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96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3:46
錾花龙凤银壶【清代,公元6144-1911年。通辽市馆藏】
錾花工艺作用有二,其一,制作仅从正面敲击的錾花金属首饰;其二是,当从背面敲击做成浮花制品后,再从正面敲击以增强其效果。 ![]() |
[196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3:39
石青缎彩绣花蝶纹阔袖女褂【清代,公元1644-1911年。阿拉善馆藏】
![]() |
[196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3:29
象牙灵塔【清代,公元1644-1911年。阿拉善右旗馆藏】
灵塔是供奉和收藏活佛、上师法体或骨灰的一种佛塔,由佛祖释迦牟尼信徒的舍利塔演变而来。因塔内供奉活佛以及在藏传佛教上有巨大成就的大师骨灰,故名灵塔。 ![]() |
[196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3:24
鲨鱼皮腰刀【清代,公元1644-1911年。呼和浩特征集】
![]() |
[196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3:16
木鞍马【清代,公元1644-1911年。呼和浩特征集】
![]() |
[196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3:12
嵌骨马鞍【清代,公元1644-1911年。馆藏】
马鞍是蒙古族马具中的基本,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器具,其在形制、选材和制作工艺上彰显了蒙古族的特有传统。 ![]() |
[196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3:03
彩绘牵马俑【明代,公元1368-1644年。呼和浩特征集】
造型作马伕牵马,马伕的穿著是明代仆役的典型服饰,头戴圆边尖顶毡帽。 ![]() |
[196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2:59
壁画《出行图》《归来图》【辽代,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通辽市库伦旗一号辽墓出土】
《出行图》绘于库伦一号墓墓道北壁的白灰墙面上,所绘人物29人,人高1.5一1.6米。整幅画面采用写实手法,描绘侍从们为主人备车驾马,准备出行的情景:即女主人于上车前对镜整容,男主人于乘骑后吩嘱管家、众多侍从仪卫或持刀、或捧砚、或扛椅、或扛伞、或持镜、或套车,前呼后拥,仪仗、行列整饬,形象地反映了辽代契丹贵族轻车肥马,奴仆成群的生活。 ![]() |
[196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2:53
牛车陶俑【北朝时期,公元386年—581年,呼和浩特大学路出土】
呼和浩特大学路墓葬是北魏时期的墓葬,墓中出土一组彩绘牵牛车陶俑,牛车也是北方民族的一种交通工具,这件陶俑为北魏时期牛车的形象提供了实物资料。 ![]() |
[196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2:49
彩绘骑马俑【北朝时期,公元386年—581年,呼和浩特征集】
鲜卑族出现于战国后期,北朝时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统治民族,唐辽后融合消亡。鲜卑族进一步完善了鞍马具,尤其是在鞍侧配上金属马镫,这是一项重大发明,有利于骑士在马背上平衡稳定,并解放了骑士的双手。从而使古代骑兵由使用短兵器变为使用长兵器。 ![]() |
[195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2:42
木马车【汉代,公元前202年-8年,25年-220年。鄂尔多斯出土】
鄂尔多斯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古代文化,在鄂尔多斯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生命印迹和※※、民族文化遗产。 ![]() |
[195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2:37
青铜双鞘短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宁城县征集】
此剑制作精细,造型别致,为东胡族系短剑中的珍品。 ![]() |
[195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2:32
奔马【新石器时代,岩画。赤峰市采集】
内蒙古是※※发现岩画最丰富的地区。阴山山脉、乌兰察布山岩及贺兰山脉号称“三大岩画宝库”。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 ![]() |
[195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8-23 11:54
【内蒙古博物馆】
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原内蒙古博物馆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2007年内蒙古博物院正式揭牌成立,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院。 ![]() |
[195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9:28
【武汉博物馆】
游览完毕,多谢观赏! |
[195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9:27
绣花人物片【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清代初中时期,国家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刺绣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谐和喜用金针及垫绣技法,故使绣品纹饰具有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独具异彩、秀丽典雅、沉稳庄重的艺术效果。 ![]() |
[195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9:22
迦南木翠玉朝珠【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翡翠朝珠始于清朝乾隆时期,于光绪年间达到鼎盛。 ![]() |
[195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9:17
银凤冠【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清代命妇礼服,承袭明朝制度,以凤冠、霞帔为之。另外,普通妇女在婚嫁及入殓时,可以“借穿”凤冠、霞帔。 ![]() |
[195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9:04
地藏菩萨铁像【明代,公元1368-1644年。洪山区出土】
地藏菩萨的名号大致在4、5世纪之交的时候已经传入中国,隋唐以后,地藏菩萨获得了广泛的信仰,有关地藏菩萨的造像在各地大量涌现。 ![]() |
[195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9:01
叶形金鬓饰【元代,1271年—1368年,黄陂区周家田出土】
金质。发饰,叶形,由金片、金丝、金珠构成,中间镶嵌心形绿松石,周围有十二个圆形金托,金托外围饰以掐金丝编织的宝相花。整体造型别致,工艺精湛。 ![]() |
[194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8:58
金带具【明代,公元1368-1644年。江夏区龙泉山出土】
金质。腰间饰品,由23枚构件组成,有长方形、长条形、桃形,金搭扣3块,铊尾2块,上饰镂空龙纹和花叶云纹。 ![]() |
[194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8:56
双鲤铜镜【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黄陂区周家田出土】
在出土的金代铜镜中,双鱼镜是突出的代表。女真人长期从事渔猎活动,鱼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鱼又有富贵吉祥、祈望多子多孙的含义,寄托了女真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
[194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4 08:50
白陶马【唐代,公元618-907年,洪山区马房山出土】
![]() |
[194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3 17:14
人面兽身瓷俑【唐代,公元618-907年,洪山区鲁巷出土】
该俑造型古朴威武,神态逼真。为人兽鸟结合的形象。 ![]() |
[194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3 17:05
灰陶仕女俑【唐代,公元618-907年,洪山区荣军院出土】
唐代的墓葬里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以陶土制作的人形俑作为陪葬品,这件仕女俑就是其中之一。 ![]() |
[194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3 17:02
白陶武士俑【唐代,公元618-907年,洪山区荣军院出土】
武士俑形神兼备,气宇轩昂之态显露无遗,精工制作。 ![]() |
[194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3 16:59
十二生肖灰陶俑【隋代,公元581年—619年。武昌区岳家嘴出土】
泥质陶。通体施有彩绘,多已脱落。这组十二生肖俑均为生肖兽首人身,呈坐立式,身穿宽袖交领长袍,腰束丝带,双手合于胸前,正襟危坐。造型生动,别具风格。 ![]() |
[194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3 16:57
灰陶女俑【隋代,公元581年—619年。武昌区岳家嘴出土】
![]() |
[194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3 16:53
青釉七联盒、青瓷鸡首壶【隋代,公元581年—619年。武昌区岳家嘴出土】
七联盒造型独特,一盒居中,其余六盒绕成一周。盒大小相等,皆为圆口,鼓腹,下附假圈足,肩部用瓷釉粘联在一起。盒的口沿下及腹部各有弦纹数周。盒表施釉仅及腹部,盒里施全釉。釉为豆青色,有冰裂纹开片。 ![]() |
[194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7-3 16:48
青釉瓷井【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武昌区中山路出土】
青瓷井通体施青釉,其上部为四角攒尖式屋顶,由四根圆柱形井栏支撑于井口之上。井沿塑一人手提水桶倚柱打水。此件器物造型生动写实,意趣朴实自然,真实再现了古人倚井打水的生活场景。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9-7-3 16: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