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楼] tukela
[泡菜]
21-4-29 08:44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4-29 06:34  药方医生不练功的。还医不自治。
中医早晚输给给电脑治疗。 跟人下围棋谁给电脑一样
没点洗衣长神的中医。是混不下去的。 西医知道多了。中意的慢功夫就看不上了。 中医现在占了养生这块阵地。这个阵地本来是练功的天下。现在是保健中药的天下 也有点道理。不过中医不一定是慢功夫。前几年我孩子每年冬天都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当时本地冬天雾霾特重),持续了大概3年。前两年西医治疗,每次都是持续输头孢+其它药品,一住院两三个星期,血检尿检指标还下不来。当时儿童医院走廊里都住满了这类病号,自己买折叠弹簧床。大人小孩受罪,还花钱不少。第三年看的中医,配了14种药材。晚上吃了第一副药,第二天早上基本退烧,没耽误上学。3天后没任何症状了。后来孩子生病都看得中医,每次效果都很快。当初在交///刘论坛我还贴过药方。
|
[713 楼] 山区人
[资深泡菜]
21-4-29 08:28
景明本草 发表于 2021-4-28 13:43  其实练功比普通睡眠的休息质量高,当然前提是指真正入静的状态 还真是这样,我用运动手环测试过,入静的时候手环记录的是“深度睡眠”。
|
[712 楼] 山区人
[资深泡菜]
21-4-29 08:23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4-29 06:34  药方医生不练功的。还医不自治。
中医早晚输给给电脑治疗。 跟人下围棋谁给电脑一样
没点洗衣长神的中医。是混不下去的。 西医知道多了。中意的慢功夫就看不上了。 中医现在占了养生这块阵地。这个阵地本来是练功的天下。现在是保健中药的天下 婶也来指点江山了  西医也快不到哪里去,你那毛病还不是要吃西药到翘辫子  倪海厦的 ※※早就用电脑开方了,搜下“问止中医”就知道,不要孤陋寡闻。
|
[711 楼] 山区人
[资深泡菜]
21-4-29 08:13
tukela 发表于 2021-4-28 20:27  博学啊,引经据典。强! 这没什么,就是多读了点东西而已
|
[71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4-29 06:46
等待 发表于 2021-4-28 21:14  其实10个中医放一起能打起来还好了。起码还能推动中医进步。
我看就是没有能打的,也不敢打。顶多背后含糊其辞影射几句,当面了只会客套。 跟武术一个道理。花架子很多。实用的没几个
|
[709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4-29 06:34
tukela 发表于 2021-4-28 20:56  这也是一个生津法子。但是酸引出的口水,跟练功到一定阶段后自然生出的口水是不同的。练功到一定阶段,生出的口水是甘甜的,很甘甜的感觉,对身体的滋养效果差别挺大的。中医上应该有这方面的论述。 药方医生不练功的。还医不自治。 中医早晚输给给电脑治疗。 跟人下围棋谁给电脑一样 没点洗衣长神的中医。是混不下去的。 西医知道多了。中意的慢功夫就看不上了。 中医现在占了养生这块阵地。这个阵地本来是练功的天下。现在是保健中药的天下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4-29 06:44 编辑
|
[708 楼] 等待
[老坛泡菜]
21-4-28 21:14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4-28 20:49  你杠这个干吗。10个中医9个不带功力。看眼神就知道了。靠背诵方子混。 西医的病名和中医对上号的没几个。10个中医是10个治疗方法。 吧哪10中医放在一起。能打起来。
你看中医写了多少医书。就知道了。 中医不是科学。是玄学。学不精的人特别多。
方子医学。学起来相对简单。有古汉语基础就行。 其实10个中医放一起能打起来还好了。起码还能推动中医进步。 我看就是没有能打的,也不敢打。顶多背后含糊其辞影射几句,当面了只会客套。
|
[707 楼] tukela
[泡菜]
21-4-28 20:56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4-28 20:40  经常口含个乌梅 这也是一个生津法子。但是酸引出的口水,跟练功到一定阶段后自然生出的口水是不同的。练功到一定阶段,生出的口水是甘甜的,很甘甜的感觉,对身体的滋养效果差别挺大的。中医上应该有这方面的论述。
|
[70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4-28 20:49
等待 发表于 2021-4-28 12:02  蟑螂老鼠也流传几千年不断呢,数目比整个人类还多。要不你去学蟑螂医老鼠医?
你就知道古代没出现过萨斯和新冠疫情了?且不说那时没这两个词,记录上自然没有。但是记录上没有的,就不存在了?
按你的逻辑,建国初年治理的那些流行病,比如血吸虫,疟疾什么的,都是美帝特意留下的喽?本来早就被中医治理了? 你杠这个干吗。10个中医9个不带功力。看眼神就知道了。靠背诵方子混。 西医的病名和中医对上号的没几个。10个中医是10个治疗方法。 吧哪10中医放在一起。能打起来。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4-28 20:52 补充 你看中医写了多少医书。就知道了。 中医不是科学。是玄学。学不精的人特别多。 以下内容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4-28 20:55 补充 方子医学。学起来相对简单。有古汉语基础就行。
|
[70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21-4-28 20:40
tukela 发表于 2021-4-28 13:19  可能啊,练什么功,功力到了都会有这效果。口水不绝,应该是体内阴阳平衡到某一阶段的标志。按说我也应该能口水不绝了,但是我每天熬夜,睡的太晚,都是半点以后睡,这样很耗费精气,一直做不到。偶尔练功时能出现,一会儿口水就半嘴了,意送到丹田,一会儿又有了。群里一位高手曾经批评我,说养生要10点就得早睡,我这样不长寿。常人不长寿,就是漏太多。 经常口含个乌梅
|
[704 楼] tukela
[泡菜]
21-4-28 20:27
|
[703 楼] tukela
[泡菜]
21-4-28 20:24
CCNF 发表于 2021-4-28 18:39  你练的功总有个名吧,
说说。 果真需要审核,上截图
|
[702 楼] tukela
[泡菜]
21-4-28 20:22
CCNF 发表于 2021-4-28 18:39  你练的功总有个名吧,
说说。 大雁气功前 ※※※,每次说都要审核通过,麻烦。看看这次审核。
|
[701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4-28 18:41
等待 发表于 2021-4-28 15:20  那是那是,中医嘛,“先前咱可阔多了”。自然是全宇宙无敌的了。 哈哈。。。。。
|
[700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4-28 18:40
等待 发表于 2021-4-28 12:02  蟑螂老鼠也流传几千年不断呢,数目比整个人类还多。要不你去学蟑螂医老鼠医?
你就知道古代没出现过萨斯和新冠疫情了?且不说那时没这两个词,记录上自然没有。但是记录上没有的,就不存在了?
按你的逻辑,建国初年治理的那些流行病,比如血吸虫,疟疾什么的,都是美帝特意留下的喽?本来早就被中医治理了? 强。
|
[699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4-28 18:39
tukela 发表于 2021-4-28 13:19  可能啊,练什么功,功力到了都会有这效果。口水不绝,应该是体内阴阳平衡到某一阶段的标志。按说我也应该能口水不绝了,但是我每天熬夜,睡的太晚,都是半点以后睡,这样很耗费精气,一直做不到。偶尔练功时能出现,一会儿口水就半嘴了,意送到丹田,一会儿又有了。群里一位高手曾经批评我,说养生要10点就得早睡,我这样不长寿。常人不长寿,就是漏太多。 你练的功总有个名吧, 说说。
|
[698 楼] 山区人
[资深泡菜]
21-4-28 17:58
景明本草 发表于 2021-4-28 11:31  黄帝内经是理论阐述,伤寒论是临床实践,也不能说内经和伤寒没关系,很多理论其实还是相通的,后世医家也综合两者搞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彭子益的圆运动。只有方症派的经方家否认伤寒和内经有关系,大多数医家还是认为一脉相承的。 目前主流的看法的确如此。 经方派的出现是近代的事,但方证对应思想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早了。 唐代在孙思邈《千金翼方》说:“遂披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旧法方证,意义幽隐,乃令近智所迷,览之者造次难悟,中庸之士,绝而不思,故使闾里之中,岁致夭枉之痛,远想令人慨然无已。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易知”。其中“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意思就是方证对应。 清代柯琴提出“以方名证”意思也差不多,比日本吉益东洞的提出的方证相应要早。 另一方面,现代文献考证也发现了一些证据,认为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不是一个体系, 最早的记录是《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关于方技的记载, 其中有关医学的书籍被分为医经、经方两类, 书中记录医经七家就有《黄帝内、外经》;经方十一家里有后来被称之为经方之祖的《汤液经法》。 《汤液经法》现在已经失传,梁代陶弘景说自己见过《汤液经法》,并据此写成《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一卷, 这本书后来在敦煌藏经洞出土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认为伤寒论就是来源于《汤液经法》。
|
[697 楼] 等待
[老坛泡菜]
21-4-28 15:20
景明本草 发表于 2021-4-28 13:38  抱歉我们不跟老鼠蟑螂们抬杠 那是那是,中医嘛,“先前咱可阔多了”。自然是全宇宙无敌的了。
|
[696 楼] 景明本草
[泡菜]
21-4-28 13:43
tukela 发表于 2021-4-28 13:19  可能啊,练什么功,功力到了都会有这效果。口水不绝,应该是体内阴阳平衡到某一阶段的标志。按说我也应该能口水不绝了,但是我每天熬夜,睡的太晚,都是半点以后睡,这样很耗费精气,一直做不到。偶尔练功时能出现,一会儿口水就半嘴了,意送到丹田,一会儿又有了。群里一位高手曾经批评我,说养生要10点就得早睡,我这样不长寿。常人不长寿,就是漏太多。 其实练功比普通睡眠的休息质量高,当然前提是指真正入静的状态
|
[695 楼] 景明本草
[泡菜]
21-4-28 13:38
等待 发表于 2021-4-28 12:02  蟑螂老鼠也流传几千年不断呢,数目比整个人类还多。要不你去学蟑螂医老鼠医?
你就知道古代没出现过萨斯和新冠疫情了?且不说那时没这两个词,记录上自然没有。但是记录上没有的,就不存在了?
按你的逻辑,建国初年治理的那些流行病,比如血吸虫,疟疾什么的,都是美帝特意留下的喽?本来早就被中医治理了? 抱歉我们不跟老鼠蟑螂们抬杠
|
[694 楼] tukela
[泡菜]
21-4-28 13:20
山区人 发表于 2021-4-28 11:19  当然是体液了,也包括口水。 伤寒论里有亡阳情况,后人通常解释是吐、利无度,津液过耗,阳随阴泄, 这就意味着阳是跟津液分不开的,所以有人干脆把津液视为阳气了。 中医的许多概念来自古代哲学,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
中医是经验医学,一个方子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然后再给它找理论解释, 这个解释当然只能是古代哲学了,再具体一点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如果认真研究黄帝内经,就明白它是以针灸为中心的理论, 书里只有13个方子,20几味药,运用范围有限。
后来出了医圣张仲景,他的伤寒论里面有113方、金匱要略143方,运用范围就大多了,而且效果很好。 问题出在张仲景的书里面谈理论的很少,条文大部分都是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子、注意事项之类,很简洁,不容易看懂。 后世的人就觉得有必给它弄个注释、再加点理论什么的,就容易理解了,出了许多书。 有人研究过,历代《伤寒论》注解研究相关书目就有1326种。
书多了也很麻烦,看不过来啊,好像都有点道理,但没有谁能把伤寒论全部解释清楚, 所以后来国内出了经方派、日本出了古方派, 他们认为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没有关系,一心搞方证对应,知道什么情况用什么方就行, 这样干,效果似乎也很好 看您几位的言论,涨知识了
|
[693 楼] tukela
[泡菜]
21-4-28 13:19
CCNF 发表于 2021-4-28 10:36  好奇,练什么功能使口水不绝? 可能啊,练什么功,功力到了都会有这效果。口水不绝,应该是体内阴阳平衡到某一阶段的标志。按说我也应该能口水不绝了,但是我每天熬夜,睡的太晚,都是半点以后睡,这样很耗费精气,一直做不到。偶尔练功时能出现,一会儿口水就半嘴了,意送到丹田,一会儿又有了。群里一位高手曾经批评我,说养生要10点就得早睡,我这样不长寿。常人不长寿,就是漏太多。
|
[692 楼] 等待
[老坛泡菜]
21-4-28 12:02
景明本草 发表于 2021-4-28 10:51  自己脑子出了问题就别来评论中医了,中医理论的优势正是对自然、对生命现象做到了极致的归纳和总结,所以才能流传几千年不断,03年和11年的两次疫情中力挽狂澜也证明了中医的独特优势,要知道古代并没有出现过萨斯和新冠疫情,而中医很快的拿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你这个表象和个案从何得出的?是你自己对中医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和个案吧? 蟑螂老鼠也流传几千年不断呢,数目比整个人类还多。要不你去学蟑螂医老鼠医? 你就知道古代没出现过萨斯和新冠疫情了?且不说那时没这两个词,记录上自然没有。但是记录上没有的,就不存在了? 按你的逻辑,建国初年治理的那些流行病,比如血吸虫,疟疾什么的,都是美帝特意留下的喽?本来早就被中医治理了?
|
[691 楼] 景明本草
[泡菜]
21-4-28 11:31
山区人 发表于 2021-4-28 11:19  当然是体液了,也包括口水。 伤寒论里有亡阳情况,后人通常解释是吐、利无度,津液过耗,阳随阴泄, 这就意味着阳是跟津液分不开的,所以有人干脆把津液视为阳气了。 中医的许多概念来自古代哲学,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
中医是经验医学,一个方子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然后再给它找理论解释, 这个解释当然只能是古代哲学了,再具体一点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如果认真研究黄帝内经,就明白它是以针灸为中心的理论, 书里只有13个方子,20几味药,运用范围有限。
后来出了医圣张仲景,他的伤寒论里面有113方、金匱要略143方,运用范围就大多了,而且效果很好。 问题出在张仲景的书里面谈理论的很少,条文大部分都是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子、注意事项之类,很简洁,不容易看懂。 后世的人就觉得有必给它弄个注释、再加点理论什么的,就容易理解了,出了许多书。 有人研究过,历代《伤寒论》注解研究相关书目就有1326种。
书多了也很麻烦,看不过来啊,好像都有点道理,但没有谁能把伤寒论全部解释清楚, 所以后来国内出了经方派、日本出了古方派, 他们认为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没有关系,一心搞方证对应,知道什么情况用什么方就行, 这样干,效果似乎也很好 黄帝内经是理论阐述,伤寒论是临床实践,也不能说内经和伤寒没关系,很多理论其实还是相通的,后世医家也综合两者搞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彭子益的圆运动。只有方症派的经方家否认伤寒和内经有关系,大多数医家还是认为一脉相承的。
|
[690 楼] 山区人
[资深泡菜]
21-4-28 11:19
tukela 发表于 2021-4-27 18:03  这个津液,指的是体液还是口水?医书不懂,练功的都知道练到口水甘甜源源不绝时,对身体的好处是非常大的。老师讲口水属阴,是人体一宝。好像也有玉液还丹的说法。 当然是体液了,也包括口水。 伤寒论里有亡阳情况,后人通常解释是吐、利无度,津液过耗,阳随阴泄, 这就意味着阳是跟津液分不开的,所以有人干脆把津液视为阳气了。 中医的许多概念来自古代哲学,含义是不断变化的,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 中医是经验医学,一个方子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然后再给它找理论解释, 这个解释当然只能是古代哲学了,再具体一点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如果认真研究黄帝内经,就明白它是以针灸为中心的理论, 书里只有13个方子,20几味药,运用范围有限。 后来出了医圣张仲景,他的伤寒论里面有113方、金匱要略143方,运用范围就大多了,而且效果很好。 问题出在张仲景的书里面谈理论的很少,条文大部分都是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子、注意事项之类,很简洁,不容易看懂。 后世的人就觉得有必给它弄个注释、再加点理论什么的,就容易理解了,出了许多书。 有人研究过,历代《伤寒论》注解研究相关书目就有1326种。 书多了也很麻烦,看不过来啊,好像都有点道理,但没有谁能把伤寒论全部解释清楚, 所以后来国内出了经方派、日本出了古方派, 他们认为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没有关系,一心搞方证对应,知道什么情况用什么方就行, 这样干,效果似乎也很好
|
[689 楼] 景明本草
[泡菜]
21-4-28 10:51
等待 发表于 2021-4-27 10:08  只有“中医之理,是最初的”这半句是对的。这是对状态或者※※的描述,无可辩驳。
其余就呵呵了。
中医局限于表象和个案,也没有标准和统计。一病一治,一案一解。点到为止,没有归纳总结和反思辨析。归根到底,没有标准和统计就没有自我净化和提升的条件。古人能力有限也就罢了,今人还如此,就是脑子有问题。 自己脑子出了问题就别来评论中医了,中医理论的优势正是对自然、对生命现象做到了极致的归纳和总结,所以才能流传几千年不断,03年和11年的两次疫情中力挽狂澜也证明了中医的独特优势,要知道古代并没有出现过萨斯和新冠疫情,而中医很快的拿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你这个表象和个案从何得出的?是你自己对中医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和个案吧?
|
[688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4-28 10:41
景明本草 发表于 2021-4-28 10:39  有来有往才科学 高深之极啊, 何为有来有往? 举个例子看
|
[687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4-28 10:39
等待 发表于 2021-4-27 10:08  只有“中医之理,是最初的”这半句是对的。这是对状态或者※※的描述,无可辩驳。
其余就呵呵了。
中医局限于表象和个案,也没有标准和统计。一病一治,一案一解。点到为止,没有归纳总结和反思辨析。归根到底,没有标准和统计就没有自我净化和提升的条件。古人能力有限也就罢了,今人还如此,就是脑子有问题。 赞。
|
[686 楼] 景明本草
[泡菜]
21-4-28 10:39
CCNF 发表于 2021-4-28 10:34  看看,
走江湖的味出来了,
你可真经不起激啊。 有来有往才科学
|
[685 楼] CCNF
[老坛泡菜]
21-4-28 10:36
tukela 发表于 2021-4-27 18:03  这个津液,指的是体液还是口水?医书不懂,练功的都知道练到口水甘甜源源不绝时,对身体的好处是非常大的。老师讲口水属阴,是人体一宝。好像也有玉液还丹的说法。 好奇,练什么功能使口水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