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税?刚入手杰长老A120小功放,必须上来说几句...
9525 203
[144 楼] 雾中幻景 [禁言中]
22-10-26 14:14

期待这样的机会哦。
[143 楼] zjize [泡菜]
22-10-25 00:11
雾中幻景 发表于 2022-10-24 14:31
PerkinElmer是生产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等高端分析仪器的吗?有机会去蜀地会去拜访,现场聆听手工制振膜的音箱。

PerkinElmer很大,非常大,虽然他的名气不高,那是因为他几乎不涉及民用行业。但在他所涉足的行业,就是牛X的存在,都是领头羊那种级别的。他家主要在四个大的领域(我们叫事业部),具体我都记不清了,20年前的事了。我所在的事业部是光电事业部,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一点的部分,影像、测试仪器和光电产品,其中光电产品有十余个品牌,我在光电产品下面的一个品牌下面的中国分部做研发,是他们中国分部研发部门的最早的研发工程师,没有之一。你所说的是光电下面的测试仪器所生产的产品。他们影像那部分主要给NASA做产品,哈勃的一些组件就是这个部门做的,最近的韦伯太空望远镜某些组件也应该是他们公司做的。
有机会我还是会多参加音响展的(不过最近两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都没报名),以后你应该有机会听到。
[142 楼] 雾中幻景 [禁言中]
22-10-24 14:31
PerkinElmer是生产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等高端分析仪器的吗?有机会去蜀地会去拜访,现场聆听手工制振膜的音箱。
[141 楼] zjize [泡菜]
22-10-24 01:50
雾中幻景 发表于 2022-10-22 20:12
匠人,不用成品配件,手工加工振膜,将普通的单元搞成了手工定制品,这频响参数可以和艾X顿一较高低了。牛!产量不会高,成本不低哦,未来有机会一定会现场聆听。
有机会来听听,它的声音非常不错的。
[140 楼] zjize [泡菜]
22-10-24 01:47
器材低烧友BBS 发表于 2022-10-23 12:02
我学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出身的,在工厂混过,对手工制作有自己的看法(只说工业产品,不谈艺术品)。
像商丘铁锅这种,手工锻打比机器差得远,一致性、效率都不是一个级别,可以说是噱头。
机械制造的源头是工业母机,母机的零部件要达到无法通过现有机器加工能做到的...

现在的工业品早就已经抛弃手工这种低效率高成本的方式了。不过,手工仍然在某些场合或产品上有在使用,而且,机器还真没法彻底取代手工。比如,劳期莱斯车上就大量使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表面处理。没记错的话,哈勃望远镜目镜的表面加工也是用的手工来进行的,这家公司就是PerkinElmer,我曾经在里面工作过。我原来工厂做激光器时,内腔的打磨也是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后面一家公司做高压石英灯,也是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加工的。我上家公司做的航空发动机所用的零件,很多也是使用手工进行加工的。还有电焊作业,压力容器的焊接也是手工作业。这个振膜也是用手工方式加工的,主要是机器加工不出来。但这样的方式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大批量生产。zjize 编辑于 2022-10-24 01:55
[139 楼] zjize [泡菜]
22-10-24 01:39
玩点器材而已 发表于 2022-10-20 22:22
木材好像的确不是做振膜的最好选择

纯木头并不适合拿来做振膜,软不说,刚性也不够,在耐潮耐干燥这类要求上,木材也不理想。但这种类似纸膜的好处是中频会比较理想。目前仅有一家这么干的,就是JVC。他家用清酒泡这种工艺让我笑了很久,结果只能做3寸4寸的单元出来,再大就不行了。
但如果把木头磨成薄片,复合在刚性很好的硬膜上,好处就来了。中频会有类纸盆的特性,频响波动很小,人声很好听。低频又有硬膜的特性,能承受大功率,下潜也好。经过表面上漆和阻尼胶处理后,耐潮耐干燥也不成为问题。同时还美观。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而且振膜比较重,做成单元后振动质量大,对功放的要求不低。
[138 楼] 雾中幻景 [禁言中]
22-10-23 14:18
手工制作,在欧美一般可是高档品哦。
[137 楼] 器材低烧友BBS [泡菜]
22-10-23 12:02
雾中幻景 发表于 2022-10-22 20:12
匠人,不用成品配件,手工加工振膜,将普通的单元搞成了手工定制品,这频响参数可以和艾X顿一较高低了。牛!产量不会高,成本不低哦,未来有机会一定会现场聆听。

我学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出身的,在工厂混过,对手工制作有自己的看法(只说工业产品,不谈艺术品)。
像商丘铁锅这种,手工锻打比机器差得远,一致性、效率都不是一个级别,可以说是噱头。
机械制造的源头是工业母机,母机的零部件要达到无法通过现有机器加工能做到的精度,有两种途径:一是大量生产同类零部件,从中找到一个精度完全达标的;二是手工加工,边制作边测量,最后达到精度。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以测量为准。
有些产品手工制作,并非是精度原因,而是成本考量。比如批量不大的非标件,不值得购买能生产的机器、模具或委托外包,或生产过程中需要同时调整校正,都会采取手工制作的方式。只要严格执行测量标准,手工制作的产品跟机械化生产的完全没区别。
[136 楼] 雾中幻景 [禁言中]
22-10-22 20:12
匠人,不用成品配件,手工加工振膜,将普通的单元搞成了手工定制品,这频响参数可以和艾X顿一较高低了。牛!产量不会高,成本不低哦,未来有机会一定会现场聆听。
[135 楼] allseasons [资深泡菜]
22-10-22 11:43
超值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22-10-21 14:44
同质化时代,大家用的元器件和技术都差不多,能达到同等参数的功放比比皆是。


但听起来绝对无法保证一样。把原理图、印制板都公开了,大家做的都不会一样。
[134 楼] zjize [泡菜]
22-10-21 23:33
产品有质疑是很正常的,但是,把质疑当成否认的依据就不对了。功放管少肯定有少的好处,更容易得到低的失真,更容易调出好声出来。但事无绝对,它的缺点是功率做不大,我能用一对管实现130瓦8欧的实测功率,自己都比较意外,这也得利于电子元件的进步。但如果想做出更大的功率出来,加管是必须的。比如A300就用了三对金封管。
另外,我也会请人评价小箱和功放产品,但一般都是行业大佬或知名人物这类,专业人士也有,比如紫坛小白、电家版主、B站小胖,作曲家方岽清这类,不过,本人穷,都是请免费的。但是,入门刚发烧的,我还是不会请的。因为,完全没有说服力嘛。
[133 楼] zjize [泡菜]
22-10-21 23:26
雾中幻景 发表于 2022-10-21 14:55
没有现场听过难以客观判断,从材料分析,纸本质是打破了各向异性的植物纤维,木振膜有各向异性的植物纤维,可以通过塑化、压膜等
现代技术进行增强和改善,从杰长老发的照片振膜的逆光效果看,振膜较薄,用了什么工艺是商业秘密了,不能推测了。应该在声音和性能上是有...

实木振膜所用的木片确实比较薄,正因为如此,只能用手工完成。复合后没有感觉有什么各向异性啥的不利影响,但中频的平直程度确实一流,我在自己的贴上有贴出它的频响曲线,中频几无波动。而且复合后其可以承受巨大的功率而失真很小,这让我能用6.5寸就做出40Hz下潜并且失真一流的单元,成品在80Hz以上就能实现1%以下的失真,这个参数是名副其实的hi-end级的,它的频响也是。ASR升到96db来测失真,都惊呼它的失真小,这点还是很让人骄傲的。
[132 楼] 雾中幻景 [禁言中]
22-10-21 15:04
同感,想通过搭配不同元器件得到理想(有特色)的声音,非一日之功,是靠长期技术积累及对音乐的理解和修养了。
[131 楼] 雾中幻景 [禁言中]
22-10-21 14:55
没有现场听过难以客观判断,从材料分析,纸本质是打破了各向异性的植物纤维,木振膜有各向异性的植物纤维,可以通过塑化、压膜等
现代技术进行增强和改善,从杰长老发的照片振膜的逆光效果看,振膜较薄,用了什么工艺是商业秘密了,不能推测了。应该在声音和性能上是有特别之处。8寸三分频密闭箱要做的86db的灵敏度不容易。
[130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22-10-21 14:44
同质化时代,大家用的元器件和技术都差不多,能达到同等参数的功放比比皆是。超值是硬道理 编辑于 2022-10-21 14:44
[129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2-10-21 14:34
SIMDC 发表于 2022-10-21 12:48
对参数党而言参数就是一切,听感都是玄学。

只看参数的,相当于是望梅止渴
[128 楼] SIMDC [泡菜]
22-10-21 12:48
器材低烧友BBS 发表于 2022-10-19 23:45
看参数就知道声音

对参数党而言参数就是一切,听感都是玄学。
[127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2-10-20 22:22
seekor 发表于 2022-10-20 19:45
木材各向异性,顺纹横纹抗拉强度差异巨大,这个似乎不是优点,三明治结构应该能降低弊端,但要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必定有独门绝技。拭目以待。当然,另一方面,实木纹是个卖点,就如日本传统糕点的实木纸包装。纯探讨。借张图。

木材好像的确不是做振膜的最好选择
[126 楼] 雾中幻景 [禁言中]
22-10-20 21:57
实木的选型及贴合、振膜的成型在工艺上应该有讲究,
[125 楼] seekor [资深泡菜]
22-10-20 19:45
雾中幻景 发表于 2022-10-20 18:41
哈哈,平常心,一个敢用实木三纹治振膜做单元的,不用传统(纸、PP、羊毛、铝等)材料和陶瓷等新材料就是挑战,想玩出自己心目中理想之声,就没想要啥托。本人不懂电声技术,仅凭感觉和推测,实木的比重与PP接近小于1,振膜较轻易推,PP基材料轻但刚性不够单元解...

木材各向异性,顺纹横纹抗拉强度差异巨大,这个似乎不是优点,三明治结构应该能降低弊端,但要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必定有独门绝技。拭目以待。当然,另一方面,实木纹是个卖点,就如日本传统糕点的实木纸包装。纯探讨。借张图。
[124 楼] 超值是硬道理 [泡菜]
22-10-20 19:31
器材低烧友BBS 发表于 2022-10-20 19:25
杰长老有篇文章说他的A120设计制造过程,里面有说为啥单声道只用一对管。

当初老魏(马顿)也是说管子少好,你现在再去看他的旗舰功放是用少管还是多管。当名气进一步上升后,旗舰功放必然是多管,不信,拭目以待。超值是硬道理 编辑于 2022-10-20 19:37
[123 楼] 器材低烧友BBS [泡菜]
22-10-20 19:25
超值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22-10-20 14:46
4管机,我的16管机都没它贵。

杰长老有篇文章说他的A120设计制造过程,里面有说为啥单声道只用一对管。
[122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2-10-20 19:25
器材低烧友BBS 发表于 2022-10-20 19:23
大品牌有D类功放不奇怪,市场有需求就有供给,但不代表最强战斗力。我有副墨镜,印着别摸我的蓝天白云标和BMW,是不是BMW这个牌子的眼镜就代表了眼镜的高境界?两三百元而已,不到暴龙的一个零头,更不用说宝缇嘉、香奈儿这些了。

等大品牌单声道旗舰都用D类了,差不多也到换代的时候了
[121 楼] 器材低烧友BBS [泡菜]
22-10-20 19:23
花开满楼 发表于 2022-10-20 14:39
粉丝数量多少不能代表什么,人家说的是客观事实,柏林之声、MBL、LINN、※※士、NAD等等世界发烧音响著名品牌都有D类功放,不要凭个人的旧观念把D类功放一棍子拍死永世不得翻身。

大品牌有D类功放不奇怪,市场有需求就有供给,但不代表最强战斗力。我有副墨镜,印着别摸我的蓝天白云标和BMW,是不是BMW这个牌子的眼镜就代表了眼镜的高境界?两三百元而已,不到暴龙的一个零头,更不用说宝缇嘉、香奈儿这些了。
[120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2-10-20 19:22
器材低烧友BBS 发表于 2022-10-20 19:13
对啊对啊,我买过一堆不满意的功放,就是想不出个道道来。向你学习!

其实,就是买的太便宜了。预算加一倍,基本就满意了
[119 楼] 器材低烧友BBS [泡菜]
22-10-20 19:13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2-10-20 14:37
功放的技术含量并不低,实际上,比DAC之类的高多了。很多厂和工作室可以很容易做出不错的DAC,但是,只有很少的厂能做出说的过去的功放。
功放的技术不在于高精尖的新技术,而在于深入。

对啊对啊,我买过一堆不满意的功放,就是想不出个道道来。向你学习!
[118 楼] 雾中幻景 [禁言中]
22-10-20 18:41
哈哈,平常心,一个敢用实木三纹治振膜做单元的,不用传统(纸、PP、羊毛、铝等)材料和陶瓷等新材料就是挑战,想玩出自己心目中理想之声,就没想要啥托。本人不懂电声技术,仅凭感觉和推测,实木的比重与PP接近小于1,振膜较轻易推,PP基材料轻但刚性不够单元解析力不足,而木材的刚性优于PP,有助提高单元的解析力,可以获得接近陶瓷单元的解析力和PP膜温润的声音特点。没有听过就不知声音走向如何了,挺能耍的。具体的设计考量只有杰长老本人解答了。
[117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2-10-20 16:44
雾中幻景 发表于 2022-10-20 15:58
国内那么多生产音箱的品牌,做不出一个受专业人士认可的有源监听音箱,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是做不出,是市场容量有限,好录音室为满足客户的要求一般选购进口品牌,发烧友有自己心目中的声音也想体检搭配的乐趣,HIFI市场
热度也大不如以前了,现很少有进了HIF...

市场太小,竞争激烈,新产品没有两把刷子是很难打进去的
[116 楼] 器材低烧友BBS [泡菜]
22-10-20 16:41
liuxiao1985627 发表于 2022-10-20 16:35
对论坛里这种托儿,一个个的※※演的跟真的一样 我只能呵呵

对的,我一开始就说自己是托,自费那种。杰长老搞音响不是一天两天了,面对面认识的业内朋友也不少,谁不知道长老的谦逊和佛系,从来不屑请水军。你主动当托他高兴,可当他的托需要自费购买,托完了还没补贴...
[115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2-10-20 16:36
花开满楼 发表于 2022-10-20 11:13
又贵又笨重的功放什么时候成了发烧友的专属了?常年听内置D类功放有源监听音箱的音响录音师调音师,耳朵不如老烧好使吗?国内那么多生产音箱的品牌,做不出一个受专业人士认可的有源监听音箱,说明了什么问题?

世界很大,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机就行的。图中没有一对箱子是D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