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400 E16-55升级到A7C 适马28-70提升大不?值得吗
4006 76
[48 楼] 树下的石头 [泡菜]
22-9-6 09:46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5:36
使用推荐看图视角观看全图这应该不会。
如果都是弱光都用 ISO12800 或者更高的感光度,相同镜头拍相同画面,A7S3 的画面依然比较干净,A7R4 就不能看了。这是大像素的优势( 同一代 ADC );
当然,在低感下,A7R4 的噪点杂讯没有太大...

ISO25600下出同样大小的照片进行对比,单看噪点效果的话,A7S3并不比A7R4有明显优势,而A6600则是明显劣势:


此外关于景深与虚化:同样的场景物距在同焦距同光圈下用全幅模式与截幅模式各拍一张,那么按“像素级看图”的逻辑,二者的“容许弥散圆直径”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像素密度没有变化,二者的虚化效果与景深也是完全相同的。

你说的“容许弥散圆不同”是“同视角看图”的逻辑,用相同的视角看这两张照片,截幅虚化会更明显,景深更浅,因为全幅照片相对于截幅照片缩得更小,从而导致“强虚变弱虚,弱虚变实”。

容许弥散圆直径对景深和虚化效果影响很大,所谓“景深”就是“虚化直径不大于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范围,“虚化程度”就是“虚化直径与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比值。

照片不存在绝对的实,所谓“实”就是“虚的程序难以被人眼察觉”,而容许弥散圆直径代表的就是“推荐观图视角下的人眼分辩率”,脱离来“推荐看图视角”是无法谈景深的;而当你的“推荐看图视角”不在是固定值而是由相机像素数量决定时,以有的虚化与景深观点就不再适用了。树下的石头 编辑于 2022-09-06 10:00
[47 楼] cqwww8 [泡菜]
22-9-6 09:44
别纠结,能换全幅一定要换,高感好就不说了,就是ISO 100画质都要好很多,画面干净 ,APSC画面脏脏的其实就是噪点
[46 楼] 蓝鲨008 [泡菜]
22-9-6 09:13
波澜凝霜 发表于 2022-09-04 23:41
想玩全副了,不知道差距大不大
6400换A7c机身提升了,但是E16-55 f2.8恒定光圈换成FE28-60 f4-5.6降级很多呀!至少要换一个24-70 f2.8的镜头才能匹配。
[45 楼] 绝顶糊涂 [泡菜]
22-9-6 08:55
xihaoabc 发表于 2022-09-05 13:28
你再想想你表达的可有错漏?论坛一堆糊涂蛋就是被你这样错误表达搞晕的。单个像素面积一样大只能表达为单个像素高感一样。实际情况是单个像素面积相同的话,画幅大的必然总像素多。因此,在输出同尺寸或者同画幅的情况下依然面积大的传感器高感跟高。相机是光电一体化设...
你自己用全画幅和残幅两台相机,在相同的光圈和环境下拍摄同一个对象,对比一下不就知道了?如果机身测出的爆光参数相同或非常相近,那就说明通光量相同,反之就是不同。自己糊涂蛋还非得说别人是。绝顶糊涂 编辑于 2022-09-06 08:58
[44 楼] 点缀星空 [老坛泡菜]
22-9-6 07:18
xihaoabc 发表于 2022-9-5 22:03
好吧,算我不严谨了。我一直用通光量来表达的总照度。如果把相机看做一个信息采集系统的话,我表达意思是从光学采集的第一步,apsc跟全画幅之间就差了一倍多的总照度(或者说信息量)。
一间房间是不是足够明亮,不在于墙面有多大,而在于墙上的窗户有多大。
假设光源的坎德拉值( 光强 )相同,窗户玻璃的流明值( 通光 )相同,窗户越大,该单窗口获得的勒克斯值( 照度 )也就越高。
传感器面积是墙,像素是窗,光电转换是由每单个像素完成的。光电二极管获取的光子质量高,转换成的电荷信号质量也好,经过放大器处理后的效果也就好。
电荷信号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划等号,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好。
我们各自的表达都已经很充分了,不能统一也属正常,不讨论了。
[43 楼] melfes [泡菜]
22-9-5 23:12
lxh1122 发表于 2022-09-05 22:56
那用A7R4 的APSC 模式的2600万像素自己比,是否就应该是一样?如果比6400好,应该是背照和电路部分的不同造成的,对么?

P2P上可以选择A7rIV的APS-C模式和A6400比,DPR上你可以选择富士三代机身和A6400比,基本没差别

大底机身从加入微透镜开始的入射光利用率就到顶了,换成BSI结构最多也就是解决下边角的红移,真正的收益主要还是解放了电路布线的限制,更高速度更低功率
[42 楼] lxh1122 [泡菜]
22-9-5 22:56
melfes 发表于 2022-9-5 15:01
单个像素大小和最后输出的尺寸并没有绝对关系,A7rIV的像素尺寸比A6400更小,最后都以24MP输出A7rIV的信噪比还是碾压A6400
那用A7R4 的APSC 模式的2600万像素自己比,是否就应该是一样?如果比6400好,应该是背照和电路部分的不同造成的,对么?
[41 楼] xihaoabc [泡菜]
22-9-5 22:03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6:42
光通量和通光量是一回事。
光通量是物理术语,指单位时间到达或通过的光能量,单位是流明,通光量是俗称。
您说的相当于压强一样的叫照度,单位是勒克斯。

好吧,算我不严谨了。我一直用通光量来表达的总照度。如果把相机看做一个信息采集系统的话,我表达意思是从光学采集的第一步,apsc跟全画幅之间就差了一倍多的总照度(或者说信息量)。
[40 楼] melfes [泡菜]
22-9-5 21:02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8:12
ADC 不影响像素面积,但会影响像素的感光性能,比如有无隙微透镜的就比没有无隙微透镜的强,背照式就比前照式强;
影响信噪比有两个关键,一是 ADC,二是像素面积。
更先进的 ADC 可以弥补像素面积小的不足, ADC 有代差就没有可比性。但相同 AD...

我觉得你说这个话之前先看看ADC在哪里好不好,CIS上ADC都是直接做在感光区域以外的地方,就算是FSI结构都不会影响感光性能

ADC从来不是影响信噪比的主要原因,就算是佳能早期的外置ADC都没有引入额外噪音,而ADC一样情况下像素面积更小A1在信噪比上比Z9反而更好,你觉得你的逻辑说的通么?

像素面积和最终输出的视觉大小是脱钩的,跨画幅的比较最后都是归一到一样的输出分辨率才有意义
[39 楼] sogno [注销用户]
22-9-5 20:08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38 楼] 点缀星空 [老坛泡菜]
22-9-5 18:12
melfes 发表于 2022-9-5 17:44
ADC又不是集成在像素里面的,怎么会影响面积?

你凡是稍微了解一点数字相机的噪音来源都应该知道噪音和感光尺寸的关系
ADC 不影响像素面积,但会影响像素的感光性能,比如有无隙微透镜的就比没有无隙微透镜的强,背照式就比前照式强;
影响信噪比有两个关键,一是 ADC,二是像素面积。
更先进的 ADC 可以弥补像素面积小的不足, ADC 有代差就没有可比性。但相同 ADC 下,一定是像素面积大的信噪比好。
信噪比和传感器面积没有必然关系( 小底可以是大像素,大底也可以是小像素,大像素和高像素是平衡妥协的产物 ),有关系的只是像素面积、
比如尼康全幅 D850 和半幅 D500 ,ADC 是一样的,像素密度也基本相同,高感就是一样的。
[37 楼] melfes [泡菜]
22-9-5 17:44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5:12
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因为高像素缩图可以提高信噪比。
当然,我不知道 A7R4 的 ADC 是不是和 6400 一样。如果 ADC 不一样,像素面积的结论就不存在了。

ADC又不是集成在像素里面的,怎么会影响面积?

你凡是稍微了解一点数字相机的噪音来源都应该知道噪音和感光尺寸的关系
[36 楼] 点缀星空 [老坛泡菜]
22-9-5 16:42
xihaoabc 发表于 2022-9-5 15:56
光通量,跟通光量可不是一个东西请别搞混。光通量相当于压强一样是单位面积下的值。通光量可以理解为功率是单位时间的能量。
光通量和通光量是一回事。
光通量是物理术语,指单位时间到达或通过的光能量,单位是流明,通光量是俗称。
您说的相当于压强一样的叫照度,单位是勒克斯。 本帖最后由 点缀星空 于 2022-9-5 16:48 编辑
[35 楼] xihaoabc [泡菜]
22-9-5 15:56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5:09
说到光学,我就再说一句。
数码成像,相关光学的就只是镜头,其他都是电子部分。
镜头的诸如光圈、焦距、像场、通光量、镀膜质量等光学属性都是物理属性,总体上不会因为传感器画幅的改变而改变。
个体上因为镜头的分辨率设计上限原因,一般的全幅镜头用在像素密度更...

光通量,跟通光量可不是一个东西请别搞混。光通量相当于压强一样是单位面积下的值。通光量可以理解为功率是单位时间的能量。
[34 楼] 点缀星空 [老坛泡菜]
22-9-5 15:36
树下的石头 发表于 2022-9-5 15:26
拍摄效果对比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使用相同看图视角观看全图”,简化一下就是“出同样大小的照片进行对比”。用相同的ISO去拍摄,61MP的全幅与24MP的全幅都出8寸照片的话,在噪点表现上是差不多的,而24MP的C幅同样出8寸照片则会差一档。

如果非要按像素去讨论,那就等于是由传感器像素数量而非使用需求决定出图尺寸,先不说这样对比是否合理,这样对比的话你前面所说的“景深优势”也同样不存在了,因为景深计算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容许弥散圆直径——就代表“使用推荐看图视角观看全图时的人眼平均分辨能力”。
这应该不会。
如果都是弱光都用 ISO12800 或者更高的感光度,相同镜头拍相同画面,A7S3 的画面依然比较干净,A7R4 就不能看了。这是大像素的优势( 同一代 ADC );
当然,在低感下,A7R4 的噪点杂讯没有太大劣化,截图放大率要比 A7S3 强得多,这是高像素的优势。
大像素和高像素确实是有差异的,关键还是取舍问题。 本帖最后由 点缀星空 于 2022-9-5 15:37 编辑
以下内容由 点缀星空 于 2022-9-5 15:43 补充
另,容许弥散圆直径在景深公式中的占比极小,主要的还是看光圈、焦距和摄距。
比如同镜头全幅模式和姐夫模式个相同距离各拍一张,除了构图有差别,容许弥散圆直径也有差别,但虚化程度是肉眼无法分辨的。
[33 楼] 树下的石头 [泡菜]
22-9-5 15:26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3:53
这个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相同密度时全幅的像素数量多,获取的信息自然就多。
如果全幅的像素总数少( 信噪比高 ),获取的信息就没有半幅多了,比如全幅 1200 万像素 vs 半幅 2400万像素。

拍摄效果对比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使用相同看图视角观看全图”,简化一下就是“出同样大小的照片进行对比”。用相同的ISO去拍摄,61MP的全幅与24MP的全幅都出8寸照片的话,在噪点表现上是差不多的,而24MP的C幅同样出8寸照片则会差一档。

如果非要按像素去讨论,那就等于是由传感器像素数量而非使用需求决定出图尺寸,先不说这样对比是否合理,这样对比的话你前面所说的“景深优势”也同样不存在了,因为景深计算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容许弥散圆直径——就代表“使用推荐看图视角观看全图时的人眼平均分辨能力”。
[32 楼] 点缀星空 [老坛泡菜]
22-9-5 15:12
melfes 发表于 2022-9-5 15:01
单个像素大小和最后输出的尺寸并没有绝对关系,A7rIV的像素尺寸比A6400更小,最后都以24MP输出A7rIV的信噪比还是碾压A6400
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因为高像素缩图可以提高信噪比。
当然,我不知道 A7R4 的 ADC 是不是和 6400 一样。如果 ADC 不一样,像素面积的结论就不存在了。
[31 楼] 点缀星空 [老坛泡菜]
22-9-5 15:09
xihaoabc 发表于 2022-9-5 14:12
额。你需要先把成像过程分开来看才能分清楚哪一步是光学层面的区别,哪些是光电转换过程的区别。就单位面积来看没有区别,就像一张大画幅的底片,不管你剪裁成135画幅的还是剪裁成apsc画幅大小的都不改变单位面积下的感光性能。所以说不管像素多少,画幅大的一定比画幅小的获取了更多的光学信息,不能因为像素少你就认为的获取的信息少了。输出少不代表输入少,输出少不代表输入,少输出少不代表输入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说到光学,我就再说一句。
数码成像,相关光学的就只是镜头,其他都是电子部分。
镜头的诸如光圈、焦距、像场、通光量、镀膜质量等光学属性都是物理属性,总体上不会因为传感器画幅的改变而改变。
个体上因为镜头的分辨率设计上限原因,一般的全幅镜头用在像素密度更高的半幅机上,分辨率可能会下降,但高分辨率镜头不会。
镜头决定通光量,而通光量就是光圈孔径和焦距的比值。相同的镜头,无论用在什么机身上,通光量都是一样的。
换言之,传感器上的每个像素接收到的光元素的质量,由镜头决定,都是一样的。
光电二极管( 像素 )将接受到的光子转换为电荷,再有处理器计算合成输出电子文档,这些都是电子的。
像素对成像的影响我前面已经说了,不再重复。
[30 楼] melfes [泡菜]
22-9-5 15:01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3:28
这样说吧。
单个像素( 光电二极管 ),在传感器平面( 也有曲面的 )上阵列( 比如拜耳阵列、X3 阵列等 ),单像素面积有大有小不固定。
以拜耳阵列的马赛克传感器为例,假设全画幅面积是 10 平方,半画幅面积是 5 平方( 实际上是 1∶ 1/2....

单个像素大小和最后输出的尺寸并没有绝对关系,A7rIV的像素尺寸比A6400更小,最后都以24MP输出A7rIV的信噪比还是碾压A6400
[29 楼] melfes [泡菜]
22-9-5 14:54
提升很大,同焦段下直接碾压,不论是分辨率还是高感,唯一的问题只是A7c+2870C的覆盖范围比A6400+1655G广角长焦都少了那么点,你自己看看现在图库里焦距分布如何再决定吧
[28 楼] xihaoabc [泡菜]
22-9-5 14:49
Goffe 发表于 2022-09-05 14:36
讨论就讨论嘛,怎么还人身攻击了?
道理越辩越明,骂人的永远理亏

额,我说的是有很多糊涂蛋被搞晕。这算人身攻击。晕了~~~
[27 楼] Goffe [泡菜]
22-9-5 14:36
xihaoabc 发表于 2022-09-05 13:28
你再想想你表达的可有错漏?论坛一堆糊涂蛋就是被你这样错误表达搞晕的。单个像素面积一样大只能表达为单个像素高感一样。实际情况是单个像素面积相同的话,画幅大的必然总像素多。因此,在输出同尺寸或者同画幅的情况下依然面积大的传感器高感跟高。相机是光电一体化设...

讨论就讨论嘛,怎么还人身攻击了?

道理越辩越明,骂人的永远理亏Goffe 编辑于 2022-09-05 14:36
[26 楼] xihaoabc [泡菜]
22-9-5 14:13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4:03
我也觉得自己话多了,鸡同鸭讲

呵呵,同感。
[25 楼] xihaoabc [泡菜]
22-9-5 14:12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3:53
这个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相同密度时全幅的像素数量多,获取的信息自然就多。
如果全幅的像素总数少( 信噪比高 ),获取的信息就没有半幅多了,比如全幅 1200 万像素 vs 半幅 2400万像素。

额。你需要先把成像过程分开来看才能分清楚哪一步是光学层面的区别,哪些是光电转换过程的区别。就单位面积来看没有区别,就像一张大画幅的底片,不管你剪裁成135画幅的还是剪裁成apsc画幅大小的都不改变单位面积下的感光性能。所以说不管像素多少,画幅大的一定比画幅小的获取了更多的光学信息,不能因为像素少你就认为的获取的信息少了。输出少不代表输入少,输出少不代表输入,少输出少不代表输入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xihaoabc 编辑于 2022-09-05 14:16
[24 楼] zhaohui743 [泡菜]
22-9-5 14:04
负提升,因为你放弃了牛头选择了狗头。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23 楼] 点缀星空 [老坛泡菜]
22-9-5 14:03
龙游天涯 发表于 2022-9-5 13:59
你真有耐心
我也觉得自己话多了,鸡同鸭讲
[22 楼] 龙游天涯 [资深泡菜]
22-9-5 13:59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9-5 13:53
这个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相同密度时全幅的像素数量多,获取的信息自然就多。
如果全幅的像素总数少( 信噪比高 ),获取的信息就没有半幅多了,比如全幅 1200 万像素 vs 半幅 2400万像素。

你真有耐心
[21 楼] 点缀星空 [老坛泡菜]
22-9-5 13:53
xihaoabc 发表于 2022-9-5 13:47
不同画幅相机比较单个像素没有意义。只需要把相机感光元件想象成底片,不同画幅就是不同大小的底片。apsc画幅面积只有全画幅面积不到一半,在相同视角相同光圈的情况下,全画幅获取的信息基本是apsc一倍多点。
这个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相同密度时全幅的像素数量多,获取的信息自然就多。
如果全幅的像素总数少( 信噪比高 ),获取的信息就没有半幅多了,比如全幅 1200 万像素 vs 半幅 2400万像素。
[20 楼] xihaoabc [泡菜]
22-9-5 13:52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3:32
像素数量和像素质量是两回事。

不管质量还是数量,是电子方面的区别。而不同画幅的区别本质还是总通光量的不同。
[19 楼] xihaoabc [泡菜]
22-9-5 13:47
点缀星空 发表于 2022-09-05 13:28
这样说吧。
单个像素( 光电二极管 ),在传感器平面( 也有曲面的 )上阵列( 比如拜耳阵列、X3 阵列等 ),单像素面积有大有小不固定,成像之一由像素的光电转化完成。
以拜耳的马赛克阵列为例,假设全画幅面积是 10 平方,半画幅面积是 5 平方( ...

不同画幅相机比较单个像素没有意义。只需要把相机感光元件想象成底片,不同画幅就是不同大小的底片。apsc画幅面积只有全画幅面积不到一半,在相同视角相同光圈的情况下,全画幅获取的信息基本是apsc一倍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