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R3相关技术问题(阿三之正典)
144855
940
[702 楼] treo90
[老坛泡菜]
19-8-23 17:30
学习。
|
[701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23 16:54
|
[700 楼] rocky92
[资深泡菜]
19-8-23 16:29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2-28 09:35 难道连拍时,第一张是全帧数据,后面几张是只刷新有变化的那些像素点的差分数据?这样读出的数据会少一点,刷新时间快一点。 |
[699 楼] 客服如花
[陈年泡菜]
19-8-21 12:1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来无忌租赁租一个试试呗
![]() http://zu.xitek.com/houhou/main/list?keyword=a7 ![]() |
[698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21 12:08
|
[697 楼] 没狼的世界
[泡菜]
19-8-21 10:56
了解器材,学习技术,可以更好滴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也了解了器材与工具的边界,是否能满足自己的想法。
工具有限,艺术无边,本帖应为器材论坛镇坛宝。 ![]() ![]() ![]() ![]() ![]() |
[696 楼] iamredeye
[泡菜]
19-8-8 06:38
|
[695 楼] lwjcq
[泡菜]
19-8-8 04:36
收藏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
[694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8 03:39
|
[693 楼] iamredeye
[泡菜]
19-8-7 22:02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3 17:57 lz是做学问的人! 看到这一段有点疑惑:按1的说法,如果设置了无压缩的raw,但用静音快门呢?无压缩应该导致14bit,静音应该导致12bit... |
[692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7 18:56
狼狼羊 发表于 2019-8-7 17:09 判断照片清楚的判据是允许弥散圈(也叫模糊圈),允许弥散圈的来源是人眼观察打印照片时的分辨率。一般常用的允许弥散圈,35mm全幅是0.03mm,非全幅的要除以裁切系数(因为打印照片时放大倍数更高)。 显然,允许弥散圈大小的标准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打印照片的大小,二是观看照片的距离。 现在我们都是用显示器看照片,显示器的点距和看片的距离都基本不变,这样,100%数毛时,像素数越高,相当于照片放大倍数更大,这就与弥散圈的标准相去甚远了。 再有一个问题,如果对照片裁剪,或者对照片缩图,用显示器看片,允许弥散圈大小的标准也完全对不上号了, ![]() 数码时代,必须与时俱进,应该用最终需要的数码照片的像素数,重新定义允许弥散圈的大小,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曾经发过一个帖子,/thread-1807053-1-1-1.html,其中云漫大师说的经验特别值得重视。 |
[691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7 18:21
|
[690 楼] iZaZaD
[泡菜]
19-8-7 17:13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8-7 15:28 详细说说这个弥散圆0.03mm的依据呗~~ 我记得好像是跟人眼的极限分辨视角有关? |
[689 楼] 狼狼羊
[泡菜]
19-8-7 17:09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8-7 15:28 原来如此。。。之前只知道允许弥散圈是算景深的。。原来还可以这样算 感谢老师,知道以后怎么用阿三了 ![]() 1.尽量避免CMOS受到的震动(根据现场情况判断,使用静音快门或打开电子前帘) 2.尽量再加一点快门速度 老师,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能再深入讲讲现在的高像素机身和以前的机器相比,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吗?如何可以更好的“喂饱”高像素机身?感谢 ![]() |
[688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7 15:28
安全快门的依据是允许弥散圈,31.4μm(0.03mm),阿三的像素密度是4.5μm,在弥散圈直径上有7个像素。 这样,满足允许弥散圈的照片,100%看图肯定是不够清楚的,这就是高像素照相机不容易拍清楚的道理。 一般来说,满足阿三这样高像素机子的安全快门,要比一般的安全快门速度至少高3档才行。 同样的道理,防抖标准也是用的允许弥散圈31.4μm(0.03mm),所以防抖达到像素级程度,最多只有2级左右,手持最好是开防抖,安全快门再加1级。 我是防抖常开,只有拍飞鸟时会关闭防抖。 我用140GM拍呆鸟经常拄个拐杖(独脚架),打开防抖,静音快门,这样400mm时可以用到1/125,等鸟不动时按快门,感觉效果不错。 |
[687 楼] 狼狼羊
[泡菜]
19-8-7 14:23
|
[686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6 18:53
rocky92 发表于 2019-8-6 17:01 大着胆子猜一下,会不会跟5轴防抖的原理有关, ![]() 1、理论上看,3轴防抖没什么问题,5轴增加的2轴会造成CMOS平面与镜头的成像平面不重合,边角尤其如此。 2、AF-C一般与连拍合用,防抖会降低连拍速度,会不会AF-C时只有3轴防抖工作,所以没有成像平面不重合的问题。 |
[685 楼] rocky92
[资深泡菜]
19-8-6 17:56
40Art放在5.6又试了下,和AFS/AFC没有相关性。不知道下一版03固件会不会有变化。
|
[684 楼] rocky92
[资深泡菜]
19-8-6 17:41
135Art也没有发现这样的相关性,看来是我这只40Art的孤例。
|
[683 楼] rocky92
[资深泡菜]
19-8-6 17:29
用Sony 12-24在24端测试了下,没有40Art那么明显的相关性。
我再试试FE 135Art |
[682 楼] rocky92
[资深泡菜]
19-8-6 17:11
刚刚又复制了这个结果,这回更严格些。
r2电子快门,对焦点设置在最左上角,镜头是FE口40 Art,光圈,1.4,快门速度大概在1/1500。 AFS,拍摄10张,其中8张重影,2张清晰。 AFC,拍摄10张,其中2张重影,8张清晰。 难道防抖的信号处理依赖于对焦检测的信号输入? 我一会再找一只Sony镜头试试看。 |
[681 楼] rocky92
[资深泡菜]
19-8-6 17:01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8-6 16:43 我在用r2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r2电子快门,对焦点设置在最角落,昨天试的时候是左上角,镜头是FE口40 Art,光圈,1.4,快门速度大概在1/750-1/1000,如果在AFS,就大概率抖,昨天拍了大概10几张,基本都抖,有一张能看。切换到AFC,就大概率不抖,拍摄了3张都没有抖。 非常奇怪,请教下难道AFC和AFS的防抖机制还不同? |
[680 楼] 狼狼羊
[泡菜]
19-8-6 16:55
|
[679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6 16:43
狼狼羊 发表于 2019-8-6 16:18 使用静音快门还有一点要注意,按下快门后,还要端稳照相机0.1秒以上的时间! 因为阿三的静音快门完成整个过程要1/13秒,很慢。不管使用的快门速度是多少,即使1/8000快门速度,也要花费1/13秒,在这期间移动照相机,可能会出现模糊和果冻。而阿三机械快门的整个过程是1/250秒,很快。 |
[678 楼] 狼狼羊
[泡菜]
19-8-6 16:18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8-6 13:59 是的是的,下次会使用静音快门。就是看了你的对比试验,才知道原来静音快门是这样用的,以前一直很不屑使用静音快门,觉得没有机械的好。感谢老师!请老师一定继续更新阿三使用心得,受益匪浅 我的情况和你第1楼的对照图几乎完全一样,就是机械快门的那种糊的情况,应该可以排除对焦原因,因为拍建筑内部全景的时候也糊。。。 感觉就是机械快门震动,导致防抖工作不正常,因为以前用没机身防抖的无反完全没有这种困扰,只要安全快门加2档,不会有那种抖糊的。。 |
[677 楼] rivershaw
[泡菜]
19-8-6 13:59
狼狼羊 发表于 2019-8-6 11:05 1、改用静音快门试试,可以排除快门震动的影响。展品不动,不会有果冻效应。 2、阿三的防抖启动速度较慢,合焦后稍微停顿一下再释放快门防抖效果会更好一点,最好停顿大约0.1秒左右。 3、博物馆拍展品一般距离比较近,如果单次对焦,一定要注意合焦后不再移动照相机,如果距离变了,就不再是精确对焦了。 |
[676 楼] 狼狼羊
[泡菜]
19-8-6 11:05
rivershaw 老师你好,非常喜欢你的帖子,请教一个防抖和电子前帘的问题
去博物馆拍展品,使用的机器是a7r3,镜头是腾龙28-75和mc-11转腾龙17-35两个 防抖开,电子前帘关闭,机械快门,手持拍摄 快门速度肯定在安全快门以上最少1档的,比如28mm有些是用1/125的快门速度,但是放大看总感觉抖动糊片 请问是否是因为机械前帘导致的震动?还是我的机身防抖有故障? |
[675 楼] 盐豆子
[泡菜]
19-7-12 14:36
技术强帖,马克收藏
|
[674 楼] rivershaw
[泡菜]
19-7-12 13:55
|
[673 楼] chenyun
[资深泡菜]
19-7-12 13:47
A7R3如果关机就关上快门就好了,换镜头时防尘。Canon的无反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