在普兄这里很少发声,只是经常的喜欢到各位老大的坛子里转悠转悠,学习,取经,长姿势。
各位老大的楼盖的都挺好,常转悠会使人受益匪浅。
其实,大家的愿望都是一至的,那就是,结交朋友,交流心德,提升自己。
争论是在所难免,这才是进步的基础。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691 楼] 宁爱军 [泡菜]
16-8-16 01:27
雨刮器 发表于 2016-8-15 13:31
我有反光板,就是香烟纸做的,
衬底的三层板,还加了细木边,中间用金属合页连接,
叠起来可以夹在自行车后边。
当时我在上班,我俩约定,(没有电话,有事要见面才能说)
哪天天晴,我上班就把相机带上,下午她就来工厂找我,然后一起去拍照。
那地方很清静,没人打反光板。
73年的整个8月中23日是第一个大晴天,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

下边这张拍于1972年秋天。
当时我们一群想当音乐家的伙伴出门流浪,身上不带一分钱,一路卖唱,骗吃骗喝。
这是走到罗江边的时候拍的照片。
邻居的蔡司相机,代代红胶卷。
左边的那位就是在下。
不知雨兄是在那里光摆个姿势呀,还是能够拉出调调。那会儿的大部分文青都是摆个架势。
[690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8-15 23:51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689 楼] george747 [泡菜]
16-8-15 23:46
润普 发表于 2016-8-15 22:29
俺也是现在才有了这些东西,搓一堆儿也没辆桑普车值钱,还不到一间厕所的价钱,能说是土豪吗,当然,心里喜欢的东西,再贵也想拥有,不喜欢的多贵也看不上眼,总比去嫖去赌随意糟蹋强出去百倍,

至于说到国内很多人拥有数码徕卡,确是当作奢侈品来显摆,恐怕一年拿出来拍照的次数不会到5次吧,出来的片子恐怕也不如手机拍出来的效果,对于真心喜爱照相的,也不会对它感冒,
是啊,喜欢的东西不会以价值来论,只以兴趣而论
就象拍照一样黑,白,灰,各人喜欢不同.
有人拍大片,也有人拍烂片,但贴烂片的也比拉着别人的片扯大旗的強.
'国内很多人拥有数码徕卡,确是当作奢侈品来显摆',但毕竟还是自己滴
[688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8-15 23:07
润普 发表于 2016-8-15 22:36
这张片子放反了,
不过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气质也很好,120的机器拍135,用现在的话说,赚了中焦镜头,1973年,俺还没有学会冲胶卷,74年去天津学习,晚上睡在澡堂子里,离澡堂子不远有个大百货商店,有个照相器材柜台卖显影罐,4元多钱的胶木材料,如获至宝地捧回北京,开始了自己冲洗胶卷的※※


润普兄咋看出来放反了?
听几位讲自己学摄影的※※,发现都比俺进暗房早。俺进暗房是88年了。
看着雨刮器兄贴出的70年代的照片,真的比现在很多拍大画幅的人的片子都好。图片中间充满了感情,充满了故事。好的照片,必须是要有情绪的。
这样高质量的讨论,必须顶。
[687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16-8-15 23:03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8-15 22:47
看着时间长了都有点发霉了?当初要是调调色就好了。

婶儿:这个胶卷是店冲的,不久就坏了。
后来我又重新定影,水洗后凉干的。
[686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16-8-15 23:01
润普 发表于 2016-8-15 22:36
这张片子放反了,
不过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气质也很好,120的机器拍135,用现在的话说,赚了中焦镜头,1973年,俺还没有学会冲胶卷,74年去天津学习,晚上睡在澡堂子里,离澡堂子不远有个大百货商店,有个照相器材柜台卖显影罐,4元多钱的胶木材料,如获至宝地捧回北京,开始了自己冲洗胶卷的※※


好像没反吧?看我父亲的手表,应该是左手吧?

很巧,我的显影罐出是4元多,是广州生产的,很小,只能装300毫升药液。
135只能冲半卷,120冲一卷。盖子是一个红色的漏斗,很乖巧。

下边这张拍于1972年冬天,
当时时新表忠心:三忠于、四无限。
三个手指要放在《语录》前边,举过头顶四次。
我非常反感,想恶搞一下,就有钱包替换了《语录》。
可怜的钱包中没有一分钱,只有二两粮票,
回家的公交车上让小偷给偷了,可怜的小偷,可怜的我。
书包的鼓囊着一只德国脚架,是铜质的,可以拉伸,还配有一个球形云台。

相机和脚架是邻居家借的,胶卷是代代红,在店冲的。
[685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8-15 22:47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68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5 22:36
雨刮器 发表于 2016-8-15 20:59
照老师:这张照片我用了很多心思。
拍摄的前几天,我看了※※前的一本《中国摄影》。
其中有篇文章专门讲剪裁,专门举例:一棵树,如果只取其中一部份,
不要将整棵树全部拍完,那么这棵树会显得很大,给人留下许多联想。
我当时又想在照片上表现质感,所以专门叮嘱她带好纱巾。
也就是说,这张照片在没有拍之前,我的头脑中已经想好了,
最后的结果如我想像。

下边这张是父亲给我买了新相机的第一次使用拍摄的。
那是1973年五、一节。父亲母亲都从外地回成都过节,
刚好一个姐姐也从农村回来办事,我们一家到郊外野餐。
用的是海鸥4C的135附件拍的,代代红胶卷,D23冲洗的。


这张片子放反了,
不过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气质也很好,120的机器拍135,用现在的话说,赚了中焦镜头,1973年,俺还没有学会冲胶卷,74年去天津学习,晚上睡在澡堂子里,离澡堂子不远有个大百货商店,有个照相器材柜台卖显影罐,4元多钱的胶木材料,如获至宝地捧回北京,开始了自己冲洗胶卷的※※
[68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5 22:29
george747 发表于 2016-8-15 20:32
我那时,确实不知徕卡的价值,只知道它能让我拍照,而我父亲是把它作为让我学习的工貝才给我,而不是把奢侈品当玩貝送我,所以根本占不上土豪.
直到现在您能说徕卡能是奢侈品吗,数码徕卡这价也不低,但国內用的人不在少数,能用国内的收入去衡量使用者是否是土豪吗?
相机,当你用它来挣钱时,是工具,当你用它拍着玩时,是玩具,只有你想用它耒显摆时,才会使你象土豪,(也只是象). 就这么简单.
比如说,润普兄您又徕卡,又如耒,又一包泥,老头,新头,德头,日头,那用申豪,用海欧,一机一头的人能说您是土豪吗?
非也,因为您是为了满足拍摄需要,爱好,才拥有它们,而不是为了它们的价值而拥有它们.我说得对吗?


俺也是现在才有了这些东西,搓一堆儿也没辆桑普车值钱,还不到一间厕所的价钱,能说是土豪吗,当然,心里喜欢的东西,再贵也想拥有,不喜欢的多贵也看不上眼,总比去嫖去赌随意糟蹋强出去百倍,

至于说到国内很多人拥有数码徕卡,确是当作奢侈品来显摆,恐怕一年拿出来拍照的次数不会到5次吧,出来的片子恐怕也不如手机拍出来的效果,对于真心喜爱照相的,也不会对它感冒,
[682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8-15 22:03
雨刮器 发表于 2016-8-15 20:59
照老师:这张照片我用了很多心思。
拍摄的前几天,我看了※※前的一本《中国摄影》。
其中有篇文章专门讲剪裁,专门举例:一棵树,如果只取其中一部份,
不要将整棵树全部拍完,那么这棵树会显得很大,给人留下许多联想。
我当时又想在照片上表现质感,所以专门叮嘱她带好纱巾。
也就是说,这张照片在没有拍之前,我的头脑中已经想好了,
最后的结果如我想像。

下边这张是父亲给我买了新相机的第一次使用拍摄的。
那是1973年五、一节。父亲母亲都从外地回成都过节,
刚好一个姐姐也从农村回来办事,我们一家到郊外野餐。
用的是海鸥4C的135附件拍的,代代红胶卷,D23冲洗的。


值得保存的照片。那时候的人虽然物质上没有现在丰富,但是精神上都有追求。
其实就是现在,我个人觉得把摄影当作爱好至少比吃喝嫖赌高雅的多。
[681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16-8-15 20:59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8-15 20:21
真心不错。那时候的条件能做出这么精致的照片,水平相当高。就是现在,您随便翻翻无忌网贴出的黑白照片,还不是脏点满处都是的片子天天有,更不要说什么调子的事了。至于说个人眼光不同,有人就是喜欢大黑大白的片子,至少把扫描的脏点子去掉吧。


照老师:这张照片我用了很多心思。
拍摄的前几天,我看了※※前的一本《中国摄影》。
其中有篇文章专门讲剪裁,专门举例:一棵树,如果只取其中一部份,
不要将整棵树全部拍完,那么这棵树会显得很大,给人留下许多联想。
我当时又想在照片上表现质感,所以专门叮嘱她带好纱巾。
也就是说,这张照片在没有拍之前,我的头脑中已经想好了,
最后的结果如我想像。

下边这张是父亲给我买了新相机的第一次使用拍摄的。
那是1973年五、一节。父亲母亲都从外地回成都过节,
刚好一个姐姐也从农村回来办事,我们一家到郊外野餐。
用的是海鸥4C的135附件拍的,代代红胶卷,D23冲洗的。
[680 楼] george747 [泡菜]
16-8-15 20:32
润普 发表于 2016-8-15 19:01
俺叔叔喜欢照相,也没有用到徕卡,淘了个二手的基辅4型,没多久也转让了,400大洋也是很有压力滴,俺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学照相,
你那时还小,不会用贵贱来衡量一件玩具的价值,能把奢侈品当作玩具,不是土豪又是啥涅,
我那时,确实不知徕卡的价值,只知道它能让我拍照,而我父亲是把它作为让我学习的工貝才给我,而不是把奢侈品当玩貝送我,所以根本占不上土豪.
直到现在您能说徕卡能是奢侈品吗,数码徕卡这价也不低,但国內用的人不在少数,能用国内的收入去衡量使用者是否是土豪吗?
相机,当你用它来挣钱时,是工具,当你用它拍着玩时,是玩具,只有你想用它耒显摆时,才会使你象土豪,(也只是象). 就这么简单.
比如说,润普兄您又徕卡,又如耒,又一包泥,老头,新头,德头,日头,那用申豪,用海欧,一机一头的人能说您是土豪吗?
非也,因为您是为了满足拍摄需要,爱好,才拥有它们,而不是为了它们的价值而拥有它们.我说得对吗?
[679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8-15 20:21
雨刮器 发表于 2016-8-15 11:50
后来我一直不热衷参展。
82年的全国影展获奖,也不是我自己去投的稿,是单位工会为了年底写成绩而为的。

这是一个我的美女同学,在样板戏中演“喜儿”。
84年移居美国,她把这张我给她放大的照片装裱一直挂在家中。
这张底片被她弄丢了,下边这张是照片扫描的。
时间是1973年8月23日下午,成都的沙河边。
相机是海鸥4C   上海胶卷,厦门相纸放大的。
我当年放大的照片,现在看也非常干净,没有啥灰尘。


真心不错。那时候的条件能做出这么精致的照片,水平相当高。就是现在,您随便翻翻无忌网贴出的黑白照片,还不是脏点满处都是的片子天天有,更不要说什么调子的事了。至于说个人眼光不同,有人就是喜欢大黑大白的片子,至少把扫描的脏点子去掉吧。
[67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5 19:01
george747 发表于 2016-8-15 17:15
你别忘,那时,贫下中农,工人阶级才是土豪啊----享受政治特权.
而那时代用徕卡,并不象现在拿了个好机,浑身会有牛逼感
我那个年令,只是感觉有了一个能拍照的玩具而巳.


俺叔叔喜欢照相,也没有用到徕卡,淘了个二手的基辅4型,没多久也转让了,400大洋也是很有压力滴,俺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学照相,
你那时还小,不会用贵贱来衡量一件玩具的价值,能把奢侈品当作玩具,不是土豪又是啥涅,
[677 楼] george747 [泡菜]
16-8-15 17:15
润普 发表于 2016-8-15 12:58
就是一副穷酸相儿,也要得瑟一番呀,

在那个7,8口人挤在一间12平米小房儿的年代,徕卡不是土豪中国就没有土豪了,一台螺口徕卡的二手价就是一个四级工的年薪,

你别忘,那时,贫下中农,工人阶级才是土豪啊----享受政治特权.
而那时代用徕卡,并不象现在拿了个好机,浑身会有牛逼感
我那个年令,只是感觉有了一个能拍照的玩具而巳.
[676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8-15 13:50
雨刮器 发表于 2016-8-15 13:31
我有反光板,就是香烟纸做的,
衬底的三层板,还加了细木边,中间用金属合页连接,
叠起来可以夹在自行车后边。
当时我在上班,我俩约定,(没有电话,有事要见面才能说)
哪天天晴,我上班就把相机带上,下午她就来工厂找我,然后一起去拍照。
那地方很清静,没人打反光板。
73年的整个8月中23日是第一个大晴天,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

下边这张拍于1972年秋天。
当时我们一群想当音乐家的伙伴出门流浪,身上不带一分钱,一路卖唱,骗吃骗喝。
这是走到罗江边的时候拍的照片。
邻居的蔡司相机,代代红胶卷。
左边的那位就是在下。


那时中国都没啥娱乐活动,你们能把这些乐器整出声音来,就是一种享受了,都是从青葱岁月走过来的,看了很唏嘘,
[675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16-8-15 13:31
润普 发表于 2016-8-15 13:03
这属于※※※出了山洞见太阳了,

拍摄日期都记得那么清楚,雨兄太严谨了,不过这张如果用反光板打出眼神光就更生动了,俺的反光板是用学习夹子贴上香烟锡纸做成的,2米之内很管用,


我有反光板,就是香烟纸做的,
衬底的三层板,还加了细木边,中间用金属合页连接,
叠起来可以夹在自行车后边。
当时我在上班,我俩约定,(没有电话,有事要见面才能说)
哪天天晴,我上班就把相机带上,下午她就来工厂找我,然后一起去拍照。
那地方很清静,没人打反光板。
73年的整个8月中23日是第一个大晴天,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

下边这张拍于1972年秋天。
当时我们一群想当音乐家的伙伴出门流浪,身上不带一分钱,一路卖唱,骗吃骗喝。
这是走到罗江边的时候拍的照片。
邻居的蔡司相机,代代红胶卷。
左边的那位就是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