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走在三晋大地,随时更新)
8207
154
[96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12-11 22:27
祁县有个谷恋村、真武庙
![]() |
[95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12-6 23:50
贾令镇河楼俗名回门楼,位于祁县城东北7.5公里的贾令镇。贾令镇原是晋国祁大夫贾辛的宅院,后是南北商旅不绝的驿站,是“川陕角衢”的必经之地。楼正好建在五里长街的南端,称为“昭余胜景”。楼以巧妙的结构,别致的造型,播誉三晋而保存至今,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94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12-6 23:48
山西祁县贾令村的镇河楼为单体楼阁式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楼东西长15.5米,南北宽13.5米,面宽五间,共有四檐三层,高达15.5米。楼的第一层有砖砌拱门,门洞长8米,宽3米,南北贯通,古为行人车马的通道。慈禧太后西逃长安的途中,经过这里,驻足观赏,赞不绝口。楼的四周,有18根明柱以支撑上部的木构建筑,楼顶为歇山式建筑,琉璃装饰,翼角层层上翘,斗拱整齐排列,整体感觉古朴雄伟,细部构件又玲珑剔透。顶楼上悬有大匾额一块,上书“川陕通衢”,颇为醒目,楼内原有木雕、泥塑佛像金刚,今毁。
镇河楼始建缘由令游人回味无穷。相传,古时昌源河水泛滥成灾,给祁县百姓带来灾难,为避灾免祸,在贾令镇这块风水宝地筑了这座楼。从此,河水驯服,祁县便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现今楼上的两块匾额寄托着百姓的这种愿望,楼正面匾书“永镇昌源”,背面匾书“恩庇张姓,’,也反映了古时百姓的信仰习俗。 该楼是为镇煞昌源河“河灾”而修建,故称“镇河楼”。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嘉靖、清乾隆年间屡有修葺。为两层四檐歇山顶阁楼式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高15米。台基为砖石结构,中间拱券门洞通南北。 |
[93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12-6 23:48
祁县贾令镇河楼
![]() |
[92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8-14 17:38
山村局部
![]() |
[91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8-12 22:47
街道,屋顶和墙
![]() |
[90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8-12 22:43
近景
![]() |
[89 楼] 江湖归白发
[泡菜]
09-8-12 17:26
尽管去了很多次山西,但还是去不够!今年争取再去3-5次
|
[88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8-12 17:20
街道的调子
![]() |
[87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8-12 17:17
街景
![]() |
[86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8-12 17:16
被称为太行山的布达拉宫式建筑
![]() |
[85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8-12 17:14
千年古村大汖
![]() |
[84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7-12 22:55
疙洞院
![]() |
[83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7-5 09:30
再来个胶片滴
![]() |
[82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7-5 09:27
一棵树一个戏台
![]() |
[81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6-20 20:32
玛米亚645拍的村村
![]() |
[80 楼] 简单爱伊
[资深泡菜]
09-4-6 19:29
好帖子,支持,在他乡的山西老乡.
|
[79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4-6 16:59
山里的弃村。大远村
![]() |
[78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3-17 21:31
南垣寨
![]() |
[77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3-16 22:04
初上南垣寨
![]() |
[76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3-16 21:29
汾阳市的南垣寨这里是现今保存较为完善的一座旧山寨,却不知,这里还是汾商大家杏花村“宝泉益”汾酒的老东家、汾商巨子王澐的发祥地。其子王廷瓒(王协卿)则是※※年间以汾酒在巴拿马夺魁的“义泉泳”的东家。
王氏的家业有多大?清乾隆年间,晋商中有名的四大家,是指临汾的亢家、介休的冀家、榆次的常家等。八小家是指太谷的曹家、祁县的乔家、渠家等,南垣寨的王就是仅次于此的七十二家 毛毛家之一。从那时开始王家兴旺发达起来。据说,其后人三门里王利臣最有钱,有到什么程度?从口外用骆驼驮回银子来,用不着又驮回去。王氏的商号遍及口外及京津,确是汾商中的佼佼者。当年,平遥“日升昌”的东家达铺李家只有一女,家产只能留给女婿,叫无儿的足产,女婿就是王澐的侄儿王廷辅,外甥过满月,达铺李家的贺礼是一座汾阳城数一数二的元盛油坊。 因此,说起南垣寨,就不能不说起王氏家族,而说起王氏家族的住宅,又不能不说起新堡和旧堡。王氏家族的后人们还能清楚地记起他们曾经显赫的家园。结论是,如果新堡能够保留至今,晋商大院将会出现另一个奇迹。可惜,现在看到的也就只能是电视剧上见到的已经破落了的旧堡了。 ---摘自汾阳乡情作者:希良 道懿 ![]() |
[75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3-3 00:02
欢乐童年
![]() |
[74 楼] 酸奶蛋糕
[资深泡菜]
09-3-2 23:47
我在代县看到过二人台,很有意思。
|
[73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3-2 23:43
“永信蔚”是山西汾阳人蔚官年在天津估衣街开设的一家颜料店。蔚官年本人为山西旅津同乡会会长。※※年间,他曾请家乡工匠来津,在估衣街的山西会馆实地描图,回到他的家乡汾阳冀村镇东社村,依样建了一座会馆式民居。这座建筑如今是汾阳市惟一保存完整的※※时期宅院。※※年间,他曾请家乡工匠来津,在估衣街的山西会馆实地描图,回到他的家乡汾阳冀村镇东社村,依样建了一座会馆式民居。这座建筑如今是汾阳市惟一保存完整的※※时期宅院
![]() |
[72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2-12 17:34
耍背棍
![]() |
[71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2-12 17:27
清徐架火其实是典型的南庄架火。南庄架火,始于明代初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工艺独特,有许多令人惊叹之处。
架火,由描龙绘凤、金匾高悬的十数层殿宇楼阁顶架而成,形如古塔,气势宏伟,颇为引人注目。架火有平年与闰年之分。平年架十二层,闰年架十三层。这些殿宇楼阁,层层飞檐高挑,铃铛垂 吊,从底到顶足有十三米开外。塔顶,城斗高矗,旌旗飘扬,别具情趣;塔身,彩炮成串,幡缀相连,五彩缤纷;塔底,人物山水和牌坊亭台相衬托,主次分明,恰似一座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架火上悬挂着数百个彩炮,外饰以精致的彩色图案,全部用五颜六色的手工纸和瓦金纸裁成细如发丝的纸条编织而成,图案各异,风格奇特。图案有八卦、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悬挂架火之上,恰似锦上添花,颇为别致、好看。 |
[70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2-12 17:25
铁棍的步伐最重要
![]() |
[69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2-12 17:23
徐沟铁棍
![]() |
[68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2-12 17:19
徐沟背棍
![]() |
[67 楼] 道无为
[资深泡菜]
09-2-12 17:15
徐沟背棍、铁棍的渊源,根据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壁画等考查,可推至明嘉靖三十九年(1561)。是年,徐沟境内旱灾严重,百姓心急如焚,于是县城内“十老社”组织部分人去太谷县的白村龙王庙求神祈雨,不几日天降大雨,百姓大悦,为感谢神灵恩赐,将成王泥身置一高桌上,并配一对童男女侍奉,抬着游街庆贺,称之“抬阁”。后每有旱象即抬神祈雨,继而,有人将此种祭神形式改制为《凤凰拉车龙打伞》的神阁,并将侍神的童男童女由赤脚大汉扛在肩上颠摆过市以示虔敬,称之“走阁”。这“抬阁”和“走阁”的祭神形式就是徐沟背、铁棍的起源与雏形。再后,逐步演变发展,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揉合在一起,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相沿成习,约定俗成,正名为背棍、铁棍。历经400余年,久演不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