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英伦(一)伦敦
102619
2169
[136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7 19:25
英国国家肖像馆—011
《爱德华六世(Edward VI)》,绘于1547年。 爱德华六世(Edward VI 1537-1553),名叫爱德华·都铎,是都铎王朝第三任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国王。他是亨利八世和第三个妻子珍·西摩的儿子。 爱德华六世于1547年1月28日即位,同年2月20日加冕时,年仅九岁,由于国王身体病弱,在位六年便去世。 ![]() |
[136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7 19:22
英国国家肖像馆—010
《凯瑟琳·帕尔(Katherine parr)》,绘于1545年。 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六个妻子中的最后一位。她于1543年-1547年为英格兰王后,之后为英格兰太后。她是英格兰结婚次数最多的王后,有过四位丈夫。 1543年,年迈的亨利最终娶了在宫廷任职的凯瑟琳·帕尔为他的第六任妻子,而她是个结过两次婚的寡妇。受到凯瑟琳·帕尔影响,亨利和前面妻子生的两个女儿玛丽、伊丽莎白和解。凯瑟琳·帕尔将亨利的孩子玛丽、伊丽莎白和爱德华照顾得很好,让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也很好地照顾了晚年疾病缠身、容易动怒的亨利。 亨利去世后,她又嫁给了她的旧爱休德利的西摩男爵一世托马斯·西摩(Thomas Seymour, 1st Baron Seymour of Sudeley),并在1548年8月30日生下了她一生中唯一的孩子。但六天后她死于产褥热或者是产后脓毒症。 ![]() |
[136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7 19:18
英国国家肖像馆—009
《亨利八世(Henry Ⅷ)》,绘于1545年。 亨利八世(1491—1547)是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第二任君主(1509年4月22日-1547年1月28日在位),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国王。他是英王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王后的次子。亨利七世去世以后,亨利八世在1509年4月22日继承王位。 做为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并把威尔士也并入英格兰。亨利八世为了休妻另娶新皇后,与当时的罗马教皇反目,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并解散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亨利八世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他一生先后娶过六个皇后。 1547年1月28日,亨利八世在怀特霍尔宫(白厅 Palace of Whitehall)去世,埋葬在温莎堡的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Church),与第三任妻子珍·西摩(Jane Seymour)合葬。 ![]() |
[136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7 19:14
英国国家肖像馆—008
![]() |
[136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7 19:12
英国国家肖像馆—007 《亨利七世国王(King HenryⅦ)》,绘于1597-1618年。 亨利七世(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名叫:亨利·都铎(Henry Tudor),是英格兰国王,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的建立者(1485年-1509年在位)。 1485年8月,亨利·都铎在博斯沃思战役打败理查三世,随即称王即位,建立都铎王朝,史称亨利七世。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亨利七世任内奖励工商业发展,有贤王之称。 ![]() |
[136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6 19:43
英国国家肖像馆—006
《蒂姆·伯纳斯·李爵士(Tim Berners-Lee 1955-)》,这一塑像也放在前厅,刚看到还以为是个旅行者,仔细一看是位科学家,英国向来把科学家放在重要位置。 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他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还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办主席及高级研究员。同时,伯纳斯-李是网页科学研究倡议会的总监。最后,他是麻省理工学院集体智能中心咨询委员会成员。 2004年,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向伯纳斯·李颁发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2009年4月,他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典礼上,他获得了“万维网发明者”的美誉。伯纳斯·李本人也参与了开幕典礼。 ![]() |
[136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6 19:39
英国国家肖像馆—005
一进门看到的是《英国首相布莱尔(Blair)》,把国家※※※画成这样表情,在我们这儿绝对不可能。 ![]() |
[136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6 19:36
英国国家肖像馆—004
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是英国的一个肖像艺术画廊,坐落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旁边,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北侧。自1856年起,肖像馆向公众开放。肖像馆收集了※※上的重要和著名的英国人的画像,馆藏项目包括照片、绘画、素描与雕塑等创作型态,而收录的肖像包含了亨利七世、莎士比亚、伊丽莎白二世等著名人物,英国各领域代表性人物,以及部分世界各国各领域名人。 在肖像馆正门上方是三名男子男子的半身浮雕像,这三个人为肖像馆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位于中心位置的是菲利普·亨利·斯坦(Philip Henry Stanhope 1805-1875),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在1856年建立了国家肖像馆,两旁是他的两个最坚定的支持者,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 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1800-1859)和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 1795 -1881 )。斯坦先生于1846年就提出了建立国家肖像馆的提议,但先后两次被众议院否决。在1852年,当他进入上议院后其提议终于被接纳,当时他发表了一项声明“建立一个由肖像组成的画廊,尽最大的努力去纪念那些为英国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们......”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支持下,经过与众议院3个月的艰苦辩论后,斯坦先生获得了2000英镑的费用来建立一个“英国※※肖像画廊”。 1856年12月2日,国家肖像馆正式成立,创始人斯坦先生担任主席。前国家画廊理事埃尔斯米尔勋爵赠送的莎士比亚画像成为了第一张国家肖像馆的馆藏作品。 对于国家肖像馆来说,它建立的准则是关于※※的,而不是关于艺术的,它更看重的是作品中人物的地位和影响,而不是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这条准则至今依然被肖像馆所沿用。 在这里的展出中,您可以找到接近 2000幅名人肖像,让您重温自中世纪至现代以来 500 多年的※※。名人肖像包括莎士比亚至艾美怀丝等。 ![]() |
[135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6 19:09
英国国家肖像馆—003
![]() |
[135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6 19:08
英国国家肖像馆—002
艾迪丝·卡维尔(Edith Cavell),英国护士,1907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贝克特尔医学研究所任第一任护士长,护士学校的校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她和母亲在英国的家里度假。 1914年德军占领比利时,比利时出现了大量的伤亡者,卡维尔对母亲说,我有责任救护受伤的人们,我的职务在比利时,我必须回去尽职尽责地实现红十字精神。她回到布鲁塞尔,担任贝克特尔医学研究所转为的红十字医院总护士长,组织抡救各国的伤病员工作。一边去找布鲁塞尔市的德军地方长官,表达了宗旨,不管是在哪个国旗下战斗过的伤兵,都应该同样按照红十字的精神,平等地给予护理。占领军长官要求她明确一点:比利时兵和法国兵是俘虏,护士在护理他们的时候,必须同时是看守,必须作出绝对不能让伤残俘虏逃跑的承诺。卡维尔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她说:“我们的任务是护理,当看守不是我们的任务。” 1915年8月5日,伊迪丝·卡维尔突然被德军抓走了,德国方面严格保密。在一个月后,英国驻布鲁塞尔公※※才知道此事,德方的公告是卡维尔护士长把多名比利时和法国的伤兵从医院内放走了,让他们跑到了中立的荷兰。 1915年10月11日,德军军事法庭判处卡维尔死刑,罪名是犯有企图进行使士兵回到敌人阵地。卡维尔不会说谎,她承认她曾帮助200名官兵逃生。 1915年10月12日上午七时,德军处死了卡维尔。同她会面的一位僧侣证言:“女士丝毫没有感到恐惧和畏缩,她并没有恨任何人,像英雄一样从容就义了。”。几天之后, 英雄的护士成为世界各地敬仰的烈士,卡维尔之死的消息传到英国,推动了成千人入伍,足以组成一个整师,增强了盟军的士气。在伦敦和巴黎都有她美丽的塑像。 ![]() |
[135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6 19:00
英国国家肖像馆—001
从国家画廊出来,稍向北走即是国家肖像馆。 肖像馆马路对面有一座《艾迪丝·卡维尔纪念碑》。 ![]() |
[135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5 19:58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74 这应是来自东南亚的※※※。 ![]() |
[135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5 19:56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73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收钱的布袋,袋子很长当你把手伸进去放钱的时候,别人看不到你放了多少,不会因给的多而洋洋自得,也避免了给钱少的尴尬,这里也在保护隐私。 ![]() |
[135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5 19:51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72
看看他肚皮上被扎的红点。 ![]() |
[135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5 19:47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71 ![]() |
[135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5 19:46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70 ![]() |
[135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5 19:45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9 ![]() |
[135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4 19:31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8 这位俯卧在钉板上耍飞刀,看来不止中国人有“功夫”。 ![]() |
[134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4 19:29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7 到了画廊闭馆时间,依依不舍的从画廊走出,广场上正是杂耍艺人最卖力的时间。 ![]() |
[134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4 19:26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6
《码头工人(Men of the Docks)》,1912年。 作者:乔治.韦斯利.伯罗斯(George Wesley Bellows 1882-1925)是美国现实主义画家,美国“垃圾桶派”绘画最负盛名的一代。伯罗斯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1901年到1904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1904年,他毕业后就到纽约艺术学院继续学习艺术。伯罗斯很快就被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纽约艺术联盟学院的教师)吸引,成为与亨利一起组合的八大艺术家小组“垃圾桶画派”,共同主张当代美国绘画应有各种表现形式。 这是画廊2014年得到的新作品,描绘的是一群工人站在布鲁克林码头上的情境。伯罗斯在1904年到达纽约,在这繁荣大都市贫困工人的生活中,,他发现丰富的创作主题。在这幅画里,布鲁克林冬天灰色的早晨,日间劳动者在码头等待工作。远处是曼哈顿下城高耸的两座塔楼。 据悉,英国国家画廊花费了1560万英镑将这件作品从居住在佛吉尼亚的收藏家兰道夫·考里格手中买下。 ![]() |
[134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4 19:17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5
《安德烈.沃姆斯夫人和她的孩子们(Madame Andre Wormser and her Children)》,1926-1927年。 作者: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 1868-1940),法国画家和图形艺术家。作为内景主义画派※※之一,画家维亚尔运用印象派技法来描绘亲戚朋友在室内、巴黎花园里和街道上的日常生活。1886年维亚尔进入朱利安学院学习,在求学期间结识了皮耶·勃纳尔、保罗·塞律西埃和莫里斯·丹尼斯,与他们组成称为“纳比派”的象征主义画派团体。 维亚尔15岁父亲过世,靠母亲扶育。维亚尔的母亲出身织绣设计家庭,在灯光下织绣彩色绢布的女工们工作的光景,让维亚尔感受深刻,因此他画下许多以织绣女人为主题的油画。 但后来维亚尔反对学院派艺术,发表造型单纯化与装饰性色面结合的作品,画面中对光线的游移描绘非常突出,技法出神入化,取材喜好身边妇女的家庭生活,描绘平静、平凡的爱情生活光景,被称为亲和主义(intimisme)的代表画家。他说:“艺术应该是精神的创造物,自然界只是一种机遇,艺术家应该从主观上重新安排它们。这种重新安排自然界,要从美的观念和装饰的观念出发。”日内瓦联合国大厦陈列有维亚尔的巨幅装饰画,巴黎夏乐宫、香榭丽台剧院也收藏有维亚尔的代表性作品。 这幅画表现在巴黎1920年代装修的优雅房间里,银行家的妻子沃姆斯夫人站立着,她的孩子围绕着她。墙上挂着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雷诺阿(Renoir 1841-1919)的油画,钢琴上方是德加(Degas)的作品。画面表现人物在室内的生活情景,这是作为内景主义画派※※的通用技法。 ![]() |
[134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4 19:13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4
象征主义画派。 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赫麦恩.加里亚画像(Portrait of Hermine Gallia)》,1904年。 作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w klimt 1862-1918),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1897年,克林姆等人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克林姆并担任了该派的期刊《圣春》(Ver Sacrum)的总裁。克林姆待在分离派一直到1908年。维也纳分离派的目标是提供年轻的非传统创作者一个发表的平台,替维也纳带来外国画家的优秀作品,并自行发行杂志来展示团员的作品。 伟大的维也纳画家为他的肖像画在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客户,她是这个城市最优雅和开明的女主顾。克里姆特为赫麦恩.加里亚设计了衣服,整个画面呈现微妙的色彩和丰富的装饰效果。 ![]() |
[134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3 19:44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3
《惊讶!(Surprised!)》,1891年。 作者:亨利·朱利安·费利克斯·卢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1910),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也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卢梭也常被人称为“原始主义”画家。因为他笔下那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野兽间充溢着温情的对视,和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很容易将人引向对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的“回忆”。 卢梭1871年进入巴黎市※※海关处担任收税员,而终其一生,就是担任这个安份的公务员;他的闲暇嗜好,就是创作绘画。从1891年起常至植物园观赏温室裡的热带景物,创作了许多充满幻想式的作品.1893年退休之后,生活清苦,却全心投入绘画创作;他充满想像的作品,却获得了诗人的赞赏及毕加索等前卫画家所推崇。 卢梭画的主题包罗万象,除了巴黎市郊,还有手法率真直接的人像,瑰丽的寓言性作品,花卉、尤其是一批富异国情调的大幅幻想式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常逛巴黎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所激发出来的。卢梭创作热衷于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他的艺术很难归到哪一派,但他的画法属超现实主义。他似乎总是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幻想的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天真烂漫,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 这幅画的前景是一只蹲着的老虎,由于人的到来而受到惊吓。卢梭的丛林是虚构的,出自巴黎的植物园的热带植物标本。通过倾斜的树木,在静态和天真的绘画风格中,增添了风的动感。 ![]() |
[134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3 19:39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2 《埃米尔.伯纳德(Emile Bernard)》,1886年。 作者: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法国贵族家庭出身、后印象派画家、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为人称作“蒙马特尔之魂”,蒙马特尔是巴黎北部的新兴地区,画家在此有自己的画室。 埃米尔·伯纳德是图卢兹-罗特列克的朋友,这位艺术学校的学生为这幅画坐在椅子上不下20次。学生们彼此坐着互相画像,这是很常见的。这幅画可能是画于1886年,这时图卢兹-罗特列克已搬进巴黎蒙马特他的工作室。 ![]() |
[134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3 19:23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1
《有蝴蝶的長草地(Long Grass with Butteerflies)》, 1890。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梵高画这个花园是阿尔勒附近的圣雷米(St-Remy)救济院花园,他注意到:“草生长得高大而蓬乱”。画家在明亮的绿色植被上用黑色的笔触点缀,突出其生长的杂乱。画面上部白色路径和一行树木构成不同寻常的远景,它们使画面戛然而止。 此画在现场看,立体感非常强。 ![]() |
[134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3 19:20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60
《两只螃蟹(Two Crabs)》,1889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88年12月23日梵·高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1889年1月从阿尔勒的医院出院后,梵.高开始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包括蟹的研究。1月7日,他写信给他的弟弟提奥:“我打算明天就开始工作。我要先做一个或两个静物来画了”。在这里,它可能是显示相同螃蟹的背面和直立。画家用不同的笔触来表达纹理,用平行的笔划刻画在不平静海面上的生物形态。 从我这外行看来,这是梵高最好的画。 ![]() |
[134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2 20:07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59
《梵高的椅子(Van Gogh’s Chair)》,1888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陶瓷地板上一个简单的黄色椅子,背景是蓝色的门和墙。那上面随意放着他一刻不离的烟丝和烟斗。背后,盒子里的一些洋葱已经发芽了。梵高把这些简单的日常物品组成画面,可是椅子上和周围都没有人, 他大概已经意识到高更将要离去, 而自己又要陷于没有欢乐也没有争论的孤独境地。这幅画所传达出来的悲凉情绪是如此之浓, 以致令人从中体会出梵·高孤寂落寞的眼神。 梵·高曾说: “空椅—有许多空椅, 将来还要有更多的空椅……早晚总要除了空椅之外, 什么也没有。” ![]() |
[134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2 20:02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58
《向日葵》1888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1887-1889年间,梵高画过11幅以向日葵为主题的油画,他在自已最满意的两幅上签上名字,国家画廊这幅便是其中之一。梵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油画现存世界六幅。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他建议用四幅向日葵画作来装饰他在阿尔勒的房子,来表达感激之情。他似乎特别满意这张作品,挂在客房来迎接他的朋友艺术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整幅画以黄色为主,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 |
[133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2 19:58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57
《农妇头像(Head of a Peasant Woman)》,约1884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84年到1885年的冬天梵·高生活在荷兰的小镇纽南(Nuenen),那时他的爸爸是一位牧师。在哪里梵·高大概画了40余幅当地农民的头像,也包括这一幅。画家的先期作品颜色灰暗,笔触粗放,不是那个时代的理想作品。 这是画廊2013年得到的梵高最新画作。 ![]() |
[133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6-22 19:54
特拉法尔加广场与伦敦国家画廊—156
《花瓶(A Vase of Flowers)》,1896年。 作者: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高更出于对欧洲文明和传统艺术的怀疑,索性离开欧洲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Tahiti)岛和土著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以率真、单纯化、近于原始艺术的造型和配色 ,表示大自然提示带给他的感受和他对岛上“大自然的宠儿”的心仪倾慕。 画中的几片花瓣落在棕色的台子上。金色的背景让这个简单的图像表现出梦幻的氛围。高更称这是具有“旺盛想象力”的作品,因为大溪地岛并不是“真正花的岛屿”。 后印象派大师高更的“花瓶”,不同于梵高向日葵的绚烂,他演绎了野花的烂漫;虽然红、蓝、黄的色彩组合浓艳华丽,但刻意降低的明度却产生了和谐宁静的观感,并将单调厚重的花瓶反衬出来;绝大多数的人生,都不可能是轰轰烈烈的,只要拥有一份自己的美丽,也能活出精彩;他象征了花的生命---平凡的芬芳。整个画面给人有立体和香气袭人的感觉,从视觉、嗅觉上冲击人的心灵。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6-22 19:5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