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小外孫成長記
26533 2055
[916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3:17
《龍門陣》

       人們在這裏為他塑像是因為他曾為維修、改革都江堰做出過貢獻。說說他吧。

       丁宝桢,晚清名臣,(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在台湾推动了电报、煤矿等民用企业开发。1886年死于四川总督任上,葬于济南。
       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和孙均士在宝庆议事准备南下出差事,因出差遇险,就带十几人来到铜仁,後来来到平远州。母丧居乡期间,变卖家产,召募乡兵※※汉族和苗民起义。1860年(咸丰十年) ,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

      在上海期间他担任江海关监督,曾抓获江海关一名贪污犯唐阿七,通过对唐阿七(唐国华,唐廷枢的本家兄弟)用刑,榨取唐阿七数万两白银,这是江南制造局初期最重要的一笔资金来源。
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奉命※※宋景诗黑旗军起义,因“擅议招抚”,被革职留任次年迁任布政使,1865年,因僧格林沁率军※※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失败,遭追究。1867年3月由阎敬铭举荐晋升为山东巡抚,与淮军李鸿章部合力围剿入鲁东路捻军。次年,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城,丁宝桢率兵驰援,保护了京城安全,朝廷更加器重,数次降旨褒  奖。1869年秋,慈禧太后宠幸的太监安德海出京南下采办途经山东,一路大肆张扬,招纳权贿,无人敢触之。至泰安时,丁宝桢以太监出都门违犯清朝祖制为由,将其抓拿,押至济南正法。此事轰动朝野,颇为人称道。同年,在济南建尚志书院,招收各府州县儒生来院讲习,兼收愿学天文、地理、算术者。1871年,黄河于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交通阻塞,多数州县被淹。负责治河的大臣建议第二年动工堵筑。丁宝桢力请即时于水涸时动工,并※※亲自督修。不到两个月竣工,费半而功倍。后黄河又在石庄户决口,河水夺流南下,山东、江苏、安徽数百里受灾,运河交通废弃,朝廷上下治水之议莫衷一是。1874年,他毅然奏请督工堵筑,河水专注于大清河入海。时日本挑衅,谋以武力侵略中国,丁宝桢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今蓬莱)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1875年(光绪元年),奏请在济南北郊新城购买民地,创设山东近代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1876年10月,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任四川总督10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1885年(光绪十一年)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时,丁宝桢加紧筹划西南防务,1886年在成都病故。1887年(光绪十三年),归葬于济南华山南坡。
       他治军严厉,常在半夜期间查巡岗哨,如哨兵打盹、瞌睡,他便用小木棍、竹竿敲打哨兵的脑袋。
       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自身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至死不能还清。丧归时,赖僚属集资方成行。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着有《丁文诚公奏稿》。
       

[915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3:06
《龍門陣》

都江堰景點有幾個名人塑像,我注意到了丁寶楨。
[914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2:57
《龍門陣》

安瀾橋遠眺。
[913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2:55
《龍門陣》

塑像的說明文字碑。
[912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2:54
《龍門陣》

       說到這座安瀾橋還要說說它為何也叫夫妻橋。
      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這裏有這麽個故事。 話說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在清朝初年有一个姓何的先生,是当地出了名的为民着想的人,有一次他和他的妻子何夫人去游山玩水,到了岷江,看见了官船在摆渡人们,他们夫妇也想去对岸,过去一打听,妈呀!一人乘船10两银子,夫妻过河30两银子,这些狗官的行为使夫妇二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回到家里,何先生彻夜难眠,在想如何在两岸架一座桥讓人們安全過河且断了狗官的财路。
一天、两天、三天,何先生不吃不喝想了三天,何先生一筹莫展,在第三天夜里,何先生看见何夫人在刺绣,看见了那块布,它架在框子的上面,而不会掉下来,心想:我为什么不能在空中架一座索桥呢,说干就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架好了一座索桥,那些狗官记住了何先生的过,要报复他,桥的两旁没有扶手,再加上不稳定,很容易掉下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一个酒鬼喝醉酒过河不小心淹死了(还有别的的说法:桥尚未完工时,两个樵夫不顾劝阻,顶风过桥,落水丧生。渡口“把头”买通官府,诬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狗官们抓住时机迅速将何先生逮捕并处死,何夫人的知此事后悲痛欲绝,想投河,可想到丈夫不明不白便死了,她也死了,会对不起天上夫君的亡灵,所以她决心为夫君洗冤。
一天,她漫步大街,看到一个耍杂的只见那人两手抓住两根立着的木棒,全身腾空,她忽然想到在桥上装扶手,人们走在桥上就安全多了,经过两天便装上了扶手,从此,人们称安澜桥为“何公何母”桥。
自从那以后就再没有人见过何夫人了,一个渔夫说他在河里看见了何公何母的身影,何母完成夫君的心愿去陪夫君了,他们夫妇在河※※享天伦之乐,与日月同生,天地共存!
桥上横铺木板,竹缆为栏,行走平安,故名“安栏桥”,后改安澜桥,取不畏波澜,安然过江之意。人们为感激何先德夫妻的功德,又称“夫妻桥”还称“何公何母桥”。
[911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2:45

《龍門陣》

       在都江堰鱼嘴之上,有座橋叫安澜索桥,它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也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它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910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2:36
《龍門陣》

上圖是這次拍的。90年代也曾拍過,不過在前幾年(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時給震塌了,現又修起來了。 本帖最后由 普拉那 于 2013-3-23 22:42 编辑

[909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2:33

《龍門陣》

       都江堰有個治水“三字经”。那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都江堰水文化,是千余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经验的概括,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這個三字經是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和行为准则。“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
      曾经有人批评《治水三字经》中的“遵旧制、勿擅变”是保守思想的反映。实践证明《治水三字经》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值得珍视和继承。所谓遵旧制、勿擅变者,就是在治理都江堰时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治水三字经》就是千百年来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勿擅变”不是不变,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实践证明《治水三字经》文化内涵,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随着人们继续实践,《治水三字经》的意义将与时俱进,长期指导着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
        都江堰工程按水势和地形特征,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卧铁展示淘滩标准,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人们称之为治水“八字格言”)和“深淘滩,低作堰”等遗迹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功能显著,显示出都江堰水文化特征,具有深远的※※和现实意义。至于降伏孽龙的传说,望娘滩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文化内涵深刻,体现了人们对都江堰的爱护和依恋之情。宝瓶口的水尺和古水则,更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指导着灌区人民正确运用都江堰水资源,使灌区工农业生产能够乘势利导,驱利避害。中※※※※※成立之初,※※每天在《川西日报》公布都江堰宝瓶口水位,让灌区人民及时掌握都江堰水情,安排生产和防洪抗旱等工作。宝瓶口水则,至今仍具有指导灌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意义。李冰神像的出土,“卧铁”的发现,展示都江堰水文化,引起人们对建设都江堰先行者的缅怀和崇敬。
[908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2:21
《龍門陣》

     這裏岷江右岸的山坡上有座廟,叫二王廟。它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 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本帖最后由 普拉那 于 2013-3-23 22:21 编辑

[907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0:32
《龍門陣》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为了控制水流量,在进水口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华阳国志·蜀志》)。这些石人显然起着水尺作用,这是原始的水尺。从石人足 和 肩 两个高度的确定,可见当时不仅有长期的水位观察,并且已经掌握岷江洪、枯水位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通过内江进水口水位观察,掌握进水流量,再用鱼嘴、宝瓶口的分水工程来调节水位,这样就能控制渠道进水流量。这说明早在2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经掌握并且利用了在一定水头下通过一定流量的 堰流原理.在都江堰,李冰又作石犀五枚,……二在渊中 (《华阳国志·蜀志》), 二在渊中 是指留在内江中。石犀和石人的作用不同,它埋的深度是作为都江堰岁修深淘滩的控制高程。通过深淘滩,使河床保持一定的深度,有一定大小的过水断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河床安全地通过比较大的洪水量。可见当时人们对流量和过水断面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用。这种数量关系,正是现代流量公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906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0:31

《龍門陣》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905 楼] 熊看 [资深泡菜]
13-3-23 20:27
普兄,今春五棵松交易会定在4月13、14两天,据说是为庆贺开业15周年,好像下周还有15周年店庆优惠等活动没兴趣就没记日子,有兴趣就去转转吧。
[904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0:25
《龍門陣》

       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其中堰首包括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位于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外江位在西,又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行洪;内江位在东,是人工引水总干渠,主要用于灌溉,又称“灌江”。鱼嘴决定了内外江的分流比例,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关键。
      内江取水口宽150米,外江取水口宽130米,利用地形、地势使江水在鱼嘴处按比例分流。春季水量小时,四成流入外江,六成流入内江以保证春耕用水;春夏洪水季节时,水位抬高漫过鱼嘴,六成水流直奔外江,四成流入内江,使灌区免受水淹。这就是所谓“分四六,平潦旱”。此外,在古代还使用杩槎来人工改变内外两江的分流比例。杩槎是一种以数根圆木为骨架,外覆竹席,内灌泥沙的截流物体。当需要时,只要在一侧的江面放置若干座杩槎,便能减少该侧的水量。一般在春季来水较少时使用这种方法截流外江,增大内江的水流供给,待春耕结束水位上涨后,再砍去杩槎,使水流恢复正常。1974年以后,在外江口建造了永久性水闸,从而取代了杩槎来实现围堰和泄洪。


          這裏主要介紹一下鱼嘴近照目前的鱼嘴平面为半月形,由浆砌条石和混凝土筑成,长80米,最宽处39.1米,高6.6米。鱼嘴堤坝向下游延伸,形成金刚堤,内堤长650米,外堤长900米。金刚堤再往下, 分别是飞沙堰和人字堤。在鱼嘴上游东岸还有百丈堤,全长1950米,将洪水与泥沙逼向外江,并起到护岸的作用。鱼嘴、百丈堤、金刚堤,连同飞沙堰与宝瓶口协调作用,起着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功能。
     ※※上鱼嘴的位置一直在变动。最早的鱼嘴位于白沙河口下游不远处;现在的鱼嘴位于白沙河口下游2050米,这一位置是1936年大修时确定的。都江堰鱼嘴在四川汶川512地震中受损,出现开裂,不过经过修复后影响不大。

[903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20:22
《龍門陣》

今天又去了都江堰(第一次大約是在1996年左右和宋大我出差成都順便去的)。它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1]城西,岷江上游340千米处。都江堰是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年多来都江堰一直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902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9:29
高興!
[901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9:28
造型。
[900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9:26
“小姨說我是小玉米。”
[899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9:25
一月二十五日(三)

今天還在姥姥家。
[898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9:08
《龍門陣》

      這個座落于金沙遗址的祭祀区之上的博物馆园区占地面积30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共35000平方米。裏邊展現了幾千件珍贵文物,包括高贵璀璨的金器,神秘诡异的青铜器、色泽艳丽的玉器和生动写实的石器等等。我到一個地方旅遊很喜歡看這樣的博物館、遺址、古跡等等。今天用一個多小時(本來應多參觀些的,無奈時間不夠,閉館了)花80元參觀這個博物館,超值。

[897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8:57
《龍門陣》

      據介紹到目前为止,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达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器和成吨的象牙、数千件的野猪獠牙、鹿角等。
      這裏的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色泽如初。更令人惊叹的是,玉器上的刻纹细致,几何图形规整。象牙器刻纹工艺绝妙,正像古人所言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其中最大的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出土的12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玉器2000余件,数量宏大,器形丰富;石器近100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其中的跪坐人像造型栩栩如生,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奴隶或战俘,这表明当时的蜀国已比较强大。
[896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8:50


《龍門陣》

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005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太阳神鸟”金饰的蜀绣制品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
太阳神鸟金饰现已采用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也是成都市的非正式市徽。
[895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8:48
《龍門陣》

       這裏已经出土的幾千件文物的精美程度极高。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
       太阳神鸟金饰(亦称“四鸟绕日”金饰),是2001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的一张金箔,属商代晚期作品,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外径为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朝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图案通常解释为:四只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光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的周而复始。也可能与“金乌负日”的传说有关。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得知其含金量高达94.2%。该金饰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
本帖最后由 普拉那 于 2013-3-23 18:55 编辑

[894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8:41
《龍門陣》

我可是直奔主題,趕快走進博物館。

     這座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东距成都市中心约5公里,现已探明的遗址面积约5平方公里,遗址范围地势平坦,起伏较小,遗址内及周围河流较多,遗址的南面1.5公里处是清水河,摸底河更是在遗址内蜿蜒东流,将遗址分为南北两半。自2001年以来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3000余个,又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考古学对遗址命名的基本原则,将包括黄忠村在内的这一区域的商、周时期遗址统一命名为“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是2001年2月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在沉睡了3000年之后被发掘出来,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该文化所处年代约在前1250至前650,在前1000年时较为繁荣。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是没有城墙,约等于三星堆文化的最后一期。2007年在金沙遗址原址建成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遗址祭祀区现场,及文物。
[893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8:32
《龍門陣》

遊玩兒的人可真不少,看舞獅子等各種各樣的活動......
[892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8:30


《龍門陣》

因為過節,這裏在舉辦類似北京廟會形式的節日活動,遺址博物館附近布置的挺漂亮,節日氣氛挺濃。
[891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3-23 18:27

《龍門陣》

在京出發前做了功課,知道成都有個金沙遺址博物館。今兒抽空去了一下,感覺很好。
[890 楼] 熊看 [资深泡菜]
12-12-16 13:59
普拉那 发表于 2012-11-30 23:01
“自己在椅子上晒太阳......”


  
[889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2-12-1 01:22
“媽媽也抱着我看,看得我直發虛啊,哈哈哈!”
[888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2-12-1 01:20
“哈哈....”
[887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2-12-1 01:17
“姥姥仔細看我又長大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