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108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6 07:3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6 07:33
北宋前期:高圈足、大圈足;北宋中後期:矮圈足;南宋早期:假圈足;南宋中期:圈足直徑逐漸縮小,並在圈足外斜削壹刀,再在近足處橫旋壹刀,形成外觀似圈足的形狀。
元中期以後:除黑釉盞繼續保持上述形狀外,其余底足又向厚壁、大圈足發展;明代:再向薄壁圈足發展。這壹發展趨勢是壹個循環往復、沿襲改革的變異發展過程,為吉州窯瓷品的斷代依據之壹。
[108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6 07:3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6 07:33
四、吉州窑工艺特征
吉州窯工藝特征以基本器型碗、盤、壺的底足為例。唐末五代:以玉璧足餅底、矮圈足為主。
北宋前期:高圈足、大圈足;北宋中後期:矮圈足;南宋早期:假圈足;南宋中期:圈足直徑逐漸縮小,並在圈足外斜削壹刀,再在近足處橫旋壹刀,形成外觀似圈足的形狀。
[108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6 07:3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6 06:36
三、吉州窑器型
時代決定器型發展,器型決定制作工藝。早期的吉州窯瓷器繼承了唐代雍容、矮胖的風格,入宋後逐步向挺拔、俊俏方向發展,元※※始肥碩、厚重,明以後則轉向輕薄、規整。這與同代各窯的發展趨勢基本相同。
四、吉州窑工艺特征
吉州窯工藝特征以基本器型碗、盤、壺的底足為例。唐末五代:以玉璧足餅底、矮圈足為主。
[108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6 06:3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16:38
吉州窯彩繪瓷脫胎於磁州窯。磁州窯胎質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壹層淡色化妝土,然後再繪黑彩以求色彩和諧。永和窯胎質白中泛黃,黑色釉與胎色反差過於強烈,顯得生硬,而直接在坯胎上著褐彩釉,則自然、和諧、古樸且省工料。這就是吉州窯彩繪瓷絕大多數為褐彩的原因。
三、吉州窑器型
時代決定器型發展,器型決定制作工藝。早期的吉州窯瓷器繼承了唐代雍容、矮胖的風格,入宋後逐步向挺拔、俊俏方向發展,元※※始肥碩、厚重,明以後則轉向輕薄、規整。這與同代各窯的發展趨勢基本相同。
[108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16: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16:38
但吉州窯瓷器壹旦放入水中,因為水就會迅速填滿缺釉毛孔,使釉面渾然壹體、晶瑩剔透。這些吉州窯所特有的釉澤現象是新品無法顯現的。
吉州窯彩繪瓷脫胎於磁州窯。磁州窯胎質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壹層淡色化妝土,然後再繪黑彩以求色彩和諧。永和窯胎質白中泛黃,黑色釉與胎色反差過於強烈,顯得生硬,而直接在坯胎上著褐彩釉,則自然、和諧、古樸且省工料。這就是吉州窯彩繪瓷絕大多數為褐彩的原因。
[108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16: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16:37
受釉冷得快、胎冷得慢的溫差影響,幾乎所有的黑釉窯變瓷的釉面在放大鏡下均可看到不規則的冰裂和許多缺釉毛孔,顯得粗糙幹澀。
但吉州窯瓷器壹旦放入水中,因為水就會迅速填滿缺釉毛孔,使釉面渾然壹體、晶瑩剔透。這些吉州窯所特有的釉澤現象是新品無法顯現的。
[108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16:3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16:37
與建窯黑釉凝重的特色相比,吉州窯黑釉少有建窯所特有的“流淚”現象;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器,因釉料稀,容易下流,口沿往往顯現淡淡的黃線圈;
受釉冷得快、胎冷得慢的溫差影響,幾乎所有的黑釉窯變瓷的釉面在放大鏡下均可看到不規則的冰裂和許多缺釉毛孔,顯得粗糙幹澀。
[108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16:3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16:21
吉州窯屬民間窯場,產量大,生產也較為隨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產特點。
與建窯黑釉凝重的特色相比,吉州窯黑釉少有建窯所特有的“流淚”現象;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器,因釉料稀,容易下流,口沿往往顯現淡淡的黃線圈;
[107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16:2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16:20
仿品的釉料多為化學成分勾兌,燒成後釉面光亮勻稱,盡管采用酸堿除光亮法或埋入土中銹蝕法,但缺乏歲月侵蝕和使用磨損,光亮度突兀、紮眼。
吉州窯屬民間窯場,產量大,生產也較為隨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產特點。
[107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16:2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16:20
老器釉料使用天然材料,釉色自然古樸,加上年歲久遠,多有使用磨損痕跡,即使釉色極好的出土老器,其泛光亦顯柔和。
仿品的釉料多為化學成分勾兌,燒成後釉面光亮勻稱,盡管采用酸堿除光亮法或埋入土中銹蝕法,但缺乏歲月侵蝕和使用磨損,光亮度突兀、紮眼。
[107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16:2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16:20
二、吉州窑釉色特征和鉴别
新老瓷器的釉色區別,第壹眼的直觀感覺十分重要。
老器釉料使用天然材料,釉色自然古樸,加上年歲久遠,多有使用磨損痕跡,即使釉色極好的出土老器,其泛光亦顯柔和。
[107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16:2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08:02
因難找到完整老胎,故現今的※※品多做成木葉紋、兔毫、玳瑁、虎斑等物稀價高的碗、盞以求暴利。
二、吉州窑釉色特征和鉴别
新老瓷器的釉色區別,第壹眼的直觀感覺十分重要。
[107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08:0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6 06:59
仿定素胎印花鱼水荷莲盘
仿定素胎印花鱼水荷莲盘
[107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08:0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06:57
識別方法是:前者可用指彈法或物敲法辨別聲音,上下聲音異樣者為贗品;後者可觀測釉與胎的結合部:老品胎釉合壹,掛附自然,無掉釉或起皮現象,反之則為仿品。
因難找到完整老胎,故現今的※※品多做成木葉紋、兔毫、玳瑁、虎斑等物稀價高的碗、盞以求暴利。
[107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06:5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06:56
現今的※※品有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窯變兩種。這類仿品凡露胎處均為老品,更具欺騙性。
識別方法是:前者可用指彈法或物敲法辨別聲音,上下聲音異樣者為贗品;後者可觀測釉與胎的結合部:老品胎釉合壹,掛附自然,無掉釉或起皮現象,反之則為仿品。
[107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0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06:40
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入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以仿土锈制造假象者。土锈靠胶粘附,见水易化甚至脱落,有时哪怕用手指蘸点唾沫涂于锈面都可发现手指沾有土色。
現今的※※品有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窯變兩種。這類仿品凡露胎處均為老品,更具欺騙性。
[107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06:4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06:39
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尤以玩具陈设件居多。
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入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以仿土锈制造假象者。土锈靠胶粘附,见水易化甚至脱落,有时哪怕用手指蘸点唾沫涂于锈面都可发现手指沾有土色。
[107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06:3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06:39
中期仿品改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由于材料在高温下易爆裂,所以多用低温烧成,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而且半年后泛黄会消失,呈白中泛灰色。
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尤以玩具陈设件居多。
[106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06:3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5 06:39
此種仿品胎質呈深灰色,類似礫質胎,但絕無礫質堅硬,磨胎落粉,敲之無金屬聲,多為瓶、罐、爐之類的大件,且多見於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胎質不適合生產彩繪瓷,故而在彩繪瓷中未見仿者。
中期仿品改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由于材料在高温下易爆裂,所以多用低温烧成,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而且半年后泛黄会消失,呈白中泛灰色。
[106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5 06:3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17:34
早期仿品多系電爐燒制,坯胎易在電爐驟然高溫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摻入稍許水泥漿的做法。
此種仿品胎質呈深灰色,類似礫質胎,但絕無礫質堅硬,磨胎落粉,敲之無金屬聲,多為瓶、罐、爐之類的大件,且多見於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胎質不適合生產彩繪瓷,故而在彩繪瓷中未見仿者。
[106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17:3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17:33
现代吉州窑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的现成高岭土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起伏触感和竖条状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
早期仿品多系電爐燒制,坯胎易在電爐驟然高溫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摻入稍許水泥漿的做法。
[106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17:3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17:32
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而胎体表面留下的波浪痕经施釉后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仍可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并且在这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
现代吉州窑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的现成高岭土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起伏触感和竖条状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
[106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17:3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17:32
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是区别其它窑口的显著特征。
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而胎体表面留下的波浪痕经施釉后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仍可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并且在这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
[106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17:3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17:21
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
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是区别其它窑口的显著特征。
[106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17:2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17:20
一、吉州窑胎质特征和鉴别
吉州窑古陶瓷存世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和窑的米黄色含砂胎。
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
[106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17:2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17:20
古玩鉴别无捷径可走,掌握特色是根本要求。延烧了1200余年的吉州窑是综合性民窑系列,民俗性、创造性、简陋性、随意性等是它的特点,掌握其胎质、釉色、施釉方法、画风画法、烧造工艺等特征,在品玩过程中找到规律,再将规律性的感性认识归纳成理性认识,其奥秘就会...
一、吉州窑胎质特征和鉴别
吉州窑古陶瓷存世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和窑的米黄色含砂胎。
[106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17:2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17:19
吉州窑古瓷除釉上彩绘外,还有一部分是釉下彩绘,对后来青花瓷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古玩鉴别无捷径可走,掌握特色是根本要求。延烧了1200余年的吉州窑是综合性民窑系列,民俗性、创造性、简陋性、随意性等是它的特点,掌握其胎质、釉色、施釉方法、画风画法、烧造工艺等特征,在品玩过程中找到规律,再将规律性的感性认识归纳成理性认识,其奥秘就会谙熟于胸。
[106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17:1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07:16
吉州民窑特色鲜明,先后成功仿烧定瓷、龙泉瓷、青花瓷,烧造的主要器物为盏、碗、罐、杯、碟、盘、钵、盆、瓶、壶和玩具,有青釉、青白釉、乳白釉、褐釉、黑釉、绿釉、仿龙泉釉、彩绘、青花等釉色与印花、剔花、刻花、剪纸贴花、点彩、洒釉、捏塑等装饰工艺,具有胎质粗...
吉州窑古瓷除釉上彩绘外,还有一部分是釉下彩绘,对后来青花瓷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105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07:1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07:16
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
吉州民窑特色鲜明,先后成功仿烧定瓷、龙泉瓷、青花瓷,烧造的主要器物为盏、碗、罐、杯、碟、盘、钵、盆、瓶、壶和玩具,有青釉、青白釉、乳白釉、褐釉、黑釉、绿釉、仿龙泉釉、彩绘、青花等釉色与印花、剔花、刻花、剪纸贴花、点彩、洒釉、捏塑等装饰工艺,具有胎质粗松、含砂量高、似陶非陶、重釉不重胎、吸水率高、施釉薄、见水亮等特征。
[105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4 07:1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4 07:15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宋时与定、磁、钧、耀、建等窑齐名,窑址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吴家窑等,其中永和窑规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