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 楼] VIRS
[泡菜]
16-12-7 19:14
润普 发表于 2016-12-7 14:20  不只是看对焦镜,最好找张好的135底片,实际把50和63的镜头拧上,都放大到11x14吋,出纸片,再对比看, 润普兄,又坑俺  ,知道俺只能放大12寸,放14寸又要俺花钱,坚决不上当!
|
[1933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12-7 18:36
|
[1932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12-7 18:33
|
[1931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7 18:01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7 12:36  越重型的大幅放大机,平面越有保证。 俺用45机器和120凯撒机器分别投影比较过。 唐山老于还忽悠直接上810放大机,一机通吃呢。不过放大机要大一号为好。 婶和我说的是两叉儿。我说的是润普兄的测试方案,把放大头拧数码全幅机上拍图板,没放大机的事儿。
|
[1930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7 17:58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7 12:32  加大灯泡功率,上卤素的。 20秒以内的曝光都算正常时间。 光圈收得太小影响的不止是曝光时间,还带来分辩率的下降。光圈8的理论分辩率只有光圈4的一半。
|
[1929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7 17:54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7 16:32  这个用暗房测光表一测就知道了哈。 光比也都尽量略大一点。阴天忍住了不拍,不出门。 混光放大机,变反差很细腻很方便的。甚至在连续20秒左右的过程中无级的变反差。只动旋钮。而普通集光机器,一般需要手动换滤镜。难免带来不稳定因素。 当然,也有高级的集光变反差机头哈。 呢那个D23,无论掺合啥,也算高硫养药哈。反差上其实不如低硫养药好。搞薄T还行,搞传统就呵呵了。。。。 建议你弄个彩色的可测光的高级定时器。。。真心话。弄堆放大头没用。变反差不能靠这玩意的说。.. 俺倒觉着彩色可测光的高级定时器才属于没用的玩意儿,俺的放大机不玩儿彩色,变反差也不靠动旋钮,测了彩色的参数又能有啥意思涅,至于暗房测光表倒是找了一只,可还不会用,定时器可调整到0.1秒,再精确就不是俺的技术可控制范围啦。 收集一堆放大镜头,纯属玩儿,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白菜价收来的,看着也喜欢,没听说镜头可以变反差,但作片子没有镜头是不行滴,地主老财养了一群妻妾,不是只为了生孩子,体力再好一晚上也就点一个院儿的灯,为啥,各胜擅场,各领风骚而已,  俺用D-23的显影液,是对付高反差场景的,如果 搞传统就呵呵了,那俺用来对付FP4倒觉着正合适,又怎么说涅,T型乳剂对付低反差场景,这样俺半阴天也可以出门了,用T-Max的显影液冲洗,目前效果很好, 这2种药液,俺都是1升冲48张45底片或12的胶卷,经济效益很好(当然没跟110的比较过),也不易氧化,
|
[192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7 17:32
俺为了底片微反差好一点,是无所不用其极哈。 甚至用了融银剂。 D76里也加两克海波。 但是五克珂达尔克。不是两克硼砂哈 。
|
[192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7 17:10
黑白本身,从拍片到出片,都是变反差搞调子的事, 跟着无关的,关系不很大的,少去研究。正事还研究不过来呢。 不要小瞧D76.那是基本方, 其衍生方多如牛毛哈。
各个都有特点。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7 17:35 编辑
|
[192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7 16:32
润普 发表于 2016-12-7 14:20  810的放大机接50mm的镜头,皮腔也受不了呀,更别说配套的聚光镜了,
不只是看对焦镜,最好找张好的135底片,实际把50和63的镜头拧上,都放大到11x14吋,出纸片,再对比看, 大机器用小镜头,是需要凹镜头板的,镜头都有相面距要求吗,要不不合焦哈。810机器一般都混光的,虽然反差略低,但是光强,光匀型相当的好。这个用暗房测光表一测就知道了哈。 反差低的好处是可以放高密度略厚的片子。 高密度略厚,就代表着底片密度差大---节调略长一点。老圈里盗版他们就比较的善于放密度厚的底片,这方面年轻人敢于闯荡哈。 都说不怕底片厚,怕底片反差不利落。。俺也怕这事。所以底片反差尽量搞利落。高硫养药用的很少。光比也都尽量略大一点。阴天忍住了不拍,不出门。 混光放大机,变反差很细腻很方便的。甚至在连续20秒左右的过程中无级的变反差。只动旋钮。而普通集光机器,一般需要手动换滤镜。难免带来不稳定因素。 当然,也有高级的集光变反差机头哈。 呢那个D23,无论掺合啥,也算高硫养药哈。反差上其实不如低硫养药好。搞薄T还行,搞传统就呵呵了。。。。 换个说法,如果用80克/升的硫养谁来兑 1:32的110.那反差就不是所要的了哈。。。。 没体验过果110这种调配法的可以一试哈。 俺是一概贴近广大基层影友,都是很实战的路数。。。不玩玄乎的说。 你看那个炮塔显影液的大压缩。俺都不惜的说。因为不鼓励大家去照灯丝,耍极限。 建议你弄个彩色的可测光的高级定时器。。。真心话。弄堆放大头没用。变反差不能靠这玩意的说。 要紧的事。俺不怕吵红脸,一定要说清楚的。 邮票啥成像质量,能放多大,呢比俺清楚。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7 17:00 编辑
|
[192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7 14:20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7 12:36  越重型的大幅放大机,平面越有保证。 俺用45机器和120凯撒机器分别投影比较过。 唐山老于还忽悠直接上810放大机,一机通吃呢。不过放大机要大一号为好。 810的放大机接50mm的镜头,皮腔也受不了呀,更别说配套的聚光镜了, VIRS 发表于 2016-12-7 12:05  是啊,被润浦兄坑的 ,俺只有一个LPL的颗粒对焦Peak I那玩意死贵啊,上相机试拍估计不行吧? 不只是看对焦镜,最好找张好的135底片,实际把50和63的镜头拧上,都放大到11x14吋,出纸片,再对比看,
|
[192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7 14:10
VIRS 发表于 2016-12-7 10:20  润普兄: 赫赫,看着就舒服,这钱花的太值了,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7 11:27  啥情况啊?一进一对儿?帮润普兄进的?接放大机上,在十倍放大率下,用10倍的调焦放大镜看边角(好像只有Peak I型能做到),就能看出其优于50/2.8的地方了(主要是线条边缘的色散)。 俺那只对焦镜只能看中心位置的,偏一点儿就不灵,
|
[192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7 14:07
abo 发表于 2016-12-7 10:03  好,向骨灰级挺进 一步跨进骨灰级别的胶片党,祝贺,
|
[1922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7 12:36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7 12:28  我没这么试过。如果上架子,布光仔细,用高反差多细节的图板估计也能看出来。一定要是全幅机,半幅免谈。而且拍摄距离不要太远,1米左右吧。这么做的问题就是图板和相机的平行度难以保证,会影响到结果和判断。 越重型的大幅放大机,平面越有保证。 俺用45机器和120凯撒机器分别投影比较过。 唐山老于还忽悠直接上810放大机,一机通吃呢。不过放大机要大一号为好。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7 12:38 编辑
|
[192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7 12:32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7 11:38  75头放大尺寸片子机头会抬得太高。而且你说的60,75好像都只有F4.0,那么最佳光圈应该是F8, 不如63/2.8的最佳光圈5.6。讲究分辩率的人不喜欢太小的实放工作光圈。 加大灯泡功率,上卤素的。 20秒以内的曝光都算正常时间。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7 12:33 编辑
|
[1920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7 12:28
VIRS 发表于 2016-12-7 12:05  是啊,被润浦兄坑的 ,俺只有一个LPL的颗粒对焦Peak I那玩意死贵啊,上相机试拍估计不行吧? 我没这么试过。如果上架子,布光仔细,用高反差多细节的图板估计也能看出来。一定要是全幅机,半幅免谈。而且拍摄距离不要太远,1米左右吧。这么做的问题就是图板和相机的平行度难以保证,会影响到结果和判断。
|
[1919 楼] VIRS
[泡菜]
16-12-7 12:12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7 11:38  75头放大尺寸片子机头会抬得太高。而且你说的60,75好像都只有F4.0,那么最佳光圈应该是F8, 不如63/2.8的最佳光圈5.6。讲究分辩率的人不喜欢太小的实放工作光圈。 这个观点俺也赞同,如果只放大35mm底片那这个EL63应该是个好选择
|
[1918 楼] VIRS
[泡菜]
16-12-7 12:05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7 11:27  啥情况啊?一进一对儿?帮润普兄进的?接放大机上,在十倍放大率下,用10倍的调焦放大镜看边角(好像只有Peak I型能做到),就能看出其优于50/2.8的地方了(主要是线条边缘的色散)。 是啊,被润浦兄坑的  ,俺只有一个LPL的颗粒对焦Peak I那玩意死贵啊,上相机试拍估计不行吧?
|
[1917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7 11:38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7 11:31  倒不如用60.75的放大头了。 645篇幅头放135.就很好。 75头放大尺寸片子机头会抬得太高。而且你说的60,75好像都只有F4.0,那么最佳光圈应该是F8, 不如63/2.8的最佳光圈5.6。讲究分辩率的人不喜欢太小的实放工作光圈。
|
[191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7 11:31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7 11:27  啥情况啊?一进一对儿?帮润普兄进的?接放大机上,在十倍放大率下,用10倍的调焦放大镜看边角(好像只有Peak I型能做到),就能看出其优于50/2.8的地方了(主要是线条边缘的色散)。 倒不如用60.75的放大头了。 645篇幅头放135.就很好。
|
[1915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7 11:27
VIRS 发表于 2016-12-7 10:20  润普兄: 啥情况啊?一进一对儿?帮润普兄进的?接放大机上,在十倍放大率下,用10倍的调焦放大镜看边角(好像只有Peak I型能做到),就能看出其优于50/2.8的地方了(主要是线条边缘的色散)。
|
[1914 楼] VIRS
[泡菜]
16-12-7 10:34
63头比50头后面更突出一些,重量也压手一些,63头100g,50头85g.为啥俺的EL50是made in china?
|
[1913 楼] VIRS
[泡菜]
16-12-7 10:30
可以看出EL50和EL63头的镀膜差异
|
[1912 楼] VIRS
[泡菜]
16-12-7 10:28
哥仨好
|
[1911 楼] VIRS
[泡菜]
16-12-7 10:27
|
[1910 楼] VIRS
[泡菜]
16-12-7 10:20
|
[1909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2-7 10:03
润普 发表于 2016-12-6 22:34  这可不是啥菜鸟级,骨灰级的分别,把富士留着阴柔天候再拍,去进一批FP4给晴天做准备,马上就达到骨灰级的水平了,
也难为了小邮票,还要干大画幅的活儿,那不累死徕卡呀, 好,向骨灰级挺进
|
[190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6 22:34
abo 发表于 2016-12-6 19:12  就想早点用完买新卷,没你们骨灰级那么讲究了 这可不是啥菜鸟级,骨灰级的分别,把富士留着阴柔天候再拍,去进一批FP4给晴天做准备,马上就达到骨灰级的水平了, 也难为了小邮票,还要干大画幅的活儿,那不累死徕卡呀,
|
[1907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6 21:39
|
[1906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2-6 20:42
|
[1905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2-6 20:35
记忆中还会点电子暗房,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