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图记欧洲——柏林
20700
348
[46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10 15:00
原文由 珠海渔夫 发表 这张Castor and Pollux神庙夜色拍得好!3200的卷,没有用三脚架? 东欧没有去过,那边应该是别有风情,布达佩斯据说很美。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06-10 15:04] |
[45 楼] 珠海渔夫
[陈年泡菜]
09-6-10 00:59
多谢柏林老兄!
最近一直在看萨尔茨堡,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的有关介绍.通常每个地方都会停留三五天.一个人自由自在,还是非常闲散的 ![]() 原打算十一前出发,在柏林看看"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活动,然后一路向东南到布达佩斯再取道维也纳萨尔茨堡经慕尼黑回国,没想到这活动放在了11月9日而不是德国国庆.再计划计划 至于"阿尔卑斯走廊",只是想想而已 ![]() 十多年前在Lindao附近一个人上过阿尔卑斯,比较轻松的登山小径,下山时候才发现有野狼出没的警告牌,一身冷汗 ![]() 原文由 柏林之围 发表 跟一张 ![]() |
[44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9 00:18
原文由 珠海渔夫 发表 萨尔斯堡市区我没有进去,请参考: http://zh.※※※※※※※※※.org/wiki/%E8%90%A8%E5%B0%94%E8%8C%A8%E5%A0%A1 http://www.salzburg.info/en/ 市区和附近应该有很多值得看看的地方,如果您去了一定会带回很多精品。 如果行动自由、时间宽松、天气好的话,可以考虑Grossglockner,下山后返回萨尔斯堡,或者就住山下。不要太紧张,否则就失去了旅游的意义。 我去的时候处于比较闲散的状态,没有什么事情,所以可以信马由缰。但是, 强烈不建议走我的路线,我的行程有很大的危险性,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时候,路途远而且道路险。 既然说到这里,再发一张Grossglockner。 . ![]() |
[43 楼] 珠海渔夫
[陈年泡菜]
09-6-8 21:13
原文由 柏林之围 发表 今年就安排了萨尔茨堡,柏林老兄有啥特别推荐? 原文由 柏林之围 发表 ![]() 去年在罗马到慕尼黑的火车上就盯着这"阿尔卑斯走廊".梦想有朝一日驾车跑这条路 ![]() ![]() ![]() ![]() |
[42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8 20:04
flickr上的照片看到了,但是仍然无法登录……
发一张比萨日落,开始另一段旅程。 . ![]() |
[41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19:39
萨尔斯堡匆匆而过,印象仅止于所住的家庭旅馆周围,感觉人们过的很闲适。
. ![]() |
[40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19:07
萨尔斯堡的早晨
. ![]() |
[39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18:58
萨尔斯堡(Salzburg),是奥地利※※※萨尔斯堡州的首府,人口不到20万,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据史料记载,萨尔斯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最悠久的城市,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萨尔斯堡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公元45年萨尔斯堡获得城市自治权。萨尔斯堡(德语:Salzburg,意为“盐堡”)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755年,因附近的盐矿和城堡而得名,萨尔斯堡主教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垄断盐的销售。739年萨尔斯堡成为主教的驻地,774年萨尔斯堡大教堂第一次落成。798年4月20日,应法兰克国王查理※※的请求,教宗利奥三世将萨尔斯堡萨尔斯堡升格为大主教的驻地,管辖几乎整个老巴伐利亚地区,即下巴伐利亚、上巴伐利亚、上普法尔茨和如今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先后曾是属于东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 萨尔斯堡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1965年,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在萨尔斯堡与其附近的山区拍摄,故事是根据一个萨尔斯堡修女的真实经历改编的,主人公的原名为玛丽亚·冯·特拉普,她被派到一个奥地利家庭照料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玛丽亚和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合唱团在奥地利巡回演出,她与特拉普男爵相爱并结婚,二战爆发后中她们一家经历千辛万苦,凭借着唱歌,逃离了德国纳粹占领下的奥地利。影片获得了同年10项奥斯卡提名,最后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内的5项,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萨尔斯堡还是一大批名人的出生地: 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古典音乐作曲家。 克里斯琴·多普勒,奥地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 赫伯特·冯·卡拉扬,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指挥家。 汉斯·马卡特,奥地利著名画家,城中心的马卡特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 约瑟夫·摩尔,与弗兰茨·格鲁伯共同创作了歌曲《平安夜》。 奥托一世,希腊国王,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儿子。 …… 还有一个名人,比上边的人名气都大,也是萨尔斯堡人,只不过不是出生在萨尔斯堡市,而是出生在萨尔斯堡州,靠近德国边境的一个小地方Braunau am Inn,过了界河,就是他开始发迹的巴伐利亚,这个人就是阿道夫·※※※ 萨尔斯堡是一个优雅的城市,唯一遗憾的是因为要去Grossglockner,一直赶时间,只在萨尔斯堡住了一夜,没有进入市区。 家庭旅馆,远处就是萨尔斯堡市区。 . ![]() |
[37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16:28
从柏林到萨尔斯堡,开上Grossglockner,然后雨夜翻山越岭开到威尼斯,最后穿过奥地利,回到柏林,这辆车是可靠的伙伴。
在萨尔斯堡。 . ![]() |
[36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13:13
Grossglockner是奥地利的最高峰,Grossglockner冰川是欧洲最长的冰川,即使上山的路Grossglockner High Alpine Road也是著名的景观公路,这段阿尔卑斯高山公路开放于1935年,全长约50公里,海拔跨越达1500米,即从Fusch小镇(海拔805米)上升到Hochtor-Nord隘口(2505米),沿途可以欣赏到几乎所有非亚热带的气候带和植被带,自然景观的跨度大约相当于从德国南部到北极的4000多公里,可谓一山有四季。其间共有13个设施齐全的观景点,其中8个都在海拔2200米以上。终点有海拔2369米的大型观景台和各种旅游设施,是观赏奥地利最高峰Grossglockner(海拔3797米)的最佳地点。
这段公路仅在5月初到10月末的白天开放,冬季因为积雪太厚则会封路,由此也可见此条山路的艰险。景观公路的门票为36欧,一天内可多次出入。 去Grossglockner,主要是受一个电子游戏的诱惑:EA公司开发的游戏极品飞车(need for speed)保时捷之旅,游戏的一个场景(Alps)似乎完全从这里取材,甚至一个隧道也在滴水,灯光的颜色也完全一致。如果各位想知道那天的景象,去找一个这个游戏玩一把,选择Alps这个场景,就明白了。只是下山的时候的景象,比游戏中还美,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途中几乎没有再拍照。 驾车上山的终点,此后就是爬山了,真正的爬,需要手脚并用 ![]() . ![]() |
[35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02:58
承接这次旅途,返回头来,看看奥地利。
登上奥地利最高峰,看脚下云海。 在山顶上,大风呼啸,有时卷起雪粒打在身上,在山上站不稳,必须用手抓住裸露的岩石,才不会被风吹走。唯有向脚下看的时候,才稍有一点VENI VIDI VICI的感觉。 .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06-07 02:59] ![]() |
[34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02:30
早晨起来,才知道睡在云中。云开雾散,看到我们住的Timau山间家庭旅馆。
. ![]() |
[33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02:25
第二天早晨起来看到的阿尔卑斯山
. ![]() |
[32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01:03
发张图,不是照片,看看那天晚上走过的路,意大利SS52号公路,看看为什么那一夜让我难以忘怀,为什么让我感觉威尼斯美景变得平淡。
在Alps山区大雨滂沱的深夜,雨刷最高速度几乎刮不开挡风玻璃的雨。 . ![]() |
[31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00:41
威尼斯,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故事的发生地,是马可波罗、提香、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等名人的故乡,是中国苏州、青岛的友好城市,曾经是欧洲的商业中心,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结点,是欧洲的战略要地,是曾经的海上霸主城邦国,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总之,威尼斯由于独特的※※和位置,永远是游客的必然选择,永远让人充满期望,正因为这个原因,威尼斯才成为我第一次到意大利的一个目的地,而且是因为偶然。
去威尼斯,是因为 Grossglockner。 Grossglockner是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境内的最高峰,也是我的目标,在某个周末,从柏林开车出发,一路杀到萨尔斯堡,第二天一早上山,在登上 Grossglockner极顶之后,从山下来已经是傍晚,由于不想走回头路,看看地图,已经靠近意大利,决定连夜翻过Alps山,夜袭意大利。 是夜天公作美,大雨滂沱,在大雨中向意大利进发,路越走越险,最后基本是单车道的路,过几分钟就有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随后是不低于20度的大上坡,来时的路就在脚底下,只不过两者的高度差越来越大,虽然路险,但是开了一个晚上,没有见到一辆车,而且奥地利的路边有很矮的石头护栏,挡不住车,但是可以提示你:要做一个180度的大拐弯,否则就万劫不复了。 大雨中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是感觉很刺激,过了几个小镇,都不想住,一直向意大利开去。不知道过了多少个这种救命护栏,开始产生幻觉,总感觉车前有白色的线晃来晃去。终于看到了界牌,进入了意大利,这种幻觉消失了:路更险,雨更大,更要命的是护栏没有了,稍有不慎或者判断失误就可能牺牲在意大利山区黑夜的深渊里,而且不知道是万丈还是百尺,完全是漆黑一片,这条难忘的路:意大利的SS52号公路。 心惊胆战开到第二个意大利小镇Timau,实在不敢往前开了,决定休息。小镇上没有什么人,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人,只会讲意大利语,在大雨中,好不容易连比划带蒙敲开一家家庭旅馆的大门,发现我们真幸运,他家的女儿居然会讲英语!据这位美女说我们是到这个小镇的第一批亚洲人,彼此相谈甚欢,大吃大睡。难以忘记我的住宿地Via Angelo Matiz Timau 33026 Paluzza UD。 早晨起来,发现所有的山都已经爬上来了,出门时一路下坡,一路欢歌,直奔威尼斯,后视镜里是带着雪帽的山,感觉昨夜真像一场噩梦!有了前一天的经历,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威尼斯与期望值相差太多,包括很多著名的景点,都有些平淡。 . ![]() |
[30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7 00:02
威尼斯
. ![]() |
[29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5 01:09
发一张威尼斯。
其实以前所有意大利的照片是第二次去意大利拍的,第一次到意大利去了威尼斯,并且是一次充满刺激的意外之旅,后边详细介绍。 . ![]() |
[28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3 23:32
比萨斜塔虽然名气更大,但是其实只是奇迹广场大教堂的一个钟楼。奇迹广场大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Duomo entitled to Santa Maria Assunta),1063年由建筑师Buscheto开工建设,开创比萨罗马式(Pisan Romanesque)建筑,同时还具有拜占庭和※※※建筑的某些特点。
比萨大教堂花了50年始建成,并且在1595年发生过火灾,目前按看到的内饰,大部分是火灾之后重修的,但是Giovanni Pisano雕刻的讲道台(1302-1310年)在火灾中幸免于难,火灾后被收起来,一直到雪藏到1926年才被重新发现启用。 另外据说讲教坛旁边天花板吊下的一盏青铜灯,就是伽利略发现“钟摆等时性”原理的那盏吊灯。 大教堂 .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06-03 23:42] ![]() |
[27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2 23:29
比萨斜塔(Torre pendente di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是比萨奇迹广场(Piazza dei Miracoli)的四大建筑之一,这个广场1987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包括广场上的建筑。
除了斜塔,四大建筑包括大教堂、圣约翰洗礼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和墓园。其中洗礼堂给我印象特别端庄。 洗礼堂1152年开工,1363年完工,用于取代原来的旧洗礼堂。建筑师是Diotisalvi, 在洗礼堂的两根柱子上刻有看到他的签名,时间是1153年 (古比萨历法1153年,对应公元1152年): MCLIII, MENSE AUGUSTI FUNDATA FUIT HAEC ECCLESIA DEUSTESALVET MAGISTER HUIUS OPERIS 端庄的洗礼堂 ![]() |
[26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2 22:58
原文由 珠海渔夫 发表 同感!这也是我拍这些照片的出发点。 欧洲※※保存的很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大家看到的可能都差不多,但是每个人的感触肯定不同,每个人的角度也会不同。 上小学的时候有篇课文叫《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讲的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发现自由落体规律的实验。来到比萨,肯定要看看斜塔,这是我眼中的比萨斜塔。 .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06-02 22:59] ![]() |
[25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6-2 22:02
原文由 珠海渔夫 发表 谢谢! flickr又不行了,我的照片都保存在flickr上。 顺着往下发吧,发一张彩色的,扫一下以前有点沉闷的气氛。 比萨,斜塔旁边的下午。 . ![]() |
[24 楼] 珠海渔夫
[陈年泡菜]
09-5-31 23:37
我在欧洲是走走看看为主,拍片不是目的,因为拍不好 呵呵,我也是走走看看为主,只是看到好玩就拍,管它拍好拍不好. 梵蒂冈之行,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我在这位值得尊敬的教皇生命中最后一段不长的日子里,亲耳聆听了他的演讲,拍下了这张照片,录下了他的部分演讲内容。过了不久,这位教皇与世长辞。人已仙去,飘荡在圣彼得广场上演讲的苍老的嗓音犹在耳边 其实,路途上遇到的人和事,才是旅行的最大收获. 如果能用相机记录下自己当下的心情,则乃锦上添花也 ![]() 这张照片拍得很不好。但是照片中的这位老人和这个时刻值得纪念。 这样的环境下,已经灰常不错了,学习 ![]() 看老兄的帖子的确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谢谢分享 ![]() btw: 特喜欢这些小车 原文由 柏林之围 发表 方便的话柏林兄链到这里,方便大家"集中"观赏 ![]() /showthread.php?threadid=533758 罗马,关于泊车 ![]() ![]() |
[23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5-31 23:16
原文由 珠海渔夫 发表 遵命! 老兄的2.8F和TC-1用的出神入化,特别是黑白片,一直学习中…… 我在欧洲是走走看看为主,拍片不是目的,因为拍不好 ![]() ![]() 这位老人是264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II),原名卡罗尔·约泽夫·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约翰·保罗二世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皇。他生于波兰,是第一个成为教皇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共到其他国家进行教皇访问102次,是※※上出行最多的教皇。 这位教皇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正是他登基后不久,便为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昭雪,指出17世纪30年代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不公正”。 造访梵蒂冈,特意选择了星期天,因为星期天中午12:00,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皇在圣彼得大教堂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们发表演说。 梵蒂冈之行,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我在这位值得尊敬的教皇生命中最后一段不长的日子里,亲耳聆听了他的演讲,拍下了这张照片,录下了他的部分演讲内容。过了不久,这位教皇与世长辞。人已仙去,飘荡在圣彼得广场上演讲的苍老的嗓音犹在耳边。 北川重建工作虽然进展迅速,但是很多基础设施恢复尚待时日,网速很慢,今天到此为止。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05-31 23:22] |
[22 楼] 珠海渔夫
[陈年泡菜]
09-5-31 22:42
客气客气,这样讲俺都不好意思了
![]() 俺也想"慢慢行走,细细品味",回头看看还是很肤浅. 跟着老兄补补功课.老兄继续! |
[21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5-31 22:26
原文由 珠海渔夫 发表 欢迎渔夫兄! 正是因为您的帖子,让我产生了整理欧洲图片的想法。当然,我的这些照片跟您的相比就难入大家的法眼了。多指教! |
[20 楼] 珠海渔夫
[陈年泡菜]
09-5-31 22:21
学习了!
"罗马假日" ![]() |
[19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5-31 22:14
这样看过来,相当于浓缩了罗马从公元前的传说时代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的※※,当然只是※※的碎片。
继续往前走,就是现代罗马,过了威尼斯广场是繁华的商业街,与欧洲很多大城市相差就不大了,只不过与西北欧相比,秩序乱一些,小偷多一些。 下面,将从罗马出国:离开意大利,而不离开罗马——去罗马的城中之国,梵蒂冈。 梵蒂冈(The Vatican City State,Statodellà Cittàdel Vatican),面积0.44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广场的大小,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边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教皇避暑胜地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另外,有一条“密道”从著名的圣天使堡通向梵蒂冈城内。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皇国的中心。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城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亡,乘机掠夺土地,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 公元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皇(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 1870年8月,罗马爆发了反抗教皇政权的人民起义,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二世进驻罗马,意大利完成统一,教皇权力被剥夺,并被迫退居罗马城内西北角梵蒂冈。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国家,其※※属教皇。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于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不仅是最大的教堂,不仅是教皇的教堂,它蕴含着天主教的精髓。 ![]() 预祝所有的小朋友儿童节快乐,祝所有的母亲和她们的孩子们幸福平安。 发自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灾区。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05-31 22:21] |
[18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5-30 20:48
从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堂继续向前走,就是威尼斯广场,在广场西边,有这么一座楼。
![]() 这座楼看起来没什么,但是从1925年到1945年,墨索里尼曾经在座楼正门上方二楼的阳台上演讲,就是下边挂旗帜的那个阳台。 关于墨索里尼,需要介绍一下。一般提起※※※,人们就会想起德国,想起※※※,其实墨索里尼才是※※※的真正创始人。把※※※、※※※、德国完全放到一个筐里还有不确切的地方,因为※※※不是德国人,他是奥地利萨尔斯堡人。 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1883.7.29—1945.4.28)意大利政治家、独裁者,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25年获“Il Duce(※※)”称号,1925年1月至1943年7月25日间实施独裁统治,1945年4月28日死于意大利科摩省的当戈。 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一个铁匠的家庭,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并加入了社会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从※※转向※※,转向战争狂热并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党。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主义独裁的统治。 墨索里尼与德国总理※※※于1939年5月22日签订意德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7月24,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同年9月12日,德国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意大利抵抗运动的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的一个村庄被枪决,后被暴尸。 关于墨索里尼,还有一点必须介绍,他不仅是※※※的创始人,还是威尼斯电影节的创始人。而且他对建筑和建筑师很“热爱”,在他统治期间,建筑师是少数几个没遭到迫害的群体之一。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05-30 20:55] |
[17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5-30 20:24
继续往前走,是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堂。
![]() 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1820年3月14日~1878年1月9日)萨丁尼亚-皮埃蒙特国王(1849年~1861年在位),统一意大利,并任统一后的意大利第一任国王(1861年~1878年)。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05-30 20:26] |
[16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5-30 18:50
废墟,夜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