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09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7:44
青铜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京山出土】
继西周青铜器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期。 ![]() |
[109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2:25
青铜鼎【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公元前771年,荆州市五三农场征集】
青铜容器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礼器。商周社会以严格反映等级制度的规章仪式,即所谓"礼"来维护政治、经济权力,而祭祀则是沟通人、神,使人间秩序神圣化的中心环节。 ![]() |
[109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2:20
青铜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钟祥市黄土坡墓地出土】
缶在古代分盛酒和盛水两大类,只有少数大型的墓葬中才出土青铜缶,可见缶在春秋战国时是重要的礼器。缶还有乐器的功能,战国时期渑池之会上上,蔺相如就曾逼着秦王击缶。 ![]() |
[109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2:15
青铜斗【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钟祥市黄土坡墓地出土】
斗是古代的一种挹酒器具,也称枓或勺,形状为椭圆形,腹较深,有短柄,可安木把。斗这种器具在考古中常常发现它与盛酒卣、尊、壶共出,并置于卣等酒器内。 ![]() |
[109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2:08
青铜簋【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公元前771年,荆州市万城遗址出土】
簋,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 ![]() |
[109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2:04
青铜尊【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中叶。荆州市岑河征集】
尊,古代酒器,用于盛酒。尊也是青铜器之中的重要器物之一,同样为古代王公贵族所拥有。 ![]() |
[109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1:40
彩陶球【大溪文化,距今约6300-5000年,天门潭家岭出土】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普遍涂红衣,器内为灰、黑。 有少量彩陶,多为红陶黑彩。 ![]() |
[109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1:34
陶塑人物【石家河文化早期,距今约4600-4300年,天门邓家湾出土】
陶塑人物和动物 , 目前已发现了上万件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陶塑,除了石家河文化时期,在中国※※上没有任何一种原始文化留下过如此众多的艺术品。它们形体小巧,造型古拙。出土时大量集中在一起,又同宗教性遗迹有联系,应该是用于某种宗教活动的重要物品。 ![]() |
[109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1:21
陶缸【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4600年,天门邓家湾出土】
陶缸 ,生活用具,类似于现在的缸、坛、罐。刻划纹陶器 发现于天门肖家屋脊、邓家湾等石家河文化早期遗存。出土时口朝下, 底朝上,并发现有些缸形器以及陶尊、陶罐上刻有多种神秘的符号。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8-10-29 11:25 编辑 ![]() |
[109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09:58
灰陶豆【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4600年,石首市走马岭出土】
屈家岭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湖北京山县屈家岭而得名,是长江中游原始文化势力最强盛、分布范围最广大的时期。陶器大多数为灰色且器形偏大,有其独具文化特色的典型器形。 屈家岭文化时期制陶工艺普遍采用轮制,所谓轮制,就是采用快轮成型,它是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一次重大飞跃。 ![]() |
[108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09:51
红陶鼎【大溪文化,距今约6300-5000年,天门潭家岭出土】
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时代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大溪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四川巫山县的大溪镇而得名,陶器以红色为主且器形偏小。 ![]() |
[108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09:46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中路166号,2008年5月,荆州博物馆被列入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荆州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2件套。该馆配合各种基本建设,先后发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b] ![]() |
[108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9:00
|
[1086 楼] mgh2000
[泡菜]
18-9-9 16:23
既然到商丘了,欢迎到亳州博物馆看看,登记身份证就可以,免票。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108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2:54
【商丘博物馆】游览完毕,多谢观赏!
看完商丘馆,觉得很遗憾。先不说在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方,新建这么一大座博物馆,是否有必要,就说对文物的日常管理,也是有不少欠缺的。刚落成开放不到一年的新馆,馆内的一些地方就可以见到建筑(装修)质量的差。 |
[108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2:45
青花缠枝莲纹瓷碗【清代,公元1644-1911年】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8-9-9 12:46 编辑 ![]() |
[108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2:42
青花釉里红鲤鱼盘【清代,公元1644-1911年】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 ![]() |
[108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2:39
三彩仕女俑【唐代,公元618-907年】
与隋代社会对女子纤细,柔美的审美观不同,唐代社会开明、大气,以丰腴为美的风气逐渐形成。 ![]() |
[108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2:36
哥瓷西瓜罐【清代,公元1644-1911年】
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 ![]() |
[108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1:40
青釉鹿头尊【清代,公元1644-1911年】
青釉作为单色釉的一种,在清代瓷器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相对于青花的繁复,彩瓷的绚烂,更能给人以淡雅,素净的印象。 ![]() |
[107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1:38
白地黒彩云凤纹罐【元代,公元1271-1368年】
磁州窑工匠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画,创造了磁州窑的装饰精品——白地黑花,呈现出黑白对比、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并以极为自由、潇洒、粗犷的画风来表现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 |
[107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1:34
三彩俑【唐代,公元618-907年】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 ![]() |
[107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10:06
三彩陶俑【唐代,公元618-907年】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为陶俑的制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唐三彩”的出现,为陶俑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陶俑正是借鉴各种艺术成就的结果。 ![]() |
[107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09:50
陶杂技俑【晋代,公元266-420年】
中国杂技艺术起源于先秦,至汉代大盛,称为百戏,往往在主人宴饮前做乐舞杂技表演,画像石与画像砖常常见到。 ![]() |
[107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09:46
陶灶【东汉,公元25-220年】
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灶的使用更趋广泛,作为最主要的炊器之一,经常作为随葬明器葬于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灶神的崇拜。 ![]() |
[107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09:42
陶猪圈【东汉,公元25-220年】
绿釉陶猪圈是汉代的随葬模型器,猪圈与厕所合一,反映汉代人们的生活习俗。猪圈围栏内有肥猪。围栏一边处建有一间方形厕所,歇山式顶,檐伸出墙外。顶圈外有梯拾级而上,通向厕门,粪坑与猪圈相通。 ![]() |
[107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09:37
关于商丘博物馆的管理,有人在博客里是这么写道的:
“来到这么有※※的古城,第一肯定得看博物馆。商丘市的博物馆建得要比我想象的大,但内容没我想象的多,管理更是比我想象的差。首先得肯定博物馆是花了大价钱,大力气造的,但内部过度追求奇特的空间感,结果使得参观路线错综复杂,在管理上也没有搭配上适合的引导牌,结果让我居然在里头迷路了,甚至连出口都隐藏在一个七拐八歪且不开灯的地方,让我是一顿好找。” |
[107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09:32
玄鸟降牛伏虎【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画像石】
![]() |
[107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09:25
飞廉熊异兽【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画像石】
飞廉,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 |
[107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9-9 09:20
狩猎【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画像石】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画像石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