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63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10:16
花卉纹绫弓鞋【明代服饰,公元1368-1644年。平江城关镇明墓出土】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之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 |
[163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10:08
绣花荷包【元代服饰,公元1121-1368年。华容出土】
“荷包”这一名称,出现在宋代以后,元代民间也流行佩带荷囊。 ![]() |
[163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10:02
童子荷莲纹夹衣残片【北宋服饰,公元960—1127年,衡阳何家皂出土】
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宋代的纹样风格与唐代截然不同,而对明清时期的影响非常明显,无论从题材到造型手法,几乎都形成了一种程式。 ![]() |
[163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56
青花大食盘【元代,公元1271-1368年。常德窖藏出土】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 |
[163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51
瓷缸【元代,公元1271-1368年。常德出土】
![]() |
[163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45
青花玉壶春瓶【元代,公元1271-1368年】
青花瓷器的魅力所在,主要是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兰色彩绘,幽菁可爱,图案装饰雅俗共赏。玉壶春瓶是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是宋瓷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在元代流行较广,沿用时间也较长,南北各地均有烧制。 ![]() |
[163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42
龙泉窑执壶【南宋,公元1127-1279年。岳阳南津港出土】
葫芦形器身,长流,器形优雅。内外施釉,釉色灰绿,釉质莹润肥厚,局部有开片。龙泉窑以釉色取胜,不断改进釉的配方,到南宋创烧了其经典釉色——梅子青釉和粉青釉。 ![]() |
[163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38
梵文银执壶【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 ![]() |
[163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33
褐绿彩瓷碗【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窑瓷器】【“黑石号”沉船打捞,从印尼、新加坡征集】
1998年,一艘唐代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打捞出水,因其附近有一块巨大的黑色礁石,该船被命名为“黑石号”。这艘在海底沉睡了一千多年的船上运载着金、银、瓷器等中国产品共67000余件,其中5万余件是长沙窑瓷器。 ![]() |
[163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30
青釉褐斑贴花双系瓷壶【唐代,公元618-907年。】
长沙窑是兴起于中晚唐的一个商业性瓷窑,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中※※书上虽未见长沙窑的记载,在唐诗中却能觅其踪迹。 ![]() |
[162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25
胡人牵马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赤峰山出土】
湖南出土了不少岳州窑生产的胡人俑,反映出当时来湘胡人应当不少,突显出湖南在隋唐时期※※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 |
[162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21
胡人俑【唐代,公元618-907年。湘阴桐子山出土】
胡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陪葬俑,汉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偶有发现,绝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葬,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后几乎不再陪葬胡俑。胡俑陪葬品从少有到大量再到几乎不见出土,与沙漠丝绸之路的兴起、繁荣到衰退密切相关。 ![]() |
[162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16
镶嵌玻璃瓶【唐代,公元618-907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玻璃制造和西方玻璃进口到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据考古资料,西方玻璃器受到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欢迎,尤其在晚唐和宋辽时期,精美的※※※玻璃器皿曾大量输入中国。 ![]() |
[162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09
贴花玻璃杯【唐代,公元618-907年。常德市三湘酒厂出土】
中国古代玻璃制造业并不发达,唐代以前出土的玻璃器皿类多是外国输入品。这件玻璃杯的造型特征、纹样装饰、工艺技术表明是外国输入的无疑。 ![]() |
[162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9:04
摩诃罗【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窑出土】
"摩诃罗",唐﹑宋﹑元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物。 ![]() |
[162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8:56
铜辟邪灯【晋代,公元266年-420年】
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狮而有双翼,头生两角。该种翼兽始见于周代铜器上,具有祛禳除恶的功能。 ![]() |
[162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8:53
岳州窑瓷烛台【隋唐,公元589-907年】
岳州窑烧瓷※※悠久,可追溯到东汉,盛烧于隋唐,转变于宋元,衰于明清。其分布范围广,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沿湘江两岸散布着不同时期的众多古窑。 ![]() |
[162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6 08:49
青瓷虎子【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器身造型写实生动,观之令人赏心悦目。整件器物造型设计独具匠心。 ![]() |
[162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17:51
青瓷对书俑【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长沙金盆岭出土】
这件对书俑出土于西晋纪年墓中,难得的是,这是迄今所见唯一的对书俑。 对书俑通体施青釉,俑的神态栩栩如生。俑头戴晋贤冠,身着交领长袍,相对而坐。中间置书案,案上有笔、砚、简册及一件手提箱,一人执笔在板状物上书写,另一人手执一板,上置简册。二人若有所语。根据俑的衣冠特征、人物神态,以及案上的文具,二俑当是文献中记载的校书吏。晋以前文献皆抄于简牍、布帛之上,但抄写过程中,会不时出现错误,于是古人非常重视抄写后的校对工作,以“不诬古人,不惑来者”。 ![]() |
[162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17:44
褐绿彩鸟形水注【唐代,公元618-907年】
水滴造型为鸟形,流为鸟头,鋬为鸟尾。小口、鼓腹,水滴腹部堆塑鸟的翅膀。通体施青色釉,釉不到底,釉下褐绿彩,翅膀纹理清晰,相对完整罕见。 ![]() |
[161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13:24
铜舞蹈俑【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津市孽龙岗出土】
南朝墓舞蹈人双足并立于砖座上,侧颈作仰望嘻笑状,左手持莲花状物,右手握拳上举。青铜铸造的舞蹈人物形象南朝时少见,此舞蹈人物形象生动,是研究中国舞蹈史和南朝时期歌舞形式,衣服装束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 |
[161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13:21
仕女砖雕【隋代,公元581-718年。长沙汽修厂出土】
造型受到砖雕工艺的制约,拙朴、简约。 ![]() |
[161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13:18
双髻女侍俑【唐代,公元618-907年。湘阴出土】
俑素胎,梳双螺髻发式,着开胸宽袖百褶裙,裙摆曳地,足穿云头鞋。面庞丰润,嫣然巧笑,端庄娴雅。此女俑将头发收拢于顶,分两侧向上各扎成一个小髻,称“双丫髻”或“双角髻”,一般为侍婢、贫家未婚女子常梳的发式 ![]() |
[161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13:15
弹琵琶女俑【唐代,公元618-907年】
琵琶从西域传来,其演奏技巧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普及、发展与提高,到了唐代达到顶峰。此俑手中未见拿拨的痕迹,当采用手弹之法,可见其技艺高超。 ![]() |
[161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41
铜镜【五代,公元907年—960年】
五代十国铜镜全国出土很少。但在湖南省出土五代铜镜则较多,而且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当时长沙等地是楚王马殷的驻地,马氏采取退休兵农的政策,地方铜镜等铸造工艺因此也相应得到发展。 ![]() |
[161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35
铜镜【唐代,公元618-907年。】
唐代的铜镜质地精良、制作精细、造型多样、纹饰绚丽,达到铜镜制作工艺的很高水平。 ![]() |
[161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31
青瓷十二时神生肖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
北朝时,始用十二时神(俗称生肖俑)随葬,以压胜避邪,唐代将其纳入葬制。此墓室两壁有12个长方形小龛,即十二时神随葬之处。 ![]() |
[161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27
青瓷“千秋”“万岁”人首鸟身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
鸟身俑,人首鸟身的千秋万岁鸟。千秋万岁鸟通常成对置于棺台前或棺床的东、西侧,可能来源于传说中孟舒与凤凰的结合形象,象征长生不死。 ![]() |
[161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23
阴间守护神【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唐代的四神】
此即唐代文献中“四神”:当圹、当野为镇墓俑;祖明、地轴为镇墓兽,一兽面一人面。陶瓷镇墓俑、镇墓兽的葬制源于北朝东部,传入湖南后,多改为瓷质,并饰以釉下褐彩。 ![]() |
[161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19
青瓷乐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
俑皆高髻,着小袖、百褶裙,袒胸,分别演奏拍板、鼓、钹、箜篌、箫,组成一支女子小乐队。乐手个个演艺娴熟,生动传神,施釉光亮,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