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琴科说唱片
72504
866
[58 楼] 罗德琴科
[陈年泡菜]
06-3-11 20:49
我想从Josef Suk开始继续。关于我对苏克的认识可以参见此贴。
仅仅热爱布拉格是不够的 是的,这就是我对布拉格的感觉,也是对苏克的感觉。布拉格美丽得让我觉得自己永远外在于它,而苏克的音乐,表达了我所不能表达的,我在布拉格听到苏克,正如伯格曼看到塔科夫斯基的电影。 |
[57 楼] 罗德琴科
[陈年泡菜]
06-3-11 20:40
烦心的事慢慢过去,有些心思谈论音乐了,真好。准备发一些欧洲小录音公司的东西,比如Naive,Astree,Opus111,以及捷克的Supraphone和匈牙利的Hungareton. 谢谢YMX帮顶,使我丢下此贴很久后,想听着音乐继续时不需要从头开始。
[罗德琴科 编辑于 2006-03-11 20:42] |
[56 楼] gd0322
[泡菜]
05-11-13 12:28
OH-TECH多媒体工作室的"PHONOGRAPH(留声机)栏目是以播客(Podcast,Vidcast)的形式,由业内的专家及发烧友对于HI-FI音响界的现状及各项发展的讨论.每周一期,形式轻松幽默.在放出音频MP3的同时也同步提供每一期的现场视频.
下载欣赏,交流: http://www.oh-tech.com.cn ![]() |
[55 楼] YMX
[泡菜]
05-10-14 00:17
沉了,编个话题顶一顶。
穆拉文斯基指挥的老柴4、5、6是公认的至尊版本,大家对它是不是情有独钟啊?我听着感觉不适,都有点烦了。其实卡拉杨(DG,70年代版)和阿什的4、5、6(Decca)都很不错,阿什更正统,他的《满腹累得》也是个极佳版本。这里特别推荐索尔蒂的第6(Decca),他的感情表达庄严而强烈,大丈夫气概令人震撼,听着极为过瘾。伯恩斯坦的(DG)不好,第6慢得令人窒息,矫柔造作让人拍砖。切利的第6(EMI)也比较慢,但他的音乐在深邃中涌动着一股人性的暖流,端凝沉稳,感人至深,大家可以找来听听。 [YMX 编辑于 2005-10-14 00:19] |
[54 楼] YMX
[泡菜]
05-10-10 21:47
要说LP,版本固然重要,可对这种娇滴滴的东东,最要命的恐怕还是成色,毕竟它的寿命太短暂了。玩它是玩一种文化,一种品位,也是玩一种理念,个中滋味难以名状,不是一般人可以领会得了的。我也有一堆LP,基本还都是新的,就因为不实用,也因为太劳神,还有就是玩不起,也就不喜欢了。
|
[53 楼] EOS-1Ds
[陈年泡菜]
05-10-10 09:48
英国 EMI 公司出品, ASD 系列:
![]() ![]() |
[52 楼] hkwCrystal
[资深泡菜]
05-10-9 16:56
窃以为老唱片最要紧就是emi
谁敢和emi比※※录音那 另外行星 Boult的录音很不错 追求效果就找Karajan的金版吧 |
[51 楼] 罗德琴科
[陈年泡菜]
05-10-9 04:34
有道理,这些特点我也赞同.不过个人而言,我倒比较喜欢DECCA和PHILIPPE,可能我喜欢调过味的音色吧.
|
[50 楼] YMX
[泡菜]
05-10-8 12:53
我基本同意楼下的观点,不过对问题还应该具体分析。
EMI和DG早些时候的录音水平良莠不齐,音质较差的不在少数,从这个时期看,Decca的音效在总体上胜出较多。 录音平衡是EMI和DG的优点,但衡量音效还有其它标准,应当从整体上考虑,因此对EMI和DG的老片要慎重。 EMI和DG的录音水平从八十年代起逐渐提高,EMI更为显著,尤其是新片,听来更为真实和舒畅,这正是它超越Decca的地方。 以前说过,Decca的录音带有明显的风格取向,它那排山倒海的宏大气势非常适合于强烈情绪的渲染。但对多数情况而言,厚重的音效反而影响了音乐的层次感,刻意为之的厅堂效果也引起了弦乐和钢琴音色的改变。 从近期的录音看,四大品牌的排序非常明确,我认为是EMI、DG、Decca(与Phillips并列,二者各有强项)。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供我自己参考^_^)。 |
[49 楼] 大卫林
[泡菜]
05-10-7 13:47
说些不同的意见,听了这么多年后,交响乐我反而最喜欢EMI和DG的整体平衡感,DECCA倒是我最后的选择。当然乐队和指挥的原因也占很大因素,富尔特文格勒等我最喜欢的演绎都只能在这两家才能找到,听了一些榜单天碟,反而一点感觉都没有。
|
[48 楼] YMX
[泡菜]
05-10-6 00:03
欢迎罗德琴科凯旋归来!
|
[47 楼] 罗德琴科
[陈年泡菜]
05-10-5 00:14
up一下. 我即将结束欧洲之旅,回来发贴汇报.
|
[46 楼] YMX
[泡菜]
05-8-2 03:53
up一下。
|
[45 楼] 罗德琴科
[陈年泡菜]
05-6-28 20:55
关于宗教音乐如何去听,说实话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只要你听下去,肯定是不会觉得枯燥的。
|
[44 楼] 版本
[资深泡菜]
05-6-25 23:52
好唱片人人爱!
|
[43 楼] deepsky
[资深泡菜]
05-6-23 11:15
老罗和我一样,我听贝多芬的小协也是从弗朗西丝卡蒂的版本开始,觉得很不错。在下想问问平时没听过这类有宗教色彩的安魂曲,怕太枯燥,您却在这里大力的推荐,能不能说说到底好听在那里呀?还有怎么欣赏这类作品,谢了!
|
[42 楼] 为了多上图
[泡菜]
05-6-19 21:32
这麽多好碟!
|
[41 楼] Rodchenko
[泡菜]
05-6-19 06:42
当然那个匈牙利的碟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还有一个不错的。这个上了TAS,当然演绎也很到位,女生飘缈纤细,第四首pie jesu唱得众生静谧,和匈牙利那个不一样。但除此之外,演绎的速度与力度都很接近,都是好版本。我很喜欢这首安魂曲,听得频率很高。因此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推荐,望不吝赐教。
![]() |
[40 楼] Rodchenko
[泡菜]
05-6-19 06:33
还有一个是迪图瓦的,法国人演法国人的东西,速度与节奏都没有问题,很HIFI,速度较快,大乐队很有气势。只是感觉有点轻浮,作为安魂曲没有沉得很深;再者人声的表现也不如另两个版本,没有那种美的让人想死的天堂感觉。
![]() |
[39 楼] Rodchenko
[泡菜]
05-6-19 06:25
继续安魂曲系列。Faure的《安魂曲》可能是众多作品中最甜美祥和的了,而且不难演奏,我听过的几个版本都不错,还没听到很差的。既然这样,那干嘛还要讨论它的唱片呢?因为我实在是太想推荐这张匈牙利公司Hungaroton的碟了。可惜最近没时间,加上不能一直挂网,不然一定做成APE给大家分享。
当时在打口CD店看到这张碟,我知道一定会不错,因为听过Hungaroton的其他录音,但也没想到这么好。当时拿在手上,心中狂跳,表情镇定,和JS说,这又不是什么名盘,也不知是什么公司的,哪要15啊,10块成交。OK了。拿回家一听,那种宗教气氛,以及乐器的光泽,还有人声的丰润,没法用语言说。在这个曲目上,大家都玩的不错,这个演录胜出之处在于除了天堂一样纯净的人声外,有一种无可替代的宗教气氛。另外两个让我想到亮堂、明媚而飘缈的光线,而这个则身处光线略带昏黄,空旷无人的大教堂中。 ![]() |
[38 楼] Rodchenko
[泡菜]
05-6-19 05:55
最近有几个旅游,没什么上网的机会。月底搬家,而7-9月也基本上无网可上,赶快把想发的发掉。希望大家继续来交流评碟。
|
[37 楼] yk01
[资深泡菜]
05-6-17 16:46
看样子光看书还是不成,关键还是多听听。可惜我买的好碟太少,无法横向比较,只好帕爬墙头了
|
[36 楼] YMX
[泡菜]
05-6-15 16:46
jdai
![]() |
[35 楼] YMX
[泡菜]
05-6-15 15:19
我有Rodchenko上的那张《行星》,爆棚之处还是蛮有力量,但正如所言,总体感觉比较沉闷,声音好像隔了层幕布,少了些通透和开放,没有TAS说的那样好,可见榜单也不能全信。这个曲子我听过的不少了,除这张普※※之外,还有卡拉杨、梅达、迪图瓦等,甚至还听过马里纳和约翰.威廉斯,也有记不起来的,总之均不中意。很惭愧没听过鲍尔特,如果碰到,一定要听听,如果满意就把他搞定,普※※就由他去吧。
说到鲍尔特,想起我有几张他指挥英国作品的CD,EMI中价版,都很不错,尤其那张沃翰.威廉斯的《第二交响曲“伦敦”》、《泰利斯主题幻想曲》,这两首曲子深沉优美,演录俱佳,是一张难得好碟。当然我也一直想买巴比罗里指挥“伦敦”那张三星带花,但始终没碰到。沃翰.威廉斯的另几部交响曲我买的不合适,如第一“大海”、第三“田园”、第四、第七“南极”,都是海廷克指挥的,EMI正价版3张,总觉得有点贵,买了挺后悔,特别是“南极”只有41分39秒,想一想不如买鲍尔特指挥的全套了。 |
[34 楼] Sevilla
[泡菜]
05-6-15 01:18
我开始接触古典CD的时候,时间上的先后恰与前面所提顺序相反,经过一段懵里懵懂的听,觉得EMI的那种暖厚声较讨好,适合长时间聆听.而DG显然是偏冷硬的.后来国内出现了刘汉盛编辑的三大榜,便买了一本并有意识地根据'企鹅'按图索骥,邃买得一批心满意足的好碟,如波里尼的肖邦钢协,比彻姆指挥的天方夜谈,德彪西的大海等.期间也收录了卡拉扬的贝三重奏协奏曲及柯岗的双张(音效不算太好),从此牢固确立EMI情节.之后的马勒也是非EMI莫属.
我觉得既便EMI的平价版,音效都不致如转贴文所说的那般差. '企鹅'有时会挺'害人'的,如鲁宾斯坦的肖邦夜曲并不合俺的口胃. 进入时代,EMI早已是衰落了,被指为吃老本.而DG则积极进取,不断推出新品,被称为有新意,与时俱进,赢得了市场及相当数量的拥戴者. |
[33 楼] Rodchenko
[泡菜]
05-6-14 17:25
楼主能介绍一张自己最满意的行星组曲吗?个人比较喜欢该曲目,有旺盛的青春期冲动
--------------------------------------------------------------------------- 上学时侯也非常喜欢行星组曲。处女听是Williams Steinberg指挥波士顿交响的一盘磁带,DG画廊系列。感觉除了HIFI外,还有很多内秀。后来工作了,朋友送了一张Previn的EMI版,就是“低频直劈裤管”那张,面无人色+大便干燥,比较沉闷。知道Boult有张很好的,从我听过的他的沃恩.威廉斯的交线曲看得出应该会很好,准备买,然后就到了古典CD井喷的年代,对行星组曲的热情也逐渐消退,一直没买。 上一张片子,仅作反例。这个曲目还望其他行家给与解答。 ![]() |
[32 楼] 罗德琴科
[陈年泡菜]
05-6-14 16:46
呵呵,我倒觉得Decca和philips的小双张很好,emi的红线好东东不多。EMI正价和中价都很好,唯独廉价的太水。
|
[31 楼] jdai
[禁言中]
05-6-14 16:43
关于四大唱片厂牌的高低,我接触的朋友和网友,多半都认为decca水准最高,其次dg。emi唱片出得最多,旗下大牌音乐家最多,但是从hi-fi角度看,唱片制作多半比较平庸,尤其emi风格保守,最晚采用立体声录音,可说糟蹋了一大批五六十年代的音乐资源。
其实认真说起来,四大品牌都出过优秀的经典录音,比如emi的红线系列,decca的传奇系列。唯独philips的小双张系列口碑明显不好,虽然便宜,但是鸡肋。 要比唱片录音制作的精致,对古典音乐来说,还是那些小公司。比如chandos,bis以及orfeo等等。 decca的录音之所以好,我觉得,主要就在于乐队残响比较动人。听大乐队编制的作品,尤其舒服。评论家公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唱片录音,正是decca当年的大手笔,索尔蒂版的《指环》全集。为此壮举,decca终于倾家荡产,被emi收购。仅此一点,也让我对decca增加不少感情分。 |
[30 楼] yk01
[资深泡菜]
05-6-14 15:59
长见识。楼主能介绍一张自己最满意的行星组曲吗?个人比较喜欢该曲目,有旺盛的青春期冲动
|
[29 楼] YMX
[泡菜]
05-6-14 12:35
过去我很崇拜DECCA品牌,因为有威尔金森这样的大牌录音师,他的录音理念感动了我整整20年。后来我慢慢不喜欢DECCA这种声音了,它听起来蛮热闹,但是不自然。乐队演奏堂音太重,大动态时低音声音过于厚重。小提琴独奏带着强烈的金属光泽,而且中低音总有一种空旷的共鸣声,却不是那种正常的鼻音,因此在我的DECCA购片中,小提琴的曲目选择甚少。最近我反复聆听了DEECCA和EMI录制的拉喝骂你懦夫的《交响舞曲》,分别由阿什肯纳齐和扬松斯指挥,两个版本都是数码录音,一经比较高下立见。虽然阿什版的音效评价甚高,TAS榜上有名,但要说到音色的自然和声音的空气感,比扬松斯版差了一大截,总体感觉后者要好听得多。
如果要评价四大品牌的音响素质,在一般情况下,我认为排序应该是EMI、DG、DECCA、PHILLIPS。当然,在各公司所录制的唱片中也会出现一些特例,打乱了这种排序,而且各公司在录音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根据音乐类型和风格的不同,排在后面的反而有可能跑到了前面,比如PHILLIPS录制的小编制乐队的音乐,就很清爽亮丽,往往更觉抒情。我的排序只是就普遍情况而言,而且不免带有个人偏见,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