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地球第三极 —— 穿越西藏10000里自驾摄影
12295
290
[21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29
纳木措转经老妇
![]() |
[20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28
我拿着D3s数码机,陪着夫人在“守门怒神父母像”附近留影纪念,我的堂弟因高原反应喘不过气,留在车上休息。夫人骑上一匹马在雪天中向湖边走去,我在马下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不停从各个角度给她留影,55岁的人在风雪交加的海拔4800米高原上不停地跑,容易吗?!男人嘛,就是要在关键时刻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湖边有几个※※牵着几头装扮漂亮的牦牛在风雪中等待几乎不可能来的游客,一见到我们,立即围上来揽生意。“10块钱骑牦牛下到纳木措湖里走一圈!”,听见※※说可以骑牦牛下到湖里,夫人立即来了兴趣,挑了一头漂亮牦牛,在※※的搀扶下骑了上去。我在旁边赶紧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咔嚓,咔嚓”,一会单拍,一会连拍。当牦牛从湖中走上岸,夫人下牛后正与我兴致勃勃交谈时,只听脑后传来※※阴沉沉的声音:“每拍一张照片10元,你们拍了一、二十张!”。夫人兴致勃勃的笑脸立即转变为愤怒的表情,在风雪中与※※理论起来。见我们势单力薄,对方人数众多,我本想多给一些钱免惹麻烦。但夫人坚定地态度和不屈地斥责,让我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在夫人说到:“你们这样乱来,严重伤害了我对藏族同胞的感情!”时,对方似乎感觉到此举关系民族之大问题,便不再坚持,仅收了10元了事。我眼中夫人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她为维护景区物价稳定、各民族和睦团结是多么的执着呀!我希望其他人向我夫人学习,在※※※领导下,平抑物价,消除通胀,保持稳定!
![]() |
[19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25
2010年10月,我与夫人和堂弟一行3人单车再次来到纳木措,计划住两个晚上,好好欣赏、拍摄纳木措,了却09年的愿望。当我们到达门票处,派出所的民警告诉我们当天晚上可能会有大雪,如果进入景区,因大雪会导致海拔5200米的纳根山封山,我们将被堵在纳木措不能出来。既然已经来到大门口,还是决定进去看一看,便买了每人120元的门票,前往纳木措。在到达扎西岛前开始下雪,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到了扎西岛,问了几家客栈,店老板都说派出所民警已通知各店,不要安排短暂住宿的客人,由于我们假期有限,自驾日程安排较紧,只好在风雪中简短拍摄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
|
[18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20
纳木错 林哈夫617sIII XL90mm
![]() |
[17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16
纳木错迎宾石
![]() |
[16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14
我背着重达30公斤的器材,近2公里的石头山路上紧走慢赶,在太阳即将落山时,到达合掌石前。架起两台机器鬼迷心窍的对着西落夕阳测光,取景拍摄。在太阳完全落山,天色已暗下来时,我用林哈夫617拍摄了一张曝光时间为360秒的蓝调纳木措合掌石,做为当日收机之作。回深冲洗出胶片,其它多张对落日亮处测光拍摄的片子全部欠曝,无法使用,就这张360秒曝光的蓝调片子成了合掌石的唯一,也是纳木措组照中的上乘之作。天空中部酷似人头的云彩与合掌石,暗示了彼此之间的某种呼应;天边云层透出的亮光,将合掌石的轮廓和两石间的空隙烘托出来,突出了主题;天空亮部映射下的纳木措湖水,右侧小山的剪影和几条经幡,表现了环境;长达360秒的曝光,使缓慢移动的云彩有了动感,如同放射状流云;大面积幽蓝的色调,增添了圣湖的神秘感。
![]() |
[15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12
在扎西岛湖边有一些溶洞,洞壁上刻有许多岩画。在一溶洞上方有个小孔,当地求子的※※,会将一块捆有经幡条的石块扔向小孔,传说经幡石块若能从小孔穿出,当天晚上就能使妻子怀孕。
![]() |
[14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07
摄影团在纳木措门票处买票后,车队进入景区。快到纳木措的扎西岛时,见路边不远处草原有几顶帐篷,旁边一些※※男女在跳舞。车队驶向湖边草原的帐篷,我们下车和※※聊天谈话,高兴之余,他们又列队开始唱歌跳舞。我们围着藏族同胞不停地抓拍,来自生活和劳动的舞姿中,显现出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优柔,没有任何修饰的歌声,有着原生态的穿透力在草原上飘逸。蓝天、白云、阳光、湖水、草原,以及藏族同胞欢乐地歌舞和快乐的神情,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佳境。
![]() |
[13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05
青藏线雪中藏羚羊
![]() |
[12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03
天堂牧场
![]() |
[11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5:00
青藏线景色不错--油画
![]() |
[10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4:58
第二次到※※原选择从滇藏线进,但了解到从中甸到德钦的公路全封闭维修,而且在芒康东达山的塌方还未抢修通,只好选择路程更远的青藏线入藏。不过这条线经过古城西安、青海湖、可可西里、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口、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等,一路有不少美景可供拍摄。从青海格尔木到※※的青藏线,对许多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格尔木海拔约2800米,在7个小时内就上到5000多米,不少人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而当天只能到海拔4600米的那曲食宿。因此,选择此路线的人要做好充分准备,防止出现意外。自驾车的还要注意,务必将年检、交强险等各种窗花贴在前车窗,我们在翻越昆仑山前的一个县城,被当地交警拦下,因没有贴交强险窗花,要罚款200元,经我夫人交涉,减至100元。同时被拦下的还有其他两台车,其中有一台羚羊小轿车是广东佛山的,车上两中年男子,从广东出来已经20多天了。他们是从川藏线进藏的,在经过芒康塌方处时,车轮卡在临时用圆木搭建的简易桥上,由于车小体轻,被守桥的※※战士搬了过来。两人一提起川藏线,就连连摇头,不停的说:“太难走了,太难走了!”,看着小羚羊这么低的底盘都能通过川藏线,我们的底气顿时粗了起来,估计可以轻松穿过。昆仑山口正下着雪,公路上已铺满积雪,我全神贯注的观测道路,小心翼翼的驾驶调整到雪地模式的路虎。突然,我堂弟大叫一声“藏羚羊”,只见公路左侧有大概10多只藏羚羊在风雪中寻找食物,我赶紧停下车,拿出D3s准备取下28-70mm镜头,换上80-400mm镜头。就在这时,堂弟打开了车门,我赶紧说“不要下车,会吓跑藏羚羊的”,但他不予理睬,冒雪走到车外,让我夫人用他的卡片机给他来张留影。藏羚羊被他一下子吓跑到远处,我来不及更换镜头了,放下车窗就拍,藏羚羊越跑越远。事后我臭骂了堂弟一顿,没办法,他第一次进藏,第一次看到藏羚羊、第一次与摄影人外出拍照,一切都新鲜,又不懂摄影的规矩,嗐,气死我了!
![]() |
[9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4:55
2009年6月这个摄影团共有15人,来自上海的有6人,其中有包括11岁的小孩三口之家;来自广东的有6人,其中阳江3人,广州1人,深圳1人,汕头1人;另外3人分别来自北京、吉林、澳大利亚,再加上摄影团指导谢老师和四位驾驶陆地巡洋舰的司机共20人。由于大家过去不熟悉,我按来自的地方和所用的设备分别给每人取了个绰号:对广东阳江三人按所用设备分别授予阳江4×5(他用的主要设备是林哈夫4×5大画幅相机,还带有佳能数码单反机)、阳江617(他的主要设备是木料与金属制作的617及两台数码单反机)、阳江612(他的主要设备是骑士612,另加两台数码单反相机),广州老徐授予徕卡徐(他用的是徕卡M6及一堆镜头)、汕头陈先生授予哈苏陈(他用的是哈苏全套设备)、还有上海高、北京高、校友刘等。上海高一家带了尼康D3、D700、D200等多台数码单反相机,他本人是上海某区摄影协会副会长,他11岁的儿子拍摄的作品曾获上海市儿童摄影一等奖。全团7人用胶卷,8人用数码。我们一行20人中除上海高的太太外,就只有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女孩(其实她是有一个孩子的年轻妈妈),由于她和我被分配在一个车上,在途中我与她又经常同住在一个房间(房间当然还有其他人),就授予我的摄影老婆荣誉称号,哈哈…。
|
[8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4:52
※※是我多年梦寐以求前往拍摄的地方,但可怕的高原反应和恐怖的民族主义传说令我望而生畏。近几年我多次前往川西、滇西拍摄,对海拔4000多米稀薄氧气的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与川西、滇西地区的藏族同胞有了广泛和友好的接触,消除了误解,为前往※※打好了基础。2009年5月中旬我出现了头晕现象,到医院检查确定为高血压症,心想趁目前症状还不太严重,必须赶快去一趟※※,怕今后身体不能适应5000米高原环境。经与四川谢老师联系,正好6月中旬他们要组一个从※※到阿里的16天※※摄影团,我申请年休假获批后,马上开始进行准备。考虑到※※的大场面景色较多,立即到香港花68,000港元买了一台红色纪念版的林哈夫617 sIII全画幅相机,原配一个90mm镜头,但没有购买中灰镜。利用周日到南澳试拍,发现走片不对,立即向有此机的朋友咨询,掌握了此要领后再次试拍成功。又去买了摄影箱、新款大号摄影包、适应林哈夫的15mm尼康快门线及快装板,准备了60卷柯达E100VS和15卷富士RVP50共75卷胶卷等,订购了川航从深圳到成都、成都到※※,价格仅为1100元的最优惠联程机票。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我不幸染上感冒,并伴有发烧症状,而此时正是全国严查※※※※流感的时候,就在我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机场就在从北京到※※的乘客中检查出发热病人。为了使这次不太可能再有的机会丧失,我到药店买了100包头痛粉,在出发前三小时加倍服用,在安检前再次加倍服用,顺利通过深圳机场和成都机场的检查,接着再按上法,又通过了成都和※※机场的检查,2009年6月12日上午10:00我肩背手提一个大号摄影包、一个大号摄影箱、两个三脚架、一个生活用品旅行箱共计近100斤的行李顺利出了机场,面对飘着朵朵白云的湛蓝天空大喊一声“※※,我来了!”。
![]() |
[7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4:49
自驾拍摄路线和日程
此路线可全程自驾,也可乘坐飞机到青海格尔木市,包车拍摄到※※邦达后,再乘飞机回到所在城市。拍摄行程安排如下: D01 :广东 深圳-湖北 武汉 (全程约 1120公里 13h) D02 :湖北 武汉-陕西 西安 (全程约 770公里 9h) D03 :陕西 西安-青海 西宁 (全程约 856公里 10h) D04 :青海 西宁-青海格尔木 (全程约 770公里 10h) D05 :青海格尔木-※※ 那曲 (全程约 827公里 14h) D06 :※※ 那曲-※※纳木措 (全程约 240公里 5h) D07 :※※纳木措—※※ ※※ (全程约 240公里 5h) D08 :※※ ※※—※※ 珠峰 (全程约 620公里 10h) D09 :※※ 珠峰-※※ 吉隆 (全程约 440公里 9h) D10 :※※ 吉隆-※※ 霍尔 (全程约 610公里 10h) D11 :※※ 霍尔-※※ 札达 (全程约 260公里 8h) D12 :※※ 札达 (全程约 100公里 ) D13 :※※ 札达-※※塔尔钦 (全程约 220公里 6h) D14 :※※塔尔钦-※※ 普兰 (全程约 100公里 2h) D15 :※※ 普兰-※※ 仲巴 (全程约 400公里 8h) D16 :※※ 仲巴-※※ 江孜 (全程约 760公里 10h) D17 :※※ 江孜—※※ 乃东 (全程约 330公里 8h) D18 :※※ 乃东-※※ 鲁朗 (全程约 510公里 11h) D19 :※※ 鲁朗-※※ 然乌 (全程约 290公里 8h) D20 :※※ 然乌-※※ 左贡 (全程约 291公里 7h) D21 :※※ 左贡-四川 徳钦 (全程约 380公里 10h) D22 :四川 德钦-四川 亚丁 (全程约 410公里 10h) D23 :四川 亚丁 D24 :四川 亚丁-四川新都桥 (全程约 428公里 8h) D25 :四川新都桥 (全程约 210公里) D26 :四川新都桥-四川 成都 (全程约 400公里 8h) D27 :四川 成都—湖南 邵阳 (全程约 1300公里 13h) D28 :湖南 邵阳—广东 深圳 (全程约 800公里 10h) 全程途径广东、湖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十一个省市,约14000公里以上,※※境内(D05-D21部分)约6700公里。 |
[6 楼] 孤影自赏
[资深泡菜]
11-10-17 14:25
精良的装备,坐等赏片。
|
[5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4:05
我的摄影包
宽幅胶卷相机(6CM×17CM) 机身:林哈夫617sIII标准版 林哈夫617sIII纪念版 镜头:XL90mm f5.6 XL250mm f5.6; 中画幅胶卷相机(6CM×6CM) 机身:哈苏503CW 哈苏903SWC(梦中情人) 38mm f4.5 镜头:CFE 80mm f2.8 CF 180mm f4 CF 250mm sa(神镜)f5.6 CFE 350mm sa(神镜) f5.6 CONVERTER 2XE 2倍增倍镜 后背:A12 2个 135相机 机身:尼康D3s 全画幅高感光数码 镜头:尼克尔AF-S 16mm(鱼眼) f2.8 尼克尔AF-S 17-35mm f2.8 尼克尔AF-S 28-70mm f2.8 尼克尔AF-S 80-200mm f2.8 尼克尔AI AF VR ED80-400mm f4.5-5.6D 尼克尔AF MICRO 105mm f2.8 尼克尔TC-20E 2倍增倍镜 其他器材 脚架:捷信GT3530LSV 曼富图055MFV 曼富图190NAT3 云台:冈仁波齐 NB1-B 曼富图 141RCNAT 3030G 测光表:SEKONIC L-558 快门线:尼康快门线3根 尼康MC-20 存储卡:SanDisk 16GB(CF)两块 [千醇王 编辑于 2011-10-17 14:09] |
[4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3:29
拍摄※※风光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5月-7月和9月下旬-10月,其中5月-7月上旬的天气稳定,雨量较少,珠穆朗玛峰和冈仁波齐等雪山晴天的概率较大;10月是※※的金秋时节,天气也较稳定,树叶色彩斑斓,是摄影的最好时段。我所设计的摄影路程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活动,经常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方行走和住宿,需做好下述准备:
1. 预防高原反应; 2. 因天气寒冷且日照强烈,需携带抗风遮阳和御寒防冻的服装与装备; 3. 由于拍摄地点偏僻,需备足胶卷和电池,选带能抗风的稳固三脚架; 4. 拍摄时,在正常测光的基础上要减半档曝光量,尽量不使用偏振镜和滤色镜。拍摄雪山的正确测光方法:早晚阳光照到雪山发红时,直接按红色的雪山(最亮处)测光,太阳升高时,对发白雪山的岩石和山体(灰部)测光。日落之后不要急于打道回府,可用长时间曝光(30秒以上)方式拍摄蓝调照片,此时拍摄的云彩有流动效果,甚至可拍摄出漫天星斗轨迹(2小时曝光)的奇特效果; 5. 此次行程较为艰苦,食宿和卫生状况相当恶劣,带足洗漱用品,最好带睡袋、必要的方便食品和照明用具(如节能头灯或手电); 6. 摄影路线全程基本只有90号汽油,对燃油要求较高的车辆应配备油路清洁剂; 7. 高原气压低,要随时检查汽车轮胎因气压原因产生变化的胎压,及时减气或补气,避免胎压太高或太低导致轮胎损坏; 8. 此段路况较差,对车辆损坏程度较高,※※之外的汽车维修店,除日本丰田的陆地巡洋舰和霸道外,其它豪华品牌的越野车一般不会修理。因此,出行前要认真保养并带足备品备件,特别要多带备胎,尽可能配备防滑链。 9. 出行前在所在城市办理珠峰、吉隆镇吉隆乡、阿里地区普兰县和扎达县的边境通行证。 |
[3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3:27
2010年我进行了充分准备,大量收集有关自驾进藏的信息,周密设计路线与日程,认真准备汽车备品备件和摄影器材,带着夫人、堂弟,驾驶路虎发现3,一行3人单车于9月30日晚10:00从深圳出发,经武汉、西安、西宁到格尔木,由青藏线北进※※,由川藏线东出※※,并再次去了稻城、亚丁、新都桥,经成都、重庆、贵阳、湖南衡阳回到深圳,历时26天,穿过大半个中国,途径10个省市,自驾行程27,400多里(13,700公里),收获不少。为方便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按照我自身两次进藏的体会,设计了穿越※※10000里自驾摄影路线。从深圳自驾出发28天的总里程为28,000里(14,000公里),若以青海格尔木为起点进藏,以云南徳钦为终点出藏,在※※境内需17天,行程是13,000里(6,500公里)。北起那曲唐古拉山口,南到日喀则珠峰大本营,西抵阿里扎达古格王朝,东至昌都芒康澜沧江峡谷。在该区域中包括了※※三大圣湖:羊卓雍措、玛旁雍措、纳木措;主要的雪山:世界第一高的珠穆朗玛峰、世界神山之王冈仁波齐峰、中国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峰、喜马拉雅“神女峰”纳木那尼峰;重点的冰川:世界海拔最低的米堆冰川、来古冰川、卡惹拉冰川等。途径※※境内所有区、市,即:那曲地区、日喀则地区、阿里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昌都地区和※※市。
|
[2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3:18
※※阿里
|
[1 楼] 千醇王
[泡菜]
11-10-17 12:02
被称之为“遥远的地球第三极”的※※,是一个既神秘而又令地球人向往的地方,白云朵朵装扮的湛蓝天空,暮色晨光辉映的圣洁雪山,褐红土地围绕的翡翠湖泊,金红夕阳逆射的牦牛藏羊,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这里的一切充满了诱惑,是摄影人的天堂。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缺氧环境,因强烈高原反应造成人员死亡的众多信息,使我多次打消前往拍摄的念头。2009年5月因检查发现自已患有轻微高血压症,感觉去※※的机会可能会渺茫,必须趁目前病症不严重尽快前往。于是赶紧联系四川老谢摄影师,参加了6月中旬的“走近阿里”16天行程摄影团,了却了多年的心思。
通过这次拍摄的经历,我认为参加摄影团是不可取的方式。摄影团人数一般都在十几人以上,参团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的想法、需求不一样,加上组团单位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参团者的拍摄需求不能全部达到,总是有许多遗憾。因此还是与朋友们自驾或包车前往拍摄的效果最好,可以随自已的想法去拍摄各处的风光,在各处拍摄的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可长可短,按自已的需求进行调整,而不限于摄影团固定路线、固定时间、固定的万人拍摄点。若要在※※包车要找专门跑摄影线路的司机,这些人对各摄影点及最佳拍摄时间熟悉,可以极大地提高拍摄效率。通常在※※包车,费用在800-1000元∕天,另外要负责司机的食宿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