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2425
2500
[154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1 09:24
龙首虺纹提梁铜盉【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湘乡出土】
器有盖,盖已不能揭开。小口,直领,圆肩;肩上有提梁,圜底,其下焊铸三蹄足。盖顶平,与盖相连的提链已缺失。梁身满饰绹索纹。腹部饰蟠虺纹带一周。腹之前侧有一兽首管状流,流上满饰鱼鳞纹。兽首昂起,凸目张口。 ![]() |
[154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1 09:20
云纹铜樽【战国,长沙砚瓦池出土】
盛酒器。此类器物曾名之为“奁”,其实并非盛梳妆用品的奁盒,而应是盛酒食的尊。战国到汉代所有盛梳妆用品的器具均呈盒状,而西汉有自名为“酒樽”的铜器,形状与此相近。画像石中也见有此种器 物。 ![]() |
[154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1 09:17
蟠虺纹铜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湘乡牛形山出土】
铜鉴,古代盛水或冰的器皿。形体一般很大,象盆、大口、深腹、无足或有圈足、多有两耳或四耳。古代在没有普遍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用来照影,因而后来把铜镜也称为“鉴”,又称“照子”。鉴盛行于春秋战国。 ![]() |
[154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1 09:09
动物纹提梁卣【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衡阳赤石村出土】
此卣的形制,在中原地区常见于西周时期,但卣上的纹饰,与中原地区常见的纹饰不同,又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墓葬中,此卣即是仿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卣形制,装饰着具有本地特点的纹饰。卣腹部和盖上装饰有蛇纹、蛙纹等南方地区常见的一些动物。蛇纹的尾部翘起,增加了铸造的难度。 ![]() |
[154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1 09:05
勾连云纹铜豆【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湘乡新坳出土】
盛食器。全器外表及器物的子口处均匀饰勾连的几何状纹,是一件精美的楚国青铜器。 ![]() |
[154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1 09:02
云纹铜鼎【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带盖,隆起作圜顶,盖顶正中附环钮。双耳微外侈,三兽蹄足细长。盖顶与腹壁均饰云纹。 ![]() |
[154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1 08:56
2019年第一天。
祝管理员、版主、朋友们,新年快乐![/color] |
[154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1 17:24
豕磬【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汨罗曹家村出土】
,器身作豕体,豕鼻上卷,背脊上有5个凹形棱脊,脊棱下有一穿供穿绳悬挂。豕体表面分布9枚形状一致大小有序的乳丁,其间填云雷纹、鱼鳞纹和漩涡纹,通体荫绿。 ![]() |
[154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1 17:21
兽面纹铜鎛【商末周初,黄兴出土】
古代乐器。青铜制。形似钟而口缘平,器形巨大,有纽可悬挂,以槌叩之而鸣。是从钟发展来的形式。盛行于东周时代。 ![]() |
[154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1 17:15
云纹铜铙【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湘乡黄马寨出土】
大铙又称大钲、早期甬钟等,是※※现存最古老的打击乐器。外形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 ![]() |
[153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1 17:08
虎纹铜铙【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宁乡老粮仓出土】
铙为乐器,经过测音,得知此铙不同的部位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湖南地区出土铜铙数量较多,多为单个出土,但与此铙同出的却还有4件,后来在距离不远的同一山坡上又一窖出土10件,可见铜铙也不全是单个出土。此铙形体厚重,击之声音宏大,是※※南方商时期铸制的大铜铙中的代表性作品。 ![]() |
[153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1 16:45
兽面纹铜铙【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宁乡老粮仓出土】
铙(náo)为乐器,经过实测,敲击正鼓和侧鼓,可以发出不同的乐声。铙的形制与稍后的钟相似,从铙的结构看,有的可以悬挂,有的则甬部为直筒形,无法悬挂,因此,铙可能是一种甬部在下,口朝上的敲击乐器。此铙的侧鼓有立象,钲(zhēng)部粗线条的兽面纹,钲周边有虎、鱼和乳钉相间排列的纹饰。 ![]() |
[153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1 16:41
牛觥【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衡阳市郊出土】
觥(gōng)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 ![]() |
[153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1 16:38
兽面纹铜壶【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石门出土】
![]() |
[153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1 16:31
铜鸮卣【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卣是专门盛香酒的酒器。是盛酒器中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圆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鹄(猫头鹰一类的鸟)形,或作虎吃人形等。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或方形,西周多圆形。 ![]() |
[153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8:48
“皿而全”铜方罍【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桃源茅山峪出土】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 |
[153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8:45
“皿而全”铜方罍【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桃源茅山峪出土】
1919年桃源县水田乡茅山峪出土,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器身则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被誉为“方罍之王”,是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器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洽购回国入藏湖南省博物馆,得以盖身合一,完罍归湘。 ![]() |
[153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8:03
豕尊【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湘潭九华出土】
尊作野公猪形状,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有的考古学者认为商周时期的象生动物具有表意的功能及象征的意味,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 ![]() |
[153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7:59
人面铜方鼎【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宁乡黄材出土】
鼎壁以人面为主题,此器系孤例,有学者认为与黄帝四面传说有关。人面头部较高,表情肃穆,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 |
[153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7:57
人面铜方鼎【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宁乡黄材出土】
方鼎的四面各浮雕了一个大而醒目的人面做主题纹饰。人脸宽而方,双耳肥大,颧骨凸起,双唇紧闭突出,表情严肃,与现在的中国人的脸没有什么区别。鼎腹的内壁有铭文“禾大”二字,“禾”字象形,是谷子成熟时,谷穗沉甸甸下垂的形象,故此鼎可能是为庆祝丰年或者祈求丰年而铸造的礼器;也有可能是铸器者的名字,即物主标记。 ![]() |
[152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3:13
象尊【商代,醴陵狮形山出土】
象尊看上去栩栩如生,艺人们在制作此件器物时有意把象的躯体缩短,却使人看上去仍是一件形象逼真的绝佳艺术品,可见其处理手法的巧妙。器上装饰有龙、凤、虎、兽面等纹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鼻上的凤鸟和虎纹,既保持了象鼻的特点,又塑造出了一只凤鸟和虎,其装饰艺术确实是匠心独具。 ![]() |
[152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3:10
牺首铜尊【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尊”为盛酒器或礼器。主要见于商朝、西周时期,在春秋之后就很少见了。 ![]() |
[152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3:03
牺首铜尊【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华容东山出土】
这件铜尊是湖南的文物工作者于1962年在废铜收购站偶然发现的。当时铜尊已严重破碎,※※物工作者精心修复,方使这件艺术珍品重现原貌。它是同类铜尊中最高大的一件,与著名的四羊方尊等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代表了湖湘文化在早期青铜时代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与科技水平。 ![]() |
[152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3:00
四羊方尊【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宁乡月山铺出土】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国家特级文物. 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因为技艺高明,使全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 ![]() |
[152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2:56
三羊纹铜鬲【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1958年湖南省博物馆在株洲废铜仓库中拣选入藏。颈部饰斜三角状纹组成的变形纹饰,腹部饰及有表现力的羊首,突出羊角,嘴、耳、眼;羊侧有抽象化的倒立夔纹,主纹之间,饰雷 纹,云纹。 ![]() |
[152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2:52
铜马簋【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桃江连河冲出土】
此簋的器形和座上的兽面纹,都可以在中原地区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器形和纹饰,应当是受到了周文化的影响,但器身所饰卧马和器座的立马,在其他地方少见。还有铸造工艺上,马纹簋的胎壁较薄,器身凸出的马纹和兽面,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点。 ![]() |
[152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1:16
陶鸡【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长沙望城坡出土】
鸡,古称重明鸟,乃“知时畜也”。鸡于古人眼中,鸡既是人类品早驯化、最广泛食用的动物之一,也是能够辟邪迎祥的祥瑞之物。古人认为,鸡兼备“文、武、勇、仁、信”五德,是为“德禽”。在汉墓明器中,陶鸡的出土量既多,同时也是表现得十生动鲜活的重要题材。 ![]() |
[152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1:11
陶粮囷【东汉,公元25-220年】
明器。盛储粮食用,使死者在冥界无缺粮之忧。其形状,方形的称“仓”,圆形的称“囷”,盛放米的称“廪”。有陶和瓷制品。春秋秦墓中已出土有陶仓,西汉时流行于中原地区,东汉时遍及全国。 ![]() |
[152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1:08
褐釉陶狗【东汉,公元25-220年】
这类釉陶狗,全国各地均有所发现,它最早产生于两汉,最晚可延续到隋、唐时期;并且大都为低温釉陶,其釉色一般以绿色为主,有的还取其狗的毛色而施以黄釉或其它釉色。 ![]() |
[152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2-30 11:03
绿釉陶鸡舍【汉代,公元前202-220年】
汉代绿釉陶,作为东汉发明创烧的新品种,它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测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中独树一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