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3 楼] george747
[泡菜]
20-8-27 23:49
润普 发表于 2020-8-27 23:38  你这样玩儿,肯定是看绿灯啦,两液轮流显影,当然没法计算时间啦,就跟亚当斯冲洗那张月升一样,一会显影一会水浴, 俺是先低温,再常温.其实低温冲洗时间长些无妨,控制后半部常温 XX灯的事,俺不敢谈,怕砖也
|
[205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7 23:38
george747 发表于 2020-8-27 22:09  俺乱说几句(不过确实实验过),利用药品的温度特性 D76 双温冲洗, 低温大约12度. 嘿嘿,可别问我冲洗时间,得自已测试. 你这样玩儿,肯定是看绿灯啦,两液轮流显影,当然没法计算时间啦,就跟亚当斯冲洗那张月升一样,一会显影一会水浴,
|
[2051 楼] george747
[泡菜]
20-8-27 23:37
润普 发表于 2020-8-27 22:25  如果你用了Xtol 感觉比DDX好,为啥不直接讲涅,非要绕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摆明了是揣着明白瞎搅合嘛,
别人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参考,一概排斥就不能开展交流了,当然个人对底片的反差感觉不同,那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总比闭着眼瞎摸索要好吧,不同配比温差的显影液,会产生不同的反差,但总有相近的临界点,英儿兄的17度试验还算是很不错的,就可以参考呀,你提供的技术参数准确,对别人的实践就是一种帮助,都藏着掖着,不怕捂馊了呀,
雨爷用VC还是在隔壁的帖子里看到的,围观事件完了就没再去,捎带脚的在雨爷的帖子里看冲洗机的信息,动静大了就没跟进, 润普兄抓小辨子啊?俺没绕圈子啊。没谈Xtol前,我已说DDX有点怪怪地,总不至于再要列出某葯某葯某某葯比它好吧? 其实,要求个最佳冲洗时间,自己试几张片是最佳选择,您老拍的是大幅单张,不是很方便嘛. 我只谈方法,自己体会,比如说,DDX 加ID-11 ,加格力星,Xtol 加格力星,D76加红酒 加咖啡,D76低温+常温冲洗(这在其他帖中堤过),我早就说过,並没想藏着掖着,也沒什么值得藏着掖着的东东.数据因人而异,我的数据木一定适合别人.尤其俺是玩,沒严谨测试,故只敢称乱冲,不敢以数据误人也. 比如说,英兄D23冲片时间比您的长,英兄好像冲三卷换药,您是延长时间冲足8卷,我以前用D23是加补充液, 我应参照哪个呢?
|
[2050 楼] 英儿3681
[老坛泡菜]
20-8-27 22:53
润普 发表于 2020-8-27 22:25  如果你用了Xtol 感觉比DDX好,为啥不直接讲涅,非要绕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摆明了是揣着明白瞎搅合嘛,
别人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参考,一概排斥就不能开展交流了,当然个人对底片的反差感觉不同,那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总比闭着眼瞎摸索要好吧,不同配比温差的显影液,会产生不同的反差,但总有相近的临界点,英儿兄的17度试验还算是很不错的,就可以参考呀,你提供的技术参数准确,对别人的实践就是一种帮助,都藏着掖着,不怕捂馊了呀,
雨爷用VC还是在隔壁的帖子里看到的,围观事件完了就没再去,捎带脚的在雨爷的帖子里看冲洗机的信息,动静大了就没跟进, VC大法好,俺不会,买了一堆药品,还没顾上配药。。准备试试。。上月买了一瓶HC110,还没开瓶,下回也试试。。看看最喜欢哪种调调。。。俺那个17度显影也不算实验,也是别人的经验,说温度越低,颗粒越细腻,俺高中用小碗冲卷,冬天,用烟头的光亮看密度,老费劲。。就是时间长。。颗粒还行,到夏天,时间短,吼吼。。底版黑的快。。。印象片就费劲了。。那年月也没有现在这多物件。。倒是已经有减薄粉和加厚粉了。。
|
[2049 楼] 英儿3681
[老坛泡菜]
20-8-27 22:40
george747 发表于 2020-8-27 21:58  答题来了: 1三张曝光量相同的片,对应原液20度液温、2倍液20度液温、原液17度液温不可能得到同样反差,否则沒人用不同显影方式耒控制反差了 我说的是:用不是标准工艺时,按自已需要反差冲片,只有按自巳冲洗试验得结果 2交流是交流方法,而不是落实到具温度时间,特殊的冲洗没有共性,而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要求而实施. 要不就按标准工艺,资料到处都有. 3 都试一遍再说,是对您说的 "更别提啥Xtol啦"有些不解,因为我在用Xtol,感觉比DDX好用,而且在雨爷的片看到用VC冲得飘亮的片. 俺一贯胆小,只有用了才敢悄悄乱说几句体会昵 公婆都有理。。。完全按照别人的经验,不一定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经验可以告诉你别人能做到啥样,不代表你也能,。相同的药水,不同的任操作,结果也会不同。更何况这里的各位爷多数都是自己调配药水药剂。。那区别就大了去了。。。还是自己鼓捣,看自己的结果,跟想要的差多少。其实一个成熟的摄影师在拍摄之前,应该大体知道,或者说有把握把片子拍成啥样,或者冲成啥样。如果总是拍了再说,冲了再说,得到啥算啥,那就没啥意义啦。。你拍的越多,经验就越多,就越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是一个慢慢提升的过程。。。那个人见人烦的啥几个大婶就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把自己的经验当成金科,不照做就是大逆不道,挺没劲的哈。。但话说他有一张那个破汽车的片子看起来真的挺细腻。。嘿嘿,后来知道是大画幅拍的,那你就别到135的圈子里嘚瑟,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有点不够厚道。。但是黑白反转冲洗可以玩玩是吧?这是哪儿跟哪儿啊!!!
|
[204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7 22:25
george747 发表于 2020-8-27 21:58  答题来了: 1三张曝光量相同的片,对应原液20度液温、2倍液20度液温、原液17度液温不可能得到同样反差,否则沒人用不同显影方式耒控制反差了 我说的是:用不是标准工艺时,按自已需要反差冲片,只有按自巳冲洗试验得结果 2交流是交流方法,而不是落实到具温度时间,特殊的冲洗没有共性,而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要求而实施. 要不就按标准工艺,资料到处都有. 3 都试一遍再说,是对您说的 "更别提啥Xtol啦"有些不解,因为我在用Xtol,感觉比DDX好用,而且在雨爷的片看到用VC冲得飘亮的片. 俺一贯胆小,只敢用了才悄悄乱说几句体会 如果你用了Xtol 感觉比DDX好,为啥不直接讲涅,非要绕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摆明了是 揣着明白瞎搅合嘛,  别人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参考,一概排斥就不能开展交流了,当然个人对底片的反差感觉不同,那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的,总比闭着眼瞎摸索要好吧,不同配比温差的显影液,会产生不同的反差,但总有相近的临界点,英儿兄的17度试验还算是很不错的,就可以参考呀,你提供的技术参数准确,对别人的实践就是一种帮助,都藏着掖着,不怕捂馊了呀,  雨爷用VC还是在隔壁的帖子里看到的,围观事件完了就没再去,捎带脚的在雨爷的帖子里看冲洗机的信息,动静大了就没跟进,
|
[2047 楼] george747
[泡菜]
20-8-27 22:09
英儿3681 发表于 2020-8-27 20:50  普爷,确实是找不到啊吼吼。。。 新药水,温度低点,时间长点,可以。我记得看过一个表格,是国外摄影师冲洗数据,最低温度可以到16度。。 俺乱说几句(不过确实实验过),利用药品的温度特性 D76 双温冲洗, 低温大约12度. 嘿嘿,可别问我冲洗时间,得自已测试.
|
[2046 楼] george747
[泡菜]
20-8-27 22:03
润普 发表于 2020-8-27 10:07  山区人 兄说的都对,都是那个乔治兄,跟俺这儿“揣着明白瞎搅合”,搞得俺脑仁儿都乱了, 不过也好,重要的事儿说三遍,有些事儿说反了,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倒比说三遍更有效果,记得住, 您又反着说,俺是揣着糊涂想搞明白啊  您这正正反反,虚虚实实,难也 本帖最后由 george747 于 2020-8-27 22:20 编辑
|
[204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7 21:59
英儿3681 发表于 2020-8-27 20:50  普爷,确实是找不到啊吼吼。。。 新药水,温度低点,时间长点,可以。我记得看过一个表格,是国外摄影师冲洗数据,最低温度可以到16度。。 英儿兄积极实验各种显影药剂的不同处理方法,精神可嘉,疫情让大家不能四处活动,就安心研究些力所能及的技术手段,作为储备,等疫情解除,就可放手大拍特拍,享受自由的山水和空气,
|
[2044 楼] george747
[泡菜]
20-8-27 21:58
润普 发表于 2020-8-26 16:15  乔治兄几天没来,学会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曝光本身就和显影时间有关,如果三张同样曝光量的片子,对应原液20度液温、2倍液20度液温、原液17度液温,要求得同样反差的底片,此时有变化的是显影液,与曝光量无关,而与显影时间就关系很大了,
老是问冲洗时间,不是您这样的黑白老炮该做的事,俺可从来就不敢以老炮自居,没用过的显影液工艺更多,为了少走弯路,向有经验的影友学习请教,根据需要去做测试,乔治兄应该鼓励俺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不要讽刺打击嘛,
都试一遍,再耒说,如果照这样,大家还来交流做什么呀,有何问题就来咨询,互相介绍使用心得经验,是这个平台的宗旨,当然吹牛显能也要有实际的操作功底,都关起门来独闷儿,不利于促进大家的水平提高呀,
俺倒是先看到雨爷的17度D-23显影,英儿兄立马做了实验,效果很好,对俺有直接的受益,VC类的等以后走不动了,在家闲待着再说吧,
... 答题来了: 1三张曝光量相同的片,对应原液20度液温、2倍液20度液温、原液17度液温不可能得到同样反差,否则沒人用不同显影方式耒控制反差了 我说的是: 用不是标准工艺时,按自已需要反差冲片,只有按自巳冲洗试验得结果2交流是交流方法,而不是落实到具温度时间,特殊的冲洗没有共性,而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要求而实施. 要不就按标准工艺,资料到处都有.  3 都试一遍再说,是对您说的 "更别提啥Xtol啦"有些不解,因为我在用Xtol,感觉比DDX好用,而且在雨爷的片看到用VC冲得飘亮的片. 俺一贯胆小,只有用了才敢悄悄乱说几句体会昵 本帖最后由 george747 于 2020-8-27 22:11 编辑
|
[2043 楼] 英儿3681
[老坛泡菜]
20-8-27 20:50
润普 发表于 2020-8-27 17:10  哈哈,把D-76也玩儿降温冲洗啦,会影响到海得尔的显影效果滴,不过看画面都很好耶,
如莱扣的遮光罩不好找,属于早期小口径,倒是如莱3.5f一类的口径常见到, 普爷,确实是找不到啊吼吼。。。 新药水,温度低点,时间长点,可以。我记得看过一个表格,是国外摄影师冲洗数据,最低温度可以到16度。。
|
[204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7 17:10
英儿3681 发表于 2020-8-27 13:19  禄来柯德+福马100+D-76 17度,显影8分30秒。。爱普生扫描
逆光实在是需要一个遮光罩 哈哈,把D-76也玩儿降温冲洗啦,会影响到海得尔的显影效果滴,不过看画面都很好耶, 如莱扣的遮光罩不好找,属于早期小口径,倒是如莱3.5f一类的口径常见到,
|
[2041 楼] 英儿3681
[老坛泡菜]
20-8-27 13:20
再来,再来。。。禄来柯德+福马100+D-76 17度,显影8分30秒。。爱普生扫描。。
|
[2040 楼] 英儿3681
[老坛泡菜]
20-8-27 13:19
禄来柯德+福马100+D-76 17度,显影8分30秒。。爱普生扫描 逆光实在是需要一个遮光罩
|
[2039 楼] 英儿3681
[老坛泡菜]
20-8-27 13:15
英儿3681 发表于 2020-8-27 13:13  上片子。。。禄来柯德+福马100+D-76 17度,显影8分30秒。。爱普生扫描 阴影中的植物,能爬到金属框子上来。。 谁有办法让左上角的高光不死不飞
|
[2038 楼] 英儿3681
[老坛泡菜]
20-8-27 13:13
上片子。。。禄来柯德+福马100+D-76 17度,显影8分30秒。。爱普生扫描 阴影中的植物,能爬到金属框子上来。。
|
[2037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7 12:08
雨刮器 发表于 2020-8-27 10:40  普爷:这种车载冰箱可以用220V电源,非常方便。 冲洗黑白胶卷误差一度没有影响。
关于米、海的比例对应的显影能力是在20度标定的,低于20度,海的能力要减弱,因为海的显影对象是高光,这是我正需要的目的。 原来你用这个冰箱是控制药温,不是开车外出冲片子,
|
[2036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20-8-27 10:40
润普 发表于 2020-8-27 09:36  温度高,搅拌剧烈,都会影响颗粒的形成,低温对米吐尔的显影能力没影响,但对海得尔有影响吧,幸亏D-23没有海得尔的成分,
雨爷不会是在汽车里冲卷吧, 普爷:这种车载冰箱可以用220V电源,非常方便。 冲洗黑白胶卷误差一度没有影响。 关于米、海的比例对应的显影能力是在20度标定的,低于20度,海的能力要减弱,因为海的显影对象是高光,这是我正需要的目的。
|
[203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7 10:07
山区人 发表于 2020-8-27 09:59  暗部密度大要减曝光、减显影时间没用的
暗部潜影少,这部分的显影很快就结束了,所需时间很短, 对于整个底片来说,暗部密度总是“提前”形成的,显影时间无论多少对暗部密度影响都不大。 这部分的密度主要是靠曝光来控制。
高光部分潜影充足,密度与显影时间关系就大了。 山区人 兄说的都对,都是那个乔治兄,跟俺这儿“揣着明白瞎搅合”,搞得俺脑仁儿都乱了, 不过也好,重要的事儿说三遍,有些事儿说反了,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倒比说三遍更有效果,记得住,
|
[2034 楼] 山区人
[资深泡菜]
20-8-27 09:59
润普 发表于 2020-8-26 20:06  反正密度大了,都减没错, 有时候稍薄些,后期好鼓捣, 暗部密度大要减曝光、减显影时间没用的  暗部潜影少,这部分的显影很快就结束了,所需时间很短, 对于整个底片来说,暗部密度总是“提前”形成的,显影时间无论多少对暗部密度影响都不大。 这部分的密度主要是靠曝光来控制。 高光部分潜影充足,密度与显影时间关系就大了。
|
[203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7 09:36
雨刮器 发表于 2020-8-27 09:23  普爷:我买了一台车载冰箱,这种冰箱的温控精度为一度,夏天冲天很方便。 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如果缩短时间,可以得你想要的密度,但是颗粒还是很粗。 我觉得是:温度越高,银粒堆集的速度越快,表现出变的就是颗粒变粗。
我做过实验,低温冲洗颗粒明显变细。 温度高,搅拌剧烈,都会影响颗粒的形成,低温对米吐尔的显影能力没影响,但对海得尔有影响吧,幸亏D-23没有海得尔的成分, 雨爷不会是在汽车里冲卷吧,
|
[2032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20-8-27 09:23
润普 发表于 2020-8-27 08:45  俺玩儿30年的黑白,经常会冲过了,新加坡平均气温30度,俺又不注意环境、工具的细节,虽然药温是20度,可罐子是30度,又没有水盆恒温,密度大是常事儿,
在国内冬夏温差大,就注意用水浴恒温了,质量也稳定了,冲卷,曝光、药剂、药温都很重要,其它细节也要严格才好,雨爷的经验很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 普爷:我买了一台车载冰箱,这种冰箱的温控精度为一度,夏天冲天很方便。 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如果缩短时间,可以得你想要的密度,但是颗粒还是很粗。 我觉得是:温度越高,银粒堆集的速度越快,表现出变的就是颗粒变粗。 我做过实验,低温冲洗颗粒明显变细。
|
[203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7 08:45
雨刮器 发表于 2020-8-27 08:31  密度大了颗粒要变粗。我看许多同学的颗粒很粗很可能是密度太大了。 俺玩儿30年的黑白,经常会冲过了,新加坡平均气温30度,俺又不注意环境、工具的细节,虽然药温是20度,可罐子是30度,又没有水盆恒温,密度大是常事儿,  在国内冬夏温差大,就注意用水浴恒温了,质量也稳定了,  冲卷,曝光、药剂、药温都很重要,其它细节也要严格才好,雨爷的经验很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
|
[2030 楼] 雨刮器
[陈年泡菜]
20-8-27 08:31
润普 发表于 2020-8-26 20:06  反正密度大了,都减没错, 有时候稍薄些,后期好鼓捣, 密度大了颗粒要变粗。我看许多同学的颗粒很粗很可能是密度太大了。
|
[2029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6 20:06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20-8-26 18:22  说反了吧?整体密度大是过曝,靠减少曝光来纠正。亮部密度大反差大是显影过度,减显影是不错,有时还要结合增加曝光量。 反正密度大了,都减没错,  有时候稍薄些,后期好鼓捣,
|
[2028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20-8-26 18:22
润普 发表于 2020-8-26 18:06  如果是整体密度过大,适当的减少显影时间;如果是反差大,亮部密度过高,就要减少曝光量,适当减显影时间了,其实厂家的推荐时间也是有余量的, 说反了吧?整体密度大是过曝,靠减少曝光来纠正。亮部密度大反差大是显影过度,减显影是不错,有时还要结合增加曝光量。
|
[2027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6 18:06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20-8-26 16:36  依尔福自家对HP5+,FP4+这类传统乳剂首推显影药都是DD-X,锐度不是最佳但颗粒性和综合底片质量都是最好。可我自己按依尔福的推荐试下来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底片密度过高,放大困难。不看绿灯的恶果啊,咳咳! 如果是整体密度过大,适当的减少显影时间;如果是反差大,亮部密度过高,就要减少曝光量,适当减显影时间了,其实厂家的推荐时间也是有余量的, 如果会看绿灯,任它显影液如何变化,稀释几倍、温度加减几度,那还不是手拿把恰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把事儿办了,  苦啊,也不至于让人家在一旁讪笑,
|
[2026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20-8-26 16:36
润普 发表于 2020-8-26 16:19  是否DDX就不适合传统乳剂的底片,虽然柯达的T-Max显影液也可冲洗3X,但更好的是对应T型乳剂的底片, 依尔福自家对HP5+,FP4+这类传统乳剂首推显影药都是DD-X,锐度不是最佳但颗粒性和综合底片质量都是最好。可我自己按依尔福的推荐试下来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底片密度过高,放大困难。不看绿灯的恶果啊,咳咳!
|
[202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6 16:19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20-8-26 14:12  那张白皮妞是高光区了。这张是徕卡M3拍的,FP4+用DD-X显影,尼康D700翻拍。放出的纸片也差不多就是这样。虽然这张人脸暗了不少,但总觉得皮肤调子和质感都不对劲儿,平滑得有种虚假感,尤其是和雷电露显的片子一比就更明显。 是否DDX就不适合传统乳剂的底片,虽然柯达的T-Max显影液也可冲洗3X,但更好的是对应T型乳剂的底片,
|
[202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20-8-26 16:15
george747 发表于 2020-8-26 14:05  曝光本身就和显影时间有关 不是标准工艺时,按自已需要反差冲片,只有按自巳冲洗试验得结果. 老是问冲洗时间,不是您这样的黑白老炮该做的事 沒试过怎么知道?不是严谨的在玩. 把DD-X,雷电露,HC-110,Xtol,都试一遍,再耒说"那何不就用DD-X来冲,直接绕过雷电露和HC-110,更别提啥Xtol啦," 个人感觉,用Xtol不错,您到雨爷的帖中看看Vc药冲的片,再说. 乔治兄几天没来,学会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曝光本身就和显影时间有关,如果三张同样曝光量的片子,对应原液20度液温、2倍液20度液温、原液17度液温,要求得同样反差的底片,此时有变化的是显影液,与曝光量无关,而与显影时间就关系很大了, 老是问冲洗时间,不是您这样的黑白老炮该做的事,俺可从来就不敢以老炮自居,没用过的显影液工艺更多,为了少走弯路,向有经验的影友学习请教,根据需要去做测试,乔治兄应该鼓励俺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不要讽刺打击嘛, 都试一遍,再耒说,如果照这样,大家还来交流做什么呀,有何问题就来咨询,互相介绍使用心得经验,是这个平台的宗旨,当然吹牛显能也要有实际的操作功底,都关起门来独闷儿,不利于促进大家的水平提高呀,  俺倒是先看到雨爷的17度D-23显影,英儿兄立马做了实验,效果很好,对俺有直接的受益,VC类的等以后走不动了,在家闲待着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