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2425 2500
[61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7 20:41
编钟【战国,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21年】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61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56
卫簋【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西安市丰镐遗址出土】
簋是食器,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簋不仅是食器,还是重要的青铜礼器。周礼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鼎与簋作为礼器是配合使用的。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上士用三鼎二簋,下士用一鼎一簋。此卫簋共四件。
[61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51
鎏金铜鐏【汉代,公元前202-220年。西安市芙蓉园出土】
酒樽最早见于战国,盛行于汉晋。当时上流社会常置于席、案,饮宴时先将贮藏在瓮、壶中的酒倒在樽里,再用勺酌入耳杯,然后奉客。
[61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46
龙纹温酒器【汉代】
古人在温酒器上费尽心思。从温酒器的搭配上就可见一斑,炉杯配套、碗壶配套、套杯相配等,而温酒器的材质,有铜、铁、锡、陶瓷等。
[61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43
双耳扁壶【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汉代青铜器产生于青铜时代的晚期,走向衰落,也走向实用的时代。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在※※青铜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体现出独特的设计思想和特征。
[60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39
鎏金羊灯【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羊身圆浑,呈静卧状,神态十分安详,通体无纹样装饰,素面。远古时,汉字中“羊”与“祥”是相通的,“吉祥”亦可作“吉羊”,汉朝人将灯做成羊形状,当是取吉祥之意。
[60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35
鸿雁形熏炉【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汉时,凿通 西域,香料之路繁荣,外来香料大盛, 此时由 于香料品种的增多与变化,人们更加关注对不同 香料的利用与处理,从上层到平民,无不喜香、 用香,随着用香之风的盛行,熏炉十分流行,形 制多样,制作精良。
[60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31
飞鸟带柄熏炉【汉代,公元前202-220年。西安市红庙坡出土】
西汉初期,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广泛流行起来,而且有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
[60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23
铜蒸馏器之二【新莽,公元8年—23年。西安市张家堡出土】
[60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6 19:21
铜蒸馏器之一【新莽,公元8年—23年。西安市张家堡出土】
这件造型奇特的铜蒸馏器,由筒形器、铜鍑和豆形盖组成,其中筒形器底部有一米格形箅,底边有一小管状流,铜鍑三蹄形足,豆形器盖上部呈盘形,直径与筒形器口径大小相同。此器出土时放置有序,铜鍑置于筒形器内,豆形盖置于铜鍑之上,甚为奇特,其工作原理尚不明确。
[60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20:12
釉陶狗【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这类釉陶狗,全国各地均有所发现,它最早产生于两汉,最晚可延续到隋、唐时期;并且大都为低温釉陶,其釉色一般以绿色为主,
[60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20:09
牛车【北朝,公元386年—581年。西安市永宁乡出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
[60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20:06
舂粟女俑【北朝,公元386年—581年】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60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20:01
永盂【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永盂是西周时期的大型盂之一,为盛食物器,兼可盛水盛冰,储藏食品,文物周身有较多的铭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当时※※人物的政治地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周共王时期的重要标准器之一。
永盂被发现后,当地农民交给物资回收门市部,后集中于陕西省物资回收公司仓库,该公司工作人员在分料拣选时发现,遂上交西安市文物局。
[60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20:00
永盂【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永盂是西周时期的大型盂之一,为盛食物器,兼可盛水盛冰,储藏食品,文物周身有较多的铭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当时※※人物的政治地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周共王时期的重要标准器之一。
这是※※期间发现的极宝贵的西周铜器之一。当地农民交给物资回收门市部,后集中于陕西省物资回收公司仓库,该公司工作人员在分料拣选时发现,遂上交西安市文物局。
[59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19:59
永盂【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永盂是西周时期的大型盂之一,为盛食物器,兼可盛水盛冰,储藏食品,文物周身有较多的铭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当时※※人物的政治地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周共王时期的重要标准器之一。
这是※※期间发现的极宝贵的西周铜器之一。当地农民交给物资回收门市部,后集中于陕西省物资回收公司仓库,该公司工作人员在分料拣选时发现,遂上交西安市文物局。
[59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19:55
鎏金凤鸟铜锺【西汉,公元前206年-8年。西安市枣园村出土】
西汉鎏金凤鸟铜锺,通高78cm,通体鎏金,盖顶有一只口中衔珠的朱雀,这是目前出土西汉酒具中形制最大,级别最高的酒具。出土时内盛26公斤、距今已2000余年的西汉美酒。
[59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19:52
鸡首青瓷壶【北魏,386年—534年。西安市韦曲镇出土】
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年),由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先创制。到东晋时,鸡首部分的作用逐渐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59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19:48
四系青瓷壶【北魏,386年—534年】
六朝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59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19:41
羽人神兽纹镜【汉代,公元前202-220年】
铜镜在※※具有悠久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始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古代铜镜不仅可以用来整妆照容,其背面内容丰富的纹饰、隽秀的铭文更是体现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古人高超的铸造技艺。
[59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5 19:37
金背瑞兽葡萄镜【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西安市马家沟出土】
八出菱花形,镜背贴一金壳,其上锤鍱出浮雕式装饰纹样。内区饰八只神兽与缠枝蔓草,蔓草在每个神兽周围都形成一个圆圈。内区的缠枝花草蔓延过梁进入外区,在八个菱瓣内盛开,两侧垂以葡萄果实,下有两鸟噙枝啄籽。
[59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20:02
仙人观瀑镜【宋代,公元960-1279年。西安市火烧壁出土】
宋代铜镜注重实用,不崇华侈,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带柄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
[59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19:57
三彩盘【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59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19:53
白瓷皮囊形壶【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西安市沙坡村出土】
唐代白瓷皮囊壶的制作工艺相当纯熟,基本特征为:腹身肥硕,下宽上窄,腹宽大于腹高,平底,带有横梁。之所以称作皮囊壶,是因它的器形仿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容器,主要功用是作为酒器或水器。
[59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19:50
盈字款白瓷执壶【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西安市新南小区出土】
邢窑白瓷体现了唐代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当时曾作为地方特产向朝廷进贡。其署“盈”字款者,一般认为与皇宫内的“大盈库”有关。大盈库在《新唐书》《旧唐书》中均有记载,大盈库是皇宫内最大的储存金银财宝的库房,此库内的财物只能由皇帝支配、使用。
[58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14:07
中柟 [nán]父鬲 [lì]【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鬲在商周时期是烹煮食品的器具,但同时还是重要的礼器,作为国家重要活动的象征而存在。这件鬲的口沿及内腹壁上铸有一篇短文,记载了其主人中柟父的一些生平事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58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14:01
双兽耳乳钉纹簋【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长安县沣西出土】
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
[58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13:57
乙觶 [zhì]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西安市沣西出土】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8-7-23 13:57 编辑

[58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13:52
鸟纹盉[hé]【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盉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58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3 13:48
饕餮面提梁卣【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卣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卣主要流行于商和西周。从总体上看,卣的纹饰主要是鸟、蛇、蛙、牛、羊、蜴、鸭等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