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英伦(一)伦敦
102619
2169
[205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5 18:47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46
《青瓷执壶》(博物馆网站图片) 博物馆编号:1915,0409.83 唐朝。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料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 |
[205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5 18:43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45
《唐三彩广口水壶》 博物馆编号:1936,1012.209 唐朝,公元7世纪至8世纪初。 这个水壶形状颇具中亚、伊朗和希腊-罗马风格。 ![]() |
[205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20:48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44
《玉雕笔筒》 博物馆编号:1956,0514.1 清朝,18世纪。 博物馆网站把它说成是笔洗,可能有误。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0-14 20:51 编辑 ![]() |
[205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20:44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43
《白玉碗》 博物馆编号:1889,0507.15 清朝。 ![]() |
[205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9:41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42 《仿古虎头弧形玉吊坠》 博物馆编号:1937,0416.169 清朝,18-19世纪。 这是根据明朝著名制墨家方于鲁的著作“方氏墨譜”的图样制作,将墨宝的样式做成了玉坠。 ![]() |
[205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9:38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41
《双鱼玉盘》 明朝晚期。 盘中是游弋在芦苇中的双鱼,这在晚明是很流行的款式。 ![]() |
[205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9:36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40
《龙形玉环》(博物馆网站图片) 博物馆编号:1947,0712.491 元朝/明朝,13-15世纪。 ![]() |
[205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9:29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9
《龙形玉佩》(博物馆网站图片) 博物馆编号:1945,1017.75 西汉,公元前2-1世纪。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0-14 19:30 编辑 ![]() |
[204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4:19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8
《琉璃璧》 博物馆编号:1933,0413.4 战国—汉朝,公元前3-2世纪,出土于安徽滁州。 璧是古代汉民族用于祭祀的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为璧。这是用玻璃制作的随葬品。 玻璃古称琉璃,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战国中晚期玻璃器增添了璧、剑饰、印章等典型中国式样的玻璃器,这个时期一般的士和庶民也可以用玻璃器随葬。汉代玻璃器继承了战国玻璃器的传统,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 ![]() |
[204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4:15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7
《玉管》(博物馆网站图片) 博物馆编号:1947,0712.511 东周时期,公元前4世纪,发掘于河南新郑。 玉管是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此玉管雕有龙形饰物。 ![]() |
[204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4:13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6
《鹦鹉形玉佩》(博物馆网站图片) 博物馆编号:1945,1017.85 商朝,公元前1200-1050年,河南安阳出土。 博物馆网站用“owl”应是“猫头鹰”,但国内资料同类型称之“鹦鹉形”。 ![]() |
[204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4:11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5
这些展柜,摆放的是距今大约3500年前,从商朝或者更早期至各个朝代的玉器。 ![]() |
[204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4:08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4
《观音菩萨坐像》 博物馆编号:Franks.582 清朝,18-19世纪。 这也是座藏传佛教风格的观音菩萨, 手持宝瓶的形象。 ![]() |
[204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4:04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3
《观音菩萨坐像》 博物馆编号:Franks.581 清朝,18世纪。 这是座藏传佛教风格的观音菩萨,有七只眼睛,头上三只,每个手脚各一只。七只眼睛可以看清四方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0-14 14:05 编辑 ![]() |
[204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14 14:01
节后去本溪看红叶,现在继续。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2 《银镀金凤冠》(博物馆网站图片) 博物馆编号:2002,0521.1 明末清初,17世纪,河南偃师。 这件金银丝细工凤冠有龙、凤和花鸟装饰,镶嵌翠鸟羽毛和玉石(一些已失落)。 ![]() |
[204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8 13:45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1
《屋脊瓦顶的魔鬼雕像》 博物馆编号:1946,0725.14 明末清初,17世纪,山西洪洞县。 (博物馆网站图) ![]() |
[204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8 13:43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30
《屋脊瓦顶的魔鬼雕像》 博物馆编号:1946,0725.13 (博物馆网站图) ![]() |
[204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8 13:42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9 《屋脊瓦顶的魔鬼雕像》 博物馆编号:1946,0725.13 明末清初,17世纪,山西洪洞县。 这是山西洪洞千年古刹广胜寺的飞虹宝塔屋脊瓦顶雕像。飞虹塔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宝塔,不知这屋脊雕像怎么到了英国! 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初名俱卢舍寺,又称阿育王塔院。唐代宗皇帝御赐“广胜寺”,意即“广大于天,名胜于世”。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屡经修葺。 ![]() |
[203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8 13:38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8 《佛陀※※阿难陀三彩像(Pottery ridge tile figure of the Buddha’s disciple Ananda glazed in turquoise, cream and brown.)》 博物馆编号:1937,0716.109 明朝,16-17世纪,山西。 这是屋脊瓦顶的雕像。 佛祖释迦摩尼有十大※※,阿难陀排位第十。阿难陀能知时明物,所至无障碍,多闻忆持不忘,堪任奉上,故称‘多闻第一’。为佛之从弟,出家后常随侍佛。世尊之姨母及五百释氏女得以出家,皆由阿难尽力请求之功。 博物馆网站称也可能是玄装雕像。 ![]() |
[203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8 13:35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7 《韩湘子三彩像》 博物馆编号:1973,0726.387 (博物馆网站图) ![]() |
[203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8 13:33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6 《韩湘子三彩像》 博物馆编号:1973,0726.387 明朝,16-17世纪,山西。 这是屋脊瓦顶的雕像。这一形式的屋脊雕塑装饰始于元朝,到了明朝是其黄金时代。 ![]() |
[203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8 13:09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5
《镀金北方多闻天王铜像》 (博物馆网站图) ![]() |
[203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8 13:07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4
《镀金北方多闻天王铜像》 博物馆编号:1972,0301.1 12世纪,云南大理。 佛教的四大天王,在唐朝时就已确立。在云南的※※密宗教派,结合印度教和佛教创造了这个多头多臂的保护神,以其神力※※。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0-8 13:08 编辑 ![]() |
[203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7 18:53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3
《卷发少年陶像》 博物馆编号:1936,1012.288 唐朝,公元7世纪至8世纪初。 这个肤色黝黑的卷发男孩是马来人,以善游泳而被雇佣来潜水采珍珠。在唐代也有少量非洲黑人来到中国。 ![]() |
[203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7 18:47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2
《唐三彩甬》 博物馆编号:1936,1012.220 出自同一墓群的马、骆驼和马夫塑像也在大英博物馆中展出。 博物馆网站的图表明了这绝对是唐三彩的精品。 ![]() |
[203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7 18:42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1
《唐三彩甬》 博物馆编号:1936,1012.220 出自同一墓群的马、骆驼和马夫塑像也在大英博物馆中展出。 ![]() |
[203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7 18:35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20
《唐三彩甬》 博物馆编号:1936,1012.220 该塑像群另一侧的镇墓兽、镇墓神以及文官。 (博物馆网站图片)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0-7 18:40 编辑 ![]() |
[203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7 18:31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19
《唐三彩甬》 博物馆编号:1936,1012.220 博物馆网站图片由前至后:镇墓兽(长着人脸)、,镇墓神及武官。武官身着绿色制服,制服上披着一件盔甲。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0-7 18:39 编辑 ![]() |
[202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7 18:25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18
《唐三彩甬》 博物馆编号:1936,1012.220 该塑像群由镇墓兽一对(其中一只长着人脸)、,镇墓神一对以及两名官员(一文一武)组成。 此图片最前是一对镇墓神。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0-7 18:25 编辑 ![]() |
[202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17-10-7 14:13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017
展厅中间的一组大柜子是一群《唐三彩甬》,出土于河南。 博物馆编号:1936,1012.220 唐朝天宝年间,公元8世纪初。 清未光绪年间,住修筑连接开封至洛阳的汴洛铁路(即今天的陇海铁路)时,当工程修至河南洛阳附近的时候,挖开了一大批属干唐代的古墓葬,从墓葬内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色彩绚丽的三彩器。当古玩商将这些三彩器运送到北京后,很快引起了金石学家王国维、罗振玉等学者的注意,并得到重视,外国商人也纷至沓来出重金购买,一时间唐三彩蜚声中外。这些沉睡了1000多年的艺术品不断流入北京,一时间“邱墓间物充斥都市”,一些古董商和外国商人纷纷来到陕西和河南寻宝,掀起了一股盗掘古墓之风,大批的唐代墓葬被盗掘,同时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可惜的是,这些唐三彩制品中的许多精品已经被贩卖到了国外。 这些约一米高的唐三彩甬,它们是来自唐朝天宝年间一位重要的官员刘廷荀的墓穴,墓中铭文表明死于公元728年,享年72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