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古典工艺的自留地吧
13173 386
[208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7 12:57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7 11:07
影响最终成像的因素很多,包括中间底、原始底、配药、曝光时间、湿度温度,等等。这是一般古典印相需要控制的因素。我没做过范戴克,但做过别的。一般来说用UV光源的工艺都需要密度大的底片。回头我开个帖子,专门说中间底,哈哈。


好主意,我现在就期待那个老外的胶片了~~马上到手

当然,那个范戴克也与我调的曲线有关。。眼尖的也许看到了。。这张片子是YMC分离后的C。。。。。其实我是在测试那个真空泵的靠谱程度 本帖最后由 囧字当头 于 2012-5-7 12:59 编辑

[207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7 11:07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5-6 23:51
范戴克本身的影调还是挺宽,这个是中间底的问题。

影响最终成像的因素很多,包括中间底、原始底、配药、曝光时间、湿度温度,等等。这是一般古典印相需要控制的因素。我没做过范戴克,但做过别的。一般来说用UV光源的工艺都需要密度大的底片。回头我开个帖子,专门说中间底,哈哈。
[206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6 23:51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6 22:04
看图上方的色阶,好像中间灰有些少,整个画面趋于明亮。是范戴克的特点吗?
这是中间底印的?


范戴克本身的影调还是挺宽,这个是中间底的问题。
[205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6 22:04
看图上方的色阶,好像中间灰有些少,整个画面趋于明亮。是范戴克的特点吗?
这是中间底印的?
[204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6 21:34
胶片总算是出了关了~~

无聊继续弄范戴克。。倒是解决了个胶片与纸张接触紧密度的问题。。直接用家用那种抽真空的压缩袋。。。效果挺好。。。

直接翻拍了~~
[203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4 11:33
正一GT 发表于 2012-5-3 22:58
难道我要悲催?!!我买的是0.1厚的~除了那个样片又买了2米。。爱普生微喷的机子不知道能不能走~


关键看是否卷曲。厚一点的基本不卷。我买到的3M的都卷,进打印机被喷头打到,弄的一片墨。

接触印相工艺对原底片要求挺高的,对镜头要求也高。我用玛米亚7拍的,印出来就很锐利。不是追求多锐,是别的片子看上去就像脱焦了。怪不得人们推崇SWC,或者所有的标刚结构头。数码片子至少打印出片是很软的,没有用过来印相。 本帖最后由 照文三 于 2012-5-4 11:36 编辑

[202 楼] 苏幕遮 [泡菜]
12-5-4 01:24
huayijin 发表于 2012-5-3 14:07
多试试你就知道了,保存得当时臭是很少的情况。很多都有异香。而且臭了就不好用了。


呵呵,你管那叫“异香”。所谓臭了的时候多半大力搅拌以后也没问题。
[201 楼] 正一GT [泡菜]
12-5-3 22:58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5-3 17:03
淘宝有厚的在售


难道我要悲催?!!我买的是0.1厚的~除了那个样片又买了2米。。爱普生微喷的机子不知道能不能走~
[200 楼] 正一GT [泡菜]
12-5-3 22:56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17:34
嗯嗯。要试的话,最好少买,能用再大批量买。主要的问题是,裁好的划痕多。成卷的量太大,怕不能用。
其实古典印相虽然有一定之规,但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很多工艺其实用现代的材料会有突破。我喜欢古典印相是因为这些工艺是开放性的,在复杂的同时,你可以做很多尝试。因此,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也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的做法,只要得到你想要的印制的片子就算成功。
之前做暗房,印出的片子基本是要先做两三张才觉得离自己想要的近了,而每次几乎得到的是接近想要的,完美的片子太难得到了。也许我手潮的原因。也许是受各方面局限太多。放大机、放大纸、底片等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片子出来后是什么样子。而古典印相控制起来更难,但是更有意思。在彻底失败当中经常有惊喜。一旦成功一次,就顺着这路子下去,至少是知道一定的组合套路了。

额~~我说的曝光时间都是树胶的曝光时间~~别的都没做呢~先潜心研究一种再说~别的慢慢来,况且我的要求可能跟你们不太一样,可能画面效果更多一些,而不是图像的层次,锐度这些~呵呵··
[199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3 17:34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5-3 17:03
淘宝有厚的在售


嗯嗯。要试的话,最好少买,能用再大批量买。主要的问题是,裁好的划痕多。成卷的量太大,怕不能用。
其实古典印相虽然有一定之规,但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很多工艺其实用现代的材料会有突破。我喜欢古典印相是因为这些工艺是开放性的,在复杂的同时,你可以做很多尝试。因此,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也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的做法,只要得到你想要的印制的片子就算成功。
之前做暗房,印出的片子基本是要先做两三张才觉得离自己想要的近了,而每次几乎得到的是接近想要的,完美的片子太难得到了。也许我手潮的原因。也许是受各方面局限太多。放大机、放大纸、底片等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片子出来后是什么样子。而古典印相控制起来更难,但是更有意思。在彻底失败当中经常有惊喜。一旦成功一次,就顺着这路子下去,至少是知道一定的组合套路了。
[198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3 17:04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16:37
严格来讲,UV光源是需要加冷却风扇的。很多老外的曝光时间都在20分钟以上,没有冷却就着火了。
碘镓灯的优点是光源集中,印相比较锐利。但需要冷却。


旧蓝晒工艺不晒个30分钟,曝光还真不足
[197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3 17:03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16:15
有一层白色的东西,不是透明的。应该是磨砂的吧。关键是厚度要有,而且不要打卷,否则不好进出打印机。一般淘宝上的厚度都是0.1,太薄了。0.12的就行了。


淘宝有厚的在售 本帖最后由 囧字当头 于 2012-5-3 17:10 编辑

[196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3 16:37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5-3 15:57
所以我自制了个晒版的东东,加了两个用来冷却的风扇,这样能好点


严格来讲,UV光源是需要加冷却风扇的。很多老外的曝光时间都在20分钟以上,没有冷却就着火了。
碘镓灯的优点是光源集中,印相比较锐利。但需要冷却。
[195 楼] 原始部落摄影画廊 [泡菜]
12-5-3 16:35
前几天从设计公司拿到几张废的菲林,等有时间试一下。
[194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3 16:15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5-3 15:59
是磨砂的还是?淘宝上我看到有很多种胶片,国外那个仔细算算价格,还真不如出菲林了。但是出菲林确实太麻烦


有一层白色的东西,不是透明的。应该是磨砂的吧。关键是厚度要有,而且不要打卷,否则不好进出打印机。一般淘宝上的厚度都是0.1,太薄了。0.12的就行了。
[193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3 15:59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15:05
不明白别的工艺,对于类似铂金的,2分钟太短了。细节是需要慢火慢慢烤的,UV光很厉害,几十秒的话,反差会大,细节损失很多。我现在的流程需要7-8分钟。以前也是8分钟,没见烤坏,有可能是我中间放的3M的胶片不抗热。以前中间放一张覆膜用的薄膜,会有更细的高光。晚上再换用覆膜的吧。3M的透明胶片,太透明了,做中间底不好用,还挺贵。我搞到的胶片是在中关村买的,3块一张,目前是最好用的。就是再也找不到那个摊位了,村里太乱。


是磨砂的还是?淘宝上我看到有很多种胶片,国外那个仔细算算价格,还真不如出菲林了。但是出菲林确实太麻烦
[192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3 15:57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15:05
不明白别的工艺,对于类似铂金的,2分钟太短了。细节是需要慢火慢慢烤的,UV光很厉害,几十秒的话,反差会大,细节损失很多。我现在的流程需要7-8分钟。以前也是8分钟,没见烤坏,有可能是我中间放的3M的胶片不抗热。以前中间放一张覆膜用的薄膜,会有更细的高光。晚上再换用覆膜的吧。3M的透明胶片,太透明了,做中间底不好用,还挺贵。我搞到的胶片是在中关村买的,3块一张,目前是最好用的。就是再也找不到那个摊位了,村里太乱。

所以我自制了个晒版的东东,加了两个用来冷却的风扇,这样能好点
[191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3 15:05
正一GT 发表于 2012-5-3 11:49
晒版机可是碘镓灯啊··8分钟太太太长啦!啥东西都照坏了。一般不超过两分钟。如果喷墨打印的中间底的话,我觉得做试条可以间隔20秒一次。菲林的话,我建议还是自己去出一张看看啥都明白了。菲林的工作方式的确是跟喷墨打印不一样~。。~~你可以多出几种线数的看看~200线的,250的,300的。3张A4的最贵不也才36块么~这是我见过在北京最贵的了,有些地方有8块的。


不明白别的工艺,对于类似铂金的,2分钟太短了。细节是需要慢火慢慢烤的,UV光很厉害,几十秒的话,反差会大,细节损失很多。我现在的流程需要7-8分钟。以前也是8分钟,没见烤坏,有可能是我中间放的3M的胶片不抗热。以前中间放一张覆膜用的薄膜,会有更细的高光。晚上再换用覆膜的吧。3M的透明胶片,太透明了,做中间底不好用,还挺贵。我搞到的胶片是在中关村买的,3块一张,目前是最好用的。就是再也找不到那个摊位了,村里太乱。
[190 楼] huayijin [泡菜]
12-5-3 14:07
苏幕遮 发表于 2012-5-2 17:29
一点经验诀窍。。。。
蛋白密封保存一年左右,过滤使用。缺点是。。。有点臭

多试试你就知道了,保存得当时臭是很少的情况。很多都有异香。而且臭了就不好用了。 本帖最后由 huayijin 于 2012-5-3 14:08 编辑

[189 楼] 正一GT [泡菜]
12-5-3 11:49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11:34
抗紫外线可不好玩,说说实际使用,用UV光源曝光时间多长啊。太短的曝光时间得不到应有的细节,太长的曝光时间会导致发热过大从而使紫外线由于其他射线的产生而受影响。昨天晚上我的晒版机曝光8分钟,就把我的打印胶片烤软了,粘在了药膜上,毁了。要是用原始底片,毁了就损失巨大了。

我说的密度是透光度,针对紫外线来说的。300线不知道跟喷墨打印的PPI怎么换算,我用EPSON喷墨,是2880PPI,文件是360DPI的。你说的300线是不是指图像文件存成300DPI的?


晒版机可是碘镓灯啊··8分钟太太太长啦!啥东西都照坏了。一般不超过两分钟。如果喷墨打印的中间底的话,我觉得做试条可以间隔20秒一次。菲林的话,我建议还是自己去出一张看看啥都明白了。菲林的工作方式的确是跟喷墨打印不一样~。。~~你可以多出几种线数的看看~200线的,250的,300的。3张A4的最贵不也才36块么~这是我见过在北京最贵的了,有些地方有8块的。
[188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3 11:34
正一GT 发表于 2012-5-3 11:14
其实菲林的出片方式是实色墨点构成的画面··也就是二位制的像素,墨点是抗紫外线的,就是不透光的。所以好像没有听说有密度问题,如果让我理解你说的密度问题就是我说的线数,线数越高图像网点越细~300线的片子已经是很细了,但是印象完了用放大镜看还是有网点(我是在布面上印的)~很密集~出菲林A4大小我出过的最贵的12块钱。归根结底是工作方式不一样的,所以我说菲林曝光其实不怎么牵扯时间问题,只要树胶固化了再加曝光时间都是一样的(以树胶重铬酸盐为例)。


抗紫外线可不好玩,说说实际使用,用UV光源曝光时间多长啊。太短的曝光时间得不到应有的细节,太长的曝光时间会导致发热过大从而使紫外线由于其他射线的产生而受影响。昨天晚上我的晒版机曝光8分钟,就把我的打印胶片烤软了,粘在了药膜上,毁了。要是用原始底片,毁了就损失巨大了。

我说的密度是透光度,针对紫外线来说的。300线不知道跟喷墨打印的PPI怎么换算,我用EPSON喷墨,是2880PPI,文件是360DPI的。你说的300线是不是指图像文件存成300DPI的? 本帖最后由 照文三 于 2012-5-3 11:38 编辑

[187 楼] 正一GT [泡菜]
12-5-3 11:31
苏幕遮 发表于 2012-5-3 00:48
而且也不必非要大画幅,数码文件也可以了。


嘿嘿,是呀是呀。。。。[/quote]

前几天在豆瓣上刚关注你,应该是一个人吧?呵呵··
[186 楼] 正一GT [泡菜]
12-5-3 11:22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10:58
一张A4的5元就能出菲林,那是真便宜呀。把图片文件用曲线调整,把高光部分做到11、12区,出菲林能达到接近不透明的地步吗?
绝对的不透明,死黑~微喷的中间底也可以做到死黑。。
[185 楼] 正一GT [泡菜]
12-5-3 11:14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00:13
放大镜看有网点无防,只要最终印相的片子放大镜看不出网点就行。如果告诉出菲林的师傅你需要的密度,他们也做不出来吗?就是说,出菲林能达到多大密度? 我用爱普生R2400打印可以得到1.9。再大没试过。再有,出一张8x10菲林费用是多少? 不算往返交通。

其实菲林的出片方式是实色墨点构成的画面··也就是二位制的像素,墨点是抗紫外线的,就是不透光的。所以好像没有听说有密度问题,如果让我理解你说的密度问题就是我说的线数,线数越高图像网点越细~300线的片子已经是很细了,但是印象完了用放大镜看还是有网点(我是在布面上印的)~很密集~出菲林A4大小我出过的最贵的12块钱。归根结底是工作方式不一样的,所以我说菲林曝光其实不怎么牵扯时间问题,只要树胶固化了再加曝光时间都是一样的(以树胶重铬酸盐为例)。
[184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3 10:58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5-3 00:25
我记得出菲林还真不贵。。。至少比从国外买喷墨胶片便宜。。。8X10的5元吧。。。


一张A4的5元就能出菲林,那是真便宜呀。把图片文件用曲线调整,把高光部分做到11、12区,出菲林能达到接近不透明的地步吗?
[183 楼] 苏幕遮 [泡菜]
12-5-3 00:48
而且也不必非要大画幅,数码文件也可以了。[/quote]

嘿嘿,是呀是呀。。。。
[182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3 00:25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5-3 00:13
放大镜看有网点无防,只要最终印相的片子放大镜看不出网点就行。如果告诉出菲林的师傅你需要的密度,他们也做不出来吗?就是说,出菲林能达到多大密度? 我用爱普生R2400打印可以得到1.9。再大没试过。再有,出一张8x10菲林费用是多少? 不算往返交通。


我记得出菲林还真不贵。。。至少比从国外买喷墨胶片便宜。。。8X10的5元吧。。。
[181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5-3 00:23
正一GT 发表于 2012-5-2 23:43
悲了个催的,我的样品给邮丢了····重新来。。

弄不好我的还先到~~,哈哈
[180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5-3 00:13
正一GT 发表于 2012-5-2 23:36
出印刷菲林和喷墨打印都是数码文件。。。

印刷菲林出片的话出到300线用肉眼辨别网点很费力了,350线的几乎看不出网点,我试过了,一次转印效果很好,放大镜看有网点。但是印刷菲林的问题就是曝光时间长短跟成像密度基本没关系,不会因为曝光时间增加而密度增大的··因为菲林是由实色墨点组成,曝出来的都是实点。四色菲林片在叠印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莫尔斯纹。用印刷菲林的话这么一来就会失去很多转印过程中有意思的部分,比如对曝光的控制,现在我们玩古典的技法就是要尽可能的体会这个过程中的变数,所以我觉得如果玩的话还是自己打印中间底比较有意思~


放大镜看有网点无防,只要最终印相的片子放大镜看不出网点就行。如果告诉出菲林的师傅你需要的密度,他们也做不出来吗?就是说,出菲林能达到多大密度? 我用爱普生R2400打印可以得到1.9。再大没试过。再有,出一张8x10菲林费用是多少? 不算往返交通。
[179 楼] 正一GT [泡菜]
12-5-2 23:43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5-2 17:01
悲催的国际快递,还在路上啊。。。都不知道到了国内没有

悲了个催的,我的样品给邮丢了····重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