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图记欧洲——柏林
20700 348
[169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12-14 23:45
再次中断,忙,继续一张,充满美感的老宝马.
.
[168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8-31 22:17
走过光辉岁月的老宝马。
.
[167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8-27 22:38
BMW320,BMW汽车博物馆。
.
[166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8-25 21:23
慕尼黑,从奥林匹克公园看BMW总部。
.
[165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8-15 12:09
中断了很长时间,现在继续。

慕尼黑是宝马汽车(BMW)的总部。BMW,正式全称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是德国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BMW在中国大陆、香港与早年的台湾又常称为“宝马”。目前BMW集团是BMW、MINI、Rolls-Royce三个品牌的拥有者。

BMW的创始人卡尔·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时,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制造脚踏车的工厂厂房,设立了拉普引擎制造厂(Rapp-Motorenwerke),从事航空用引擎之制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奥图(Gustav Otto)也在附近创立了古斯塔夫奥图航空机械制造厂(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实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劳斯·奥古斯特·奥图(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奥图循环引擎)发明者的儿子。

古斯塔夫·奥图稍后与人合资,在1916年3 月7日创立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Bayerische Flugzeugwerke,BFW),并且将自己创立了三年的工厂并入这家新厂。同年,拉普也获得银行家卡米罗·卡斯提李奥尼(Camillo Castiglioni)与※※※·弗利兹(Max Friz)的资助大幅扩张规模,但却因为评估错误过度扩张导致营运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时黯然离开。他的合伙人找到奥地利的金融家佛朗兹-约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厂的业务,在1917年7 月20日将工厂改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缩写为BMW),由帕普担任首任的总裁。当时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军需供应厂商的BMW特别在慕尼黑市郊的欧伯维森菲尔德(Oberwiesenfeld)军机场附近设置了大型的工厂,持续地替军方制造军机引擎直到1918年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为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态(BMW AG),确立了之后蒸蒸日上的公司规模。

1922 年时BMW合并了BFW,成为今日我们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该公司※※时,公司的官方说法是以BFW的创厂时间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 日作为BMW的创厂日。

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时投产的Type IIIa,这是一具水冷设计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弗利兹所开发的高空用化油器,纵使在高海拔环境中也能发挥引擎的最大输出。1919年时,BMW 将一具该厂生产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装到一架DFW双翼飞机上,由佛朗兹·契诺·迪默(Franz Zeno Diemer)驾驶,在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今日BMW总部所在地)上空创下9,760米高的飞行高度纪录。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境内禁止制造飞机,严重打击了正在成长中的德国航空工业,也迫使BMW转为制造铁道用的制动器,并开始发展摩托车用的引擎。

1920 年,由马丁·史托尔(Martin Stolle)设计的M2 B 15引擎,成为BMW生产的第一具摩托车用引擎。1923年弗利兹设计了排气量500 cc.的R32型摩托车,有别于该厂之前几款摩托车产品都是采用链条传动的设计,R32是第一辆采用轴传动的BMW摩托车,从它开始轴传动设计就成了BMW摩托车最知名的特色之一,一直到今日我们仍可以从该厂的R系列摩托车上看到此种设计。R32搭载的引擎其实就是BMW原本的Type VI航空用引擎,或许正是这缘故,BMW在R32上首次启用了设计灵感来自飞机螺旋桨的蓝白方格旗厂徽(蓝白格子是巴伐利亚邦的传统象征),并且一直沿用到今日。

1929 年9月19日,摩托车手恩斯特·海纳(Ernst Henne)骑乘着一辆排气量750 cc.的新型BMW摩托车,在慕尼黑创下216.75km/h的世界纪录。之后他又持续多次打破世界高速纪录,其中以1937年时创下的279.5km /h最惊人,该纪录连续保持了12年之久才有人打破。

1927 年时,位于德国图林根邦(Thüringen)埃森纳赫市(Eisenach)的埃森纳赫车厂,获得英国Austin(奥斯丁)车厂的授权,开始制造该厂著名的Austin 7车款之德国版本,挂上Dixi(迪克西)的品牌销售。隔年,BMW以1600万马克的价格,并购了该厂,也因此获得Dixi 3/15 PS这款车的生产权利,成为该厂第一辆汽车产品。这辆车在经过BMW修改之后以改良版DA2的身分上市,DA意指“Deutsche Ausführung”(德国制造)之意,登场后大受好评,在短短三年左右的生产期中就卖出18,976辆之多。

至于1932 年时登场的3/20 PS(又称为AM 4,Ausführung München 4 Gange,“慕尼黑生产、四档变速”之意),则是第一辆BMW自制的汽车产品。改良自Dixi的这款车搭载一具782 cc.的直列四缸引擎,拥有20hp/3500rpm的最大马力输出,与80km/h左右的极速,并且在同年于巴登-巴登(Baden-Baden)举行的优雅汽车展(Concours d'Elegance)中获得优胜。

1933 年登场的BMW 303,是真正最具有关键代表性的一款车,它开创了两样BMW一直到今天为止都还维持着的传统。其一,它是BMW第一款搭载直列六缸引擎的汽车,其二,该车款首度在车头部份采用的水箱护栅造型,虽然经过历代的改款这双肾造型也多经修改,但基本的造型基调却一直到今日都没有改变过。

宝马汽车的祖师爷。BMW汽车博物馆。
.
[164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5-15 23:34
原文由 曼曼 在2010-05-10 08:39发表
好贴!
好心情...


谢谢曼曼!

搬家中,上网少,我慢慢来。

慕尼黑,教堂内部一角
[163 楼] 曼曼 [资深泡菜]
10-5-10 08:39
好贴!
好心情...
[162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5-10 00:14
慕尼黑司法部大楼内部
[161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4-7 22:03
身着传统巴伐利亚服装的美女在大帐篷里与游客畅饮。
[160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4-6 23:08
慕尼黑啤酒节上遇到的朋友们,彻夜狂欢,酒湿衣衫慕尼黑啤酒节(又称“十月节”,Oktoberfest)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

活动一共举行16天,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止,举行的地点是一个叫做"Theresienwiese"的地方,巴伐利亚方言简称为"Wiesen"(意为牧场)。为了这个活动专门酿制的一种啤酒叫做Wiesenbier,比一般的啤酒颜色更深,酒劲儿也更大,上酒的时候用的是一种叫做“Mass”的容量一升的大酒杯,现场搭建起容纳三千到一万人的大帐篷,只有慕尼黑当地的酒商才被允许在里边提供这种酒。酒客们也消耗掉大量的食物,大多是传统的家常小吃如香肠、烤小鸡、泡菜和烤牛尾等。

据说十月节的前身来自于丰收的农夫,在出售农产品并从市集中购买了农产品之后,一年有这么一次饮酒狂欢的日子。

第一届的十月节举行于1810年的十月12日到17日,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王子路德维希一世和萨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礼尔举行了一场赛马。因为这次活动的成功,十月节成了每年固定的活动,后来加入了农产品集市、舞蹈、音乐、骑马游览等项目。至今总共有24年的活动因为战争、疾病和其他原因被取消。赛马在1960年停止了。

在慕尼黑啤酒节上,人们身着巴伐利亚的传统服装,在大帐篷里饮酒,歌唱,跳舞,可以到晚上一两点。

1980 年9月26日,活动入口处一枚炸弹爆炸,造成13人死亡,伤200多人。炸弹是由一个21岁的新纳粹分子安放的,他在爆炸中当场身亡。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10-04-06 23:09]
[159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2-24 21:41
从慕尼黑奥林匹克电视塔顶俯瞰奥林匹克公园

著名的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Olympiapark )是一组高度集中的特大型体育建筑群。是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举办的场地,也是目前慕尼黑市民最佳的运动场去处。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是:“近距离的奥运会”。※※则提出要配合城市规划环境发行环境改造。慕尼黑像东京一样,是一个非常拥挤的城市,挤出地方修建场馆是相当困难的。当局选中了距市中心4千米的一处报废机场。体育建筑体量庞大,形象独特,对环境影响很大,环境和谐是完美体育建筑创作的重要环节。国内外优秀体育建筑无不依托环境特点展开创作。慕尼黑奥运公署正是由于在这方面的成功,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奥林匹克公园的总体造型和核心建筑是由慕尼黑的建筑师贝尼斯(G.Benisch)及其伙伴奥托 (F.otto)设计的.1968年开始施工,到1972年陆续建成.整个公园由33个体育场馆组成..包括85000平方米可容纳80000名 (47000个座位,33000个站位观众的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可容纳9000名观众的游泳池,14000座席的综合体育馆、5000个座席的自行车场,10200个座席的冰球场以及7200个座席的拳击馆等。此外还有大型的水上运动湖、可住12000名运动员的奥林匹克村和新闻中心、高达290米的电视塔等。这个综合性体育场馆占地总面积3平方千米)。

奥林匹克体育场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核心建筑,可容纳8万观众,草坪足球场下面有暖气设备,保证一年四季绿草茵茵,冬天也能进行比赛。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体育场半边有顶,有一个靠50根吊柱吊起的几张“鱼网”组成的帐逢式屋顶。吊柱有的高达 80多米。这帐逢屋顶不遮住半个体育场,还和延伸过去覆盖能容纳1.4万人的体育馆及容纳2000人的游泳馆相连。它的面积广达7.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屋顶,相当于10个足球场那样大。这“鱼网帐逢”是半透明的,全部是人造有机玻璃。据说,这个屋顶的造价超过1亿马克,是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奇特的构想,别致的造型,使它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一项奇迹。运动场的看台设计也是别具一格的。环形看台的2/3建在地表之下,只有1/3建在地表上。其他的运动员室、休息室、接待室、多功能室尽可能都安置在看台内。新闻媒介用房如实况转播室则高架在西看台之上。C形帐逢顶,它的悬空绷帐逢的下边长达300米,覆盖了整个西看台和大部分比赛区,但是触地点很少,因此为观众迅速入场和离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透明的屋顶保证了充足的进光量,而且丰富的光影变化使坐在看台上的人们有一种轻盈的空间感觉,犹如置身于美丽晶莹的艺术世界里。  

最吸引游人的还是目前被设置为电视转播塔、高290米的奥林匹克电视塔 (Olympia-und Fernsehturm),它是慕尼黑最高的建筑物,在它的中间有观赏平台和旋转餐厅,搭电梯至塔顶後,从塔上俯视,奥林匹克公园名副其实,曲曲弯弯的人造湖,林木茂盛的小山皇,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在阳光下闪烁的“鱼网帐篷”屋顶,真像渔夫刚提出水的鱼网。在塔上也可鸟瞰慕尼黑全城。天气好时,还可望到阿尔卑斯银色峰峦的秀丽景色
[158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2-19 19:18
慕尼黑,(德文:München)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慕尼黑这个名称的本义是僧侣之地。因此,该市的市徽上表现的就是一位修道士,称为“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l)。自从路易四世时代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颜色—黑色和金色一直是该市的官方色彩。多年以来,该市官方的城市格言是“有心脏的世界城市”(Die Weltstadt mit Herz)。不过,最近已经改为“慕尼黑爱你”(München mag dich)。

慕尼黑地区最早的居民点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但是慕尼黑城市的形成是在12世纪以后。在8世纪,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本笃会修道院,慕尼黑这个地名在德语中有“僧侣之地”的含义。1158年是慕尼黑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年份,因而被推定为该市成立的年份。这一年,萨克森和巴伐利亚公爵狮子亨利觊觎附近弗赖辛镇奥托主教控制桥梁、向过往盐商征税的特权,放火烧毁了主教拥有的桥梁,而在本笃会修道院附近的伊萨尔河上架起一座新桥,迫使商路改变,控制了过桥税。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集镇。在奥格斯堡举行的帝国会议上,主教和亨利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面前为该市进行争论。裁决承认亨利的占领,但每年必须付给主教赔偿金,这样就承认了慕尼黑的贸易权利。

1175年,慕尼黑正式获得城市身份,建立了要塞。1180年,狮子亨利失势受到审判,奥托一世成为巴伐利亚公爵,他将慕尼黑交给弗赖辛主教。奥托主教的继承人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统治巴伐利亚直到1218年。1240年,慕尼黑市被交给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二世。1255年,巴伐利亚公国分裂为两部分,慕尼黑成为上巴伐利亚公国都城,从此开始了该市的建都史。

1328年,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四世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给予该市食盐专营权,获得稳定收入来源,这样该市地位提高,胜过了弗赖辛。慕尼黑是从萨尔茨堡到奥格斯堡道路上主要的渡口。萨尔茨堡附近是食盐产地,而当时奥格斯堡是远比慕尼黑重要的城市。他在位期间,以慕尼黑为帝都,扩建城垣,奠定了老城的规模。

1327年,城市的大部分被一场火灾烧毁,随后得到重建,几年后扩建了新的要塞。奥卡姆的威廉等一批哲学家支持路易四世与教皇对抗,在他的皇宫受到了保护。由于市民举行了几次反抗公爵的起义,从1395年起在要塞附近新建了一座城堡。1397年发生了一场行会起义,1403年被※※下去。

1429年,慕尼黑的一部分再次被大火烧毁。市民考虑到面临胡斯派的威胁,扩建了要塞。15世纪后期慕尼黑经历了哥特式的复兴 - 扩建了老市政厅,在20年内建成了新的主教座堂- 慕尼黑圣母教堂(始建于1468年),主教座堂的2座绿色穹顶的砖砌钟楼成为该市的标志。

1506年,巴伐利亚重新统一,慕尼黑开始成为整个巴伐利亚的首都。艺术与政治日益受到宫廷的影响。16世纪,慕尼黑是德国反宗教改革的中心,也是德国文艺复兴艺术的中心。

巴伐利亚公爵威廉五世将慕尼黑圣弥格教堂委托给耶稣会,这座教堂成为反宗教改革的中心。1589年,这里建立了宫廷酿酒屋。

1609年,德国天主教同盟在慕尼黑成立。1623年,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获得选帝侯资格,慕尼黑成为选帝侯驻地。1632年,瑞典军队攻占了慕尼黑,居民们凑起30万塔勒(旧币名)的赎城费,才保住了这座城市不受破坏。1634年,黑死病爆发,到1635年,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战后,慕尼黑迅速成为巴洛克艺术的中心,选帝侯斐迪南·玛丽亚的配偶萨伏依的阿德莱德邀请了许多意大利建筑师和艺术家来到该市,在他们的儿子,选帝侯、子爵马克西米里安二世出生之际,建造了巴洛克式的铁阿提纳教堂和宁芬堡宫。

在马克西米里安二世之后,慕尼黑曾被哈布斯堡王朝控制数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的1705年,与法国签订了和约。占领导致了流血的反抗奥地利军队的起义,随后是一场大屠杀。1742年,正在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亚选帝侯查理·阿尔伯特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七世时,哈布斯堡王朝的玛丽亚·特里萨攻占了慕尼黑。1745年,查理七世去世,他的儿子马克西米里安三世放弃了称帝的野心,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1759年,马克西米里安三世建立了该市的第一个学术机构巴伐利亚科学院,1789年以后,拆除了古老的中世纪要塞,兴建了英国花园——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这时,该市迅速发展成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之一。

1806年,巴伐利亚由公国升为王国,慕尼黑也升格为王都,设有国会(Landtag)以及新成立的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整个19世纪是慕尼黑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人口由5万增加到50万。历代王公都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甚至修建整条街道,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其中最有名的是路德维希一世(1825年-1848年在位),他把一所大学迁到慕尼黑,修建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好几处博物馆和具有古典式风格的华丽的路德维希大街,使慕尼黑成为全欧洲闻名的艺术城市。巴伐利亚光荣纪念堂(前设“巴伐利亚”雕像)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开放于1850年。1871年德国统一后,慕尼黑仍然作为王都直到1918年。

1839年,铁路修筑到慕尼黑,1876年慕尼黑开通了有轨电车,1882年使用电灯。慕尼黑工业大学成立于1868年。该市举办了德国第一次电力展览。1930年,在该市伊萨尔河畔的德意志博物馆(建于1903年)首次展示了电视。有许多发明家和科学家在慕尼黑工作,包括阿罗斯·塞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1771--1834,于1798年发明石版印刷),约瑟夫·夫琅禾费(1787 – 1826)、尤斯图斯·冯·李比希(1803-1873,有机化学的创立者)、格奥尔格·欧姆(1789-1854)、卡尔· 冯·林德(Carl von Linde,1842-1934)、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1923)、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1856-1926)、爱罗斯·阿兹海默(1864-1915,阿兹海默病发现者)。1901年,海拉布伦动物园(Hellabrunn Zoo)在该市开放。

慕尼黑再次成为文学与艺术的中心,托玛斯·曼、亨里克·易卜生、理查德·施特劳斯等许多杰出人物在此生活工作。1911年,一群表现主义艺术家在慕尼黑成立了蓝骑士(Der Blaue Reiter)。

1846年,慕尼黑的人口约有10万,到1901年已经增长到大约50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慕尼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由于盟国封锁德国,造成食品和燃料严重短缺。1916年法国空袭时,3颗炸弹落在了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慕尼黑成为政治动荡的中心,在1918年11月革命前夕,路德维希三世 (巴伐利亚)全家逃离慕尼黑。1919年2月,巴伐利亚※※※首任总理库尔特·艾斯纳(Kurt Eisner)被右翼组织图利协会(Thule Gesellschaft)的一名成员Anton Graf von Arco-Valley刺杀身亡(见刀刺在背传说),这时※※※夺取政权,成立了巴伐利亚※※※※※※,数年前曾在慕尼黑生活过的※※发来电报庆祝。但到1919年5月3日,※※※※※※被自由军团采用血腥手段※※下去,※※※※※恢复,慕尼黑随后成为右翼政治的温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阿道夫·※※※及其纳粹党的兴起。

1923年,※※※和他的支持者(当时都集中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政变”,率冲锋队逮捕了当地的长官,企图推翻魏玛※※※,夺取政权。政变失败后※※※被捕,纳粹党暂时遭到挫折,实际上,当时纳粹党在慕尼黑以外还无人知晓。※※※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政变共导致16名纳粹和4名警察死亡,事后巴伐利亚※※在4名警察殉职的地点安置了纪念牌。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掌权后,慕尼黑再度成为纳粹据点。纳粹在慕尼黑西北16公里处的达豪建立了第一个集中营。由于慕尼黑是纳粹兴起的发祥地,纳粹将该市称为“运动首都”(Hauptstadt der Bewegung)。纳粹党总部设在慕尼黑,国王广场附近建有许多※※建筑(Führerbauten),其中一部分保存至今。在1934年6月30日的长刀之夜,※※※排除了潜在的政治对手。Ernst Röhm在慕尼黑的Stadelheim监狱被处死。

1938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年,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四国首脑※※※、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该市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采取绥靖政策,赞成将捷克斯洛伐克以德语为主的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以满足※※※的第三帝国的愿望。一年以后,格奥尔格·埃尔塞(Georg Elser)试图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一年一度的啤酒馆政变纪念演说时暗杀※※※,该行动未能取得成功。后来演说改到其他啤酒馆举行,例如Hofbraukeller、著名的宫廷酿酒屋和Löwenbraukeller。慕尼黑纳粹建筑的一个实例是建筑师 Paul Ludwig Troost设计的美术馆-艺术之家。

自1942年6月到1943年2月,慕尼黑是学生抵抗运动白玫瑰(Die Weiße Rose)的基地。其核心成员都在慕尼黑大学散发※※时被捕并被处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慕尼黑曾经先后遭到盟军的71次空袭,市区建筑四分之一以上受到破坏,许多地方被夷为平地。

1945年,美国占领以后,与其它被战争摧毁的德国城市相比较,慕尼黑特别小心翼翼地按照完全重建起来,甚至保持了战前的街道格局。而且新建许多造型独特的建筑,使城市有了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德国南部最大的城市。1957年,慕尼黑的人口超过100万。

慕尼黑主办了1972年夏季奥运会,在奥运会期间(9月5日),以色列代表队的12名运动员被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的※※※※劫持,西德※※的营救行动未能取得成功,导致以色列人质最后全部死亡,5人死于※※※※之手,1人被德国警察射杀,称为慕尼黑惨案。

如今,暴力的痕迹早已看不到了,奥林匹克公园宁静祥和。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10-02-19 19:22]
[157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2-10 20:21
慕尼黑·晨雾
[156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2-7 01:19
从今天开始,发德国的一些记录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早晨。
[155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1-3 00:17
爱琴海水。圣托里尼的OIA
[154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10-1-1 23:19
圣托里尼的色彩
[153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31 21:25
圣托里尼的天堂灵魂经过这里,进入的一定是天堂。
[152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30 22:29
天堂一般的圣托里尼。[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12-30 22:30]
[151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29 22:08
圣托里尼岛

结束雅典之旅,走向爱琴海的海岛,寻觅希腊文明的海洋渊源。

圣托里尼(希腊文:Σαντορίνη)是在希腊大陆东南200公里的爱琴海上由一群火山组成的岛环,位于北纬 36.40° —东经 25.40°。圣托里尼岛环上最大的一个岛也叫圣托里尼岛,别名锡拉岛(Θήρα)。圣托里尼岛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最南端,面积约73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万四千余人,多为希腊人。“圣托里尼”是十三世纪时威尼斯人所命名的,起源于圣·爱莲(意大利语:Santa Irene);在此前这个岛称为锡拉岛、卡利斯提(Καλλίστη,在古希腊语意为“最美”)或斯特隆基里(Στρογγύλη)。

3500年前这里发生一次几千年来最猛烈的火山爆发,留下一个大火山口和几百米厚的火山灰,可能间接地促成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的消亡。剧烈爆发的中心位于一个小岛,如今在破火山口中心的新卡梅尼岛(Νέα Καμένη)偏北。这个破火山口本身是在数十万年间的喷发中,由于岩浆囊被淘空而坍塌形成的,然后在下一次喷发前,又被熔结凝灰岩填充。这一过程反复进行着,最近的一次是两万一千年前。在米诺斯时代的爆发中,破火山口的北部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在喷发前几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只有在阿斯普罗尼希岛(Ασπρονήσι)和锡拉岛之间有一个豁口。而这次喷发摧毁了阿斯普罗尼希岛和锡拉希亚岛(Θηρασία)以及锡拉希亚岛和锡拉岛之间的联结,形成了两个新的海峡。

在圣托里尼岛上有厚约60米的白色火山灰沉积,它们的底部才是当时的地面。这个地层可以被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层次,分别对应喷发中不同的阶段。

在喷发前可能发生过一系列的地震,警告了当地居民关于发生灾害的危险,使得他们有时间收拾撤离这个危险地区。因为在阿克罗蒂里遗址上没有发现任何喷发受害者的遗体,而仅有的尸体被证明属于一个先于喷发就存在的墓葬。第一层火山灰的厚度,以及这一层沉积被雨水侵蚀的表象,表明火山在喷发之前的数个月(而不是先前所以为的数年)内已经给人以警示。亟待考察的是进一步的挖掘能否发现因为未能及时逃离而群集在海滩上的居民尸体,如同未能幸免于公元79年维苏威喷发的赫库兰尼姆城(Herculaneum)那样。

米诺斯喷发属于经典的普林尼式喷发,特征包括升腾的烟柱以及直冲平流层的尘埃。这次喷发产生了高约30-35千米的喷发柱,流出的岩浆同浅湾的海水所接触,导致了剧烈的透水层爆炸。喷发还引发了35至150米高的海啸(估计不一),横扫了110公里之遥的克里特岛北岸。这次海啸重创了海滨城市阿穆尼索斯(Αμνισός),将建筑物冲得七零八落,它还将克里特岛北岸的米诺斯舰只尽数消灭。在朝东27公里远的阿纳菲岛(Ανάφη)上发现了3米厚的火山灰层,并且在海拔250米的山坡上有浮石层;地中海其他地方都发现有锡拉喷发所导致的浮石沉积。不过克里特岛所发现的火山灰现在被认为属于前期,即大喷发数周或数月前的产物。而海底钻探和对土耳其湖泊考察所发现的火山灰层表明,圣托里尼东面和东北面是火山灰沉降最多的地区。

这次爆发的喷发量估计是喀拉喀托火山1883年的四倍还多,岛上每一丝生命都被掩埋在厚厚的灰烬之下,将岛屿变成了一个不毛之地。

圣托里尼岛上的阿克罗蒂里(Ακρωτήρι)的米诺斯文明遗迹的发掘工作是1967年由已故雅典大学考古学教授斯皮里东·马林拿托斯首先发起的。 斯皮里东·马林拿托斯使锡拉岛成为克里特岛之外最著名的米诺斯文明遗迹。虽然只有城市最南端的部分被出土,但已经发现了复杂的多层建筑、街道和广场的组合,其中残留的墙垣高达8米,全部都掩埋在锡拉喷发出的厚厚的火山灰下。这个城址不属于宫殿类型,与克里特所发掘出的那些不同,但是它所表现出精湛的泥瓦工艺和外墙的精美壁画表明这也不是商人的仓库,一个织机工房可能显示了出口织料的存在。

人类最早定居的迹象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前40世纪或更早),不过在约前19世纪—前1650年代阿克罗蒂里发展成为青铜时代爱琴海上主要的港口之一,不仅接收来自克里特的货物,还有远至安那托利亚、塞浦路斯、叙利亚和埃及,以及佐泽卡尼索斯(Δωδεκάνησα)和希腊大陆的货品。

在锡拉岛发现了水管和厕卫系统,是至今为止最早的纪录。水管有两路,说明当时锡拉人已经有冷热两种水供应,由于就在火山边上,热水的来源很可能是地热作用。

阿克罗蒂里的壁画缺乏希腊和※※※装饰所热衷的神话题材。米诺斯壁画《番红花采集者》中描绘了采花人将收获献给一位端坐的女子,可能是一位女神;在另一个房间内,用书法般有力而流畅的线条描绘了两只羚羊;著名的渔人壁画描绘了一个渔民和他的收获:用绳子穿过腮串起的两串鱼;娱乐的小船队由欢蹦乱跳的海豚簇拥着,船上的贵夫人们在遮阳棚下安逸舒闲。

1912年圣托里尼岛划归希腊管辖。圣托里尼岛上主要的居民点包括阿克罗蒂里、费拉(Φηρά)、奥伊亚(Οία)、安坡里奥(Εμπορείο)、卡马里(Καμάρι)、伊莫洛维里(Ημεροβίγλι)、皮尔戈斯(Πύργος)和锡拉希亚(Θηρασία)。阿克罗蒂里的米诺斯文明遗迹是一个可供旅客参观的大型考古发掘场。

圣托里尼岛上没有溪流,因此水源短缺。 直到九十年代,岛上居民用水主要靠收集降到房顶和天井的雨水、小泉水甚至从其他地方进口。如今岛上装备了一个海水淡化厂,向居民和游客提供日常用水。岛上的主要经济是旅游业,为了保护破火山口,岛上的浮石场已经于1986年关闭。

圣托里尼还拥有一个小型的葡萄酒工业,依靠当地特有的葡萄品种“阿西尔提可”(Ασύρτικο)而小有名气。阿西尔提可葡萄枝都极为古老,因为它们对葡萄根瘤蚜免疫,从而在20世纪早期该病大流行的时候免于被移除。根据它们的习性,植株之间的间隔很大,靠露水润湿,它们被植成篮子状,将葡萄悬于内部以保护它们不受风害。当地还特产红润甘美但级烈的圣桑托酒(Βινσάντο)。

1704年一个海底火山破水而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新卡梅尼岛,火山活动的中心。二十世纪发生了三次喷发,最近的一次是1950年;1956年圣托里尼又经受了一次破坏性的地震。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终将重施淫威。
[150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26 22:44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在希腊,只去过两个地方,一是雅典,二是圣托里尼岛,在这两个地方,即领略到了希腊的※※和文化,更通过令人心醉的风景和宜人的环境,理解了希腊甚至整个欧洲文明的起源和生命力所在。从※※的角度看,希腊文明也许没有中华文明更加悠久,但是可考据的※※并不短,而且那些古老※※的遗迹,精美的让人惊叹。正因为如此,尽管卫城山下的市场让我感觉到融入雅典人民之中悠游姿意,在路边咖啡馆小坐晒着爱琴海边的阳光,从心底感叹生活之美,但是真正让我不自觉记录下来最多的,还是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又名国家考古博物馆,位于希腊首都雅典,是希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希腊所有博物馆中馆藏最丰富的,全面集中地展示古希腊文化。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始建于1866年,于23年后(1889年)完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上百年的※※使博物馆本身就成为一件珍贵的文物。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最早由Ludwig Lange设计,后经Panages Kalkos,Harmodios Vlachos,Ernst Ziller先后修改后,最终确定为今天的形状,在博物馆入口处有4根具有爱奥尼亚柱式建筑风格的立柱,将希腊的古典烘托的淋漓尽致,整个建筑大气磅礴,雄伟壮观,让人肃然起敬。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2万件,共有2层,用于长期展出馆藏文物的50间陈列室,主要为史前文化、雕塑、小型陶器、青铜器、埃及艺术等展览,全面展示古希腊的古老文明和精深的文化。这里收藏了希腊乃至世界少有的艺术珍品和※※文物,除了如闻名世界的阿加曼农黄金面具,在国家考古博物馆的3号展柜展示,是迈锡尼时代的国王阿加曼农的陪葬品,根据其面貌而打造的黄金面具,精美绝伦,让人惊叹在公元前16世纪就已经有如此高超的黄金打造技术,这也是古希腊史前文明的辉煌之作。此外,以海神波塞冬为代表的青铜雕塑,做工精细、绘画精美的希腊陶器等等,都是不可不看的古希腊文物。

阿加曼农黄金面具:
.
[149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25 22:08
131贴的另一个角度,竖琴演奏者
.
[148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25 01:46
原文由 南方兄 在2009-12-22 21:20发表

图文并茂!好贴!


过奖了,欢迎光临,圣诞快乐!

原文由 老派 在2009-12-24 13:28发表
来欣赏毒贴!

柏林之围兄圣诞快乐!


是开拓旅的老派吗?缘分!现在可以说 圣诞快乐 了!你那边也到时间了。

接着发一张希腊国会议事厅,原为皇宫所在,就在无名烈士墓附近。
.
[147 楼] 老派 [行行色色版主]
09-12-24 13:28
来欣赏毒贴!

柏林之围兄圣诞快乐!
[146 楼] 南方兄 [资深泡菜]
09-12-22 21:20
原文由 柏林之围 在2009-05-31 23:16发表

遵命!

老兄的2.8F和TC-1用的出神入化,特别是黑白片,一直学习中……

我在欧洲是走走看看为主,拍片不是目的,因为拍不好这张照片拍得很不好。但是照片中的这位老人和这个时刻值得纪念。

这位老人是264任教皇约翰·保罗 ......


图文并茂!好贴!
[145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22 20:57
雅典无名烈士墓前的换岗仪式。

无名战士纪念碑位于希腊议会大厦前,建于1928年,是为了纪念在摆脱土耳其统治的战争中捐躯的希腊无名英雄。无名战士纪念碑的主体是无名战士浮雕,一个戴头盔的古希腊战士仰卧在一块石板上。浮雕两边镌刻着公元前5世纪希腊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在一篇悼词中的两句名言:“这里是全世界杰出战士之墓”、“是安放无名战士的灵床”。浮雕左下方刻有11个地名,右下方刻有12个地名。这些地名都是※※上希腊军队同外国军队曾经进行过战斗的地方。

为了统治四百年的土耳其人手中争取独立的地位,希腊牺牲了许多战士,才如愿开启了近代史;希腊人造碑慰藉这些无名的亡灵,还献上诗句。无名战士纪念碑前左右两侧,永远都有身穿民族服饰的卫兵固守着,红帽、肩饰、宽拢衣裙及结着线球的鞋子每一小时交接一次。

无名烈士纪念碑前是希腊举行阅兵式的地方,许多重大国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和※※首脑一般都向无名战士纪念碑献花圈。每到正点,这里还有精彩的士兵换岗仪式,士兵以独特优美的步伐巡行在墓前。

守卫在这里的士兵隶属于Evzones,这是一支拥有※※传统的轻步兵与山地步兵,最初由奥托国王所建立。Evzones有“精英”的意思,发明这个词的人是盲诗人荷马。

Evzones 起初是一支战斗※※,在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以及后来的一战、二战中都战功卓著,其军官的伤亡甚至比士兵还大,而前面说过的披着希腊国旗跳下雅典卫城的士兵也来自Evzones。1943年,德国人操纵成立的希腊伪※※为手下的一支安全※※配发了Evzones制服,当时他们的任务是剿灭希腊抵抗组织ELAS。不知是不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二战后Evzones又重新成为希腊军队的一部分,但他们失去了过去的精英地位,只剩下皇家卫队的职能。 1974年,希腊君主制被废除,Evzones被改编为※※卫队。现在Evzones担任的职责是纯礼仪性质的,除了守卫无名战士墓、※※府和※※卫队训练营之外,还负责每周日在雅典卫城上升降国旗、随希腊※※出访、迎接外国元首来访、在授勋仪式上服务、在每年的复活节时将圣火从耶路撒冷护送到雅典,等等。比较特别的是,在每年3月25日希腊国庆日的时候,Evzones还会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上参加庆祝巡游活动。

希腊无名战士墓卫兵换岗仪式之所以举世闻名,除了仪式本身的程式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卫兵们极具希腊民族特色的服饰。 Evzones的服饰随季节和职能不同而不同,但主要元素是相同的。10月初,卫兵们穿的还是夏季礼服——带黑色长流苏的猩红军帽、毛料男式裙、白色毛料长袜、黑色流苏膝带、配黑绒球的红色sarouchi鞋、皮带、上刺刀的M1 Garand※※,这就是Evzones的夏季标配。无名战士墓的卫兵每小时都会换岗一次,每周日的中午11点会有一次规模更为盛大的换岗仪式,之所以换岗这么频繁,除了向世人展现希腊军队的风采以外,没准儿也因为这身毛料衣服呢,大夏天的穿上这么一身一动不动地晒太阳可不是谁都受得了的。

无名战士纪念碑后方是国会议事厅,正面是希腊的多利安式大理石柱,原为皇宫所在,多次改建后,现为希腊最高议会殿堂,无法入内参观。
[144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20 22:13
宙斯的后代们,演绎的是不是宙斯的故事?

雅典街头。
[143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19 23:31
4000-5000年前的希腊煎锅,实在太精美了。摄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

[柏林之围 编辑于 2009-12-19 23:33]
[142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19 01:22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斯芬克斯(Sphinx)

斯芬克司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司——人面狮身的 Androsphinx,羊头狮身的Criosphinx(阿曼的圣物),鹰头狮身的Hierocosphonx。亚述人和波斯人则把斯芬克司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到了希腊神话里,斯芬克司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Sphinx”源自希腊语 “Sphiggein”,意思是“拉紧”,因为希腊人把斯芬克司想象成一个会扼人致死的怪物。传说天后赫拉派斯芬克司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俄狄浦斯猜中了正确答案,谜底是“人”。斯芬克司羞愧万分,跳崖而死(一说为被俄狄浦斯所杀)。据阿波罗多洛斯记载,斯芬克司是厄喀德那同她的儿子双头犬奥特休斯所生。斯芬克司的人面象征着智慧和知识。
.
[141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17 22:08
赫耳墨斯(古希腊语:ʽἙρμῆς,IPA:/herˈmeːs/ ),又译赫尔墨斯。他是宙斯与迈亚的儿子,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法国时装品牌爱马仕(Hermès)的命名取源于和品牌创办者姓氏相同的此神。

他是边界及穿越边界的旅行者之神,亦掌管牧羊人与牧牛人,辩论与灵舌,诗与文字,体育,重量与度量,发明与商业,他也是狡猾的小偷和骗子之神。《荷马史诗》里描述他是一个“变化多端、圆滑机灵的盗贼,他带给人梦境,是夜里守望者,门外的小偷,在长生不老的众神里最先展示善意的人。”

赫耳墨斯是神界与人界之间的信使,这是他与伊里斯共同担当的职责。

赫耳墨斯发明了钻木取火,他还发明了乐器排萧和里拉琴。赫耳墨斯也是各种竞技比赛及拳击的发明人,也因此成为运动员的保护神。现代神话收集家经常把赫耳墨斯和其他民族文化里的耍诡计的神相提并论。

赫耳墨斯还是亡灵的接引神,他帮助死去的灵魂到达冥界。在许多希腊神话故事里,赫耳墨斯是除了哈得斯和珀耳塞福涅之外唯一可以在冥界自由出入的神。

赫耳墨斯的代表动物是公鸡和乌龟,他的身上戴有皮包或是皮夹,脚穿插翼凉鞋,头戴翼帽,手拿信使的权杖,也叫做双盘蛇带翼权杖。赫耳墨斯因为他的机智与狡猾也成为盗贼之神,他出生的第一晚就已经做了小偷,从母亲迈亚那里溜出去偷他哥哥阿波罗的神牛。

赫耳墨斯对他的父亲宙斯十分忠诚,当宙斯的爱人之一宁芙仙子伊俄被赫拉捉住,并且派了百眼巨人阿耳戈斯看守的时候,是赫耳墨斯出手解救了她。他给巨人唱悦耳动听的歌,讲冗长乏味的故事以哄他入睡之后,用月牙形的弯刀砍下了他的头。

赫耳墨斯在罗马神话中对应于墨丘利(拉丁语:Mercurius),是九大行星中的水星。墨丘利继承了赫耳墨斯的许多特征,比如商业的守护神。

他双脚长有双翼、因此行走如飞,并成为在奥林匹斯山担任宙斯和诸神传令的使者,为诸神传送消息,并完成宙斯交给他的各种任务。

赫耳墨斯经常化为凡人下界帮助需要保护的人,精力充沛,多才多艺,希腊人相信钻木取火是他发明的,据说他还发明过七弦琴、赛跑、拳击术等等。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时中学时候的一篇课文,来自伊索寓言。正是这则寓言,使赫耳墨斯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不太好。

但是下面这位帅哥雕塑就是他,没错,赫耳墨斯。摄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
[140 楼] 柏林之围 [资深泡菜]
09-12-16 23:27
原文由 云一片 在2009-12-14 08:22发表
都是好地方,跟着一逛。


欢迎光临,更新速度很慢,抱歉抱歉!宙斯弟弟——海神波塞冬,现存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

波塞冬(希腊语:Ποσειδών,又译波塞顿),希腊神话当中的海神(亦是马匹的神,在神话中为人类带来马匹),宙斯的哥哥。其象征物为波塞冬三叉戟。相对应于罗马神话的尼普东,海王星的拉丁名是起源于他。他的坐骑是白马驾驶的黄金战车。他的武器是三叉戟。

波塞冬是海神和水神,亦被称为大地的震撼者,大地的占有者,他的威力与大地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及洪水相匹敌。他在爱琴海中建立了住所,书中有云:他在海上建立了辉煌的宫殿,他常乘金鬃铜蹄骏马所曳云车巡行,他手握精巧锻制的鞭,在水域中穿梭……他也将密切注意这里发生的一切。

波塞冬是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与泰坦神的泰坦之战结束之后,波塞冬成为伟大而威严的海王,掌管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他用令人战栗的地动山摇来统治他的王国。他有呼风之术,并且能够掀起或是平息狂暴的大海。手持三叉戟,他坐在铜蹄金髦马驾的车里掠过海浪。尽管他在奥林匹斯山有一席之地,但是大部分时间他都住在海洋深处他的灿烂夺目的金色宫殿里。

波塞冬经常手持三叉戟,这成了他的标志。当他愤怒时海底就会出现怪物,他挥动三叉戟就能引起海啸和地震,但象征他的圣兽海豚则显示出海的宁静和波塞冬亲切的神性。爱琴海附近的希腊海员和渔民对他极为的崇拜。

波塞冬的三叉戟并非只用来当武器,也被用来击碎岩石,从裂缝中流出的清泉浇灌大地,使农民五谷丰登,所以波塞冬又被称为丰收神。波塞冬也给予了人类第一匹马,他乘座的战车就是用金色的战马所拉的,当他的战车在大海上奔驰时,波浪会变的平静,并且周围有海豚跟随。

波塞冬的神性广泛,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极大的野心,时刻想夺取宙斯天帝的宝座,但被宙斯发觉,把他放逐到地上受刑,帮助拉奥墨多王修建特洛伊城。此外他还常与诸神交战,在雅典和特罗森城就有过他和雅典娜的争霸战。

波塞冬野心勃勃,而且好战。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权力,他密谋夺取宙斯的王位,但阴谋没有得逞,他被赶往人间服侍一位凡人。在阿波罗的帮助下,他替拉俄塞冬国王修筑了著名的特洛伊城墙。一次他和雅典娜就新城雅典起名之事争吵,最后被迫向智慧女神让步。另一次他因科林斯的国王之故与阿波罗激烈争吵,最后以胜利告终。

波塞冬的爱情为他带来了奇怪的子女,他的妻子海后安菲特里忒给他生下半人半鱼的儿子特里同。得墨忒耳不喜欢波塞冬对她的注意,就变成一匹马,不知羞耻的波塞冬也变成一匹马,继续追求她。一匹骏马,名为阿里翁,是他们的爱情之果。这匹马能够说话,在希腊的所有马拉车大赛中必定独占鳌头。波塞冬还抢走了美丽的少女忒尔菲,把她掳到一个岛上,使她变成一只绵羊,他自己变成一只公羊。结果长有金色羊毛的公羊就出现了。

当初宙斯三兄弟抓阄划分势力范围,宙斯获得了天空,哈得斯屈尊地下,波塞冬就成了大海和湖泊的君主。虽然海陆空看是由三兄弟分掌,但是内部势力并不均衡。宙斯动辄发出狂言,要把大地和大海一起拉上来,吊在奥林匹斯山上。波塞冬虽然表面上不得不尊重宙斯的主神地位,但是心里却很不服气。希腊诸神热爱人间和阳光,但他却每天潜在海底的宫殿跟生猛海鲜,臭鱼烂虾打交道。事实上,他只能算是镇守边疆的藩王。也是波塞冬的愤怒犹如那澎湃的海水滔滔不绝。地震和海啸都是他内心愤愤不平的表现。

正如大海的波涛,波塞冬的性格桀骜不驯,他经常驾驭着烈马金车在海面狂奔,然海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他的标准武器是个三叉戟,却赶不上宙斯的武器—雷电。

波塞冬曾与智慧女神雅典娜争夺对雅典城的保护权,以便能掌握这个富裕城市的财富。波塞冬想当这个城市的守护者,雅典娜亦不愿退让。两人打赌,波塞冬却落得惨败。打赌的内容是看谁能给人类一件礼物,波塞冬用三叉戟敲击海面,海面上跃出一匹骏马;雅典娜将长矛插在地上,地上长出了一颗橄榄树。骏马是战车的带动力,象征着战争,而橄榄树是和平的象征,并拥有可观的农业价值。宙斯主持奥林匹斯众神投票裁决,雅典娜以多数票胜出。

波塞冬和宙斯一样喜好渔色。他的妻子安非特里忒在成为王后之前是海河总的美丽仙女。有一天她和姐妹们在纳克索斯岛上蹦迪,波塞冬一见钟情,便扑了过去。仙女惊恐之际潜入海底,波塞冬立刻派一只海豚追逐。安菲特里忒不是对手,最后疲倦之际,这得乖乖坐在海豚的背上,成了波塞冬的新娘。他们的独生子叫做特里同,上半身是人身,下半身是鱼尾,而且长满了海藻,是个男美人鱼。这位海中的王子,继承了父亲喜好渔色的个性,娶了几个海中仙女,其子女都会吹海螺,在祖父、祖母出游时,就鸣螺开道。

波塞冬还与各路情人生了很多儿子,和他弟弟宙斯的各个俊男美女的差一些,波塞冬的私生子多是巨人和粗野的英雄。他和自然女神托俄萨斯生的一群儿子叫库克罗佩斯,其中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特别出色,后来被奥德修斯刺瞎了眼睛。

波塞冬与地母盖亚(波塞冬的祖母)生了个儿子安泰,又称安泰俄斯,安泰特别恋母。睡觉都不用床,直接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巨人安泰生性好斗,所有经过利比亚的人都必须和他格斗。可是,在格斗的时候,只要他不离开大地,就能从大地母亲的身上汲取力量。当他遇到宙斯的英雄儿子赫拉克勒斯时,被三次打倒都无损伤。赫拉克勒斯终于发现了他恢复力气的秘密。也是他用强有力的手臂把安泰举在空中,然后将他掐死。人们习惯上用这个故事来比喻,人离不开大地,或英雄离不开人民。

波塞冬相对于罗马神话中的尼普顿。天文学家用它的拉丁文名字来命名海王星。

有传说认为波塞冬为柏拉图之远祖。

"人鱼的眼泪",传说中是海神波塞冬最小的女儿人鱼公主,为与王子的悲恋而叹息,所流下来的眼泪凝固后,形成的半透明琥珀……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的开篇《哀希腊》中说他“从前游历欧洲总是把希腊让开,只从罗马看起,因为希腊这个开头对我太神圣,不想轻易踏入。”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到卫城山下的市场,到爱琴海的小岛,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让我再认识欧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