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哈尔滨
3656 247
[158 楼] JINCOSCO [泡菜]
15-8-10 10:31
到东府路口。这里是呼兰最热闹的地方。《呼兰河传》中提到的十字街应该就是这一带,只是现在马路拓宽了,还建了广场。
[157 楼] JINCOSCO [泡菜]
15-8-10 10:30
南二道街。
[156 楼] JINCOSCO [泡菜]
15-8-10 10:29
从纪念馆出来已经中午12点多了,在附近的一家饭馆吃了一盘炒面,沿着南二道街向北。
[155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2:13
萧红的一生在漂泊中度过,她的情感生活也历经波折。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父亲包办把她许配给呼兰县※※邦统汪廷兰之子汪恩甲。1931年10月,萧红从家里逃到哈尔滨。一个月后,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与汪恩甲一起到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由于汪恩甲没有足够的钱交给旅馆,竟弃萧红而去,后不知所终。
萧红被困在旅馆,只好给报社写信求助,于是认识了萧军。在萧军的帮助下,她借哈尔滨洪水泛滥之机逃出旅馆。不久住进医院生下一个女儿,孩子生下后即送人。出院后,与萧军开始共同生活。两人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分别起了萧红和萧军的笔名,意为“小小红军”,并从东北一起流亡到关内。但双双成为名作家后,他们却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于1938年2月在西安正式分手。同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回来后查阅资料得知:
萧军与萧红分手后,1940年去了延安,并与王德芬结为夫妻。但他很快就对延安的现实感到失望。抗战胜利后萧军回到哈尔滨,因为在自任主编的《文化报》上公开揭发批判苏联※※及其军队在驱逐日寇后对东北的政策和行为,批评※※对苏联的态度和在东北的地方政策,从而引起和※※所办《生活报》的激烈论战,被※※东北局定性为“反苏、※※、反人民”,发动了全面的批判,随之忍受30余年的冤屈生活,直到1979年获得※※。1988年,萧军81岁时去世。
端木蕻良在萧红去世后独自生活了18年,1960年与话剧演员钟耀群结婚。※※期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迫害。※※结束后,80年代先后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96年去世,终年84岁。 本帖最后由 JINCOSCO 于 2015-8-2 22:21 编辑

[154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2:12
萧红的代表作品大都取材于东北故乡,怀着对失去的土地的眷恋,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细腻的文笔,浓烈的乡土气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东北社会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正是通过萧红的作品,我们得以看到那个年代东北人民的真实生活,也知道了小城呼兰和流经城外的呼兰河。
[153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2:07
萧红从小在家里就听爷爷给她念诗,上小学时成绩优秀,作文尤其突出。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两人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因《跋涉》中大部分作品描写社会的黑暗和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被伪满当局查禁。为躲避迫害,1934年春萧红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经大连乘船至青岛。同年从青岛到了上海。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了中篇小说《生死场》。《生死场》是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鲁迅在序言中称赞这部小说表现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1936年,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37年初萧红由日本回国,辗转于上海、武汉、山西、重庆等地,以抗日救国为主题发表了大量作品。1940年同端木蕻良抵香港,暂时避开战火的纷扰潜心创作,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52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2:05
纪念馆有上下两层,通过文字、照片、雕塑和实物等介绍萧红的一生和文学成就。
[151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2:03
萧红纪念馆展厅。
[150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2:01
离开萧红故居走进隔壁的萧红纪念馆。
[149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54
萧红故居不仅对研究萧红和她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价值,也是领略上世纪东北建筑和民俗的绝好场所,这样的院落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148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51
萧红家的院子比想象的要大,但房屋和院墙显得比较低矮,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到为了看团圆媳妇,人们有翻院墙进来的。
[147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47
西院西边还有3间草房,租给制作粉条的房客当粉房。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生动描绘了这排房子下雨天房顶长蘑菇,这户人家上房采蘑菇的情景。
[146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37
西院正房是3间草房,租给了王大姑娘住。
[145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36
西院3间东厢房租给磨倌冯歪嘴子作磨房。这里也是萧红小时候常玩的地方。
[144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33
西院3间西厢房租给养猪户住。
[143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29
西院北边靠院墙是7间门洞子房。其中西侧3间是张家的粮仓,中间是门洞子(通道),东边3间是房客王四掌柜住。
[142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27
萧红小的时候,经常和爷爷一起在后花园里玩耍。
[141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25
从5间正房的后门出去,是后花园,占地1600平米。
[140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21
正房东边的3间厢房是有二伯的住处。萧红的散文《家族以外的人》就是专门描写有二伯的。《呼兰河传》里也有一章写有二伯。
[139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11
50年代初,萧红家人已搬迁外地,此房交公,成为居民住宅,1985年呼兰县※※决定按原貌修复萧红出生处5间房,1986年6月开放,2007年又修复了故居全貌。
[138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08
屋里还摆放着原来的家具。
[137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07
萧红就出生在这间屋子里。
[136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05
萧红的故居始建于1908年,共有32间房子,占地7125平方米,建筑面积826.78平方米,分东西两个大院,东院是萧红家人的住宅。西院出租。东院中间的这5间正房,是萧红出生的地方。
[135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1:01
萧红是上世纪30年代的女作家,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在呼兰,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享年31岁。萧红在《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写道:“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134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0:55
萧红故居。
[133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0:54
紧邻纪念馆的一个大院子是萧红故居。
[132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0:54
广场旁边是萧红纪念馆。
[131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0:53
沿着萧红大道前行,到南二道街路口。
[130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0:51
通往大桥的这条路现在叫萧红大道。
[129 楼] JINCOSCO [泡菜]
15-8-2 20:51
呼兰河畔已经建起了幢幢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