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1 14:29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14 “美国兵营” 现 8号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外檐为混水墙面,坡屋顶,转角处设角楼。 主楼曾作为美国军官宿舍,马歇尔、史迪威、魏德迈、马格鲁特等均曾在此服役,以他们为代表的许多军官后来都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 美国兵营中最出名的人物,无疑是 马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此人是美国国防部的参谋总长,战后出任国务卿,为美国为数不多的五星上将之一。1 924年秋,他被派到美国驻中国天津(时值※※※※时期)的第15步兵团副团长。1926年底,他被任命为 ※※学院教官,返回华盛顿。 二战中担任盟 ※※国 ※※参谋长的 史迪威,1926年9月,出任美军驻天津步兵第15团营长。1928年1月,代理步兵第15团参谋长;5月晋升中校。1929年6月,回到美国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主任。 1944年10月,接替史迪威担任盟 ※※国 ※※参谋长的 魏德迈,1929年至1931年也在中国天津之第十五步兵团服役。
|
[37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1 14:24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13 “美国兵营”,现 7号楼。
|
[37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1 14:22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12 “美国兵营”,现 7号楼。 1901 年清※※与八国联军参与国订立的《辛丑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天津※※的权力。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美军第十五步兵团1912-1938 年在天津驻扎,并将其总部设在天津,1917 年租用了由东方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的楼房作为兵营,直至撤离。二战后,美国 ※※※※※也曾在此驻扎。
|
[37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1 14:19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12 “美国兵营” 现 7号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外檐为混水墙面,转角处设角楼,多坡屋顶。
|
[37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1 14:16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11 “美国兵营” 现 1号楼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外檐为混水墙面,设附壁柱装饰,多坡屋顶,现为礼堂;
|
[37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1 14:13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10 “美国兵营”,位于广东路1 号,建于1917 年,共三幢建筑遗存,该建筑现为天津医科大学所用。
|
[37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1 13:43
hym1941 发表于 2020-1-11 13:43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9
我们熟知的几个美国人。
“胡佛旧居”,位于马场道,建于20世纪初,为英别墅式建筑,旧居有东西两座楼,中间是较长的甬道。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局部三层,带地下室。院内有宽敞的花园,建筑面积3345平方米。其建筑特点是红砖青砖分层砌筑,拱形门洞、拱形大窗。上台阶有个大露台直通一楼,两侧有宝瓶状透视矮墙。需仰视的楼门在十多级宽宽的石台阶之上,两面是左右弧形分开的光滑石扶手,像天然的滑梯。1942年英国文法学校(现20中学)改名为日本侨民学校,该楼成为其宿舍。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为小学。 1976年受唐山地震波及,拆除了震损严重的胡佛旧居东西楼,原地盖起了一座新的小学楼。时间不长,小学楼再次被拆除,校址迁离。到了今天,再来胡佛旧居探访的人,看到的只是一片平坦的20中学操场。 ... 胡佛, 美国第31任※※胡佛,曾于1899年2月至1901年底在天津生活。他和妻子开始住在利顺德饭店,后来搬到马场道上的一处别墅,他的两个儿子也出生在天津。这是他人生的创业阶段, 他在天津发迹并积累了大量资本,为他日后步入政坛打下了物质基础。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胡佛指挥侨民为联军建筑街垒,卢?亨利(胡佛的妻子)帮助护理联军伤员。胡佛利用熟悉天津地形之便,亲自作联军的向导,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侨民中的“风云人物”。 胡佛当时在天津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与另外6个外国人组建了英商先农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名字取了中国人熟悉的“先农”二字,也可以看出这家当时的外资公司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先农公司的房产主要分布在天津旧法租界、英租界、德租界,建有达文里、三盛里、光华里、恒华里、南华里、荣华里、先农里、先农大院等。 1913年,胡佛携大量财产返回美国,在旧金山开设公司,成为商界精英。1914年,他已经拥有了400万美元的财产,并以这些财产为后盾逐步步入政界。1928年11月6日,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1任※※。据说胡佛夫妇都会说天津话,入主白宫后,如果有什么私密的事情,他们夫妇仍会以天津话交谈。
|
[37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1 13:43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9 我们熟知的几个美国人。 “胡佛旧居”,位于马场道,建于20世纪初,为英别墅式建筑,旧居有东西两座楼,中间是较长的甬道。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局部三层,带地下室。院内有宽敞的花园,建筑面积3345平方米。其建筑特点是红砖青砖分层砌筑,拱形门洞、拱形大窗。上台阶有个大露台直通一楼,两侧有宝瓶状透视矮墙。需仰视的楼门在十多级宽宽的石台阶之上,两面是左右弧形分开的光滑石扶手,像天然的滑梯。1942年英国文法学校(现20中学)改名为日本侨民学校,该楼成为其宿舍。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为小学。 1976年受唐山地震波及,拆除了震损严重的胡佛旧居东西楼,原地盖起了一座新的小学楼。时间不长,小学楼再次被拆除,校址迁离。 到了今天,再来胡佛旧居探访的人,看到的只是一片平坦的20中学操场。
|
[37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21:07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8 “开滦矿务局大楼” 1912年(※※元年),※※※就任大※※,批准滦州、开平两个煤矿合并,成立中英合办的开滦矿务局,局本部设在天津。开滦矿务局主要决策机构为董事部,纳森为董事部主席兼总经理。董事部分别设在英国伦敦和天津。天津董事部有董事7人,英方4人。中方三人为:周学熙、时任中国银行总裁的李士伟和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李希明,督办为※※※长子袁克定。
|
[37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21:05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7 “开滦矿务局大楼”, 和平区泰安道5号,开滦矿务局大楼建于1919~1921年,由英商同和工程公司美籍工程师爱迪克生和达拉斯设计。 开滦矿务局大楼总建筑面积918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希腊古典复兴式,三层混合结构,外形庄严肃穆,门前设有坡道,高石台阶两侧筑有水磨石古典式花盆四座。开滦矿务局大楼外檐立面一、二层,为高10米14根爱奥尼克巨柱式空廊,空廊两端略突出,墙面转角作壁柱装饰。开滦矿务局大楼三层为带阁楼层的檐部,檐口饰齿状。开滦矿务局大楼楼内中部是贯通三层的大厅。开滦矿务局大楼以爱奥尼克大理石立柱支撑,柱头均以紫铜板制成,做工精细。开滦矿务局大楼厅顶作半圆形,井字分格镶彩色玻璃,顶拱上有精美雕饰,厅内地面饰彩色马赛克,周围作大理石墙群。大楼主房间内设有木制古典壁柱,并装有古典式壁炉装修雍容华丽,其造型是欧洲古典建筑形式的代表作。
|
[36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21:02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6 “原英国驻津领事馆”
|
[36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21:01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5 “原英国驻津领事馆”设于1860年,1899年升格为总领事馆。这幢二层小洋楼位于浙江路1号,建筑面积2067平方米,共有房屋44间,建于1937年。砖木结构,平面布局不规则,外檐为硫缸砖清水墙面,主入口处由简化的爱奥尼克柱支撑上部露台,建筑转角处均附设壁柱。多坡屋顶,大筒瓦屋面上出老虎窗,檐部出挑,屋顶原有圆形塔楼。室内装饰豪华,木楼梯、木地板、木门窗至今保存完好。建筑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细部装饰精美,具有英国民居风格。 此楼本为开滦矿务局任董事部主席兼总经理英籍犹太人爱德华?乔治?纳森的私邸,后作为英国领事馆。
|
[36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20:56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4 “ 纳森旧居”,纳森在天津有三处宅邸。一处是位于浙江路1号的英庭院式3层楼房,共有房屋44间,建筑面积2067平方米。砖木结构,红陶瓦顶,气势雄伟。该房曾作过英国驻天津领事馆。第二处是位于泰安道7号的中式四合院,是一处明清风格的灰砖瓦房。此处是第三处位于 睦南道70号,该楼建于1928年,由英国建筑师设计。英格兰别墅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主体3层,两侧2层,面积1433平方米。琉缸砖清水墙,双槽钢窗,大筒瓦四坡顶,门厅设筒瓦雨厦,大露台。1楼大厅宽敞明亮,大理石地面,有客厅、餐厅、备餐室。2楼有书房、卧房和卫生间。院落宽敞,为欧式花园。原后院有马厩,现已不存,已改建成一排平房。 纳森叔侄,英籍犹太人。老纳森青年时在英国军队供职,后来华一直在开平煤矿、开滦矿务局工作,1935年奉调回国。侄儿 爱德华?乔纳?纳森,在津期间通称其为纳森爱德。1910年,通过其叔叔的关系来华,任职于开平矿务局, 1928年后,历任开滦矿务局副总经理、董事部主席兼总经理。纳森爱德在开滦煤矿残酷剥削工人,勾结日军※※工人运动,引发了开滦五矿大※※和冀东起义。1941年,日军强占开滦,1942年6月,纳森在利顺德饭店向日军提出辞职,1943年,纳森被解往山东潍县集中营。
|
[36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20:47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3 “犹太人旧居” 在天津的犹太人建立了自己相对独立的社区,经济、宗教、教育、文化等生活形态十分完备,在社区内保持着完整的民族生活方式,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天津的犹太人社区也维持了原有的存在方式,成为犹太人逃脱纳粹大屠杀的一片避难地。二战后他们选择去以色列或者澳大利亚等国家。但犹太人的旧居处却俯拾皆是。尤其是在五大道和小白楼地区,一条幽幽深深的胡同,一所不起眼的小楼,都可能隐藏着一段犹太人曲曲折折的故事
|
[36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20:45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2 “犹太人旧居”,马场道116号,具体何人居住已不可考。天津自19世纪60年代便开始有犹太人居住。犹太人进津, ※※上发生过三次比较集中的流入趋势。早在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欧美各国商人大量涌入,其中便不乏犹太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迫害犹太人,成批犹太人离开家乡到中国谋求生路,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一些当时称之为"白俄"的人流亡中国,其中也含有一些犹太人,他们多从东北转道来到天津;第三次流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入规模最大,据30年代末期美国出版的《犹太年鉴》记载,1935年在天津的犹太人数达到3500人,是犹太人在天津人数的最高纪录。
|
[36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20:41
15 五大道的外国政客、商人和军人—01 五大道是英租界,当然是外国人来津的首选地。
犹太教堂,坐落在南京路和郑州道交口处,始建成于1940年,哥特式风格,具有欧洲教堂建筑的特点。 犹太教是维系犹太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1905年,犹太人拉比吉利舍维奇在天津设立了犹太宗教公会,租房充作教堂。1937年着手筹建教堂,1940年教堂建成。这座由募捐资金建起来的犹太教堂,于今尚存,但已屡次转手,几经沧桑。1955年,由于在天津的犹太人所剩无多,遂将教堂售出,变成天主教小营门教堂。
|
[36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13:20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33 网上又传发生灵异事件的是 马场道160号。 解放前,是个有钱的资本家在这里居住,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一天清晨,仆人叫小姐出来吃饭,却没有开门。在请示主人后,大家撬开了小姐的房门,里面却没有人。奇怪的事,小姐的衣服还在这里。没多久,天津解放了,资本家一家逃离天津。后来住进这里的人家,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楼顶有女人唱歌的声音。还有人说,晚上能看到楼顶坐着一个穿白睡衣的女孩,转眼又不见了。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住在这里的人家终于忍受不住这种折磨,想要搞明白原因。他们打开楼顶的天花板想从这里找上楼顶的天窗,这时候他们发现,天花板和楼顶的空间里,有一副穿着睡衣的人骨。有人说,可能是那个男仆在晚上想非礼小姐,惊醒小姐后,担心小姐告诉主人,所以掐死了她,把尸体藏到了天花板上 。 这栋房子看来是军产,好像是空着的。
|
[36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13:17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32 马场道162号,也是一栋疙瘩楼,盛传闹鬼,现是一餐馆。2016年批准拍摄一部电影叫“天津162号”,描述1947年抗战胜利初期,何思诚偕同妻子女儿回国定居,迁入天津马场道162号。思诚一家入住后经历了一连串诡异事件,揭开尘封多年的往事,找到失踪已久的母亲,在母亲的帮助下,打开密道中的金库。思诚投身革命。
|
[36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13:12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31 “陶茂正旧居”,成都道36号。 为三层砖混结构公馆式楼房,建于1938年。建筑面积602平方米,正立面为三段式逐一退线、减层,清水砖墙,部分混水砂石罩面。建筑奇巧,新颖别致,室内设施完善。 陶茂正,河南人,详不可考。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陶茂正富甲一方,不仅善于积聚财富,更喜欢收藏艺术品,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较为知名的 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收藏范围涉猎较广泛,收藏品位较高。 (网络图)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20-1-10 13:13 编辑
|
[35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13:07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30
“疙瘩楼”283号
|
[35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10 13:06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9
“疙瘩楼” “疙瘩楼”的这部分(283号)曾在1993年被张连志改建成餐厅,使用的餐具、桌椅等均是老物件儿,餐厅内外壁贴满了碎瓷片,这是张连志初创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窗口。后来饭店不开了,成了古文物交易市场,后又改为“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博物馆”。2013年,因贷款官司和“瓷房子”一起被法院查封。
|
[35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9 20:45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8
“疙瘩楼” 相邻是289号。现在都变成了餐厅、酒吧结构有所改变。 马连良父亲马西园的朋友张子文,要建私立奉天文化学校(现在的沈阳 ※※中学)。马连良义不容辞地赴奉天参加义演,为张子文筹办学校募集资金。时值日伪时期,由于东北三省沦陷,遭到日军占领,出关和入关都要《出国证》、《入国证》,张子文找到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滨田办理《出国证》,滨田起初并不同意,后又提出以马连良为团长,组建华北文化使节团,来“满洲国”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很显然,这是个阴谋,由于时间紧迫,张子文当时并没有考虑过多就同意了。日本当局下令通知马连良于1942年3月1日前赶到新京,以华北使节团的名义参加纪念“满洲国”十周年的演出。马连良半生演忠孝节义 ※※戏,此时却要违背良心去给日本人祝贺演出,这是他和张子文事先并没有料到的。于是,他以配角不齐等各种理由搪塞,一再拖延时间。直至错过了3月1日,拖延了整整半年的时间。1942年9月,马连良率领扶风社40余人,前往奉天演出了10天,场场爆满,每天的票房收入高达几万元,最后将义演全部收入25万元,都捐给了张子文创办的奉天私立文化学校。演出结束后,马连良回到北平后,得知办学资金仍有缺口,又捐出10万元。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一助学义举却遭到※※※接收大员以“赴伪满演唱庆祝戏”进行敲诈,并被逮捕。马连良倾家荡产,面对家中负债累累的情况,只好拼命地唱戏挣钱养家。债务还清后,1948年冬马连良从上海去了香港,一去就是三年。 1951年10月1日,马连良经深圳到达广州,随即转往武汉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演出,然后北返。1952年7月1日受到 ※※※总理接见,同年8月建立 “马连良剧团”,主动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 1955年,马连良京剧团与谭富英、裘盛戎之北京市京剧二团合成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次年底,张君秋领衔之北京市京剧三团并入。1962年兼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 “ ※※”初,马连良因演出《海瑞罢官》遭受迫害,于1966年12月16日逝世。
|
[35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9 20:41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8
“疙瘩楼” 从20世纪20年代,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就经常到天津演出,因来津演出频繁,马连良于1941年买下了天津疙瘩楼内的两套住所,一套用来自住,另一套则出租。有资料称是 河北路287号,应是此门。 现今疙瘩楼二楼马连良曾经的书房还保留着马先生的老照片、蟒袍、烟杆等物品。当年的“疙瘩楼”曾“车如流水马如龙”,经常出入于此的宾客有 ※※※、冯国璋等政要以及梅兰芳、荀慧生、杨小楼等京剧艺术大师。 马连良(1901 -1966),生于北京, ※※。马连良是与梅兰芳齐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是 ※※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马连良8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社)科班,一年以后即登台演出,坐科13年。21岁时辞出富连成社搭班演出,首演于上海。23岁自行组班“扶风社”,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马连良对艺术学而不厌,虚怀若谷,30岁时专程赴天津拜名家孙菊仙为师。
|
[35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9 20:29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7 “疙瘩楼” 此楼为8门连体4层砖木结构公寓式洋楼,前后有小院。底层为汽车房;正门在二层,高台阶、圆拱门,为客厅、餐厅;3、4层为居室、书房。3层设有圆拱形阳台,阳台的花柱像珍珠串一般新奇别致,四层是一排水纹花饰的百叶窗,绿色的遮阳棚令人视觉震撼。
|
[35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9 20:26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6 “疙瘩楼” 建于1937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保罗?鲍乃弟设计,四层砖木结构联排式住宅。当时天津西青龙潭某窑厂烧砖时没有掌握好火候,焼过了头,使所烧制的砖靠火的一面发生了融化变形,形成了废品疙瘩砖而难以销售。保罗?鲍乃弟发现这种砖烧得时间长而且比耐火钢砖还要坚硬,盖楼肯定结实,于是他便以极低的价格将这些砖全部买了下来,并亲自设计,砌筑成了这幢“疙瘩楼”。他故意把那些疙瘩砌在墙面上,盖好之后名声大噪,远近闻名。
|
[35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9 16:30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5 “钱伟长旧居”,和平区湖北路15号,一栋三层联排小楼。楼的外檐很漂亮,有着租界地特殊的建筑风格。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31年, 钱伟长以中文、 ※※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 ※※系,同年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物,转学物理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获高梦旦奖学金,随导师吴有训做光谱分析,并在黄子卿指导下研究溶液理论。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 为筹足川资撤退到大后方,钱伟长经学长何汝楫介绍,到天津英租界私立耀华学校教书,担任初三和高一两个年级的物理课,同时还兼女生班的班主任,月薪为150元。在清华同学会附近租住了这套房子。1939年,赴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热力学。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改派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 1942年至1946年,钱伟长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 师从世界※※之父冯?卡门,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气阻损失、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变扭率的扭转、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1946年5月,钱伟长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 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195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并被任命为 清华大学副校长。与钱学森等创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同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
|
[35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9 13:54
hym1941 发表于 2020-1-9 13:15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4
“罗隆基旧居” 罗隆基(1896年—1965年),字努生,又名国琅,笔名生辉、野度,江西安福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人士,中国※※同盟创始人之一。1913年,罗隆基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入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并参与创办《新月》杂志。1932年1月,接受刘豁轩邀请,北上天津,担任《益世报》社论主笔,同时兼任南开大学政治系教授。1949年9月,罗隆基以民盟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后任民盟※※副主席、政务院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常委等职。 1957年主张“成立 ※※委员会”,他与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储安平的“党天下”一起被称为最著名的三大 ※※言论,被划为 ※※。他和章伯钧被划为头号大 ※※,称为“章罗联盟”。1958年1月26日,民盟 ※※宣布撤消罗隆基民盟 ※※副主席职务,1月31日,撤消 ※※※※代表资格,同时撤消森林工业部部长职务。从此淡出政治舞台。1965年12月7日子夜,罗隆基因心脏病突然发心绞痛,孑然一身猝然离开人世。他没有妻子,没有子女。他死去的时候,头上还戴着“ ※※分子”帽子,没有举行追悼会。 1980年为 ※※分子 ※※时,为了证明1957年反右大方向没错,没有给“章罗” ※※。但是, ※※毕竟是公正的,1986年10月24日,中国※※同盟※※隆重纪念罗隆基先生90周年诞辰。※※※※常务会副委员长、民盟※※代主席楚图南讲述了罗隆基的生平事迹。※※※※※※处※※兼统战部部长※※※在会上追述了罗隆基先生的一生,热忱肯定了罗隆基先生的贡献,认为他是知名的※※※※人士和政治活动家。
|
[35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9 13:15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4 “罗隆基旧居” 罗隆基(1896年—1965年),字努生,又名国琅,笔名生辉、野度,江西安福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 ※※※※人士, 中国※※同盟创始人之一。1913年,罗隆基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入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并参与创办《新月》杂志。1932年1月,接受刘豁轩邀请,北上天津,担任《益世报》社论主笔,同时兼任南开大学政治系教授。 1949年9月,罗隆基以民盟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后任民盟※※副主席、政务院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常委等职。
|
[34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9 12:52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3 “罗隆基旧居”,位于贵州路津中里,津中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贵州路上的一条里巷,早已不存。津中里原址上现为一片砖混结构居民楼,小区仍沿袭使用旧名“津中里”。 作为知名的 ※※※※人士和政治活动家,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天津则是他传奇一生中颇为重要的一个城市。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他一直居住在旧英租界津中里。
|
[34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1-8 22:32
14 五大道的名流、翘楚—22 “骆玉笙旧居”,安乐邨9号,是安乐邨东西向的房子。1971年秋天,骆玉笙全家搬到这里,1984年7月,骆玉笙家搬到南京路的一所大楼居住。 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让全国人民认识了骆玉笙。 骆玉笙(1914—2002),艺名小彩舞,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根本不知道确切的出生地点,刚刚6个月被送给江湖艺人天津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常常是骆彩武在变魔术的时候,把骆玉笙变出来,让她给围观的人唱上一段二黄。后来她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总是无限感慨地说:“哎,我是唱着长大的。” 9岁时,她在汉口怡园有幸与著名须生孟小冬同台演出新编京剧《宣统招亲》,串戏唱了一段《空城计》中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赢得了满堂喝彩,连台上的孟小冬也忍不住为这个9岁的小姑娘叫好。之后,骆玉笙拜京剧名家苏焕亭为师,专工老生。 骆玉笙12岁时,跟随养父母来到南京,在夫子庙茶楼清唱二黄,这时她接触到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北方大鼓。刘宝全、白云鹏、林红玉等京韵大鼓名家的精湛艺术,深深地吸引着少女时代的骆玉笙。 由于她个子矮,唱老生时能与之配戏的青衣不多,她想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出路,这就是京韵大鼓。1931年,养父去世后,她正式改唱京韵大鼓。1934年,骆玉笙拜一代鼓王刘宝全的弦师"三弦圣手"韩永禄为师,正式取艺名为"小彩舞"。老话说:“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1936年夏天,骆玉笙来到天津,一唱就红了。 解放后,1951年骆玉笙参加天津曲艺团。 ※※期间她没有放弃对曲艺事业的追求,坚持练功,使得花甲之年重登舞台的骆玉笙仍然保持着自己充沛的舞台活力。1979年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2002年5月5日,这位艺术大师因呼吸系统衰竭在天津辞世,享年89岁。她炉火纯青的艺术,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独占一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