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预测,大画幅胶片即将在里面内被数码化,或者被淘汰,大家怎么看?
5099 236
[14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11-14 18:58
老乞丐88 发表于 2021-11-14 17:02
也许我孤陋寡闻了。我现在只是知道网上有两家,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杭州。

如果我身边要是有冲洗店,我一定会放弃数码(其实我玩数码也没几天)。

反转片确实涨价很多,但是如果有意识的控制一下,目前还是可以承受的。
黑白冲利落的都没几个人。弄个彩色的。校色水平还不如中画幅那边的。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4 19:00 补充
还老惦记省钱。去弄过期的彩色翻转。
[147 楼] 老乞丐88 [泡菜]
21-11-14 17:02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11-14 15:18
实际上网店有的是。没觉得玩反转片的越来越少。恨不得45就算大的了

120玩翻转的不少都被赶后背上了。不是冲洗店少了,。是彩色翻转底片越来越贵了。


也许我孤陋寡闻了。我现在只是知道网上有两家,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杭州。

如果我身边要是有冲洗店,我一定会放弃数码(其实我玩数码也没几天)。

反转片确实涨价很多,但是如果有意识的控制一下,目前还是可以承受的。

[146 楼] semilin [资深泡菜]
21-11-14 15:47
Samuel_Chan 发表于 2021-11-13 20:42
我是拍4x5反轉片的,現在面對隨了膠片停產,還要是沖正片的工場越來越少,香港最後一個Kodak Q-Lab也倒閉了


4x5反转就自己冲吧,靠人不如靠己,而且外面冲价格也贵。
[14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11-14 15:18
老乞丐88 发表于 2021-11-14 13:08
毕竟是工业化的产物,将来如果持续下去,一定是要有工业基础。

如果在一个省有一家冲洗店,玩胶片(反转片)的人一定会多起来。
实际上网店有的是。没觉得玩反转片的越来越少。恨不得45就算大的了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4 15:20 补充
120玩翻转的不少都被赶后背上了。不是冲洗店少了,。是彩色翻转底片越来越贵了。
[14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11-14 15:13
CCNF 发表于 2021-11-14 09:19
那飞机片就卖了一年就完事了?

你是说大厂一停,也就剩下福这一家了,这价不要飞到天上去啊。
东欧。德国小厂家老牌子特别多。各个厂家产能都吃不饱。极少数品种可以囤积居奇。翻番可能上天不至于。
还有那些没固定生产厂家的。质量也还过得去的。比如美国比较流行的阿瑞斯踏。也是穷人卷。
本身飞机片就不正宗。卖个裁剪手工而已。其实并不便宜。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4 15:24 补充
现在说的飞机片是国产乐凯的。在自己裁剪的话。便宜的令人发指。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4 15:25 补充
玩过程专用。别指望啥好效果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4 15:26 补充
不是那个正常调子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4 15:31 补充
按再不上这个当了。玩上海也比这个强
[143 楼] 老乞丐88 [泡菜]
21-11-14 13:08
润普 发表于 2021-11-14 10:28
以前新加坡还有几家冲洗反转的,现在都没了,45的反转要送去吉隆坡冲洗,内地一些影友都自己配药冲反转片了,

据说柯达还要复产柯达克罗姆,不知价几何,


毕竟是工业化的产物,将来如果持续下去,一定是要有工业基础。

如果在一个省有一家冲洗店,玩胶片(反转片)的人一定会多起来。
[14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11-14 10:28
Samuel_Chan 发表于 2021-11-13 20:42
我是拍4x5反轉片的,現在面對隨了膠片停產,還要是沖正片的工場越來越少,香港最後一個Kodak Q-Lab也倒閉了


以前新加坡还有几家冲洗反转的,现在都没了,45的反转要送去吉隆坡冲洗,内地一些影友都自己配药冲反转片了,

据说柯达还要复产柯达克罗姆,不知价几何,
[141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11-14 09:19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11-14 01:32
你调查以下。黑白用FOMA的有多少。用3X.HP5的有多少。拜托千万要调查详细啊。
按就不说用航空片的大幅影友了。

大春子无忌卖航空片那年。你赶上了吗?


那飞机片就卖了一年就完事了?

你是说大厂一停,也就剩下福这一家了,这价不要飞到天上去啊。

[14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11-14 01:32
CCNF 发表于 2021-11-13 23:35
东欧小厂的不就与义乌出的划等号。

大厂一停,胶片友完蛋了。
你调查以下。黑白用FOMA的有多少。用3X.HP5的有多少。拜托千万要调查详细啊。
按就不说用航空片的大幅影友了。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4 01:34 补充
大春子无忌卖航空片那年。你赶上了吗?
[139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11-13 23:35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11-13 20:35
欧美大厂成本高维持不下去。停产。还有低成本东欧小厂呢。绝不了根。起码黑白胶片就是。这个东西技术不复杂。
无极用家在拍大幅黑白的用家遍地都是。

瞎操心。

刷么后背是一般人玩的起的嘛?最多用个数码相机卡后背上。
PS手艺还都不咋滴。


东欧小厂的不就与义乌出的划等号。

大厂一停,胶片友完蛋了。

[138 楼] Samuel_Chan [泡菜]
21-11-13 20:42
我是拍4x5反轉片的,現在面對隨了膠片停產,還要是沖正片的工場越來越少,香港最後一個Kodak Q-Lab也倒閉了
[13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11-13 20:35
CCNF 发表于 2021-11-13 17:38
这里应该有个量变到质变的问题吧
欧美大厂成本高维持不下去。停产。还有低成本东欧小厂呢。绝不了根。起码黑白胶片就是。这个东西技术不复杂。
无极用家在拍大幅黑白的用家遍地都是。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3 20:36 补充
瞎操心。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3 20:39 补充
刷么后背是一般人玩的起的嘛?最多用个数码相机卡后背上。
PS手艺还都不咋滴。
[136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11-13 17:38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11-13 13:04
按照资本法则。有需求就有供应。无非就是贵而已。
瞎草神马心

无聊。


这里应该有个量变到质变的问题吧
[13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11-13 13:04
按照资本法则。有需求就有供应。无非就是贵而已。
瞎草神马心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3 13:04 补充
无聊。
[134 楼] 老乞丐88 [泡菜]
21-11-13 12:22
范围 发表于 2021-11-13 09:19
本来是个“哲学”类帖子,胶片大卡们硬给聊成了“技术”类。


如果始终围绕着“哲学”话题继续下去,那就不叫无忌了
[133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11-13 12:04
老乞丐88 发表于 2021-11-13 08:24
实际上,不光是绝大多数大画幅摄影者的摄影方向有疑问,即便是老魔本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比如中国诗词,在唐宋达到鼎盛,后人很难突破。也就是说即便是你有很好的文学底蕴,也仍然很难突破。现在的摄影也是如此,随着摄影术和摄影器材的普及,在很多题材和表现手段上前人都已经做到了,现在想找出不与前人雷同的很困难,这也是绝大多数摄影的困惑之所在。

看现在相对成功的,都是在摄影功底上比较扎实的。

举一个例子,像宋朝,在某些人看来,其从事摄影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取得了成绩,有些人将这类现象归类到偶然性,这是错误的。实际上,从公开的资料介绍看,宋朝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在周边环境和人都相适宜的情况下他去做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谁做都可能成功,宋朝做了,也就成功了。

再回头说老魔,如果他没有迷茫又怎么会从绘画转到摄影,他也是在寻求突破,他在摄影中找到了突破。可是不要忘了,首先人家是生在名门望族,其次,长期学习绘画已经练就了他敏锐地眼光和审美基础,而这些在摄影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时候要超过对器材的理解和使用。这些都说明了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底。

再比如,我身边一个朋友,用24的大画幅相机拍摄了一组静物, ...


对,最后拼的还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

[132 楼] semilin [资深泡菜]
21-11-13 11:36
yzhh1010 发表于 2021-11-13 08:40
我觉得在未来5年内,出现6X4.5厘米级别的COMS是大概率事件。


楼下已经有人说了 本帖最后由 semilin 于 2021-11-13 11:41 编辑
[131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21-11-13 09:36
yzhh1010 发表于 2021-11-13 08:40
我觉得在未来5年内,出现6X4.5厘米级别的COMS是大概率事件。
胶片所说的645,实际尺寸是56x41.5mm.  而53.6x40.4mm的CMOS, 在5年前就由索尼生产,并被飞思商业化在IQ3 100MP系列上。45和810的大幅CMOS也有在售产品,不过十分小众。作坊是硅谷的Large Sense.
[130 楼] 范围 [陈年泡菜]
21-11-13 09:19
本来是个“哲学”类帖子,胶片大卡们硬给聊成了“技术”类。

[129 楼] yzhh1010 [泡菜]
21-11-13 08:40
我觉得在未来5年内,出现6X4.5厘米级别的COMS是大概率事件。在10年内出现6X9厘米级别的COMS也是可能的。但技术上能实现,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会买单。体积太大,重量太重都是普及的巨大障碍。
4X5(英寸),5X7,8X10这类胶片,不可能数码化。因为需求太小,支撑不起完整的市场。
[128 楼] 老乞丐88 [泡菜]
21-11-13 08:24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11-12 21:14
要真是那样的话。劳模在无忌是没有市场的哈。他有市场。就代表绝大部分的大画幅摄影者的拍摄方向是有疑问的。起码内容是无聊的。现实情况也是。
摄影班恩不需要很多的功底和技术


实际上,不光是绝大多数大画幅摄影者的摄影方向有疑问,即便是老魔本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比如中国诗词,在唐宋达到鼎盛,后人很难突破。也就是说即便是你有很好的文学底蕴,也仍然很难突破。现在的摄影也是如此,随着摄影术和摄影器材的普及,在很多题材和表现手段上前人都已经做到了,现在想找出不与前人雷同的很困难,这也是绝大多数摄影的困惑之所在。

看现在相对成功的,都是在摄影功底上比较扎实的。

举一个例子,像宋朝,在某些人看来,其从事摄影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取得了成绩,有些人将这类现象归类到偶然性,这是错误的。实际上,从公开的资料介绍看,宋朝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在周边环境和人都相适宜的情况下他去做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谁做都可能成功,宋朝做了,也就成功了。

再回头说老魔,如果他没有迷茫又怎么会从绘画转到摄影,他也是在寻求突破,他在摄影中找到了突破。可是不要忘了,首先人家是生在名门望族,其次,长期学习绘画已经练就了他敏锐地眼光和审美基础,而这些在摄影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时候要超过对器材的理解和使用。这些都说明了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底。

再比如,我身边一个朋友,用24的大画幅相机拍摄了一组静物,受到好评。其实,如果看过他的照片,就不觉得很难,但是,首先没有人去那么想,也就是方向问题。他想到了,在扎实的摄影功底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完成了。如果没有长期的摄影实践和扎实的技术功底,这个专题他是做不下来的。他的成功不是巧合,因为他搞了大半辈子摄影了。

无论是老魔也好,宋朝也罢,乃至我身边这位朋友,推而广之摄影圈子里所有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是有着很好的功底。
[12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11-12 21:14
老乞丐88 发表于 2021-11-10 19:02
你这是自问自答

无论过去还是将来确实是有一些特殊的※※时刻被非专业人员和设备记录下来并传流于世,但这不是摄影的主体,就像你说的,现在仍然坚持大画幅摄影的,都是有摄影功底的,那么,他们对艺术价值和※※价值的审视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这些人拍摄的东西不仅在介质上,即便是在内容上也错不了。
要真是那样的话。劳模在无忌是没有市场的哈。他有市场。就代表绝大部分的大画幅摄影者的拍摄方向是有疑问的。起码内容是无聊的。现实情况也是。
摄影班恩不需要很多的功底和技术
[126 楼] 老乞丐88 [泡菜]
21-11-12 09:03
雨过天街 发表于 2021-11-10 21:48
但你只看见了影像的※※※※,没看见影像对个人的价值。

比如,一张爷孙三代的合影,放诸别人不过是一张普通的人像,也没什么艺术价值,更不可能流传,但对于照片中的三代人意义就不一样了……

不要让照片去承载几百年传承的巨大※※价值,先管好当下对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吧。


没看明白你想说什么
[125 楼] 雨过天街 [资深泡菜]
21-11-11 13:2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667319/?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

这些照片,我们首先看和关注的是照片内容,还是它们到底是用数码还是胶片拍出来的?

[12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1-11-11 08:57
雨过天街 发表于 2021-11-10 18:40
不谈内容,光看介质?

现在还在坚持胶片拍摄,尤其是大画幅胶片的,肯定是有相当摄影功底的,相比大部分用手机拍摄的普通人来说,肯定出大片的概率大得多,但不代表胶片拍摄的照片就一定比数码的珍贵。


作为实物性质的照片,当然要看介质,把底片印制出照片,和数码打印出照片,是同理,但要看源数据,数码很难保存,20年前的数码照片是多大的数据量,200万的像素,存储介质还是小硬盘,现在想找到驱动器都难了,只能随着存储器的进步,一代一代拷贝复制,不过胶片好像保质期也是百年,要想保留影像,难呀,
[123 楼] 雨过天街 [资深泡菜]
21-11-10 21:48
老乞丐88 发表于 2021-11-10 19:02
你这是自问自答

无论过去还是将来确实是有一些特殊的※※时刻被非专业人员和设备记录下来并传流于世,但这不是摄影的主体,就像你说的,现在仍然坚持大画幅摄影的,都是有摄影功底的,那么,他们对艺术价值和※※价值的审视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这些人拍摄的东西不仅在介质上,即便是在内容上也错不了。


但你只看见了影像的※※※※,没看见影像对个人的价值。

比如,一张爷孙三代的合影,放诸别人不过是一张普通的人像,也没什么艺术价值,更不可能流传,但对于照片中的三代人意义就不一样了……

不要让照片去承载几百年传承的巨大※※价值,先管好当下对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吧。
[122 楼] oldfox [陈年泡菜]
21-11-10 21:11
楼主,请问标题的“里面内”是个什么概念?
[121 楼] 老乞丐88 [泡菜]
21-11-10 19:02
雨过天街 发表于 2021-11-10 18:40
不谈内容,光看介质?

现在还在坚持胶片拍摄,尤其是大画幅胶片的,肯定是有相当摄影功底的,相比大部分用手机拍摄的普通人来说,肯定出大片的概率大得多,但不代表胶片拍摄的照片就一定比数码的珍贵。


你这是自问自答

无论过去还是将来确实是有一些特殊的※※时刻被非专业人员和设备记录下来并传流于世,但这不是摄影的主体,就像你说的,现在仍然坚持大画幅摄影的,都是有摄影功底的,那么,他们对艺术价值和※※价值的审视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这些人拍摄的东西不仅在介质上,即便是在内容上也错不了。
[120 楼] 雨过天街 [资深泡菜]
21-11-10 18:40
老乞丐88 发表于 2021-11-10 15:38
未来的大画幅胶片摄影作品将变得弥足珍贵,而数码文件却基本上都消失了。


不谈内容,光看介质?

现在还在坚持胶片拍摄,尤其是大画幅胶片的,肯定是有相当摄影功底的,相比大部分用手机拍摄的普通人来说,肯定出大片的概率大得多,但不代表胶片拍摄的照片就一定比数码的珍贵。

[119 楼] 委座 [泡菜]
21-11-10 16:37
胶片很神奇,1997年拍摄的第五元素,先后发行了录像带、LD、DVD、1080蓝光、直到4k蓝光,依然可以保持极佳的质感和清晰画质。这个用数码肯定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