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60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15
青瓷灶【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
此墓曾被盗,仅出土岳州窑青瓷。出土物反映墓主生前出行卤簿、生活起居及死后葬仪等方方面面,不仅包含诸多中原文化习俗,也有西域文化元素。 ![]() |
[160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11
男侍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
![]() |
[160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09
持钵女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
咸嘉湖唐墓,据考证墓主人为初唐时五品以上的官吏,墓中的随葬品以俑的形象最为栩栩如生。该墓规模较大,具有考古研究价值。 ![]() |
[160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5 09:05
青瓷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
咸嘉湖唐墓,位于长沙市河西咸嘉湖附近的山丘上。据考证墓主人为初唐时五品以上的官吏。墓中的随葬品主要是胎质细腻、釉色晶莹的青瓷器,其中有镇墓兽,十二生肖俑,各种家内奴碑侍俑、乐俑,以及生活用器和模型器等近百件,其中以俑的形象最为生动、逼真。 ![]() |
[160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19:46
青瓷武士俑【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
与镇墓兽一样,青瓷武士俑也是古人用于镇慑鬼魅、守护亡魂的镇墓俑类之一,多成对出土,流行于北魏至初唐时期。 ![]() |
[160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19:43
青瓷对乐俑【晋代,公元266年-420年。长沙金盆岭晋墓出土】
俑头戴尖顶帽, 身着交领长衫,相对而坐。一俑弹琴,一俑吹箫,中间置圆盘,盘内盛放什物。两俑似在表演曲目,又似在切磋技艺。 ![]() |
[160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19:40
青瓷羊圈【晋代,公元266年-420年。长沙金盆岭晋墓出土】
金盆岭晋墓,在市南郊,是一座平面近似凸字形的砖室墓。墓壁用青砖结砌,穹窿顶已塌。有的砖一侧印有“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的篆字。墓内金属器皿已被盗一空,仅存随葬的青瓷器。 ![]() |
[160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19:35
青瓷侍女俑【晋代,公元266年-420年。长沙金盆岭晋墓出土】
墓内金属器皿已被盗一空,仅存随葬的青瓷器。各式瓷俑环列墓的四周,少数置于墓中,计有31件。 ![]() |
[160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19:32
青瓷骑马俑【晋代,公元266年-420年。长沙金盆岭晋墓出土】
青瓷骑俑是贵族出行的仪仗队员,共出土23件。魏晋之际,是世家大族势力鼎盛的时期,其出行必是车马喧哗,仪仗威严。仪仗人员的多寡是官员身份高低的标志。这两尊青瓷骑俑为我们展现了豪门贵族仪仗骑士的风采。 ![]() |
[160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19:27
玉樽【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盛酒器。安乡黄山刘弘墓出土】
樽是温酒器,最早为青铜制造。两汉时期主要制作玉樽。此樽玉质受沁呈粉白色,上部以铺首衔环为器耳,其余浮雕螭、虎、龙等瑞兽和仙人乘云。下部纹饰分为三组,分别以仙人与龙、虎与螭、龙与熊相争斗为题材,器底以三熊足支撑。雕琢线条流畅自如,优美飘逸,具有强烈的动感。 ![]() |
[159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19:24
龙纹心形玉佩【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安乡黄山刘弘墓出土】
器上部为一长方孔。下为心形,中部作大圆孔,孔下一面细刻兽面纹饰。孔两边各透雕成一龙形。龙昂首引颈,两唇外卷。正反面均刻细卷云纹。 ![]() |
[159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09:27
长流执壶【唐代茶具,公元618-907年。煮水】
整件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使人有拙朴其外,秀慧蕴内之感。 长沙窑产品以茶具、酒具等饮食器具为主。釉下彩绘,是长沙窑的首创,它突破了以往茶具的单一釉色,又为以后茶具釉下彩的发展开了先河。 ![]() |
[159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09:23
茶碾【唐代茶具,公元618-907年。碾茶成末】
唐时,人们饮的主要是饼茶,在饮茶前先得将饼茶碾成细末,方可煎茶。茶碾的作用,就是将饼茶碾成细末,所以,它是煎茶用的一种器具。 ![]() |
[159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09:18
青瓷鸡首壶【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长沙雨花亭出土】
东晋以后,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一时期,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宁,经济、文化、科技、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 ![]() |
[159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09:13
白瓷执壶【五代,公元907年—979年。长沙龙洞坡出土】
定窑是唐宋时期的著名瓷窑,以烧造精美的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据定窑遗址出土的典型资料推断,定窑约创烧于9世纪中叶。唐五代是定窑的创烧和发展时期。 ![]() |
[159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09:09
温碗。注子【五代,公元907年—979年。长沙窑址出土】
古人饮酒,多半是温热了再喝。进入晚唐以后,人们逐渐改变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一些日常器皿也随之被安放到桌几和条案上,因此日用器皿出现了很多新样式甚至是新品种,“注子温碗”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注子为盛酒用器,配以注碗,将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内加热水用以温注子里的美酒。 ![]() |
[159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09:04
分酒壶【唐代,公元618-907年。长沙窑址出土】
长沙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文献记载的民间窑场,在唐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刺激下,异军突起,开创了釉下多彩彩绘新工艺、书写诗文作装饰、新颖别致的造型。 ![]() |
[159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4 08:54
青釉褐绿彩山水纹罐【唐代,公元618-907年】
长沙窑在装饰方面有特殊成就,首创釉下彩器和在瓷器上彩绘的装饰技法。初期是形式单一的褐彩,绘以简单草率的花草纹;以后逐步演进到褐、绿两种彩色。 ![]() |
[159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7:33
执杯陶女俑【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湘阴城南出土】
隋唐时期的俑多为陶质,胎质多为灰陶、红陶。 ![]() |
[159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7:28
兽面蹄形足青瓷盉【隋代,公元581-618年。湘阴县出土】
盉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 |
[158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7:25
岳州窑瓷碟【隋唐,公元581年—907年】
岳州窑在今湖南湘阴县境内,因历代隶属岳州而得名。县城湘江东岸约5公里的河沿、山岗,窑场密布,延续时间1500多年。 ![]() |
[158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7:21
岳州窑瓷碟【隋唐,公元581年—907年】
岳州窑以青瓷著称,其窑址在今湖南湘阴县境内,故亦称"湘阴窑"。岳州窑烧瓷※※悠久,可追溯到东汉,盛烧于隋唐,转变于宋元,衰于明清。隋唐时期是岳州窑青瓷烧造的鼎盛期,产品种类丰富,青瓷质量佳。 ![]() |
[158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7:17
青瓷庖厨俑【三国,公元220年-280年。益阳梓山湖出土】
厨师跪坐,身前摆放案板,案板上放着一条鱼,厨师左手按鱼,右手抄刀。头戴无檐帽,身穿右衽灯笼袖布衫,两眼朦胧,但双手处理鱼的动作却刻画十分细腻,神态生动。 ![]() |
[158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7:11
“见日之光”铜镜【西汉,公元前202-8年。长沙杨家山出土】
铜镜背面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该镜被命名为“见日之光”镜。 ![]() |
[158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7:04
漆耳杯【西汉,公元前202-8年。永州鹞子岭出土】
西汉时期,湖南大部分地区属长沙国,因此留下了这时期众多王、侯及其家族的高级贵族墓葬。这些墓葬出土的漆器,代表了汉初漆器工艺发展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初漆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
[158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7:00
狩猎纹铜壶【东汉,公元25-220年。收集于长沙废铜厂】
盘口,长颈,扁腹,双侧有兽面衔环,肩部一面右侧刻有楼堡,左侧一人,口中衔矢,双手持弓弦,双足踏弓。正在为弩张弓,这应是文献记载中的“蹶张”,即以脚踏强弩,使之张开。谓勇健有力。另一面刻一大树下系一马,旁置马槽。腹部弦纹七道,圈足上刻狩猎鱼纹。 ![]() |
[158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3 16:56
鎏金铜钫【西汉,公元前202-8年。常德沅江内堤出土】
整件器物具有西汉早期铜钫的典型特征。钫为酒器。 ![]() |
[158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2 17:27
兽纹铜尊【东汉,公元25-220年。长沙左家公山出土】
生活用具,盛酒器,直筒身,广口,直壁,平底。下有三兽形足。 ![]() |
[158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2 17:22
漆盘【汉代,公元前202-220年。永州鹞子岭出土】
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丰富,从实用出发,如漆奁、漆盘、漆案考虑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装饰花纹形象抽象化,使人见到的是线的动感。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工艺品典范。 ![]() |
[158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1-2 17:15
铜染器【西汉,公元前202-8年。长沙子弹库出土】
这件青铜染器由盘、炉和耳杯三部分组成。这种器具在※※上流行的时间虽不算太长,地域分布却很广,使用比较广泛。对这类器物的名称和用途,有专家根据其中一件染器上的“清河食官”铭文断定,这种器物应为朝廷中典膳的食官掌管,是古代的一种饮食器具。这种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既然是饮食器具,为何自铭为“染”呢?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称调味品为染,食肉时常以酱、盐等调味品为佐料,这些佐料是放在耳杯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