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18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10
饕餮纹铜钺【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藁城台西出土】
钺身近似正方形,宽弧刃,两角翘起,中部有圆穿。钺身两面均饰饕餮纹,眉作云雷纹状,目外眼角下垂,圆睛凸出,巨口镂空,内有两颗尖利的兽牙。
[118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06
蕉叶纹铜瓿【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藁城台西出土】
青铜铸器。它的用途大约相当于后世的罈子,既可盛酒又可盛水。它的形状是圆腹、圈足、有盖。也有方形的。现存多为商、周遗物,战国以后的极少见到。
[118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2:25
饕餮纹铜觥【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定州北庄子出土】
盛酒用器。带盖,扁圆形腹,平底。整件器物造型生动,纹饰繁复。
[118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2:21
扁圆形提梁铜卣【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定州北庄子出土】
卣,盛酒器,专门盛放一种用黑黍子酿制的鬯(读[chàng])酒。鬯酒作为一种香酒主要用来祭祀和占卜。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时期。商代的卣多数为扁圆形,少数为圆形或方形。
[118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2:17
带盖铜斝【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定州北庄子出土】
斝,作为酒器,主要是用于大型祭祀、宴飨或隆重典礼等活动,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期。早期装饰较为简单,后期逐渐趋于繁缛精细,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
[118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0:01
饕餮纹铜爵【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定州北庄子出土】
窄流,尖尾,菌形顶立柱,卵形腹,※※形锥尖实心足。腹饰饕餮纹两组和扉棱一条,鋬下铸有铭文。
[118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09:58
饕餮纹铜簋【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定州北庄子出土】
簋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用于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半圆形鑿,鑿身饰勾连云雷纹和重环纹,上部作羊头形。圈足上饰有四条扉棱和夔纹组成的饕餮纹四组,与腹部饕餮纹上下对应。
[118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09:54
弦纹铜鼎,羊首铜匕【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藁城台西出土】
台西商代遗址位于藁城西,周围商代文化层分布亦相当广泛。台西遗址主要包括商代中期的居住遗存和墓葬,同时在此处遗址还发现两眼水井。
羊首铜匕器身呈柳叶形,叶面微凹呈勺形,两侧各饰有一半环状钮,钮上各系一环,匕尾为羊首形,带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
[118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09:47
陶盂,陶支架【新石器时代,距今约7000-8000年前。磁山遗址出土】
陶盂和陶支脚为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器型。夹砂红褐陶,泥条盘筑法成型。陶盂圆筒形,直壁,口微敛,大平底;陶支脚三个,形制相同,为倒靴状。陶盂和陶支脚相当于现代的锅灶,下面生火,上面煮饭,后来逐渐被陶鼎取代。
[118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09:43
人面形陶面具【石器时代,北福地遗址出土】
人面形陶面具,为夹云母灰褐陶。利用器物口沿及腹部残片制成,左侧有整齐的切割痕迹。整体呈倒梯形,采用阳刻技法刻画大眼眶,镂雕出斜立的双眼、鼻孔。
[117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09:39
人面形陶面具【石器时代,北福地遗址出土】
北福地遗址出土陶面具残片145件,大小不一,大的与真人面部相近,采用阳刻、阴刻、镂空、浮雕等多种技法勾勒出人或兽面,额头和两侧有多个穿孔。推测这些陶面具用于祭祀活动中,是目前所见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是研究史前宗教活动的重要资料。
[117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09:28

【河北博物馆】
河北博物院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展览面积22000余平方米, 文物藏品15万件,其中一级品334件(套),二级品1910件(套),三级品16313件(套),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最具特色。
[117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20:20
【荆州博物馆】游览完毕,多谢观赏!
作为地级市的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给我带来惊喜。
[117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20:16
龙凤虎纹绣罗【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马山墓地出土】
战国中晚期刺绣珍品。龙凤虎纹绣为罗地禅衣,灰白色罗地。刺绣由两个对称的花纹单位,组成菱形图案。沿四边用褐色和金黄色彩线各绣战国龙凤虎纹绣一龙一凤;※※绣对向双龙和背向双虎,虎身斑纹用红、黑两色相间绣出,虎牙、眼、爪,用异色相嵌锁绣。整个图案表现出龙飞凤舞、猛虎腾跃的生动场景,充满神奇色彩。构图匀称,色泽华丽,绣工精细,表现了楚绣的高水平。
[117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20:12
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衾【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马山墓地出土。复制品】
绣面的各幅花纹错位排列,左外侧一幅花纹倒置,各幅拼缝处皆镶嵌有横向连接组织绦,里缘是飞凤纹红棕绢绣。这件衾的里是灰白色绢。衾特别长大。
[117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20:05
镇墓兽【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高台墓地出土】
镇墓兽的头上安装鹿角或木制鹿角,是鹿角具有某种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保护作用。 东周时期的楚墓流行使用镇墓兽,应与他们对地府的认识有关。镇墓兽在楚地出现后,向外流传,后来各地都出现了镇墓神物,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117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20:01
“尹氏”漆勺【西汉,公元前206-8年。荆州高台墓地出土】
两湖地区因地下水位高,战国楚至汉代的墓葬陪葬之漆器保存完整,出土量大。战国时的漆器相比于之前时代,数量剧增,类型更加丰富,制作技术有极大的发展。至汉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因其轻便亮丽,而广受贵族青睐,生活用品已普遍使用漆器。
[117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19:55
漆盂【西汉,公元前206-8年。荆州凤凰山墓地出土】
秦汉时期,“丹漆雕几”之美成为上流社会的“追逐对象”,使其在制作和使用范围上达到漆艺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举凡文具、乐器、兵器、食器、饮器、家具、葬具以至于交通工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使用漆器和用漆髹饰,但主要以饮食器皿为主。
[117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19:50
漆辟邪【根雕。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马山墓地出土】
这件根雕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图案,呈行走之状,富有动势和神韵。古代艺人根据这种乌色树根的天然造型,依形度势,略在局部地方加以雕刻虎头形象和动物图案,一件生动活泼的“辟邪”神兽就诞生了,不仅突出了作品的自然之美,而且显示出人工技艺十分精巧。根雕创作的“天人合一”之妙,早在战国时代就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117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19:45
虎座鸟架鼓【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楚墓出土】
虎座鸟架鼓,于1978年在荆州观音垱天星观出土,底座是两只卧虎,昂首卷尾,背向而踞;虎背上分别站立一只长腿长颈的凤鸟,两只凤鸟的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引吭高歌,鸟腿直立,鸟爪张开抓住虎背;凤鸟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在工艺上,虎座鸟架鼓是一件漆器,选用上等楠木雕刻,造型逼真,装饰华丽,是一件实用的乐器,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佳作。
[116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19:41
鸳鸯豆【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雨台山墓地出土】
鸳鸯豆是一种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楚国的漆木胎盛食器。这件鸳鸯豆的盘和盖能组合成鸳鸯的开关,整体作卧首何处状,其头、腹、翅和脚都是雕刻而成,头为曲颈侧视状,翅膀收缩。此器全身髹漆,并以朱红和金、黄等色绘出鸳鸯各个部位和羽毛。在尾部两侧分绘金色凤鸟。

[116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19:36
卧鹿【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天星观墓地出土】
鹿这种生性警觉、温顺可爱的动物,不仅是先人主要的狩猎对象,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还被楚人视为具有特殊生命力的神物,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墓中随葬木雕卧鹿,可能是把它当成为死者祈福的吉祥动物。
[116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09:53
猪形酒具盒【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天星观墓地出土】
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出土。全器为两怪兽合体,呈长椭圆形。盖两端各为一怪兽,形状相同,浮雕猪嘴圆眼,头部有4个铜环捉手。全器外壁皆以黑漆为地,在其上用红、黄、银灰、棕红等色绘龙纹、凤纹、云气纹以及乐舞、狩猎场景。出土时器内装有数件耳杯。
[116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09:48
耳杯【西汉,公元前206-25年。荆州高台墓地出土】
西汉漆木器。质地皆为夹纻胎,椭圆形,曲腹,平底。
[116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09:45
虎座飞鸟【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荆州楚墓出土】
虎座飞鸟是楚墓中出土的一种寓意性雕塑类随葬明器,流行于战国时期,它以生动别致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蕴,成为楚文物中最富特征的器物之一。器多为木质圆雕,一般以蹲伏状的猛虎为座,神态威严,虎背之上立有昂首展翅的长颈凤鸟,仪表轩昂,凤身生出一对锐利的鹿角。
[116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09:37
小漆盘【西汉,公元前206-25年。荆州高台墓地出土】
[116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09:34
漆盘【西汉,公元前206-25年。荆州高台墓地出土】
汉代盛食器。木胎斫制。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全器色泽鲜艳,花纹绚丽,构图饱满,形象生动,颇具艺术魅力。所绘抽象云龙,形象洗练夸张,是极为抽象的写意之作;凤鸟工笔细绘,生动逼真。整幅画面龙舞凤鸣,相辅相成,极具西汉漆器的装饰风格和特点。
[116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09:29
小漆盘【西汉,公元前206-25年。荆州高台墓地出土】
[116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09:27
夹纻胎漆盘【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荆州马山墓地出土】
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再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最后在麻布壳上髹漆。这种轻巧的胎体初见于战国,秦代尚不多见,两汉中期以后逐渐流行,成为最普及的制胎方法。
[116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1 09:21
漆壶【汉代,公元前202-220年,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
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另外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