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数码对对碰---味道相差有多大
140173
854
[501 楼] hohoo
[泡菜]
05-1-29 13:53
后生晚学。本没有资格在各位贤达面前吱声的,但还有一事不甚了了,所以想向各位老师请教请教。
常听说狗头和专业头的说法,说是在胶片相机上,狗头和专业头出的片子,只要对照相(岂敢妄论摄影??)有点了解的人,都能看出区别。(反转片最为明显) 不知道,在数码机上,也能看得出来吗??能看出多少来?? 谢过了 |
[500 楼] aotime
[泡菜]
05-1-29 13:13
13,14比较难,看了好一会还是拿不准,还好眼睛没有骗我
其他的狠容易,看颗粒一目了然 ![]() |
[499 楼] 沉云观雨
[泡菜]
05-1-29 12:08
楼主拍片时的光线变化很快(晨暮为多),因此选13.14对比来看,胶片PP中梯田的边缘轮廓突出,梯田的蜿蜒起伏感强烈,而此数码PP则显得较为敷衍。
|
[498 楼] 拎壶笑虾
[泡菜]
05-1-29 00:50
慎之
![]() ![]() |
[497 楼] 慎之
[资深泡菜]
05-1-28 23:12
决定性瞬间:
这个帖子不错,我们别让它也变成数码和胶片的论战帖了。 |
[496 楼] 普兰
[资深泡菜]
05-1-28 22:56
楼主的工作态度、论坛的文风令人敬佩,本泡菜不能不在本贴流个名。
|
[495 楼] 江东
[泡菜]
05-1-28 21:57
说老实话,我想传统数码长期双修,毕竟各有各的味道,但是,就怕将来胶卷停产了,或者价格涨得太贵,让人承受不起。还有就是现在胶卷拍的片子,最终还是在数码扩印,已经没有传统光学放大的味道了(除非是黑白)。用胶卷拍照,又在数码彩扩中还原成电子文件扩印出来,岂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现在大家都在上数码彩扩,那些传统扩印店家因片源不足而又要维持竞争的低价,只好偷工减料了。现在真的难找到一家冲扩得好的传统店家。所以,不是我不喜欢传统,而是数码的趋势象命运一样牵着你走呀。
|
[494 楼] 客居南山
[资深泡菜]
05-1-28 14:29
我看过的胶片和楼主的有些不一样,转发几张不介意吧.
忘了,没粮票了. |
[493 楼] 拎壶笑虾
[泡菜]
05-1-28 14:25
慎之 看了你给的链接,大体明白结论是1Ds胜出,有中文译本就方便多了。不过,1Ds可不是我等业余烧友能够轻易拥有的,花几千块钱弄套二手中画幅相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实一些。再说,在屏幕上比较胶片和数码的成像是不公平的。所以我更趋于胶片。 3、数码颜色还原更为真实,胶片在色彩和饱和度上都略显夸张。 不同意“数码颜色还原更为真实”这一说法。 ![]() ![]() |
[492 楼] 老孙
[陈年泡菜]
05-1-28 13:55
shako:我想你不会不知道胶片(反转片)除了打幻灯或用放大镜看还有其他用途吧?
既然胶片、数码同时存在就有个选择的问题,我不相信有人在选择时会不进行任何咨询比较就能作出决定,除非他根本没条件咨询.事实上很多有了FSLR或DSLR的人也在不断的比较,为他们选择或不选择另一种机器找理由.你说说这种比较怎么就无聊了?恕我直言,你的那段发言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我不想说你无聊,但至少对其他人来说都是废话. |
[490 楼] 慎之
[资深泡菜]
05-1-28 13:21
违背无忌精神,一贴多发,呵呵。
下面的链接:BYE-BYE,胶片,BYE-BYE,中画幅! http://www.luminous-landscape.com/reviews/shootout.shtml 俺区分胶片和数码照片的窍门: 1、数码反差比胶片小,数码细节比较好(这点很多胶片迷不承认)。 2、高光部分数码比胶片要通透和干净;暗部胶片没有细节但是噪点要少一些。 3、数码颜色还原更为真实,胶片在色彩和饱和度上都略显夸张。 |
[489 楼] moonarts
[泡菜]
05-1-28 12:44
江东
泡菜 帖数:34-2 图数:0/0-0 字数:8K-0K 注册:2002年03月 关于数码与胶片的像质,建议大家去看一看《摄影与摄像》杂志2003年第2、3期上于琪林专家写的《把分辩率探究到底--再谈数码影像的清晰度》文章,里面用了大量的科学测试数据说话,而不是一些所谓摄影大腕们不懂装懂的胡诌。这篇文章里有这段话:“(我)曾经用两张6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了合成,那清晰度远不是哈苏和多数120相机可以同日而语的。“哈苏”这个几十年来被无数职业摄影师和业余崇拜者追求的偶像,正在数码影像到来的春天被赶下“神坛”,从一个中画幅相机成为名符其实的“中档相机”。注意,人家专家是用数据和实验说话,说得有根有据,而不是人云亦云。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多遍,越看越对数码有信心。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我的摄影故事太深刻了。我从国产华厦、珠江相机玩到日本美能达X-700,佳能EOS5、EOS1V、AE-1P、FTB、尼康FM2、F100、玩到纯德国血种的禄莱6008I、日本玛米亚645、富士GA645ZI等等,忽然有一天我把我的禄莱6008I换了一套佳能EOS10D数码,结果我的朋友们群起而攻之,大骂我头脑有问题。接下来的日子,我的禄莱换10D的故事成了人家酒后饭余的笑料。可是,他们没有用过数码,而我明明是用了30多年的传统相机,又用上数码相机的人,我清楚传统与数码的优劣各自所在。我现在的理念是:传统毕竟是落日余辉,数码毕竟是在百年传统影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哲学上讲,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传统与数码的消亡和存在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著名哲学命题一样:“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存在的东西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 =============================================================================== 如果你打算给你的6008上个2200万的数码后背,他们就不会说什么了。其实我觉得用6008换10D的确不值,还是等上数码后背吧。 |
[488 楼] shako
[泡菜]
05-1-28 12:06
这样的比较显的很无意议,胶片数字化以后再来和数码比较本身前提就是错误! 数码也好,胶片也好,同时存在这是很正常的,非得争个你死我活的显的很无聊.呵呵!
|
[487 楼] 江东
[泡菜]
05-1-28 11:55
关于数码与胶片的像质,建议大家去看一看《摄影与摄像》杂志2003年第2、3期上于琪林专家写的《把分辩率探究到底--再谈数码影像的清晰度》文章,里面用了大量的科学测试数据说话,而不是一些所谓摄影大腕们不懂装懂的胡诌。这篇文章里有这段话:“(我)曾经用两张6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了合成,那清晰度远不是哈苏和多数120相机可以同日而语的。“哈苏”这个几十年来被无数职业摄影师和业余崇拜者追求的偶像,正在数码影像到来的春天被赶下“神坛”,从一个中画幅相机成为名符其实的“中档相机”。注意,人家专家是用数据和实验说话,说得有根有据,而不是人云亦云。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多遍,越看越对数码有信心。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我的摄影故事太深刻了。我从国产华厦、珠江相机玩到日本美能达X-700,佳能EOS5、EOS1V、AE-1P、FTB、尼康FM2、F100、玩到纯德国血种的禄莱6008I、日本玛米亚645、富士GA645ZI等等,忽然有一天我把我的禄莱6008I换了一套佳能EOS10D数码,结果我的朋友们群起而攻之,大骂我头脑有问题。接下来的日子,我的禄莱换10D的故事成了人家酒后饭余的笑料。可是,他们没有用过数码,而我明明是用了30多年的传统相机,又用上数码相机的人,我清楚传统与数码的优劣各自所在。我现在的理念是:传统毕竟是落日余辉,数码毕竟是在百年传统影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哲学上讲,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传统与数码的消亡和存在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著名哲学命题一样:“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存在的东西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 |
[486 楼] 拎壶笑虾
[泡菜]
05-1-28 01:45
片子拍得不错。
胶片经过扫描后在屏幕上一眼就能看出与数码的区别:有明显的颗粒感,而数码显得较为纯净。 但是在屏幕上比较两种不同的成像载体是没有严格的意义的,扫描无法全部还原胶片的信息,所以不会是原汁原味的。 |
[485 楼] wiely
[老坛泡菜]
05-1-27 20:58
这种里程碑不应该被遗忘。
|
[484 楼] NEWWORLD
[禁言中]
05-1-10 05:51
10D 比哈苏属于自不量力。
|
[483 楼] zjhejie
[泡菜]
05-1-10 03:42
数码和哈苏的一次测试
测试的目的: 1)比细腻(放大60寸,相当1.5米) 2)比色彩 3)比层次 器材:10D 和 哈苏503W 前几天,10位哈苏503W的摄影爱好者参加了这个测试。我只有这台10D和他们“拼”了 我用下面的一张片放大到60寸,给哈苏503W的摄影爱好者看,听一听他们的评价: 结论: 1)在放大上,哈苏503W出来的片子绝对比数码“粗”。 2)在色彩上,现有的彩扩冲印机都出现色彩溢出,没法出片子上的蓝色。 3)哈苏503W在层次的丰富上多一点,细节比数码强。 ![]() |
[482 楼] wiely
[老坛泡菜]
05-1-7 20:24
就目前我眼睛看到的东西,在某些人手里,数码或者胶片是没有区别的。
|
[481 楼] 老孙
[陈年泡菜]
05-1-7 19:52
24
. ![]() |
[480 楼] 老孙
[陈年泡菜]
05-1-7 19:48
这是马尔代夫的一个小岛,不用半小时就能步行绕岛一周,不知海啸是否将其吞没。
23. ![]() |
[479 楼] 老孙
[陈年泡菜]
05-1-7 19:39
慎之:12,14,16,18是数码。
|
[478 楼] 慎之
[资深泡菜]
05-1-6 23:25
第二组答案在哪?12 14 16 17数码吧,第一组看错一个,第二组的17 18 拿不准。
|
[477 楼] zda111
[资深泡菜]
05-1-6 20:06
借此提几个问题:
1,使用不同镜头,数码单反能看出差别吗?原因呢? /showthread.php?threadid=263722 2,都用定焦,数码拍一张出片;胶片也拍一张负片,冲印等大照片。谁更好? 有人做过试验吗? |
[476 楼] myt
[陈年泡菜]
05-1-6 18:31
jfsun:
既然你提到用RVP拍471贴那种场景,我就顺便和你交流一下用何种胶片拍471贴那种早晚霞场景的体会。我觉得拍这种场景用100VS比用RVP好,100VS拍这样的片子是红中偏蓝的色调,我比较喜欢;而RVP拍出的效果有点红中偏绿。 ================================================== :goog: 我们求同存异 ![]() |
[475 楼] 老孙
[陈年泡菜]
05-1-5 21:52
马编:问题应该不是出在扫描上.我扫反转一般是把ICE设为"Normal",ROG设为0,GEM--100VS根据情况设为2-4,RVP通常为1-2,如果没有大面积的较纯色块我还会尝试将GEM设为0以保留"更多"的细节和提高清晰度.其他的参数会根据情况精心调整.同是100VS有时颗粒也不一样,21图特别明显,而其它图就好不少.听人说用了渐变灰会使图片“颗粒”加重,我没认真比较过,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直接关系?反正我用DSLR时尽量不用渐变灰,以高光部为准曝光,RAW格式的片子很容易把暗部细节调出来。
myt:我相信你的心里话,谢谢!不过我自我不太谦虚的感觉是:我的功力在这里最多只能算是中上水平,如果说有些片子还看得过眼,我觉得更主要的应归功于所拍摄的景好。 谢归谢,但我还是想指出你这段话“胶片已经数码化了,再经过你这样一来,能有多大差别?”和前面说的“你的那些DSLR的片子,在俺看来还是浓浓的"数码味"!”是自相矛盾的 ![]()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你而言都是没用的,因为你“用反转片从来不印出来,不做这种扬短避长的事”,那么我们之间关于出片和在显示器上看片的争论到此为止.希望有机会我们可以一起打幻灯看片交流 ![]() 既然你提到用RVP拍471贴那种场景,我就顺便和你交流一下用何种胶片拍471贴那种早晚霞场景的体会。我觉得拍这种场景用100VS比用RVP好,100VS拍这样的片子是红中偏蓝的色调,我比较喜欢;而RVP拍出的效果有点红中偏绿。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房间里面:欢迎这样的批评 ![]() |
[474 楼] 房间里面
[禁言中]
05-1-5 19:37
jfsun的片子反差大, 色彩饱和, 看着刺眼夺目。
能不能做两张罩着雾的看看 ![]() 比如这个样子的 ![]() |
[473 楼] myt
[陈年泡菜]
05-1-5 18:43
jfsun:
俺打心里佩服你拍摄和PS的功力,这是说心理话! 但佩服归佩服,该说的我还要说,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做了那么多工夫,无非就是炮制出一堆证据,想证明或者导出"数码和胶片无差距"的结论!很可惜,你的首贴里就说了"数码片为RAW格式用RAFCNV转换成TIFF,饱和度设为HIGH,在PS中参考调好后的胶片片来调整色平衡和色阶"! 胶片已经数码化了,再经过你这样一来,能有多大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扫描或PS缘故造成的胶片文件颗粒巨大 ![]() ![]() 我一直问你"如果同个场景,胶片和数码同样数据各拍一张,回去后数码交你处理,胶片交其它人处理,两个人中间不交流,最后再贴上来给大家看,你能预料结果吗?" 你觉得不屑回答,最终也回答了"就是同一张数码片或胶片片交给不同的人处理结果都会大不相同",那么是否也说,一张数码片和一张底片数子画的文件,交给同一个人,能处理出非常接近的效果?其实你就是做了这么一件事! 你471贴的这几张片,很漂亮!但你能说,如果当时的场景用RVP拍下来,在灯箱看或胶片扫好后参考原片调整色平衡,调整色阶后,是这种结果吗? 你的确做了很多工作,也引导出一个结论!你就不能容别人提点反对意见啊?置疑你的论据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能算是句空话吧? ![]() 另外,你的那不叫喜好而是叫口号(论据不足的结论也是口号 ![]() PS,俺用反转片从来不印出来,不做这种扬短避长的事!俺说的"用反转的好处是,拍了以后,只要冲洗得当,色彩等基本上就固定了"是指反转片原片,而非什么直印/扫描/滚筒后数字出片! |
[472 楼] 老孙
[陈年泡菜]
05-1-5 15:40
myt:"我是否定你"说这活跟眨眨眼一样容易!我一直在用我的实践来说明我的观点,你呢?喊一句空话而已.
1.我拍的数码片有几万张,出的10吋以上的片子数百张,在无忌上的数码片也有上千张,也就这一点片子是为了在一个比较相同的条件下看问题才这么干的.难道你想让我拿一张PS"完美"的数码片和PS很烂的胶片片来"碰"? "用反转的好处是,拍了以后,只要冲洗得当,色彩等基本上就固定了!".你用反转片出过片吗?色彩能"基本上固定吗"? "如果同个场景,胶片和数码同样数据各拍一张,回去后数码交你处理,胶片交其它人处理,两个人中间不交流,最后再贴上来给大家看,你能预料结果吗? "这个问题你也提得出?也值得回答?就是同一张数码片或胶片片交给不同的人处理结果都会大不相同! 2.我在首贴就告诉你不要拿幻灯,放大镜来说事.至于你能在这些片子中看出浓浓的数码味.那是你有这方面的天才,只能你自己享受. 3.你已经从这些片子中看出了浓浓的数码味,还嫌片小? ![]() ![]() 4.那是你的感觉,我不反对,同时也希望你不要用自己的喜好来否定别人的喜好. 随便找几张只用DSLR而没有用胶片拍的片子.这可无法对比着PS啊.因为没有对比,可能又会有人一眼便看出"数码味"来 ![]() ![]() ![]() ![]() ![]() ![]() [jfsun 编辑于 2005-01-05 15:42] |
[471 楼] 陌上尘雨
[泡菜]
05-1-5 13:58
真看不出来区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