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R3相关技术问题(阿三之正典)
144855
940
[732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22 10:43
cztsh 发表于 2019-11-22 09:15 安装在机顶,的确偶尔会有漏闪,大概几百分之一的概率。 被引闪时,容易受WiFi的干扰,漏闪的概率较大。 |
[731 楼] cztsh
[泡菜]
19-11-22 09:15
请教一下,TT350S这个灯是不是真的有漏闪的现象?
|
[730 楼] 帕拉丁
[陈年泡菜]
19-11-15 11:51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15 10:38 学习! |
[729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15 10:38
mono5852 发表于 2019-11-15 10:15 sony的说明书不必看,需要仔细认真、反复阅读的是“帮助指南”。 ![]() |
[728 楼] mono5852
[泡菜]
19-11-15 10:15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12 10:36 我觉得索尼的说明书就是个bug,都是中文,读起来真费劲,比尼康差远了 |
[727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12 10:36
mono5852 发表于 2019-11-12 10:29 按一下控制波轮的※※按钮。 |
[726 楼] mono5852
[泡菜]
19-11-12 10:29
继续来学习哈,问个问题。我是广域对焦,然后点下屏幕焦点固定在一点,然后怎么能快速切换回广域对焦呢?
|
[725 楼] 草中悟道
[资深泡菜]
19-11-12 08:48
技术流的清流
![]() |
[724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12 08:37
这一回来说说过曝,RAW的过曝。
有人把亮度合适(影调正常)的JPEG照片判为合适曝光,亮度偏暗判为欠曝,亮度偏亮判为过曝。但对RAW来说,解码时加曝光,JPEG照片就亮一点,解码时减曝光,JPEG照片就暗一点。从RAW到JPEG可以重新映射影调,所以RAW不存在JPEG标准的欠曝、过曝,只存在RAW数据溢出的情况,最大值溢出就是过曝,最小值溢出就是欠曝。 判断JPEG照片是否存在过曝很容易,photoshop用吸管工具看一下RGB的数值,8bit的JPEG,RGB大于等于255,就算过曝溢出。 虽然可以利用后期的方法减亮度、减曝光,让JPEG的RGB小于255,但是仍然可以用选区工具结合直方图判断是否存在过曝。查看最亮的高光部分直方图,在直方图上出现一根直线是完全过曝,直方图的山峰只有左侧、缺少右侧的是部分过曝,只有山峰完整、饱满的,没有过曝。 ![]() 判断RAW照片是否存在过曝比较麻烦,只有少数软件能看RAW的直方图,而且,像Lightroom这样的软件,还有一个高光扩展算法,即使RAW的直方图有溢出,有时还能恢复溢出的部分的细节。 1、我用阿三拍一张色卡照片,自定义白平衡、手动曝光、创意风格“标准”,我把斑马线设置成“下限、109+”,调整快门,当色卡上最亮的白色色块刚好不出现斑马线,拍摄RAW+JPEG照片。 统计出RAW的R、G1、G2、B四个通道直方图,放大看16383边界部分的情况,R通道没有像素达到最大值16383,G1、G2有大约200多像素达到了最大值16383,B通道仅有20多个像素达到最大值16383。 这些达到最大值16383的像素,数量很少,可以视为干扰,从照片上看不出这些像素点。所以这张照片没有过曝的局部,这就是我反复说过的“下限、109+”斑马线正好对应RAW数据的过曝溢出。 ![]() 2、降低快门速度,增大曝光量2/3级(原始照片+0.67EV),再拍RAW+JPEG照片。 R通道仅有5个像素达到最大值16383,G1、G2有大约8万多像素达到了最大值16383,B通道有不到300个像素达到最大值16383。 显然,G1、G2通道都有过曝溢出。 ![]() 单独显示G1、G2通道的照片如下,绿色部分是过曝溢出的部分。 ![]() 如果用Lightroom解码这张照片,曝光补偿-2.0,可以看出过曝的白色方块保留了完好的细节,没有受到G通道过曝溢出的影响。如果选取这个白色色块,查看直方图,也是饱满、完整的山峰。 ![]() 这就是Lightroom的高光扩展算法,当过曝部分是白色时,可以用未过曝的R、B推测出过曝溢出的G通道值,完美恢复过曝的高光。 3、继续增加曝光量2/3级(相当于原始照片+1.33EV),最亮的白色色块G1、G2、B通道都溢出了,但R通道还没有溢出,Lightroom解码这张照片,减曝光补偿,可以看出过曝的白色方块仍然保留了完好的细节,没有受到G、B通道过曝溢出的影响。如果选取这个白色色块,查看直方图,还是饱满、完整的山峰。 ![]() 4、再加1/3级曝光量(相当于原始照片+1.67EV),R通道也完全过曝溢出了,这个白色方块变成了白板一块,没有了任何细节。如果选取这个白色色块,查看直方图,山峰变成了一根直线。 ![]() 5、再加1/3级曝光量(相当于原始照片+2.00EV),来看色卡最右上角的蓝绿色块,只有G通道溢出,R、B都没有溢出,但是Lightroom解码,虽然细节还在,但颜色已经失真,说明Lightroom的高光扩展算法可以完美对付白色,但是有颜色的色块,无法完美还原色彩。 ![]() ![]() 结论一,阿三的斑马线,“下限、109+”正好对应RAW的溢出,只要不出现斑马线,就可以肯定RAW没有溢出,后期无论用任何解码软件都可以确保拉回所有的高光,不会出现过曝。 结论二,如果用Lightroom这样有高光扩展算法的软件解码,高光部分又是明亮的白色,出现溢出斑马线后,至少还可以大胆地向右曝光1.0EV,后期拉回白色高光,细节上不会有任何问题。 结论三,但如果高光部分有颜色,又要确保颜色准确还原,不要超出“下限、109+” 斑马线的范围(出现斑马线就意味着有过曝溢出),要确保R、G、B通道都没有溢出,不然就可能会偏色。比如,拍摄夜景,灯是一定会过曝的,但彩色景观灯照射的地方,要保持准确的颜色,就最好不要超出“下限、109+” 斑马线的范围。 实验所拍照片已上传到:https://pan.baidu.com/s/16k-FUNrKqSYNAwNAG9JRzw(提取码:qiep ) |
[723 楼] mono5852
[泡菜]
19-11-11 19:26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11 16:50 讲解清晰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
[722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11 16:50
mono5852 发表于 2019-11-11 16:27 升级后的确不用按键,但是照相机会有一个操作上的判断,比如你使用如果广域,自然是眼睛对焦优先,没有问题。但如果你使用自由对焦点,那么照相机是优先眼睛,还是优先自由对焦点? 所以,照相机会根据你的操作判断,当自由对焦点在脸部识别框内,则自动使用眼部对焦;当自由对焦点远离脸部识别框时,优先使用自由对焦点对焦。如果你按下眼控键,照相机会毫不犹豫地对焦到眼睛,不管自由对焦点在哪里。 本帖最后由 rivershaw 于 2019-11-11 16:52 编辑 |
[721 楼] mono5852
[泡菜]
19-11-11 16:27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11 13:56 拍照时我是按你说的操作。不明白的是固件升级之后不是说不用按特殊设定的启动眼控按键,半按快门键就启动眼控吗?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
[720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11 13:56
mono5852 发表于 2019-11-11 10:32 1、只要是按自定义的那个眼控对焦键,无论是在哪种对焦模式下,都能够启动眼部对焦。 2、在自由对焦点的模式下,你既然指定了对焦点,照相机当然按照你指定的对焦点对焦。但如果同时开启了人脸/眼睛对焦优先,当自由对焦点在脸部识别框内,则自动使用眼部对焦;当自由对焦点远离脸部识别框时,优先使用自由对焦点对焦。 本帖最后由 rivershaw 于 2019-11-11 13:58 编辑 |
[719 楼] mono5852
[泡菜]
19-11-11 10:32
索尼A7R3固件版本3.01。只有在启动广域或者区的模式下才能够启动眼控对焦,在自由点的模式下,无论是按眼控对焦的那个自定义键还是快门都只会在自由点所在位置的对焦。我记得在哪里看见过。只要是按自定义的那个眼控对焦键,无论是在哪种对焦模式下,都能够启动眼控对焦。
坛子里看到的,转过来,请楼主解答一下呗。继续学习一下 |
[718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7 16:05
|
[717 楼] mono5852
[泡菜]
19-11-7 15:20
|
[716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7 15:14
|
[715 楼] mono5852
[泡菜]
19-11-7 14:03
|
[714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7 12:14
mono5852 发表于 2019-11-7 10:24 说明书与帮助指南的描述与A7R3相同,实际怎么样没用过不知道。跟踪对焦对A7R3来说不可用,R4怎么样也不知道。 A7R3,RAW不压缩,连拍Hi能到8张/秒,我猜A7R4应该也是才对。 我认为,对sony相机来说,影响画质的是12bit,不是压缩。12bit直接影响动态范围,而单纯压缩对动态范围没有很大影响。 拍RAW建议: 1、连拍不要压缩,牺牲一点连拍速度,换取画质,一但压缩就是12bit。 2、不连拍可以压缩,14bit,减小文件大小,节省储存空间。 |
[713 楼] mono5852
[泡菜]
19-11-7 10:24
问下楼主啊,a7r4的连拍是不是退步了。10张/秒是12比特和有损raw,跟踪对焦是7张/秒也是有损raw。那到底是每秒几张可以做到14比特无损raw呢?
|
[712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7 04:04
|
[711 楼] mhmnz
[泡菜]
19-11-6 21:13
|
[710 楼] rivershaw
[泡菜]
19-11-1 09:14
这一回,来说说照片锐化的问题,就以USM锐化为例。
先看我画的一张图片。 ![]() 把它转成黑白,用USM对它锐化,锐化参数,数量500、半径20、阈值60。 ![]() 锐化算法分为两类,一类是边缘增强,另一类是高通滤波,高通滤波会严重增强噪声,摄影里面很少用。USM锐化是边缘增强的一种,让颜色边界,黑的更黑、白的更白。 1、 USM参数意义 “数量”是边缘增强的强度,数值越大,边缘锐化后的颜色差别越大。 “半径”是边缘的宽度,半径越大,被增强的边缘越宽。 “阈值”是边缘的颜色差,确定什么大小的色差判定为边缘。 上面的图片为了看清楚,故意把数量、半径、阈值设置得很大。尤其是阈值,右侧的方块与背景的颜色差值小于阈值,结果右侧的方块边缘没有被识别、锐化,而左侧的方块边缘超过了阈值,被明显锐化。 2、 USM要对亮度(Lab的L)锐化,不要对彩色(RGB)锐化 对最上面的彩色图片直接做USM锐化,是下面的效果。 ![]() 显然,方块的边缘出现了品、青等伪色,所以直接对RGB的照片做USM锐化会出现伪色,影响照片的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把RGB空间转到Lab空间,选取L通道(明度、亮度)进行锐化,再转回到RGB空间,这样不会出现明显的伪色。(数量500、半径20、阈值0) ![]() 3、 锐化参数优化 边缘增强的锐化,本质上是让边缘黑的更黑、白的更白,刺激视觉,让眼睛看起来的感觉更清晰。所以,USM的锐化半径要跟着眼睛的分辨率走,一般来说,25cm的明视距离上,0.15mm到0.2mm的锐化半径,人眼看起来的锐化效果最好! A4照片,距离25cm观看,如果按300ppi打印,0.15mm到0.2mm的锐化半径对应1.8到2.4像素。如果按150ppi打印,0.15mm到0.2mm的锐化半径对应0.9到1.2像素。 如果用显示器看照片,情况更复杂,0.28点距(24吋、1920×1080,90ppi),40cm的观看距离,对应的锐化半径是0.9到1.1像素。如果用500ppi的视网膜屏的手机看照片,20cm观看距离,对应的锐化半径是2.4到3.1像素。 简单说,ppi越高、观看距离越远,按照人眼分辨率的特点,USM锐化的半径像素数应该越高。但是,实际上,ppi、观看距离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确定USM的锐化半径也就必须随行就市,不能一概而论。 锐化半径的选取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明白了理论依据,有些原则却是一定的! 首先,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边缘锐化,锐化都应该是处理照片的最后阶段的工作,不要一上来就锐化。比如Lightroom、ACR解码,如果照片裁剪后还要缩图,那就缩图后再锐化,“细节”里面的锐化可以关闭,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降低噪点。普通照片缩图后的USM锐化,建议数量100、半径0.8、阈值2。 其次,如果打印照片,打印前再对照片做一次比较强的USM锐化,这样打印出的效果会比较好,即使显示器上看锐化过度了,但照片上看锐化可能还没到合适。打印前USM锐化的推荐参数,数量150、半径2.0、阈值0。 再次,如果确定了照片只是用于手机观看,可以锐化过度一点,因为现在的手机ppi都比较高。手机看片的USM锐化,建议数量120、半径1.2、阈值0。 4、 锐化与降噪 USM锐化应该在照片处理完成、缩图以后再做,但降噪却不一定,可以先做,也可以后做,要根据降噪软件的特点而定。有时候,USM锐化后,还可以用降噪软件再次处理。 比如,USM高强度锐化后,天空容易出现讨厌的噪点,我有时会再用一个很老的软件NeatImage处理一下,NeatImage对于降低大面积区域的均匀噪声很有效,而且对锐化后的边缘没有明显影响。 现在降噪效果比较好的一款软件,Topaz Denoise AI,除了计算慢,效果非常理想,降噪的同时对细节破坏很小,非常适合在缩图前降噪。 最后强调一点,不要对焦点不实的照片做USM锐化,USM锐化解决不了焦点不实的问题。对付焦点不实的照片,最好使用锐利的缩图方式,比如Photoshop里面的“两次立方(较锐利)”,或者“邻近(硬边缘)”,如果清楚了,可以做USM锐化,如果还是不很清楚,就放弃最后的锐化。焦点不实的照片,强行边缘锐化,不仅没法变清楚,还会徒增噪点,看起来更不舒服。 |
[709 楼] 朝阳老兔子
[泡菜]
19-10-20 17:15
一定要顶的帖子!
|
[708 楼] mono5852
[泡菜]
19-10-18 10:58
楼主买7r4了吗?希望再新机上继续相关问题解析
|
[707 楼] 没事的
[资深泡菜]
19-9-12 22:08
|
[706 楼] 没事的
[资深泡菜]
19-9-12 22:07
|
[705 楼] rivershaw
[泡菜]
19-9-7 16:27
模拟佳能风景、人像风格的dcp:
把这个dcp拷贝到:C:\Users\你的用户名\AppData\Roaming\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dcp下载:链接: pan.baidu.com/s/1xhLzpqKDwwo8njsTzIohYw 提取码: qx27 本帖最后由 rivershaw 于 2019-9-7 16:28 编辑 |
[704 楼] rivershaw
[泡菜]
19-9-1 19:44
|
[703 楼] chncwk
[泡菜]
19-9-1 18:13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3-8 14:10 终于明白LAB模式下色调(偏)曲线的工作原理及设计依据了,谢谢。 本帖最后由 chncwk 于 2019-9-1 18:1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