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话连篇之黄山
75135
1246
[18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28 10:04
清凉台前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成为千百年来众多的迁客骚人,文人墨士,士大夫们用来宣抒个人与大自然之间那种人文情怀的一种方式。 本帖最后由 hanzhong 于 2014-4-16 20:36 编辑 ![]() |
[17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27 15:09
林中灌木丛上的红叶。
![]() |
[16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26 11:46
曙光亭附近朝向西北的松林。
![]() |
[15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25 14:56
狮子峰上的曙光亭依然那样简洁古朴,如今的匠人应从中吸取到什么理念呢?
本帖最后由 hanzhong 于 2014-4-16 20:37 编辑 ![]() |
[14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22 10:53
不幸的是现在黑虎松被两根钢索拉住,像拉在人的颈脖处一样,让人揪心。
原因是在黑虎松的上方又修了一条水平的道路和观景台,这样可以从上往下观赏黑虎松,不像以前只能在岔路口仰视黑虎松。 铺路面的花岗岩石条加上每天一批批团队客在此驻足停留,持之以恒地对山体表土施加的压力造成向下位移使得黑虎松也随之向下倾斜,靠钢丝绳能挽救得了吗? ![]() |
[13 楼] 西行人
[陈年泡菜]
11-7-21 13:34
黄山被一些人吹出来的。。。。从大山走出的孩子见到黄山一点不会感到惊奇!
[西行人 编辑于 2011-07-21 13:35] |
[12 楼] 西行人
[陈年泡菜]
11-7-21 13:16
原文由 hanzhong 在2011-07-12 15:29发表 同感! |
[11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21 13:14
黑虎松还是那副虎虎生风的模样。
![]() |
[10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20 13:59
回楼下:
雾气笼罩,只能看到这些小景,但却是货真价实的黄山景色。来日方长,请看官耐性等待P话继续。 ---------------------------------------------------- 雾气有一个好处,使景物近浓远淡,层次分明。 ![]() |
[9 楼] ivanyee
[泡菜]
11-7-19 22:26
先前发的几张图片,把黄山拍小气了,不能展现黄山的美。楼主继续。
师母已呆。 |
[8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19 13:14
对于一日游的团队客来说遇上这种云雾迷蒙天气很扫兴,拍照的人却宁可有云雾而不要那
种一览无余的晴好天气。 ![]() |
[7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18 13:04
处在迎风口的植物就大不一样了,凝结上了厚厚的雾凇。
![]() |
[6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17 12:35
冷空气强度不大,背风坡面的植物上没有形成雾凇。
![]() |
[5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15 13:02
上山日期应选择在每次降水过程即将结束之前,等待天气放晴。
尤其是冷空气南下形成的降水过程之后易形成沉积的浓厚云层。 这次10月底的冷空气形成了雾凇。 ![]() |
[4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14 13:08
山上秋色正浓,随身携带的DC应付这类小景节省了胶片,只是光圈,速度由不得自己。
色彩要求也不能过高,红叶的色彩还原使我惊讶。 ![]() |
[3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13 13:11
96年完成十上黄山后,97年开始顺应西北风大潮去游历西部大好河山去了。
久违14年再上黄山感觉山上多了一些人造的东西。 ![]() |
[2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12 15:34
去年10月第一次在秋季上黄山,与以往感受大不同。
![]() |
[1 楼] hanzhong
[老坛泡菜]
11-7-12 15:29
早先常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如今则是:感悟黄山,天下无山。 口气越来越大,黄山却依然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