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39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2 09:06
青瓷辟邪【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青釉瓷质的动物造型,西晋较为流行。此辟邪似狮而带翼,呈昂首蹲伏状,器身刻划、印贴胡须鬃毛、兽尾,背有一管状流,通体施青釉。造型生动。 ![]() |
[139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2 09:03
青瓷堆塑人物飞鸟纹罐【东吴,公元222年—280年】
堆塑罐,又称魂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墓葬中的一种特有的随葬器物。整个器物集多种题材的装饰为一件,图案繁杂、造型奇特,有谓“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妥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 ![]() |
[139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2 08:58
青瓷龙柄把鸡首壶【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鸡首壶,以壶嘴做成鸡首状而得名。鸡在古代为珍禽之物,有吉祥、诚信之义。作为盛酒器,鸡首壶既能符合日常生活的需求,又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欲望。 ![]() |
[139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20:01
瓷庖厨俑【西晋,太康元年墓出土】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属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重新统一中国后所用的年号。 ![]() |
[139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9:57
瓷俑【西晋,太康元年墓出土】
西晋※※重视生产,劝课农桑,经济上实施占田制,使农民依法占有了一定的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辟田开荒,从事生产的热情。再加上晋武帝注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所以,西晋初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的升平景象。因为晋武帝此时的年号叫“太康”,所以史称“太康之治”。 ![]() |
[139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9:50
青瓷灶【东吴,公元222年—280年】
青瓷灶为船形,双眼,并置进柴口和出烟孔。 ![]() |
[139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9:46
青瓷明厠【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太康元年墓出土】
古代的厕所模型。冥器。 ![]() |
[139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9:42
青瓷神兽尊【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周墓墩出土】
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作品字形排列。此青瓷神兽尊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 ![]() |
[139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9:39
双鱼温铜盆【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 |
[139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9:33
七乳神兽镜【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圆形,半圆钮,主纹饰为七乳相间瑞兽、羽人,黑漆。 ![]() |
[138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9:29
五联罐【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东汉、三国时期墓葬中常见的瓷制随葬品,其造型是在一个大罐的口沿和肩部塑以五个开关相同的小罐。灰褐色胎,青褐色釉。根据古墓葬出土的文物来考证,五联罐的实际用途为冥器,是士大夫阶层中流行的一种特殊的随葬器物。 ![]() |
[138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9:26
陶香薰【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 |
[138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7:55
人形座陶灯【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两汉时期,青铜灯具继续盛行,陶质灯具以新的姿态逐渐进入主流。 ![]() |
[138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7:52
锥刻鸟纹陶壶【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大约在西汉中期至王莽时期,长江下游一带的釉陶器物上出现了较多的鸟纹装饰。汉代鸟纹的出现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早期图腾崇拜的再现。浙江原为吴越之地,以鸟为图腾崇拜物。二是与星象有关。在一些器物上,鸟纹的下部出现一组几何形图案,各相交点以小圆圈相连,形如星宿。 ![]() |
[138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7:46
铜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 ![]() |
[138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7:22
布币【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 |
[138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7:19
印纹陶双系罐【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
[138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7:15
动物耳叶脉纹印纹硬陶罐【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印纹硬陶”,是一种胎体坚硬,器身印有纹饰的陶器。一般认为印纹硬陶出现不晚于商代,到了周代,则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在长江中下游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等地的许多两周时期墓葬中,都出土有众多的印纹硬陶完整器。 ![]() |
[138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3:00
宜兴窑绿地粉彩砂泥胎公道杯【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
杯呈荷叶状。整器以宜兴紫砂为胎,内外施绿釉,外壁点缀团花。杯内心为一头梳双髻、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仙人,面对一施黄彩的圆柱而坐。圆柱中空,内有紫砂陶质细长浮柱,作寿星状,圆柱上围绕浮柱有5个红点。此杯圆柱上的5个红点分别指向在座的饮酒之人。当酒慢慢倒入杯中时,圆柱中之浮柱缓缓上升,寿星面对哪个红点,便由相应之人饮酒。浮柱上有刻度,当刻度露出时若还继续斟酒,则被视为有失公允,酒会从仙人身下的小孔处流出杯底。 ![]() |
[138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2:56
宜兴窑紫砂彩绘人物图笔筒【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在文房用具中,笔筒是一个重要的品项,因为它在书房案头所占的视觉比重最为显眼,特别受到宫廷重视,其中尤以彩泥堆绘紫砂大笔筒堪称精绝之作。 ![]() |
[137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2:53
宜兴窑紫砂彩绘山水图笔筒【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笔筒为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 竹节形等式样。 ![]() |
[137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2:50
宜兴窑“行有恒堂”款紫砂胎里白釉菊瓣盘【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
清代嘉庆以后,在江南一些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文人和贵族世家专门订制紫砂器,并在器身或底部刻有斋堂名号,随后这种风气蔓延至皇家宫廷、皇亲贵戚,行有恒堂款紫砂器便受这种风气的影响。 ![]() |
[137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2:46
宜兴窑紫砂莲花式扁执壶【清末-※※早期,公元1881-1937年】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 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 |
[137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0:52
宜兴窑“玉麟”款紫砂瓜棱执壶【清代,公元1644-1911年】
壶体呈瘿节状,短流,枝梗状柄,底随形内凹。附瓜蒂形盖,盖内钤“玉麟”阳文方印。 黄玉麟,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年)-※※3年(1914)。原籍苏州,曾被苏州吴大澄聘请在家制壶。黄在吴家鉴赏到许多古代青铜器和陶器,受到启发,便将这些艺术特色融化于制壶技艺之中,使之技艺精进。家极贫,晚年贫病交迫而亡。 ![]() |
[137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0:44
宜兴窑紫砂扁圆提梁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江苏宜兴紫砂陶器自明代以来,以其深邃的文化品位和人文亲和力,将中国陶器之美发展到极致。 ![]() |
[137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0:36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宜兴紫砂茶具经历了明代被宫廷认可到清代专门为宫廷烧制的※※过程。宜兴窑作为江苏地方窑在清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受到皇室的重视,曾一度无比辉煌,享有与御用官窑同等的待遇. ![]() |
[137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0:32
宜兴窑金漆紫砂竹节执壶【清代,公元1644-1911年】
![]() |
[137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0:20
宜兴窑紫砂御题诗山水人物纹阔底壶【清乾隆】
偏黄色砂泥。一面内刻乾隆御题诗。另一面堆绘山水人物图:密林深处细雨濛濛,一股清澈的山泉顺流而下,通向茅屋的小桥上一老翁举伞匆匆前行,屋中的老妇正倚窗向外张望,小侍童忙着煮茶迎接主人的归来。这种生活场景被宜兴的工匠们以细腻的泥浆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紫砂壶富于生机。 本帖最后由 晓锋 于 2018-11-21 10:27 编辑 ![]() |
[137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0:18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 |
[137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21 10:13
宜兴窑紫砂提梁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壶圆形,平底。高架三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圆盖凸起,以太湖石为钮。砂泥呈黄色,质地细润。此壶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