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 —— 从"无险不寨"说起
26504
698
[244 楼] 飞弇
[泡菜]
11-7-20 13:17
炉神庙一角
![]() |
[243 楼] 飞弇
[泡菜]
11-7-20 13:14
博山 炉神庙一角
![]() |
[242 楼] 飞弇
[泡菜]
11-7-20 11:58
说到博山的“炉神庙古道”,那就不得不说说炉神庙了。
纵览古今中外,一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总也离不开水源。灵泉庙一带涌出的水流,吸引先民们在附近居住下来,逐步形成了早期的城镇,并且一步步发展壮大。然而,并不是所有水源充足的地方都能发展成为一座城市。颜神镇的发展壮大有着更加具体、更加特殊的原因。颜神镇四面环山,自古地寡土瘠民贫。最早的时候地广人稀,随着人口的繁衍,吃饭就越来越成问题。生活在农业社会却填不饱肚子,颜神人便把目光转向了农业以外的领域,以寻求维持生活的途径。于是,颜神人透过瘠薄的土地,发现了地表下的宝藏。 孝妇河东源的西河、黑山、万山、山头、福山、八陡、石炭坞等地,其南山为奥陶纪灰岩山体,北部则为二叠纪砂岩山体,中部峡谷地带正是石炭纪煤系地层,这里除了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而且还埋藏着铁、铅、红土、陶土、黏土、铝矾土、焦宝石品种繁多底下宝藏,蕴藏丰富,正可做为土地贫瘠的重要补充。 所以博山窑业的发展与煤炭发展最为密切,靠近煤层的黏土是形成陶瓷坯胎的主要原料,煤炭又是陶瓷烧成工序的便捷燃料,二者形成了相互促进、水乳相融的关系。20世纪发现的大街古窑遗址以及北岭窑神庙残碑,证明至少在宋代,颜神人已经开始烧制陶瓷,并且已用煤炭烧窑。煤炭用于烧制陶瓷,这无疑是淄博古陶瓷业一次质的飞跃,它促进了瓷质、色泽上的大幅度提高和烧制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由于颜神陶瓷具备价格低廉、质地坚硬、品种齐全等优点,不仅占据了山东地区的农村市场,而且远销黄河流域其他省份和关外,为后来淄博成为中国著名陶瓷产区奠定了基础。 随后,琉璃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生产作坊大多在西冶街一带,产品有珠子、珠帘、屏风、棋子、枕顶、灯壶、灯盖、灯罩烟嘴、鼻烟壶及各类玩具、零星器物,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如今,博山百货大楼孝妇河西岸,印有深深的车辙的那座高埠上,还有一座炉神庙遗址,庙院为正方形,长宽约10米,庙门为联拢式建筑,正院有前出厦的大殿间,上面覆盖着琉璃瓦和五脊六兽,殿内雕梁画栋,上面的金碧绘画依稀可辨。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炉神庙,近年以来一直作为博山琉璃业的象征,它的兴衰反映了琉璃业的枯荣。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在博山琉璃业已有很大规模的情况下,由炉行中人徐应元首发倡议,并且征得炉行著名※※孙延寿的支持,集资创建了这座炉神庙。初建时规模很小,只有间殿堂,供奉女娲,以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琉璃业也炼五彩石为业之意,把女娲认做炉行的祖师,庙名为“祖师炉神庙”。万历四十六年,以孙延寿、房宗义、徐应元人结成“炉行醮会”规定每年三月初三为祭祀祖师的日子。这一天全行业停产搞纪念活动,炉工们可以在炉神庙中饮酒作乐,欢度节日,各类商贩也都往这里汇集,逐渐形成了博山地区的三月三炉神庙会。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炉行再次修葺炉神庙,并且在庙南隅修筑高堰,在上面建造一亭,后世称为“团瓢”。此亭位于博山制高点,登亭可俯瞰博山城,万千风景尽收眼底。可惜此亭已经被拆除。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捻军攻入博山,炉神庙受到一定的损害,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又一次重修,并加塑一座火帝神像,反映了“熔炼之功莫大于火”、“火帝之功不可不报”的炉行思想观念。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腊月,炉神庙又成了维系内部团结、体现集体意志的重要场所。炉行公众上千人痛打候补道员赵尔萃,捣毁了企图垄断炉行的“琉璃公司”。事发之前,炉行※※在炉神庙鸣锣聚众,事发之后又在炉神庙内多次开会,商量对策。在这一事件中,青州知府冯如骙站在炉行一边,为他们仗义执言,事后炉工们把炉神庙北厅辟为冯如骙的生祠,四时香火不断。※※以后,炉神庙曾经辟为学校,后为“炉业公所”,庙中住着一位法号“大惠”的和尚,常有社会上层人物和富户到这里聚饮。炉神庙会在这一时期分为大炉、小炉,三月三仍然是大炉业主的庙会,而经营小炉的贫苦炉工的庙会被改成了二月初二。解放后炉神庙里住过华东印刷厂、淄博工人报社等机关,并一度成为博山公园路小学的校舍,于八十年代末期恢复成炉神庙,近期复重新修缮,建成琉璃园。(博山区情考) 这就是炉神庙前面的这条古道的来历了,这条古道不仅连接着徐关古道(磁村、徐雅、颜神)和青石关的瓮口古道。还有一条通向风门道关一带的古道,这条古道因大多沿山间穿越,道路狭窄,不便车马畜驮等通行,只能以肩挑、手提等方式在古道上行走,因此被称为“赶集道”。 |
[241 楼] 飞弇
[泡菜]
11-7-20 08:42
原文由 山东老耿 在2011-07-19 21:37发表 老“耿”,忠心耿耿,赞! 多谢欣赏呀! |
[240 楼] 山东老耿
[泡菜]
11-7-19 21:37
片子漂亮,介绍详细。好帖!
|
[239 楼] 飞弇
[泡菜]
11-7-19 20:48
炉神庙古道是博山西大门
![]() |
[238 楼] 飞弇
[泡菜]
11-7-19 20:44
炉神庙古道
![]() |
[237 楼] 飞弇
[泡菜]
11-7-19 17:49
孝妇河玉带桥
![]() |
[236 楼] 飞弇
[泡菜]
11-7-19 13:16
瞬间化为永恒:一年后尹家楼村原址上机器轰鸣~~~~~~~~~明年——高楼万丈平地起!
![]() |
[235 楼] 飞弇
[泡菜]
11-7-19 13:13
瞬间化永恒:去年炉神庙古道经过的村庄——尹家楼村
![]() |
[234 楼] 飞弇
[泡菜]
11-7-18 19:55
孝妇河畔
![]() |
[233 楼] 飞弇
[泡菜]
11-7-18 13:07
淋漓湖之岸
![]() |
[232 楼] 飞弇
[泡菜]
11-7-18 13:04
孝妇河源头之一淋漓湖——湖光山色
![]() |
[231 楼] 飞弇
[泡菜]
11-7-18 12:47
原文由 秋风射色 在2011-07-17 11:04发表 多谢欣赏 |
[230 楼] 秋风射色
[泡菜]
11-7-17 11:04
漂亮,继续欣赏。。。
|
[229 楼] 飞弇
[泡菜]
11-7-17 03:14
荡舟五阳湖
![]() |
[228 楼] 飞弇
[泡菜]
11-7-16 22:27
左岸荷池
![]() |
[227 楼] 飞弇
[泡菜]
11-7-16 18:12
五阳湖坐落在淄河正源的那条支流石马段,要想全面了解“齐长城”不光要走山,也要走河。
![]() |
[226 楼] 飞弇
[泡菜]
11-7-16 10:12
博山中心路
![]() |
[225 楼] 飞弇
[泡菜]
11-7-14 22:29
禹王山下岭西村,仲临公路(S327)盘旋着禹王山红色(红色的侏罗纪岩石)的山尖尖蜿蜒而去。
![]() |
[224 楼] 飞弇
[泡菜]
11-7-14 22:20
禹王山下岭西村
![]() |
[223 楼] 飞弇
[泡菜]
11-7-14 22:16
还是那句话,山东这个地方,山不是很高,天不是很蓝,博山这个地方更是很小,但他在我的心目中却很大,因为这是我的故乡..........
禹王山——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的一座山,你知道吗?禹王山在这里有两座:博山的北禹王,莱芜的南禹王。北禹王山是孝妇河与汶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 望鲁山——能看见鲁山及鲁地的一座山,同样在山东境内望鲁山有三座:莱芜境内能看见30公里外的鲁山——北望鲁山、南望鲁山,肥城正南看见鲁地的望鲁山。北望鲁却是孝妇河、淄河、汶河三河的发源地,也是淄河与汶河的分水岭。 |
[222 楼] 飞弇
[泡菜]
11-7-13 17:18
跳
![]() |
[221 楼] 飞弇
[泡菜]
11-7-13 10:21
雨中垂钓——风门道关下牛角水库
![]() |
[220 楼] 飞弇
[泡菜]
11-7-12 18:01
雨中垂钓
![]() |
[219 楼] 飞弇
[泡菜]
11-7-11 19:00
军魂——※※军头面像
![]() |
[218 楼] 飞弇
[泡菜]
11-7-11 11:14
淄河镇(口头)马鞍山,据险扼守在淄河东岸,齐兵营遗迹尚存,70年前这里也发生了一起气壮山河的抗日故事!
马鞍山;※※军头面像 ![]() |
[217 楼] 飞弇
[泡菜]
11-7-9 19:22
南坪石寨
![]() |
[216 楼] 飞弇
[泡菜]
11-7-8 20:22
铁井口
![]() |
[215 楼] 飞弇
[泡菜]
11-7-7 15:40
诸葛井石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