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87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5 11:57
彩绘擦擦【贺兰宏佛塔出土】
擦擦(模制小泥佛和小泥塔的俗称,多作为佛塔或佛像腹腔的填充物,为藏传佛教的宗教圣物),这组彩绘擦擦出土于贺兰县宏佛塔,共有107尊小佛塔,与大塔擦共组成108座佛塔。
[187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5 11:53
大日如来立轴【贺兰宏佛塔出土】
宏佛塔在贺兰县东北潘胡乡。是一座外形结构比较奇特的密檐式厚壁空心砖塔。宏佛塔最上层为天宫,在逐层落架拆除时,发现内藏大批西夏文物。计有彩绘绢质画14幅;彩绘泥塑佛教造像数十尊及大量残块、碎块;彩绘木雕菩萨像及女伎像;西夏文木雕版2000余块。另有小木塔、木简、西夏文残绢、瓷钵、瓷珠、建筑构建等物。
[187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5 11:47
彩绘泥塑佛头像【贺兰宏佛塔出土】
据专家考证,宁夏贺兰县宏佛塔所在处极有可能是西夏时期一座等级很高的皇家寺院。西夏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国度,随着佛教寺庙的发展,泥塑作品在西夏比较普遍,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宏佛塔西夏佛教泥塑既继承了唐宋彩塑的传统手法,又具有西夏造型特征。
这尊佛头像中空,头顶为螺髻。眼珠乌亮,为黑色釉料特制。下眼睑上有黑色泪痕。西夏出土的佛像大都是流泪的,这是由于环境变化,使佛像眼中的釉料融化,滴淌而出,从而形成佛像流泪的奇景。
[187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5 11:42
石雕佛头像【征集】
佛像的相貌、神态就是:安祥、静穆、崇高、完美、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菩萨之身所具的容貌形相中,显著易见者有三十二种,称为“三十二相”;微细隐密难见者有八十种,称为“八十种好”。
[187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5:10
千手千眼观音立轴【贺兰宏佛塔出土】
宏佛塔在贺兰县东北潘胡乡。是一座外形结构比较奇特的密檐式厚壁空心砖塔。塔身和塔刹高度相近,始建年代不详,从塔的建筑风格分析,可能是明代以前所建。
宏佛塔因年久失修,残毁极为严重。1990年初对宏佛塔进行了修缮。在修复这座濒临倒塌的佛塔时,于刹座天宫内出土了一大批残朽的西夏文物,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对这批残朽的文物进行了抢救修复整理。这批修复完好的文物有西夏绢彩佛画幅,彩塑佛像、罗汉、力士面像及身像18尊;西夏文佛经雕版200余块;还有幡带、木雕、木简、琉璃等近100件,是※※佛教艺术品中的精美之作。
[187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5:04
彩绘泥塑罗汉像【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贺兰宏佛塔出土】
随着西夏佛教的发展,具有较高水平的各种题材佛教艺术精品频繁出现。宏佛塔西夏佛教泥塑既继承了唐宋彩塑的传统手法,又具有西夏造型特征。每一尊塑像都是一件独立完美的艺术形象。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9-4-24 15:04 编辑
[187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4:44
嬰戏莲纹绢【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拜寺口双塔出土】
图中的花纹采用连续纹样·其基本构图是一排圆形花环内绘有四来小白花,环外绘一阔稀珠纹:另一排是菱形花框内绘四来小白花:花框与花环错位排列。花框四边各有一戏花童子·童子皆为仅围一黄色吐兜的白拌儿童·戴有项圈和手镊。
党项族是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畜牧业发达·毛纺织业具有悠久的※※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9-4-24 14:44 编辑
[187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4:33
彩绘擦擦【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贺兰县出土】
“擦擦”一词,源于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思“复制”,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模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
[187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4:29
鎏金拾得铜造像【银川新华街出土】
拾得和尚头披长发,圆脸大耳,面带微笑。身穿宽袖褴褛长衫,腰系帛带,右肩斜跨绳结串联的5个酒葫芦,左胯挂一锦囊。右臂上举,右手食指上指;左臂自然下垂,左手握把扫帚。双脚赤裸,立于六边形神台底座上。虽面容枯槁而漫溢笑声。
寒山、拾得是唐代的两位诗僧,相互交往深厚。苏州的寒山寺因寒山曾住于此而得名。
[187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4:26
鎏金普贤菩萨铜造像【银川新华街出土】
普贤菩萨面部圆润,大耳垂肩,双目微闭,神态自若。结跏趺坐于象背铺有蛟龙闹海图案的莲花座上,手持如意,头顶佛冠,身穿宽袖紧身袈裟,项挂璎珞,下面是一头屈肢而卧的大象。菩萨面部祥和,大象鼻子弯曲,神态柔顺乖巧。整体上给人神圣肃穆之感。
[186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4:18
鎏金观音铜造像【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银川新华街出土】
造像面容丰腴,五官方正,头冠正中透雕一佛。两手各执一如意,坐于莲台之上。莲台置于望天吼脊背。
1986年在新华百货大楼扩建工地上发现文物,宁夏博物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勘察,他们看到地基下的宝藏共有十件,均为窖藏的青铜佛教人物造像和青铜宗教器皿,经鉴定,这尊观音鎏金铜造像是西夏晚期的文物。
[186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4:12
石马【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银川西夏陵区出土】
石马为砂岩圆雕,四肢屈膝跪卧,马头稍垂,瞪目立耳,身体肥壮浑圆,比例匀称,线条简洁凝练,姿态雄健,雕刻手法十分细腻,生动地再现了西夏马的形象,不失为西夏石雕艺术的精品。
[186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4:07
鎏金铜牛【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银川西夏陵区出土】
银川贺兰山西夏陵区陪葬墓出土。青铜质,重188公斤。模制浇铸成型,内空心,腹中尚残留铁砂内模。外表鎏金,出土时部分鎏金已脱落。铜牛造型生动,形象逼真。为研究西夏时代的冶金工艺和雕塑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186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4 14:02
马俑【唐代,公元618-907年。吴忠唐墓出土】
以马为题材的各类陶俑在唐代墓葬考古中最为常见。但是这个时期马所体现的主题已经与秦汉时期略有不同了。秦汉时期陶马俑主要出在王室贵族一些高等级的墓葬中,一般的平民墓葬中很少发现。而唐代墓葬中陪葬陶马的现象就比较普遍了。
[1865 楼] 北方的羊 [资深泡菜]
19-4-23 16:24
晓锋 发表于 2019-04-23 15:59
各地博物馆的展出文物,除了极少数特别说明的,绝大部分都可以拍照,但不能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
14还是15年带孩子回去进去看不给拍,当时很多博物馆都可以拍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86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6:05
胡旋舞石刻墓门【唐代,公元618-907年。盐池县苏步井乡出土】
两门扇正面凿磨光滑,中间浅浮雕一男性舞伎。舞伎髭须卷发,深目高鼻,胸宽腰细,体魄健壮,发束带。身着圆领紧身窄袖衫,下着裙,紧贴腿,脚穿长筒皮靴,踩在一小圆毯上,双人对舞,舞姿造型略有不同。两人均手持长巾,熟练挥旋,飘逸潇洒。四周剔地浅雕卷云纹,恰似舞伎腾跃于云气之中,造成流动如飞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构思精妙,主体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生动自然,体态轻盈健美,舞姿迅疾奔放。石门上的舞伎展示的舞蹈即为胡旋舞。
这件胡旋舞石刻墓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类题材的石刻作品,在※※唐代墓葬中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唐代乐舞的珍贵资料。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186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59
北方的羊 发表于 2019-4-23 15:56
里面现在给拍照了?

各地博物馆的展出文物,除了极少数特别说明的,绝大部分都可以拍照,但不能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9-4-23 16:00 编辑
[186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56
胡人俑【唐代,公元618-907年。吴忠唐墓出土】
胡俑是古俑中特殊的一群,只见于隋唐时期,宋代已不再出现。
[1861 楼] 北方的羊 [资深泡菜]
19-4-23 15:56
晓锋 发表于 2019-4-22 09:06
人、山羊【史前岩画】
岩画是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
宁夏岩画分布在石嘴山、贺兰口、灵武东山、青铜峡、中卫等地,共计30余处。内容多为动物、人面像、符号、狩猎、放牧、争战、舞蹈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场景和乡风习俗,为了解和研究西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化、民族宗教等,提供了大量详实而形象的史料。


里面现在给拍照了?
[186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48
和尚石造像【唐代,公元618-907年。】
[185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43
土筑房屋模型【北魏,公元386年—534年。彭阳新集乡出土】
新集土筑房屋模型:北魏新集墓1984年发掘于宁夏彭阳县新集乡,共两座。其中一座墓葬的封土下方为一长方形土圹,土扩前后端各有一座夯土实心的房屋模型,形制基本相同。这种丧葬形制的发现是同期考古中的首例。
[185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39
青釉四系盖罐【唐代,公元618-907年。固原隋唐墓出土】
唐代,※※与西亚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瓷器的制作工艺吸取了西方文明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传统的装饰艺术,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185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33
棺前档漆画【北魏,公元386年—534年。原州区东郊乡出土】
棺盖及棺前挡部分绘有墓主像、墓主生前生活图及东王公、西王母等。漆棺两侧上部是孝子故事图,间隔以三角状火焰纹图案,并标有榜题,色彩十分艳丽。
[185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31
棺前档漆画【北魏,公元386年—534年。原州区东郊乡出土】
棺盖及棺前挡部分绘有墓主像、墓主生前生活图及东王公、西王母等。漆棺两侧上部是孝子故事图,间隔以三角状火焰纹图案,并标有榜题。左侧孝子的故事画残缺得比较多,仅存三个段落,是孝子蔡顺及尹伯奇等故事,色彩十分艳丽。
[185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27
陶俑【北周,公元557年—581年。原州区南郊乡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这座古墓是固原※※文化出土文物最具代表性的墓葬之一。该墓葬是1984年全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185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3 15:25
陶俑【北周,公元557年—581年。原州区南郊乡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在这座古墓里,出土了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质地的随葬品达700多件,特别是鎏金银壶、玻璃碗、金戒指、漆棺画、陶俑等最为珍贵,是固原※※文化出土文物最具代表性的墓葬之一。该墓葬是1984年全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185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2 14:03
彩绘女俑【唐代,公元618-907年】
为了炫耀墓主人生前的身份、财富、精神信仰,商周时期习惯用活人殉葬,春秋战国逐渐用模拟活人的俑来代替,其中用陶泥制作,经火烧成的人物形象即为陶俑。隋唐五代,以精细雕塑、华贵妆銮打扮陶俑,不仅有彩绘陶俑,还有精美无比的三彩釉陶俑。陶俑内容有文官武吏、乐队仪仗、男仆女侍、行商艺人以及外国的遣唐僧侣、使臣、客商、撕绸之路载运货物的明驼骏马,再现了唐人的生活。唐代的陶俑艺术达到※※的高峰。
[185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2 13:58
鎏金银壶【唐代,公元618-907年】
鎏金银壶 萨珊王朝器物,距今已有1500年的※※。1983年出土于固原南郊乡李贤夫妇合葬墓。高长身,卵形腹,细颈、鸭嘴形流,圆形底座,弯曲两端成羊头,顶端铸1人头,高鼻戴圆形帽。壶身腹部锤 一周突起的3组6人男女图象,一组为裸体,似表现英俊战士得到女子爱慕情景。银壶造型别致精美,属波斯萨珊王朝手工艺精品,与萨珊同类器物不同,具有农厚的罗马风格。
[185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2 13:53
田弘墓志盖【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原州区清河镇田弘墓出土】
志盖上有“大周少师柱国大将军雁门襄公墓志铭”十六个篆字,证明墓主人是北周名将田弘。墓志所载墓主人田弘的生平事迹与《北史》、《周书》中的“田弘传”基本相吻合。
[185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9-4-22 13:43
彩绘风帽陶俑【北周,公元557年—581年。固原县南郊乡出土】
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彩绘陶器,均为泥质灰陶,质地坚硬。陶俑制作粗率,造型具有古朴的稚拙意味。俑体实心,半模制成,故背部扁平。面部丰满,五官相对集中。人物外轮廓鲜明,但缺乏细部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