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70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4:12
开皇四年董钦造一佛二菩萨像【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西安市八里村出土】
由铭文可知,这组佛像是河北武强县的宁远将军董钦,为给他的亲人祈福,于开皇四年(584年)铸造供养的。这组铜造像造型庄重,人物神态慈祥,制作精工,通体鎏金,富丽堂皇,是铜造像中罕见的珍品,堪称国宝。 ![]() |
[70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4:08
观音像【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 |
[70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4:06
佛像【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 |
[70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53
鎏金观音像【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由于西安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佛教造像遗存相当丰富,迄今已发现的十六国至清代的造像近千尊。 ![]() |
[70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46
鎏金一佛二菩萨像【西魏,公元535年-556年】
西魏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 ![]() |
[69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41
佛像【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西安市碑林区出土】
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强巴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等。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 ![]() |
[69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37
四神石棺【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四神石棺四面分别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古代风水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唐代帝陵四神门,东神门称为青龙门、西神门称为白虎门、南神门称为朱雀门、北神门称为玄武门。 ![]() |
[69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32
天王像【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西安市莲湖区出土】
天王原本是佛教艺术中的形象,一般站在佛与菩萨的两侧,※※保佛。 ![]() |
[69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29
佛像【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初唐佛像一般仍多保留着隋代造像遗风,造型多呈体态丰肥,饱满壮硕,佛像的头部略显偏大,身体稍短。面相丰满而偏方。 ![]() |
[69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24
佛像【隋代,公元581年—618年。】
隋代佛像主流面相呈现:脸型长圆,温和慈祥,五官圆润,如鼻子已改北朝直上直下的风格,向饱满写实转变. ![]() |
[69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22
菩萨像【隋代,公元581年—618年。西安市礼泉寺遗址出土】
隋代的佛像是在北齐,北周的基础上的发展,因地域原因,区域性特征明显,西部多延承北周的造像风格,东部多延承北齐的造像风格。 ![]() |
[69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13
菩萨像【隋代,公元581年—618年。西安市岗家寨出土】
隋代是※※封建社会从秦汉以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逐渐走向繁荣的时期。隋之前,周武帝灭佛毁寺,581年隋文帝执政,恢复佛教,大修周代费寺,建立经像,佛教盛极一时。 ![]() |
[69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8-1 13:10
开皇四年董钦造一佛二菩萨像【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西安市八里村出土】
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高座上,有莲瓣形顶光。胁侍二菩萨上身裸露,璎珞重重。这尊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中心,艺术地将菩萨、力士、蹲狮高低错落地安排在一起。整座造像造型端庄,金碧辉煌,是隋代造像中极罕见的珍品。 ![]() |
[69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10:12
贴金彩绘观音像【北周,公元557年—581年。西安市汉城乡出土】
这两尊北周汉白玉鎏金彩绘观音立像出土于西安未央区汉城乡西查村,是当地农民挖掘鱼塘时被推土机推出来的,后被公安机关移交给西安博物院。它们通体汉白玉质地,上有鎏金和彩绘,鲜艳夺目。观音赤脚立在莲花上,神态端庄慈祥,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依然光彩依旧。 ![]() |
[69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10:09
贴金彩绘观音像【北周,公元557年—581年。西安市汉城乡出土】
这两尊北周汉白玉鎏金彩绘观音立像出土于西安未央区汉城乡西查村,是当地农民挖掘鱼塘时被推土机推出来的,后被公安机关移交给西安博物院。它们通体汉白玉质地,上有鎏金和彩绘,鲜艳夺目。观音赤脚立在莲花上,神态端庄慈祥,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依然光彩依旧,让人不由为当时造像艺人的技艺所折服。 ![]() |
[68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10:04
一佛二菩萨龛式造像【北周,公元557年—581年。西安市草滩出土】
佛高肉髻,面相清秀,上身通肩袈裟,下着长裙,双手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于高台上,后有背光及圆形头光。两侧※※均光头,脸形略长,身着通肩衣,下着长裙,跣足立于莲花座上,脑后有圆形头光。右为伽叶,左为阿难。 ![]() |
[68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10:00
佛像【北周,公元557年—581年。西安市北郊出土】
释迦佛,肉髻螺发,大耳垂肩,眉目广长,弯眉垂睑,嘴角含笑,仪态端庄高贵。雕像尽管年久失色,但仍可依稀看出当初其通身衣着上施敷红、蓝、白等色彩绘。 ![]() |
[68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54
一佛二菩萨龛式造像【北周,公元557年—581年。西安市草滩出土】
天盖帷幕龛内浮雕一佛二※※。佛高肉髻,大耳,面目清秀,身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于方形高台须弥座上。右侧为大※※迦叶,跣足立于仰莲花座上,左则为※※阿难,面目清秀,跣足立于仰莲花座上,佛※※脑后均有圆形头光。 ![]() |
[68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48
一佛二菩萨龛式造像(局部)【北周,西安市草滩出土】
这批造像为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雕造。1975年出土于草滩镇李家街,出土时双双相对,整齐排放,保存完好,估计是北周武帝废佛中被埋藏保存的。 ![]() |
[68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44
菩萨像【北周,公元557年—581年。西安市出土】
菩萨像身披帔帛和璎珞。腹部前挺,腰部略收。帔帛搭臂后在身侧下垂,底端贴于莲台边缘。璎珞粗壮。造像整体端庄优美,装饰华丽、沉重。 ![]() |
[68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25
佛像【北周,557年—581年。西安市长安城故城遗址出土】
汉传佛像艺术是汉传佛教和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汉传佛教艺术在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 ![]() |
[68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23
佛像【北魏,386年—534年。西安市出土】
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已具有高度的雕刻艺术,佛教传入后,由于受从西域传过来的印度的犍陀罗等地造像风格的影响,使中国早期的佛像艺术,与中国文化艺术的物质相互融合,佛像造型比较古朴雄伟而粗犷,衣纹厚重有力,神情崇高而庄严。 ![]() |
[68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20
人物纹砖【宋代,公元960-1279年】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创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 ![]() |
[68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14
陶房屋【明代,公元1368-1644年。西安市曲江乡出土】
唐末战乱,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破坏,宋、金时称京兆府,元代称奉元路,自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称西安府后,“西安”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沿用至今。 ![]() |
[68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09
龟镇【唐代,公元618-907年】
![]() |
[67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06
鎏金铜铺首【唐代,公元618-907年】
铺首是中国古代建筑物门上的构件,通常以铜、铁做成圆形底盘,上置门环,用来启闭门扉或叩门。其底盘多制成兽面,兽口衔环,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 |
[67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9:02
三彩院落模型【唐代,公元618-907年。西安市灵沼乡出土】
为长方形两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门、四角亭、前堂、后寝和假山、水池,两侧是进深较浅的廊房。屋顶均施绿釉,其余部位施白色护胎釉。院内有站立的侍从,还有鸡、鸭、狗、猪、骆驼等。 这种成套组的唐三彩院落模型出土量较少,唐长安及周边是出土集中地区。反映了盛唐时期经济繁荣,上层社会追求安逸舒适的庭院生活。这类庭院以围墙相连,是唐代贵族住宅的真实写照。 ![]() |
[67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8:57
虎纹瓦当【汉代,公元前202-220年。西安市坑底村出土】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 |
[67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1 08:51
双貛纹瓦当【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瓦当,俗称瓦头。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在秦代,瓦当艺术呈现出一种清新写实的风格。 ![]() |
[67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0 09:35
三彩骑驼奏乐俑【唐代,公元618-907年。西安市郭社镇出土】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饱含着浓郁“异域情调”,它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也体现出了各民族间交往的空前盛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