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转印:一个独特的古典印相工艺
17434 334
[6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7-1-21 11:40
abo 发表于 2017-1-21 11:25
前排就坐听课


欢迎abo兄。课俺还讲不了。顶多介绍一下大致的流程。这个工艺最好玩的地方在于自己开发自己的套路。里边变数多的太多,不断探索才有意思。

我的套路只在最大众化的几种材料组合。属于入门吧。
[5 楼] 霞光一道 [资深泡菜]
17-1-21 11:39
继续,在静候中……
[4 楼] abo [陈年泡菜]
17-1-21 11:25
前排就坐听课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2 客户端发布
[3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7-1-21 09:33
关于碳转印的资料,英文有很多。中文不多。我这里有一些免费的资料,但都是英文的。
声明一下:金山迪新出的书可以通过PAYPAL或其他付款方式购买,然后下载。这和我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我这里讲的碳转印的信息都是可以在公开的论坛找到,不存在盗版之嫌。这个是一个一百多年的工艺了,还在不断进步和简化,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中间底可以免除拍810和更大画幅的必要。当然,我仍然坚持拍原始大底。中间底也做。两条腿走路。
[2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7-1-21 09:21
现在该说说碳转印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了:

明胶,白砂糖,墨(水彩颜料,书法用墨等等),重铬酸盐,UV光源印相器,胶片或者中间底,喷墨打印纸。

这些是学习碳转印的基础材料。随着对工艺的熟悉,你会进一步探索其它材料。比如美术纸,油画布,以及各种铂金能用的纸。很多玩家喜欢自己上浆的美术纸。对于喜欢碳转印浮雕效果的,把放大相纸定影后直接可用。
[1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7-1-21 09:11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碳转印(carbon printing, 和 carbro)一些不为人知的特点:第一,碳转印几乎可以模仿任何工艺。比如在使用合适的材料组合情况下,碳转印的片子可以做到与银盐放大的片子几乎不可分辨; 第二,碳转印的carbro工艺可以印成彩色的。第三,也是碳转印不可挑战的,就是其永久的保存性是任何已知工艺中最好的。
碳转印可以使用的材料很多,包括颜料的选择和纸张的选择以及纸张的处理,因此与其他工艺不同的是,这个工艺可以模仿大多数工艺的样子。在碳转印盛行的时候,很多商业化的碳转印坯子是来模仿银盐放大的。当时银盐放大已经是最常见的照片模式,而碳转印是为了取得相同的影调,同时具有更好的保存性。铂金的颜色受所用金属的限制,只有那么几种。银盐放大受相纸表面特性的限制,比如高亮或纹路。其它古典工艺也都受各自的限制。虽然碳转印可以模仿很多工艺,但是现代的碳转印玩家主要对其他工艺做不到的特性感兴趣,从而使碳转印区别于其他工艺。
美国的碳转印大师金山迪(Sandy King)会同另一位摄影师约翰洛克哈特(John Lockhart)最近新出了一本介绍碳转印工艺的书,包括了近几年的新进展。该书以电子形式出售,售价25美元。他们的计划是在2017年内出版一本中文的碳转印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据他们自己说,2015已经由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碳转印的书,但是至今我没有查到该书。可见这个领域关注的人之少,古典印相门路之窄。
最近的新书主要包括了谷歌上碳转印论坛中讨论的经验。那里可谓大师云集。就像古典印相的再次时髦一样,人们无法解释碳转印的再次受追捧。在各种工艺同时被商业化的时候,碳转印一度被视为所有工艺中的贵族。同样的片子由不同工艺做出,碳转印片子的价格是铂金的两倍,是银盐放大的三到四倍。
相比其他古典印相工艺,比如铂金,碳转印吸引的玩家更少。原因大概是这个工艺难度大。其实一旦掌握了原理,碳转印是个十分容易掌握的流程。好多玩家一旦入门这个工艺,会长久被吸引。所以,这个工艺属于剧毒,沾染上不太容易,但是一旦沾染,就戒不掉。没有长性者慎入。
就像其他古典印相工艺一样,碳转印不需要暗房。所需设备和材料价格十分亲民。对于没有大画幅胶片的玩家来说,有扫描仪和打印机,照样可以制作中间底来玩碳转印。
开这个帖子的目的,在于向国内其他碳转印玩家发出信号,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如果您英文够好,我可以推荐一些资料先去看看,或者购买这个25美元的书。对于大多数感兴趣的玩家,相信中文书会在年内出版。

下面建议一个初始组合:
1升溶液,包含100克明胶,40克白砂糖,16克一得阁墨水(书法用),50毫升70%异丙醇,5毫升甘油,少许防腐剂(不是必须的)。溶液在42度水浴放置2小时开始制作药膜坯子,药膜1毫米厚(湿态下)。
等有了感觉,就可以自己创意了,加减墨汁,或试验水彩墨。 本帖最后由 照文三 于 2017-5-12 20:4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