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1),正上图国博非洲雕刻
88238 2316
[178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6 20:45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73

《鎏金铜双身金刚持坐像》

      清 乾隆(1736—1795年)
      高30厘米
      此像主尊两手分持金刚铃和金刚杵交叉于胸前,抱明妃。明妃为
般若佛母,佛母双手分持鼓与嘎巴拉碗。
[177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6 20:42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72

      《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
      清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高17厘米
      无量寿佛头戴五佛冠,发髻呈葫芦形。双肩披帔帛,帛带自双肩垂落座前。双手结禅定印,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正面刻汉文佛名“南无吾量寿佛”,莲座上面刻藏文佛名和“大清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初八日诚”。四月初八是“沐佛节”。无量寿佛是清宫中最重要的崇拜内容之一,代表了人们对长寿延年的渴望以及对死后精神安详与幸福的祈祷。
[177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6 20:39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71

      《三彩菩萨坐像》
      明 1368—1644年
      高118厘米
[177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6 20:38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70

      《三彩菩萨坐像》
      明 1368—1644年
      高118厘米
[177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5 13:36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9

      《三彩菩萨坐像》
      明 1368—1644年
      高118厘米
      三彩菩萨坐像是国家文物局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使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征购的海外遗珍。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及时抢救和征集流散于国内外的珍贵文物,充实国家收藏,自2002年4月起,财政部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目前,使用这项经费已经征集了商代“子龙”铜鼎、宋代木雕观音菩萨坐像、北宋米芾《研山铭》、龙门石窟佛像等大量珍贵文物。
[177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5 12:40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8

      《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
      明代(1368-1644)
[177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5 12:38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7

      《鎏金铜金刚手菩萨坐像》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25厘米
      此尊造像束发戴五叶冠,双目低垂,神态和蔼可亲。袒露上身,肩上披帛,佩华丽的璎珞,下着长裙,左手结期克印,右手举金刚杵,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座上刻“大明宣德年施”款。
[177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5 12:36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6

      《鎏金铜药师佛坐像》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27厘米
      此尊造像为螺发,脸型方正,双目微垂。身披袒右肩袈裟,左手托药钵,右手捏药果,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上刻“大明宣德年施”款。此尊造像为红铜鎏金,制作精细。
[177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5 12:33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5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明 宣德(1426—1435年)
[177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4 21:58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4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明 宣德(1426—1435年)
      高27.5厘米
      佛像面相端庄,螺发高髻,着袒右肩式袈裟,胸前与肩部袈裟的衣褶流畅。佛的胸部与腿部雕铸大量衣褶装饰,这是汉地造像与※※地区造像的显著区别,表明两地审美观念的不同。莲座上刻“大明宣德年施”款。
[177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4 21:56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3

      《鎏金铜绿度母坐像》
      明 永乐(1403—1424年)
      高19厘米
      绿度母面庞清秀俊美,头戴五叶冠,耳饰花朵形耳珰。胸前的项链、璎珞雕刻精美,帔帛、裙褶自然流畅。右手施与愿印置膝上,左手持莲枝,右脚下垂,呈游戏坐姿。莲座上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176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4 21:01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2

《鎏金铜四臂观音菩萨坐像》

      明 永乐(1403—1424年)
      高21厘米
      此尊造像头戴五叶冠, 双目低垂, 面带微笑。上身袒露, 饰繁复的璎珞,帔帛自两肩垂下,下着长裙,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帔帛与长裙具有丝绸般质感,褶纹自然、流畅。莲座上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8-8-24 21:06 编辑
[176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4 20:57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1

《鎏金铜观音菩萨坐像》

      明 永乐(1403—1424年)
      高21厘米
     此尊造像束发, 戴五叶冠, 缯带在耳侧翻卷扬起。左手结期克印,右手持宝瓶,坐于莲座之上。根据造像仪轨,此像右脚下应踩一小莲台。莲座满布细长饱满的仰覆莲瓣,座上缘及下缘各饰一圈联珠纹。莲座上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明永乐初年,宫廷开始大规模制作佛像,作为与※※宗教上层互相馈赠的礼品。这些佛像主要由藏、汉工匠在南京和北京两地制作,其风格符合汉民族的审美观点,衣纹刻画精致,用繁复的璎珞、项饰和飘动的帔帛来掩盖裸露的躯体,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服装衣褶的处理上。永乐、宣德时期的金铜造像工艺复杂,集合了塑模、铸造、錾刻、打磨、镶嵌、染色、鎏金等十几道工序。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8-8-24 21:05 编辑
[176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4 20:54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60

      《鎏金铜观音菩萨坐像》
      明 永乐(1403—1424年)
      高21厘米
      此尊造像束发, 戴五叶冠, 缯带在耳侧翻卷扬起。左手结期克印,右手持宝瓶,坐于莲座之上。根据造像仪轨,此像右脚下应踩一小莲台。莲座满布细长饱满的仰覆莲瓣,座上缘及下缘各饰一圈联珠纹。莲座上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明永乐初年,宫廷开始大规模制作佛像,作为与※※宗教上层互相馈赠的礼品。这些佛像主要由藏、汉工匠在南京和北京两地制作,其风格符合汉民族的审美观点,衣纹刻画精致,用繁复的璎珞、项饰和飘动的帔帛来掩盖裸露的躯体,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服装衣褶的处理上。永乐、宣德时期的金铜造像工艺复杂,集合了塑模、铸造、錾刻、打磨、镶嵌、染色、鎏金等十几道工序。
[176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4 20:52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9

      明清宫廷藏传佛教造像
      明清时期宫廷造办处制作了大量藏传佛教造像。这些造像吸收了汉地传统的造像手法和风格, 注重表现造像含蓄、温雅的神态, 装饰华丽,雕刻细腻。明代藏传佛教造像雕琢精致, 汉地风格占主导地位。清代对藏传佛教和※※艺术风格的理解更加深刻,其造像藏式风格更为明显。

      《鎏金铜金刚萨埵坐像》
      明 永乐(1403—1424年)
      高24.5厘米
      此尊造像脸型方圆,双目微睁,嘴角上翘,呈现甜美的微笑。头微微※※,腰则向右扭,呈三折枝式坐姿,体态优美且颇具动感。左手结期克印持金刚铃置于胯上,右手当胸结期克印,托一金刚杵(已丢失)。莲台上刻“大明永乐年施”款。此像身饰华美的璎珞,下身着裙,衣纹以写实的手法表现,正是明代永乐宣德宫廷造像的特点之一。
金刚萨埵也被称为金刚勇识佛, 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位本初佛。 本初佛的理论出现于1 0 世纪左右, 他是世间唯一的佛, 是一切佛的源泉。在※※,由于各教派的传承不同,本初佛也不是统一的,宁玛派以普贤为本初佛,噶举派和格鲁派的本初佛是金刚持,噶当派的本初佛是金刚萨埵。
[176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4 20:47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8

      《鎏金铜白丹意希宁波坐像》
      18世纪
      高21厘米
      此像头戴红色僧帽,身穿刻花僧衣,坐于双层坐垫上。这是四川德格八蚌寺的造像佳作。
      白丹意希宁波(1639-1694年)是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第七世转世活佛。
[176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3 13:26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7

      《鎏金铜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
       18世纪
      高84厘米
      此尊造像为十一面,由下而上共分五层。第一层至第三层各三面,第一层是慈相,面相平静,见众生而生慈悲;第二层是悲相,怜悯众生;第三层是喜相,劝进佛法之相;第四层仅一面,为忿怒明王相;最高的一面是主尊阿弥陀佛。身前有八臂,两主臂在胸前合十,另六手结不同手印。其余各手在身后呈扇形展开,每手掌心有一眼,每只眼代表二十五因果,二十五乘四十为一千,从而成千手千眼观音。在密教中,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具有很高的地位。
[176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3 12:54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6

      《鎏金铜文殊菩萨》
      18世纪
      高38厘米
      文殊菩萨头戴五佛冠,上身袒露,饰项圈、璎珞,下身着裙,帔帛自双肩垂下。左手牵莲枝,右手举利剑,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上扬的冠带与帔帛系结的方式,具有汉地造像的特色。
[176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3 12:52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5

      《鎏金铜财宝天王坐像》
      16世纪
      高36厘米
      此像头戴宝冠,身穿铠甲,左手握吐宝鼠,右手持宝伞,坐于狮子身上。
[176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3 12:50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4

      《鎏金铜绿度母坐像》
      16世纪
      高35厘米
      此像头戴五叶冠,面庞秀美,体态圆润,呈舒坐姿势。度母上身袒露,腰肢圆润,着贴体薄裙,裙上錾刻精巧细密的花纹。度母的头冠、璎珞、臂钏、手镯、戒指皆镶嵌绿松石。左手结期克印,右手施与愿印。此像制作精细、美观,表现了尼泊尔工匠喜好嵌饰、重视细节制作的特点。
[176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3 12:47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3

      《鎏金铜宗喀巴坐像》
      16世纪
      高21.7厘米
      此像面相方圆,双手牵莲枝,结说法印,坐于莲座上。身体两侧的莲花上分别托经书和宝剑。
[175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2 21:35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2

      《鎏金铜药师佛坐像》
      15世纪
      高24.5厘米
      此像发髻顶端饰摩尼宝珠,两耳饰花。左手托钵,右手持药果,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身穿袒右肩式袈裟,袈裟以贴体形式表现,仅在边缘处刻花。
[175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2 21:33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1

      《鎏金铜阿閦佛坐像》
      15世纪
      高36厘米
      此像为高肉髻、螺发,面相清秀。宽肩细腰,体态健壮。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上置金刚杵。佛身
      穿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轻薄贴体,仅在衣缘处刻画衣纹。这尊造像薄衣贴体的服饰主要受到东北印度波罗风格的影响。
[175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2 21:30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50

      《铜上乐金刚立像》
      14世纪
      高14.5厘米
      上乐金刚为三面六臂,头戴宝冠,身披骷髅璎珞,脚踩大自在天和王妃。正面的主臂双手交叉于胸前,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左臂环抱一天杖;上面两臂分持人皮的手和脚,下面两臂分持钺刀和嘎巴拉碗。
[175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2 21:28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49

      《鎏金铜阿閦佛坐像》
      13世纪
      高46.5厘米
      阿閦佛为高肉髻,顶饰宝珠,螺发均匀密集。面目清秀,眉眼细长,鼻梁高挺,双唇微敛。宽肩细腰,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轻薄贴体,衣缘饰花纹。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正中置金刚杵。
[175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1 14:40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46

      《鎏金铜观音菩萨坐像》
      明 1368—1644年
      高28厘米
      观音菩萨头戴发箍,箍正面※※饰阿弥陀佛。长发披肩,帔帛系于胸前,呈游戏坐姿。

[175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1 14:38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45

      《鎏金铜观音菩萨坐像》
      明 1368—1644年
      高37厘米
      菩萨头戴观音巾,这在明代很流行。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低垂,两手交叉,结跏趺坐。肩臂披帔帛,胸前饰璎珞。此尊造像雕刻得端庄慈祥,但缺少神韵。
[175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1 14:35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44

      《“石叟”款铜观音菩萨坐像》
      明 (1368—1644年)
      高23厘米
      此像头绾螺髻, 发髻刻画精细。面形长圆, 饱满丰润, 双目低垂,眉间嵌银珠白毫,直鼻,小口。右手置于右膝上,左手持经书搭于右手之上。身穿宽袖垂领衣,衣领和袖口镶嵌银丝,绘出云纹图案。衣褶随体形勾勒得简洁流畅,流转自然。背面为嵌银“石叟”二字。观音菩萨面相秀美、慈祥,姿态优雅端庄,犹如明代仕女形象。
      石叟为明崇祯时期的僧人,擅长制作嵌银丝铜器。他制作的观音菩萨像庄重娴雅,极富神韵,显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力,曾被英国收藏家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175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1 14:28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43

      《铜普贤菩萨坐像》
      明 正德(1506—1521年)
      高69厘米
      普贤菩萨坐于白象身上,莲花座背面刻有题记。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面相、装饰和坐姿都十分相似,完全遵循佛像量度的规定和时代审美的要求。
[174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8-8-21 14:26
G1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042

      铜铸造像
明代以后的铜铸造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铸造工艺精细,装饰繁缛。

《铜文殊菩萨坐像》

       明 正德(1506—1521年)
       高69厘米
       此像头戴宝冠,冠后是梳理整齐的高发髻,发辫垂于两肩。菩萨圆脸丰颊,双目低垂,肩臂披帔帛,胸前满饰璎珞,下身穿着长裙,坐于狮子身上。莲花座背面刻有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