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120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3 07:02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3 07:01
这是吉州窑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重点揭露了本觉寺岭窑址窑炉和斜家岭窑址作坊遗迹,并对其余23处废窑堆积逐个进行了小型探沟发掘,开探方、探沟24个,揭露面积1291平方米,出土各类瓷器和窑具标本4503件。
揭露的本觉寺岭窑炉建在废瓷堆积层上,并非依山而建。窑床属斜坡式“龙窑”,平面呈船形。窑炉具有火膛狭小、窑床较宽、坡度斜陡的特点,与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等依山而建的龙窑有所区别,而是因地制宜,采取平地堆建的方法。
[120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3 07:01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3 07:01
重要的考古发掘是1980~1981年,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和吉安县文物管理办公室对吉州窑开展了全面调查和首次发掘。
这是吉州窑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重点揭露了本觉寺岭窑址窑炉和斜家岭窑址作坊遗迹,并对其余23处废窑堆积逐个进行了小型探沟发掘,开探方、探沟24个,揭露面积1291平方米,出土各类瓷器和窑具标本4503件。
[120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3 07:01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3 07:00
(二)第二阶段:从1980年代到2006年
这是吉州窑考古调查全面进行,考古研究较为深入的阶段。这阶段吉州窑遗址的调查、试掘和与吉州窑相关的研究、实验性生产呈现齐头并进的特征。
重要的考古发掘是1980~1981年,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和吉安县文物管理办公室对吉州窑开展了全面调查和首次发掘。
[120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3 07:00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3 06:46
这个阶段的吉州窑研究,虽然只是进行了间断、零星的考古调查,相关的研究文章也不多,但是成果还是丰硕的,有的还是跨时代的,具有※※意义的,其时的研究走出了书斋,开始了野外的考古调查,绘出了第一张遗址分布图,发现了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东昌志》,出版了第一本...
(二)第二阶段:从1980年代到2006
这是吉州窑考古调查全面进行,考古研究较为深入的阶段。这阶段吉州窑遗址的调查、试掘和与吉州窑相关的研究、实验性生产呈现齐头并进的特征。
[120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3 06:4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3 06:46
在第18号遗址旁的五代文化层出土了几件青白釉温酒注碗,从考古地层确定了吉州窑的烧造※※从五代开始,与前述文献《东昌志》记载的“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吻合,也说明文献记载的可靠性。
这个阶段的吉州窑研究,虽然只是进行了间断、零星的考古调查,相关的研究文章也不多,但是成果还是丰硕的,有的还是跨时代的,具有※※意义的,其时的研究走出了书斋,开始了野外的考古调查,绘出了第一张遗址分布图,发现了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东昌志》,出版了第一本吉州窑专著。
[120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3 06:4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3 06:45
1974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吉州窑进行小型试掘,发现吉州窑二叠层,宋代文化层直接叠压在五代文化层上。
在第18号遗址旁的五代文化层出土了几件青白釉温酒注碗,从考古地层确定了吉州窑的烧造※※从五代开始,与前述文献《东昌志》记载的“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吻合,也说明文献记载的可靠性。
[120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3 06:45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3 06:45
1958年,蒋玄佁在前人研究和实地考察吉州窑遗址的基础上,出版了《吉州窑:剪纸纹样贴印的瓷器》,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吉州窑的著作。
1974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吉州窑进行小型试掘,发现吉州窑二叠层,宋代文化层直接叠压在五代文化层上。
[120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3 06:45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18:12
1955年,故宫博物院专家对吉州窑遗址进行调查。解放初期,江西省的段从光、饶惠元先后对吉州窑遗址作调查。
1958年,蒋玄佁在前人研究和实地考察吉州窑遗址的基础上,出版了《吉州窑:剪纸纹样贴印的瓷器》,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吉州窑的著作。
[119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18:12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18:11
此外还发现了对吉州窑研究颇为重要的手抄本《东昌志》,现已由吉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点校出版。
1955年,故宫博物院专家对吉州窑遗址进行调查。解放初期,江西省的段从光、饶惠元先后对吉州窑遗址作调查。
[119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18:11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18:11
※※※※※成立后,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何国维于1953年首启新时代的吉州窑研究,对吉州窑的分布做了初步了解,制作了吉州窑遗址第一张分布图。
此外还发现了对吉州窑研究颇为重要的手抄本《东昌志》,现已由吉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点校出版。
[119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18:11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18:11
伯兰司登氏通过在遗址上发现的一件细碎纹青瓷标本的装饰技法和纹样,推定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凤首壶是吉州窑作品。不过时至今日吉州窑遗址上仍然没有发现与其类似的凤首壶标本。
※※※※※成立后,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何国维于1953年首启新时代的吉州窑研究,对吉州窑的分布做了初步了解,制作了吉州窑遗址第一张分布图。
[119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18:11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17:56
1937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英国人伯兰司登氏都曾到吉安县永和镇做过考察。
伯兰司登氏通过在遗址上发现的一件细碎纹青瓷标本的装饰技法和纹样,推定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凤首壶是吉州窑作品。不过时至今日吉州窑遗址上仍然没有发现与其类似的凤首壶标本。
[119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17:5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17:56
但这些早期有益的探索开启了吉州窑的研究,积累了资料,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937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英国人伯兰司登氏都曾到吉安县永和镇做过考察。
[119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17:5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17:56
(一)第一阶段:从1937年到1980年代
这是吉州窑考古调查的早期阶段,特征是断断续续的、零星的、局部的。
但这些早期有益的探索开启了吉州窑的研究,积累了资料,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19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17:5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17:55
二 考古调查发掘
从1937年代至今,随着考古学科的引进,尤其是陶瓷考古的兴起,吉州窑的研究工作从田野考古着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1937年到1980年代
这是吉州窑考古调查的早期阶段,特征是断断续续的、零星的、局部的。
[119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17:55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7:06
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也认为:“宋文丞相过时尽变成玉,工俱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饶,故景德镇初多永和窑工。”这些记载散见于各种文献,对吉州窑十分推崇。
二 考古调查发掘
从1937年代至今,随着考古学科的引进,尤其是陶瓷考古的兴起,吉州窑的研究工作从田野考古着手,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7:0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7:05
清朱琰《陶说》卷二《说古》:“吉窑颇似定器,出今吉安之永和镇。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宋文丞相过时变成玉。工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故景德镇初多永和窑工”,指出吉州窑的衰落是受到文天祥的影响。
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也认为:“宋文丞相过时尽变成玉,工俱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饶,故景德镇初多永和窑工。”这些记载散见于各种文献,对吉州窑十分推崇。
[119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7:05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7:05
明末清初方以智《游永和记》:“宋末窑变,乃移于饶。或曰土断,近之不见”,说明吉州窑断烧是由于资源缺乏,瓷土资源短缺造成的。
清朱琰《陶说》卷二《说古》:“吉窑颇似定器,出今吉安之永和镇。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宋文丞相过时变成玉。工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故景德镇初多永和窑工”,指出吉州窑的衰落是受到文天祥的影响。
[118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7:05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7:04
(四)关于吉州窑衰落原因的记载
明唐文凤《梧冈集》卷三:“永和古名市,益国是家乡。窑变胚胎器,街存瓦砾墙。山川夺秀色,天地启珍藏。寂寞书台在,茫茫春草长”,指出明代吉州窑的窑变瓷器已经停止生产,永和街市成了瓦砾墙,悠久※※使得原先繁华的街巷春草茫茫。
明末清初方以智《游永和记》:“宋末窑变,乃移于饶。或曰土断,近之不见”,说明吉州窑断烧是由于资源缺乏,瓷土资源短缺造成的。
[118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7:04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6:37
这几条文献都是说明吉州窑的舒翁父女善于制陶,尤其是舒娇以烧制玩具、仙佛出名。
(四)关于吉州窑衰落原因的记载
明唐文凤《梧冈集》卷三:“永和古名市,益国是家乡。窑变胚胎器,街存瓦砾墙。山川夺秀色,天地启珍藏。寂寞书台在,茫茫春草长”,指出明代吉州窑的窑变瓷器已经停止生产,永和街市成了瓦砾墙,悠久※※使得原先繁华的街巷春草茫茫。
[118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7:0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30 18:26
洒黄釉鼎式炉
洒黄釉鼎式炉
[118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6:37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6:36
《景德镇陶录》卷七,《古窑考.吉州窑》“吉州窑”条:“宋时吉州窑,共有五窑,具白色紫色,紫色与紫定相类,舒姓烧者,工为玩具。其炉瓮诸色,几与哥窑等价,花瓶※※值数金,小者有花。”
这几条文献都是说明吉州窑的舒翁父女善于制陶,尤其是舒娇以烧制玩具、仙佛出名。
[118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6:3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6:36
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记:“宋时江西窑器出庐陵之永和市,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
《景德镇陶录》卷七,《古窑考·吉州窑》“吉州窑”条:“宋时吉州窑,共有五窑,具白色紫色,紫色与紫定相类,舒姓烧者,工为玩具。其炉瓮诸色,几与哥窑等价,花瓶※※值数金,小者有花。”
[118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6:3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6:36
清代施闰章的《矩斋杂记》云:“宋时江西窑器出庐陵之永和市,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
清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记:“宋时江西窑器出庐陵之永和市,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
[118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6:36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2 06:35
记载了吉州窑的瓷器种类、烧造陶瓷窑厂的数量以及善制碎器的舒翁等,这是关于舒家窑的最早记载。以后的记载多沿袭抄录,出自这里。
清代施闰章的《矩斋杂记》云:“宋时江西窑器出庐陵之永和市,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
[118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2 06:35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1 17:59
相传宋文丞相过此窑,变成玉,遂不烧焉。今其窑尚有遗迹在人家,永乐中,或掘有玉杯、盏之类,理或然也,自元至今犹然。”
记载了吉州窑的瓷器种类、烧造陶瓷窑厂的数量以及善制碎器的舒翁等,这是关于舒家窑的最早记载。以后的记载多沿袭抄录,出自这里。
[118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1 17:59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1 17:58
宋时有五窑,书(舒)公烧者最佳。有白色,有紫色,花瓶※※数两,小者有花,又有碎器最佳。
相传宋文丞相过此窑,变成玉,遂不烧焉。今其窑尚有遗迹在人家,永乐中,或掘有玉杯、盏之类,理或然也,自元至今犹然。”
[118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1 17:58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1 17:58
(三)关于吉州窑户的记载
《新增格古要论》卷七《古窑器论》“吉州窑”条“吉州窑,出今吉安府庐陵县永和镇。其色与紫定器相类,体厚而质粗,不甚值钱。
宋时有五窑,书(舒)公烧者最佳。有白色,有紫色,花瓶※※数两,小者有花,又有碎器最佳。
[117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1 17:58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1 17:57
说明吉州窑五代开始烧造瓷器,由于陶瓷业的发展形成了六街三市的市镇格局,特别是说明了陶工是陶耕相济,忙时种田,闲时制陶,耕且陶也。
(三)关于吉州窑户的记载
《新增格古要论》卷七《古窑器论》“吉州窑”条“吉州窑,出今吉安府庐陵县永和镇。其色与紫定器相类,体厚而质粗,不甚值钱。
[117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0-1 17:57
ZHJJUN 发表于 2024-10-01 17:39
《永乐东昌志》卷之一,《序二》记曰:“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墟市,庙宇祠观始创。周显德初,谓之高唐乡临江里瓷窑团,有团军将主之。及宋浸盛,景德中为镇市,置监镇司掌瓷窑烟火公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时海宇清宁,附而居者至数千家,民物繁庶,...
说明吉州窑五代开始烧造瓷器,由于陶瓷业的发展形成了六街三市的市镇格局,特别是说明了陶工是陶耕相济,忙时种田,闲时制陶,耕且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