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交流园地-中医爱好者 、健康养生等话题
19877 805
[1 楼] carnotaur [陈年泡菜]
19-1-14 19:34
第一季地址:
/showthread.php?threadid=543143

第二季地址: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2417

中国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医治疗疾病是通过辩证诊治的基本法则来进行的,中医的辩证的从整体出发,来认识疾病,推断病情。它既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病名诊断而是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等内容,论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治疗,所不同者不只是提出治疗方法还包括了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概括来讲,辩证治疗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揄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原菌位和病所,制定出治疗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治疗方法。

咱们做百姓而言,略懂医道,对父母及亲人也是一种极大的关怀,对自己保持健康,保持良好工作状态也很有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广播:
本贴继续以传统医学和养身的学习讨论为主,看病医病不在讨论范围。
楼里的爱好者们毕竟是业余选手比较多,看病这样专业的工作还是应该交给专业选手去做。谢谢大家共同维护讨论环境!

本帖致力于学习交流为目的,非此类谈话内容均被删除,谢谢各位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学习建议:

古代好多中医大家都是自学、拜师成才的,没有现在的医学生多年的校园生活。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自学中医的动力,当然中医是一个完整体系的医学系统,没有像西医那样日新月日的发展。。导致学习压力并不算太大,至少可以看到天花板。

好多人建议一上来就学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我倒是觉得这样学习虽然正统但是入门较难,晦涩难懂的古文和专业术语会让众多爱好者难以精进或者干脆放弃。下面我推荐一套学习顺序,希望能帮助大家。

下面这些书籍均是大学教材,相当于是现代的中医学者汇总古籍知识要点,翻译成当下人可以看懂的文章吧。当然如果想要进一步精进四大经典少不了。

初烧到中等入门
中医自学课程顺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如果你就想掌握下艾灸的日常保健技术就学习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即可

中医诊断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 全77讲 主讲-李灿东 视频教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857057?from=search&seid=3237251623275243454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片(1—75全集)
http://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3249846&page=1

王洪图《黄帝内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410407?from=search&seid=6513620222718330684

伤寒论 郝万山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3651808?from=search&seid=17360158578064713933

刘渡舟讲伤寒论视频(共29集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581791/

中医古籍、中药、方剂等网站:中医世家
http://www.zysj.com.cn/index.html

无忌中医爱好者QQ群:73957372
本帖最后由 刘石 于 2021-4-6 10:23 编辑
[806 楼] cocojamboo [泡菜]
5-4 13:39
莫为 发表于 2022-06-15 22:26
乱拳打败高血压
去年十月底,集体查体,血压到了一百六,没有任何症状。医生再三嘱咐,你必须马上吃降压药了。吃降压药能降压,但能解决我为什么出现血压高的真正“病因”吗?不能!作为中医爱好者,没有症状,你叫我吃药,我吃什么药?人体就像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当...

家里有高血压老人,所以知道高血压需要长期检测血压情况,有些人早晚高中午低,有些人晚上高,所以吃药的时间是不同的。而且药有短效和长效的,根据自身情况决定用药方法。

现在可以用AI分析中药用途,参考一下挺方便的。

根据您提供的中药方剂组成及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原理,该方剂能在数月内改善血压的机制可从以下多维度解析:
一、核心配伍原理与作用靶点
滋阴养血,平抑肝阳
• 熟地(21g)、山萸肉(15g)、白芍(15g):此三药为“补肝肾三杰”,熟地补肾填精,山萸肉收敛肝阴,白芍柔肝缓急,三者协同可填补肝肾阴液不足,抑制肝阳上亢(高血压常见病机)。这与中医理论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压升高”的病理链直接相关。
• 五味子(9g):酸敛固阴,现代研究显示其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肾上腺素分泌,间接调节血压。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 丹参(12g)、红花(9g)、桃仁(15g)、鸡血藤(15g):此类药对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丹参中的丹参酮可降低血管阻力,红花与桃仁协同增强抗血栓作用,契合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特点。
• 牛膝(15g):引血下行,其有效成分牛膝多糖可调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直接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化痰通络,调节代谢
• 皂角刺(15g)、山楂(15g):皂角刺皂苷可降解脂蛋白,山楂黄酮抑制胆固醇合成,二者合用改善痰湿瘀阻型高血压的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
• 菖蒲(12g)、远志(6g):豁痰开窍,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如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减少应激性血压波动。
安神定志,调节神经内分泌
• 酸枣仁(30g)、柏子仁(15g)、首乌藤(15g):通过调节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GABA)活性,改善睡眠质量,稳定交感神经张力。酸枣仁的高剂量使用(30g)尤其针对失眠相关的高血压患者。
二、综合作用机制
多靶点协同降压
• 抑制RAS系统:熟地、白芍等含有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减少血管收缩。
• 钙通道阻滞:桂枝中的桂皮醛、丹参中的丹参酮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舒张血管平滑肌。
• 利尿排钠:皂角刺、山楂促进水钠排泄,降低血容量。
改善血管重构
桃仁、红花等活血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减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长期服用可逆转血管壁增厚。
代谢综合征干预
山楂、皂角刺调节血脂,五味子改善胰岛素抵抗,从代谢层面阻断高血压进展,尤其适用于合并肥胖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三、辨证适用性与疗效关键
适用证型
该方针对阴虚阳亢兼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典型表现为:
• 症状: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情绪波动后血压骤升。
• 体征: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涩(符合血液黏稠、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特征)。
疗程与生活方式协同
• 疗程充足:中医认为血管重构需3-6个月调理,方中活血药(如桃仁、红花)需长期作用才能改善血管弹性。
• 饮食配合:低盐饮食(减少水钠潴留)、控制情绪(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可增强药效。
四、注意事项
禁忌与调整
• 方中桂枝、皂角刺偏温燥,若出现口干舌燥等阴虚火旺症状,需加知母、麦冬滋阴。
• 长期服用活血药(如红花、桃仁)需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风险。
巩固阶段建议
血压稳定后可将汤剂改为丸剂(如水蜜丸),缓释药效,避免停药反弹。
总结
该方剂通过“滋阴潜阳治本+活血化痰通络治标”的多维调节,既针对高血压的病理核心(肝肾阴虚、痰瘀互结),又改善并发症(如失眠、高脂血症),符合中医“整体观”和“治病求本”原则。但需强调:中医治疗需严格辨证,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805 楼] 徐长卿2023 [泡菜]
5-1 20:29
77877 发表于 2024-07-09 22:04
有人吗?
一直潜水,没事就来看看
[804 楼] 星辰冰镜 [资深泡菜]
4-24 16:07
好贴不能沉呐!
[802 楼] 小兵辣子 [泡菜]
3-24 09:06
十大副 发表于 2025-03-21 11:57
埋头读《伤寒论》等经典,转眼12年多了,原本西医的我现在会用纯中药治疗常见疾病了,感谢这里各位中医爱好者曾给与俺的无私帮助!退休了,继续努力中。
祝福大家!
学西医的能入行中医,难得!难得!
[801 楼] 星辰冰镜 [资深泡菜]
3-21 13:37
十大副 发表于 2025-03-21 11:57
埋头读《伤寒论》等经典,转眼12年多了,原本西医的我现在会用纯中药治疗常见疾病了,感谢这里各位中医爱好者曾给与俺的无私帮助!退休了,继续努力中。
祝福大家!
中医值得学习,全局化诊断,个性化治疗,很科学。
[800 楼] 十大副 [资深泡菜]
3-21 11:57
埋头读《伤寒论》等经典,转眼12年多了,原本西医的我现在会用纯中药治疗常见疾病了,感谢这里各位中医爱好者曾给与俺的无私帮助!退休了,继续努力中。
祝福大家!
[799 楼] 77877 [泡菜]
24-7-9 22:04
有人吗?
[798 楼] 三里之外 [资深泡菜]
23-12-16 16:45
莫为 发表于 2023-12-16 11:38
正解!就是主观(个体)和客观(外在影响)共同促进,形成了结果。至少伤寒类把症状归因为伤寒,中风,温病而没有体现出个体差异。而对个体差异的重视,恰恰是中医诊疗的重要理念。

这个伤寒、中风的归类,相对简略,不能直接用来处方,肯定要看个案情况。很多时候人们是既恶寒又恶风的,就连日常口头语也常说“受风寒了”。与其区分伤寒中风,不如区分是否有汗。另外,相对而言,识别是否为温病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内热的重要指征,方向性的问题。
三里之外 编辑于 2023-12-16 16:46
[797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3-12-16 11:59
正确的中医和正确的西医其实是相通的。为什么加上“正确”,因为实现是在实际诊疗中,中医和西医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中医说的少阴,是对一类症状功能上的概括,主要对应肾脏及其相关的系统。西医呢,遇到了这些症状,拍片子又找不到器质性的病变,他们发现了肾上腺,就是对人体机能的激发。
老子说,它们同出而异名。众妙之门,玄之又玄。其实,就是对人体客观规律从不同方面的描述。
[796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3-12-16 11:45
莫为 发表于 2023-12-15 21:42
人体为什么要发烧?调动免疫力呗。有很多人不发烧,没有能力发烧了。直接是全身无力,嗜睡,昏沉等等,按中医说,直接少阴症状了,这是最危险的。
前些天,我看到一个受伤的小鸟,在阳光下晒太阳,这样,他的体温比在树荫下就高多了。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
补充一下:挂水也不是都不合适,对于阴虚体质的发烧,挂水的效果比吃中药快。对于年轻人,退了烧基本就不大碍了,所以,也就好了,后期改善体质当然更好。对于老弱的阴虚体质,挂水后,补阴才能真正康复。总之,不能一概而论。
[795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3-12-16 11:38
三里之外 发表于 2023-12-15 22:54
我的看法是,不是“先人们忽略了人的体质因素”,而是:之所以同一病毒在不同人身上体现不同症状,是因为人的体质禀赋、身体当下状况以及所处的环境等等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所看到的“症”,本身就包含了体质因素。比如,如果某患者平素体内“湿气”重,在病毒入侵时,...
正解!就是主观(个体)和客观(外在影响)共同促进,形成了结果。至少伤寒类把症状归因为伤寒,中风,温病而没有体现出个体差异。而对个体差异的重视,恰恰是中医诊疗的重要理念。
[794 楼] 三里之外 [资深泡菜]
23-12-15 22:54
莫为 发表于 2023-12-15 21:01
疫情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同一种病毒,为什么在不同的人身上症状大不相同呢?
有的表现为寒症,有的表现为热症,还有的是湿热,等等。几乎把外感伤寒的路数演绎了一遍。
其实,伤寒也是这样,比如,夏天,有的人被凉风吹到,依然会“伤寒”。想来想去,我觉得“伤...
我的看法是,不是“先人们忽略了人的体质因素”,而是:之所以同一病毒在不同人身上体现不同症状,是因为人的体质禀赋、身体当下状况以及所处的环境等等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所看到的“症”,本身就包含了体质因素。比如,如果某患者平素体内“湿气”重,在病毒入侵时,自然容易激发出“湿毒”的症状。但是,由于不仅仅病毒入侵才会导致“湿毒”出现,其它原因也可能导致,所以,需要对诸多“症”进行归因分析,也就是找出病机,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病机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即所谓的辩证论治。
[793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3-12-15 21:42
人体为什么要发烧?调动免疫力呗。有很多人不发烧,没有能力发烧了。直接是全身无力,嗜睡,昏沉等等,按中医说,直接少阴症状了,这是最危险的。
前些天,我看到一个受伤的小鸟,在阳光下晒太阳,这样,他的体温比在树荫下就高多了。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就是小鸟的体温每升高一度,就能杀死绝大部分感染的细菌。又忽然想,为什么呀?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速,白细胞供给充分,不就这么简单吗!动物不懂吃中药,人懂呀!
可是,一发烧就去医院挂水了,一挂水就不烧了,好了吗?从太阳慢慢就到少阴了。咱学中医的都知道,保护好自己和亲朋好友就行了,你给别人说,人家骂你。
[792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3-12-15 21:20
中医没有病毒的概念,感染了病毒,为什么按症状用伤寒的方子照样疗效很好呢?
病毒感染了,就是病毒透过细胞保护膜侵入到细胞内,引起局部发炎,就是局部毛细血管肿胀,不通了。然后,免疫白细胞过来消杀病毒。
伤寒呢?气血循环,热胀冷缩。受凉后,血管收缩。先是感觉到冷,后面就是逐步的拘谨,僵硬。局部,也是不通了。肺部,其实和大气是直接相通的,比体表更容易受寒。
既然机理是一样的,那么,用伤寒的方子治疗病毒感染也就自然而然了。
目前,世界上没有杀灭病毒的药物,都是靠人体免疫力。上海有名的大医生今年公开说了。
这是我的“见解”,没有见大人物们说过。我们小人物怎样见解都行,没有顾虑。
[791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3-12-15 21:01
疫情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同一种病毒,为什么在不同的人身上症状大不相同呢?
有的表现为寒症,有的表现为热症,还有的是湿热,等等。几乎把外感伤寒的路数演绎了一遍。
其实,伤寒也是这样,比如,夏天,有的人被凉风吹到,依然会“伤寒”。想来想去,我觉得“伤寒”“中风”“温病”等等的划分,基本上是按照“症状”划分,把“因”归结到“客观”的不同。比如,寒症,受寒了。温病,搞出来个,冬不藏,春容易温病的结论。有道理,而且按“症状”处方,也不会有大的差错。
但是,我觉得,先人们忽略了人的体质因素。即,阳虚体质,基本上感冒就是伤寒,阳虚重的,连发烧的能力都没有。特别是年龄大的阳虚老人,直接到少阴去了。阴虚体质,基本上就是温病症状,只是“退烧”不行,同时要滋阴。麻黄汤症,其实是体质最好的人。其他,以此类推。
[790 楼] 知道的不多呀 [泡菜]
23-11-6 23:36
最近对中医感兴趣,无忌高人多,慢慢看起来
[789 楼] 徐长卿2023 [泡菜]
23-9-20 11:37
在路上玩石头 发表于 2023-01-21 07:37
转发
中医也有毒的概念,火毒,虫毒,药毒,但是跟西医的微生物学比起来还是有区别的。

而且中医中药学还有个章节就是专门的清热解毒药物分类
[788 楼] 在路上玩石头 [泡菜]
23-1-21 07:37
转发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787 楼] 刘石 [老坛泡菜]
23-1-20 17:25
山区人 发表于 2022-12-21 17:27
最近感冒的人不少,发点资料供需要的人参考,这个表是倪海厦先生的※※张孟超整理的。
(好像以前发过,也不知道在几楼了,重发一下)

这次藿香正气散,九味羌活汤作为基础方很爽
[786 楼] ~钓鱼~ [资深泡菜]
23-1-18 22:08
报个到
[785 楼] 山区人 [资深泡菜]
22-12-21 17:27
最近感冒的人不少,发点资料供需要的人参考,这个表是倪海厦先生的※※张孟超整理的。
(好像以前发过,也不知道在几楼了,重发一下)
[784 楼] 刘石 [老坛泡菜]
22-11-10 15:41
莫为 发表于 2022-09-13 19:03
给大家汇报,现在,异常勃起的问题基本拿下。方案转向巩固效果和拿下阴囊潮湿。
方子如下:柴胡,桂枝,赤芍,茯苓,苍术,半夏,牛膝,生姜,红花,桃仁,地龙,黄柏
借用了四妙散,逐瘀汤。为什呢?我想,在人体中,除了双脚最低,就是阴囊了。这个地方之所以潮湿,...

你这个适用于湿热实证,虚症就不适合了
[783 楼] 刘石 [老坛泡菜]
22-11-10 15:39
莫为 发表于 2022-09-18 12:28
谢谢!尺脉浮长,阴不存阳。六味地黄丸是也。疑惑是,现在是秋天,阴收季节,阴为何还不足呢?肺气不足?中焦不畅?既然方向明了,方法也就不难了。

阴不足的原因太多了,熬夜,房事,大汗,思虑过多

中焦要摸关脉了
[781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2-9-18 12:28
xindian 发表于 2022-9-7 17:29
摸摸自己左手尺脉(尺脉在哪里你应该知道吧),是不是手指轻轻的放上去就能感受到跳动?往下面按,脉搏还挺有力?
谢谢!尺脉浮长,阴不存阳。六味地黄丸是也。疑惑是,现在是秋天,阴收季节,阴为何还不足呢?肺气不足?中焦不畅?既然方向明了,方法也就不难了。
[780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2-9-13 19:16
我经常看一个GZH“微门诊”,里面讲得一些病例,都是真实的名家治疗案例,受益匪浅。如果自己觉得无病可医(学了伤寒,大都有这种不服输的信心),可以练练自己。
[779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2-9-13 19:06
太没劲了 发表于 2022-9-9 19:50
刚好看到个按摩治疗阴囊潮湿的招,按泌尿五穴,仆参,水泉,隐白,大敦,阴陵泉,一个穴位按个十分钟
谢谢!我也一块用上这个。
[778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2-9-13 19:03
给大家汇报,现在,异常勃起的问题基本拿下。方案转向巩固效果和拿下阴囊潮湿。

方子如下:柴胡,桂枝,赤芍,茯苓,苍术,半夏,牛膝,生姜,红花,桃仁,地龙,黄柏

借用了四妙散,逐瘀汤。为什呢?我想,在人体中,除了双脚最低,就是阴囊了。这个地方之所以潮湿,排泄不畅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且,联系到异常勃起,与排泄不畅大概率也存在关联。

我不知道四十岁以下的人有没有阴囊潮湿的病例,什么血压,血脂等等,无非就是年龄大了,代谢功能低了,而你身上那些血管,通道呀什么的弹性低了,内壁光滑度降了,没有年轻时那么饱满了。所以,人,老来瘦反而毛病少。

[777 楼] 太没劲了 [陈年泡菜]
22-9-9 19:50
刚好看到个按摩治疗阴囊潮湿的招,按泌尿五穴,仆参,水泉,隐白,大敦,阴陵泉,一个穴位按个十分钟
[776 楼] 莫为 [老坛泡菜]
22-9-9 18:49
在路上玩石头 发表于 2022-9-7 19:35
柴胡龙牡汤合四炒散
谢谢!好思路。我会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