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长帖连续,旷日持久)
27338 1080
[15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5 10:14
<张传民  2012.7.11摄>
[150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5 10:11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531)
三十七返宽甸第三天(2012.7.11)
昨回宽甸就下雨,不大不小一整夜,今早仍没有停的意思。早上7点多的客车,我直奔红石砬子中蒿五队。下了车刚8点,我撑开雨伞向村里走。这里4年前来过,那次是带着“久久合家欢”节目组来采访张传民。那时他已经脑血栓10来年了,但恢复的挺好。又过了4年,他现在什么样?
雨一直下着,大门紧闭,敲也没人应。我自己把门弄开,径直进到屋里,才见到张传民和大嫂。时隔4年,都没怎么变样,张传民刚刮了脸,显得很精神。我问大嫂往永甸方向的车,知道9点有一趟,就决定坐那趟车走,于是立即拿出相机拍照。
我告诉张传民,今年是咱学校60年校庆,我的这些宽甸校友的片子,将在校庆时展出。说话间,拍了好几张,我要的第二张片子就完成了。
没说更多的话,都挺好的就行。出村上公路,客车准时来了,我坐到滚子沟下来,去寻找这个村的※※——在本帖上结识的网友“大队干部2010”,了却了一桩心愿。(531)
<中蒿五队  2012.7.11摄>
[14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2 20:49
<三叔送我到小道  2012.7.10摄>
[14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2 20:47
<老将三叔  2012.7.10摄>
[14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2 20:45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530)
这一项任务完成了,挺圆满,心头一阵轻松。我谢绝了刘老师的邀请,离开小汤石准备下一个任务。小汤石和大汤石仅隔着一个不大的转庙岭,我不能不回大汤石我的“老家”看看。从小汤石围子开步走,不到一小时就下了岭,中途还拍了一下转庙岭的矿。
过河就是五队,第一家就是老将三叔,我一定要去看看。见面才感觉,三叔真的老了。三叔已90多了,风烛残年,难于自理,但他就是不去敬老院,村里人谁劝都不行。我试着跟他说,也说不服他。我掏出点钱来,三叔急忙拒绝。我说,当年你把我们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今天我还能为你做什么呢……离开时,三叔送到小道上,我一步三回头,下次何时来?
从北到南走过整个五队,一路没见熟人,直奔老秦老婶家。老婶身体还硬朗,和小孙子在家。我由于还有事要办,不敢久留,中午就堵客车回了宽甸。(530)
<转庙岭的硼矿,据说是大连人在经营  2012.7.10摄>
[146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0 21:36
<3张片子中的第一张完成了  2012.7.10摄>
[14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0 21:35
<把酒洒向墓前  2012.7.10摄>
[14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0 21:33
<姜大哥在添土  2012.7.10摄>
[14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0 21:31
<刘老师在添土  2012.7.10摄>
[142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0 21:28
<蒿草中的墓  2012.7.10摄>
[14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0 21:26
<我割了两枝白百合  2012.7.10摄>
[140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20 21:24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529)
三十七返宽甸第二天(2012.7.10)
姜大哥在小汤石一队插队两年多。离开40多年了,这次携老伴专程回访,是因为“老做梦”。而我下乡是在大汤石,这次到小汤石是看望老朋友刘老师。我和刘老师的交情始于1991年的为李文忠扫墓,20多年里,我们成了莫逆之交。
今天我们要再去为李文忠扫墓。刘老师一定要陪着,姜大哥不顾年高体弱执意要去,我们就乘7点的客车从沟里“下来”,在小汤石“围子”(四队,村委会驻地)下车。
细心的姜大哥进了一家商店,挑选了一瓶酒,出来又看到一户人家门口盛开的鲜花,就跟刘老师说:咱们买他点行吗?刘老师进去商量,人家爽快地同意了:“给留点就行,秋天还要将媳妇呢!”我操刀割了2枝白百合,又割了几枝黄花,就心满意足了。刘老师在围子里又借了把铁锹,我们一行三人趟过小汤石河,缓步上山。
原先的落叶松林子已经砍伐了,现在是新栽的小树苗,视野开阔,在一片小凹地里,我们找到了那个墓。正是盛夏,蒿草长得高过小树苗,土堆已平坦了,与周围草地浑然一片,若不是有墓碑和坟头,还真难看出来。想来上次添土还是1996年那次大汤石18位老知青集体重返。
我们三人轮流挥锹 ,砍掉大草,加高土堆,最后把那束鲜花摆放在墓碑前,把酒洒在墓前。在我们做这些的时候,阴沉的天滴下了几个雨点。
姜大哥协助我拍摄,3张片子中的第一张完成了。(529)
<这是我与刘老师的第六次合影  2012.7.10摄>
[13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19 22:59
<日落后,在院子里的晚餐,太惬意了  2012.7.9摄>
[13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19 22:57
<到刘老师家要过小河,独木桥换成宽的了  2012.7.9摄>
[13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19 22:55
<路上又遇见了三嫂,杨会香,这次一定拍下来  2012.7.9摄>
[136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19 22:54
<刘老师到车站迎接我们,把我们接回家  2012.7.9摄>
[13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7-19 22:44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528)
第三十七次重返宽甸(2012.7.9——13)
今年是我的母校——大连辽师附中校庆60周年。前不久,校庆办的老师找到我,知道我玩摄影多年,希望我届时拿出点东西摆到校史馆。我立刻想到了宽甸,这个与我们学校※※割不断的地方,这个我拍摄了多年的题材。我想,从宽甸那浩繁的片子中,把有关我们学校的挑出来,精选一下,就可以拿得出。如果是这样,我还应该再拍3张片子。
与此同时,一位当年在小汤石下乡的姜大哥也想返乡寻访,我们决定同行。他在庄河,我在大连,我们在宽甸客运站会和。
三十七返宽甸第一天(2012.7.9)
从不同的地方出发,中午我们在宽甸客运站会和,想来也有4年不见了。略等片刻,我们就登上宽甸至小汤石的客车,在车上,姜大哥就认了老乡。40多年了,乡亲们不仅记得他,而且还能认出他,这让我这个局外人都十分感动。客车一直到小汤石最沟里——一队停驻,老朋友刘老师在车站迎接。(528)
<在车上就开始了认乡亲  2012.7.9摄>
[134 楼] 不息 [资深泡菜]
12-7-8 11:18
好!他日我们再去。
[13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30 20:40
<宽甸新客运站。我重返宽甸以来,这是第四座客运站  2012.6.22>
[132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30 20:38
<车在石柱子村停留,看见“王奎荣”仍是柱参的名牌,而其人已逝2012.6.22>
[131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30 20:38
<车在石柱子村停留,看见“王奎荣”仍是柱参的名牌,而其人已逝2012.6.22>
[130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30 20:35
<赶集购物的农民  2012.6.22>
[129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30 20:34
<车到振江,街上非常热闹,明天是端午节  2012.6.22>
[128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30 20:32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527)
三十六返宽甸第五天(2012.6.22)
今天我们踏上归途。
本来计划坐车到上蒿沟下来,走10里路去中蒿沟看看张传民,从那再去永甸的滚子沟,拜访一下在本论坛相识的网友“大队干部2010”,再奔丹东回家。无奈老伴身体突发不适,不敢再消耗体力,就直接到宽甸,再经丹东回家了。这一次宽甸之旅就叫做“录江游”。(527)
<车过大青,正逢大集  2012.6.22>
[127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29 20:34
<十斤重的大鲤鱼,收购价400多元  2012.6.21>
[126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29 20:32
<杀猪  2012.6.21>
[125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29 20:30
<采摘野生毛樱桃  2012.6.21>
[124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29 20:24
<村里的活动  2012.6.21>
[123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29 20:17
<赵大哥在下料  2012.6.21>
[122 楼] 行摄匆匆糟老头 [资深泡菜]
12-6-29 20:13
流银岁月——我的宽甸之旅(526)
三十六返宽甸第四天(2012.6.21)
起早爬山,又一次登上神仙顶。由于大雾不散,在山上白耗6个小时一无所获。而老伴在村里,用小数码“瞎拍”,却也记录了她感兴趣的事物。(526)
<赵大哥的院子角落  201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