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12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1 12:49
梅子青釉荷叶盖罐【南宋,公元1127-1279年,荆州市八岭山出土】
是南宋龙泉窑作品。罐直口、鼓腹、盖成荷叶状。通体施青釉,釉色均匀,光洁莹润,青翠欲滴,胎质厚重,不仅造型别致,而且色彩稳定、纯净。
[112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1 12:46
青釉双系莲瓣瓶【南宋,公元1127-1279年,荆州城出土】
盘口,束颈,圆肩,肩部与颈部相交处有对称的双系,腹部向下渐收,通体施青绿色釉,釉层较薄,为南宋官窑后期产品。
[112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1 12:44
青瓷三足洗【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12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1 12:06
青瓷葫芦瓶【五代,公元907-960年,荆州区张家山墓地出土】
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
[112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1 12:02
秘色瓷执壶【五代,公元907-960年,沙市区城隍庙遗址出土】
越窑秘色瓷的基本特征是,造型精致,多有纹饰凸雕,胎壁薄而均匀,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匀净幽雅。
[112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7:53
青瓷人面虎身神兽【西晋,公元265-316年,荆州市八岭山出土】
[112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7:47
青瓷辟邪烛台【西晋,公元265-316年,荆州市八岭山出土】
青釉瓷质的动物造型,西晋较为流行。此辟邪似狮而带翼,呈昂首蹲伏状,器身刻划、印贴胡须鬃毛、兽尾,背有一管状流,通体施青釉。造型生动,釉面匀润光亮,胎质坚硬。
[112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7:44
青瓷薰炉【西晋,公元265-316年,荆州市八岭山出土】
[112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7:42
青瓷四系罐【西晋,公元265-316年,荆州市八岭山出土】
这件四系罐口直沿,腹部成球形,平底;腹上部四侧有四个耳,可以穿系。
[112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7:37
鎏金豹形镇【西汉,公元前206-8年。荆州市高台墓地出土】
镇,古代压席用。西汉时期,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地上会铺一个席子,为防止滑动,就用这个压住。

[111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7:34
孔雀熏炉【西汉,公元前206-8年。荆州市西干渠出土】
孔雀熏炉。中国古时用来熏香的炉子。熏香炉也叫香熏或者香炉,最初采用青铜为材料。
[111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7:30
虎子【西汉,公元前206-8年。荆州砖瓦厂出土】
虎子起源于战国,风行于汉及两晋,融装饰与实用于一体。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
[111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2:01
铜甗【西汉吕后五年,公元前184年,荆州市谢家桥出土】
甗(yǎn)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lì(是锅),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就是笼屉,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111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1:52
漆绘方镜【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刘家湾墓地出土】
铜镜到了春秋末期从数量到工艺终于追上了青铜器的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种类极大增加,款式丰富多彩,嵌错、彩绘、镂空等青铜器顶级工艺也应用到了青铜镜上,甚至在※※上第一次出现了方镜。
[111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1:41
铜人推磨【东汉,公元25-220年。钟祥出土】
一位正在推磨的汉朝人,这是难得一见的劳动场景。此人推磨状态栩栩如生,农民打着赤脚干活,他神情严肃,显示出很专注的样子。
[111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1:38
青铜錞于【东汉,公元25-220年。松滋蹈池出土】
錞于,※※古代铜制打击※※乐器。现发现最早的作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
[111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1:35
编钟【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天星观墓地出土】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
[111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1:31
兵辟太岁戈【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门市车桥大坝出土】
前锋尖锐,直内,中部有一穿。援两面各铸一神人,头上插羽,一手操龙,一手操蜺,足下踏日月,跨下一龙。内两面饰兽纹,穿孔两旁各有一个铭文,每面两个,全器共四字,字体风格为典型的战国文字。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8-10-30 11:47 编辑
[111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1:29
青铜缶【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天星观墓地出土】
缶多为楚式,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晚期一直沿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楚文化向周围其他地区流传并被仿造。
[111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0:13
青铜缶【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江砖出土】
缶在古代分盛酒和盛水两大类,只有少数大型的墓葬中才出土青铜缶,可见缶在春秋战国时是重要的礼器。缶还有乐器的功能。
[110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0:08
青铜樽【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黄山墓地出土】
[110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0:05
青铜缶【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天星观墓地出土】
铜缶,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身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
[110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10:01
青铜樽【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黄山墓地出土】
樽,古代人温酒或盛酒的器皿。酒樽一般为圆形,直壁,有盖,腹较深,有兽衔环耳,下有三足。
[110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09:56
铜炉、铜漏铲、铜炭篓【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天星观二号墓出土】
精致的烤火用具,炉为用炭生火器具,铲是铲木炭器具,篓为盛木炭器具。此类器具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中都有发现,体现出人们对实用器物的重视。此套取暧用具设计精巧,炉两侧的提链便于搬运,铲和篓的漏眼将木炭碎屑漏出。

[110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09:50
漏铲【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天星观二号墓出土】
[110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09:43
青铜炭篓【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
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非常先进,不仅使用单范(模子)铸造,而且使用复合范铸造器形和器物;不仅使用整体浇铸的浑铸法,还使用附件与器身分别浇铸的分铸法。
[110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30 09:40
镂空熏杯【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天星观墓地出土】
楚国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按使用功能分为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这些繁多的青铜器物勾画了一幅古代生活的丰富画卷。
[110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8:01
折叠足鼎【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黄山墓地出土】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鼎也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110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7:57
升鼎【战国,公元前476-前221年,荆州市天星观出土】
升鼎作为礼制中的正鼎,地位最尊。楚式升鼎的独特之处在于束腰,与周式升鼎在外形上截然不同。考古资料显示,楚式升鼎这样的铜鼎,仅限于楚文化区域内,是楚国上层贵族的专用随葬品。

[110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0-29 17:53
青铜盏【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钟祥市黄土坡墓地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