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75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7 09:38
彩绘女立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徐州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封国——西汉楚国和东汉彭城国的封地所在,发现汉墓数量3000座以上。陶俑是其中最多的随葬品之一,主要发现于西汉时期楚王、刘氏宗室和官吏豪强墓葬等较高等级的墓葬中,据初步统计出土陶俑数量在6000件以上。 徐州汉墓出土的大量陶俑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 ![]() |
[175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7 09:33
彩绘驭手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徐州,古称彭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战则为抵御北方入侵之关塞,和则为南北交融、文化荟萃之要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域性的政治中心地位,先民们在古彭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遗存。 ![]() |
[175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7 09:27
跽坐女侍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铜山李屯汉墓出土】
奴仆俑之一。流行于先秦至西汉时期。双膝跪地,臀坐于双足之上,称之为“跽”。陶质,面庞清秀,眉眼低垂,朱唇微启。 ![]() |
[175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46
彩绘仪卫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俑是执兵陶俑,陶俑的服饰、形制的不同,表明其身份亦有差异,相当数量的彩绘持兵陶俑所佩绶带下端均有半通印,印文多为郎中,少数为中郎。 ![]() |
[175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44
彩绘仪卫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俑是执兵陶俑,他们腰间束带并悬挂组带和绶带,部分俑的绶带所系长方形物上有“郎中”或“中郎”二字。他们的双手半握拳置于右肋,左拳在上,右拳居下,所执兵器为木质长戟但已朽烂。 ![]() |
[175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40
彩绘仪卫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数量最多的彩绘俑是执兵陶俑,执兵陶俑有形式各异的眉、须,五颜六色的服饰,各不相同的剑鞘纹饰和玉具剑,不同的组带、绶带系结形式等,极大地丰富了汉代早期的服饰资料。 ![]() |
[175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36
彩绘仪卫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数量最多的彩绘俑是执兵陶俑,共计有151件,其中戴帽执兵陶俑104件,戴绛紫色帽,帽带系结于颏下,戴冠执兵陶俑47件。他们均为双手执握兵器,面部细眉长目,留有各种式样的八字胡须,神态各异。 ![]() |
[175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31
乐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驮蓝山楚王墓出土】
![]() |
[175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29
乐舞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驮蓝山楚王墓出土】
单袖舞俑左臂附于体侧,右臂上举齐额,双袖舞俑双袖上抛,身体向左前倾,呈现扭动的优美的“S”形。 ![]() |
[175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26
乐舞俑【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驮蓝山楚王墓出土】
7名舞者正在跳舞,有单袖上举搴袍舞俑和双手上举身姿呈“S”形舞俑两种,单袖舞俑左臂附于体侧,右臂上举齐额,双袖舞俑双袖上抛,身体向左前倾,呈现扭动的优美的“S”形。 汉代舞蹈雍容典雅,以手、袖、腰肢动作为主,相传刘邦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舞蹈不仅前俯后仰,还配合长袖缭绕飞舞。驮篮山汉墓已为考古发掘证实为西汉早期某代楚王夫妇的陵墓,墓内发现有数量不等的陶俑,其中的乐舞俑正是当时西汉宫廷流行的楚舞。 ![]() |
[174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20
击鼓俑【北齐,公元550-577年,狮子山北齐墓出土】
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北齐陶俑塑像生动活泼,手法精到细致。 ![]() |
[174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14
黑衣男立俑【北朝,公元386-534年,铜山北朝墓出土】
北朝前期陶俑保留着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造型稚拙,人像仅具大轮廓,缺乏细部刻画。 ![]() |
[174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06
镇墓兽【北齐,公元550-577年,狮子山北齐墓出土】
是北朝葬式中,众多陪葬陶俑中置于最前端的两件“镇墓兽”中的其中一件是“兽面”。另一件为“人面”。 ![]() |
[174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3:00
陶鞍马【北朝,公元386-534年,东甸子北朝墓出土】
北朝晚期陶俑的制工精细,这时期对动物的塑造最为传神,特别是牛、马和骆驼,姿态逼真而富生趣,是北朝少见的杰作。 ![]() |
[174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6 12:56
陶牛车俑【北齐,公元550-577年,楚岳山庄北齐墓出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官员马车、牛车并用,牛车较多地成为出行车辆。其中,西晋到北朝,一定品秩以上的官员及太子享受给车、赐车、加车待遇,有些是牛车。 ![]() |
[174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8:16
彩绘男立俑【北朝,公元386-534年。铜山北朝墓出土】
陶俑是※※古代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徐州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俑,兼具南朝秀美与北朝粗犷之特点,面目祥和,身材修长,※※博带,尽显秀骨清像、温雅俊逸的魏晋风度。 ![]() |
[174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8:12
三彩镇墓兽【唐代,公元618-907年,铜山花马庄唐墓出土】
盛唐时期,王公贵族的墓葬中开始出现大量的三彩镇墓兽,这些神兽躯体高大,制作精美,装饰华丽,釉彩鲜艳,形象狰狞或恐怖,是随葬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所在。三彩镇墓兽有人面兽身、兽面兽身两种造型形象。 ![]() |
[174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4:17
三彩骆驼【唐代,公元618-907年,铜山花马庄唐墓出土】
由长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交通纽带,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既是往来商客的坐骑,又是商品物资的运载工具。三彩骆驼引颈张口,四肢作行走状,生动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驼队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的真实景况。 ![]() |
[174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4:14
三彩马【唐代,公元618-907年,铜山花马庄唐墓出土】
唐三彩马是唐三彩陶器中最常见的题材。一般作为随葬品,在唐代非常盛行。唐朝末年,由于国力日衰,三彩陶器生产开始逐步萎缩,包括三彩马在内的器物质量大不如前。 ![]() |
[174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4:12
文吏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铜山花马庄唐墓出土】
文吏俑是北朝至唐代贵族墓葬中流行的陪葬品,用以显示死者生前的显赫地位,主要根据当时文吏形象雕塑而成,有彩绘陶或彩色釉陶制品。其主要特点是戴冠、穿长袍、束带、着长裤;有的拱袖而立,有的双手下垂或双手执物。 ![]() |
[173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4:08
人面鸟身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铜山花马庄唐墓出土】
这尊“人面鸟身”灰陶泥俑充满神秘感,是采用人工刻、抹、捏、塑的手工制作后烧制而成。雕塑古朴,纹饰简洁流畅,面部有十分明显的清灵神韵。人面鸟身结合的形象,在古神话中相当普遍。人面标志其人性,以鸟身标志其天性,体现了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时代特征。 ![]() |
[173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4:03
绿釉陶仪仗俑【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宋元以来,由于纸冥器的流行,各种俑逐渐式微,甚至走向消失。到了明代,俑的质地种类也大大减少,只有陶俑和木俑在流传,其他质地的俑已不见流行。而陶俑、木俑,在明代只出于帝陵和王族官僚墓中,一般平民墓也已不多见。 ![]() |
[173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3:59
铜镶玉兽【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明代的玉器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玉带钩、玉杯一类的实用器较多,也不乏玉把件、玉兽等文玩器物。其中,玉兽可以算是明代圆雕玉件的一个典型。 ![]() |
[173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3:55
铜钹【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雪山寺遗址出土】
钹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叫做“镲”。是常见的打击乐器。※※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 |
[173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3:50
茶叶末釉葫芦瓶【清乾隆,公元1736-1796年】
小口,短颈,瓶身黏合成为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芦,矮圈足。颈腹之间饰对称绶带式耳。全器施茶叶末釉,釉呈失透状黄绿色,如茶叶末。底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 |
[173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3:48
黄釉刻花瓷瓶【清代,公元1644-1911年】
![]() |
[173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3:45
黄釉粉彩双桃纹瓷碗【清道光,公元1821-1851年】
道光时期内忧外患不断,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与嘉庆时期相比,烧造规模进一步缩减,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 ![]() |
[173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3:42
黄釉粉彩梅雀纹瓷碗【清同治,公元1862-1875年】
碗内施白釉,外通体施黄釉。在黄釉上以粉彩绘出朵朵盛开的梅花,成双成对的喜鹊飞舞其间,有“喜上梅(眉)梢”之意。 ![]() |
[173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3-25 13:38
|
[1730 楼] 情枭的黎明
[资深泡菜]
19-3-24 1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