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121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7 09:51
蟠虺纹铜罍【战国之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平山县穆家庄出土】
肩部对称置兽面衔环两个,腹上部对称置素面竖环耳两个。整个造型古朴而典雅、端庄而别致,简约中有繁复、明朗中有神秘,非常耐人寻味。 ![]() |
[121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7 09:44
勾连雷纹铜鼎【战国之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新乐县中同村出土】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已掌握较高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中山国青铜器。中山国青铜艺术不仅融合于深远博大的华夏文化,还保留了一部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点。 ![]() |
[121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7 09:39
乳钉蟠虺纹铜鼎【战国之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新塘线庙上村出土】
鼎盖微鼓,上置镂空环形捉手。鼎为深圆腹,圜底,三蹄形足。鼎盖、耳和腹部满饰以蟠虺纹为地的乳钉纹,纹饰细密精致。 ![]() |
[121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7 09:34
蟠虺纹铜瓿【战国之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唐县北城子出土】
瓿是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这件铜瓿造型精美,纹饰富丽,是平民墓中出土的文物精品。 ![]() |
[121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7 09:31
蟠虺纹兽首嵌松石铜匜【战国之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唐县北城子出土】
匜的流口为兽头状,兽耳挺立,双睛镶嵌绿松石,兽口张开形成流口,憨态可掬。兽身两侧饰铺首衔环,颈下有一环。器身硕大,造型浑朴生动。 ![]() |
[121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7 09:24
铜圆壶【战国之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中山王嚳墓出土】
中山国,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 ![]() |
[121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7 09:18
中山王夔龙饰铜方壶【战国之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中山王嚳 [kù]墓出土】
此为盛酒器。壶造型生动而富神秘感。此壶是用于祭祀之器。壶的四壁锲刻长篇铭文,共450字,字体修长优美,笔画圆润流畅,刀法洗练自如,是一篇战国书法的优秀作品。铭文记述了治国之道和中山国的王系。 ![]() |
[121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9:29
彩绘兽形陶盉【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邯郸东董村出土】
战国陶器精品。1958年河北邢台县东董村出土。直口圆唇,直颈,腹部滚圆,下承以三兽足。流似一蛇头。口沿有盖,颈部安一提梁。装饰似为鳞片纹。 ![]() |
[121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9:26
陶壶【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邯郸复兴区出土】
该墓葬位于邯郸市复兴区一建筑工地内。文物工作者除发掘出大量陶器外,还发现了一些古代的盗墓工具。 ![]() |
[121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9:21
红玛瑙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邯郸钢铁厂出土】
![]() |
[120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9:17
玉瑗【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邯郸百家村出土】
玉瑗是※※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臂饰,扁圆而有大孔。战国玉瑗形状与新石器时代的瑗的区别,是战国玉瑗纹饰渐多,有些作纽丝纹的玉瑗,※※加厚,两边变薄,剖面如枣核形。 ![]() |
[120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9:14
铜豆【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邢台南大汪村出土】
豆,古代盛食器和礼器。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豆作为礼器常与鼎、壶配套使用,构成了一套原始礼器的基本组合。 ![]() |
[120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9:09
蟠螭纹铜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邯郸凤凰台出土】
蟠螭纹盛行于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 |
[120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7:24
人形足铜镬【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怀来县狼山出土】
以人形作为青铜器器足的造型在商周青铜器中较为少见。 ![]() |
[120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7:18
椭圆形三足铜敦【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张家口地区征集】
铜敦是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鼎、簋的形制给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 ![]() |
[120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7:14
蟠螭纹带盖铜圆壶【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怀来北辛堡出土】
盛水器。1980年4月,怀来县甘子堡村西北的黄土台地上,被当地村民挖掘春秋墓葬二十一座,出土各类器物1229件。文物管理部门闻讯后,迅速派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将全部出土器物收归。 ![]() |
[120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7:10
龙纹铜醽【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怀来县征集】
![]() |
[120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7:05
波曲纹四耳铜鑑【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怀来北辛堡出土】
古代盛水或冰的器皿。形体一般很大,象盆、大口、深腹、无足或有圈足、多有两耳或四耳。古代在没有普遍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用来照影,因而后来把铜镜也称为“鉴”,又称“照子”。鉴盛行于春秋战国。 ![]() |
[120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6:52
铜象灯【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 ![]() |
[120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6:48
楼阙形镂空铜饰件【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东贯城村采集】
上部为阙室的方柱形座,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多层楼阙建筑模型,上面雕镂的人物、鸟兽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贵族生活的场景。对研究当时宫室建筑、雕刻工艺及贵族生活习俗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119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4:41
熊首形金饰件【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辛庄头出土】
燕下都辛庄头墓区30号墓出土的80余件金器,造型和纹饰以动物题材为主,可辨动物形象有虎、马、牛、羊、骆驼、熊等,也有不知名鸟首、兽首以及人头像。 ![]() |
[119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4:35
嵌绿松石骆驼纹金牌饰【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辛庄头出土】
燕下都辛庄头出土的金器 ,有的呈长方形、半球形或桃形,有的呈鸟嘴形、牛头形等。金器上的马、羊、骆驼、鹿、熊和怪兽等形象,采用了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构图饱满,起伏错落有致,富有变化。从这些形象上,可以感受到燕文化与北方文化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 |
[119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4:30
嵌绿松石金饰件【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辛庄头出土】
燕下都辛庄头30号墓出土,这是一起出土的100多件金银器中的一小部分。 ![]() |
[119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42
铁胄【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
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古代战士作战时所佩戴的头盔,出土时有编织物遗迹。在燕下都遗址一共出土两件,是目前仅见的先秦时期铁胄 ?。 ![]() |
[119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38
陶纽钟【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九女台出土】
燕下都以它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出土的部分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填补了数项※※空白。 ![]() |
[119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34
陶圆壶【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九女台出土】
「九女台」墓区是战国中早期墓。通过发掘「九女台」的十六号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陶礼器、铜器和编钟等,从出土器物证明是燕国中早期侯王墓。 ![]() |
[119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28
陶盖豆【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九女台出土】
陶盖豆,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燕下都九女台16号墓出土了26件豆,明显僭越了天子制。 ![]() |
[119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24
瓦当【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
燕下都遗址位于易县县城东南,是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遗址中出土了许多战国铁农具、青铜兵器、夹云母红陶器等。在宫殿台基周围发现了大量陶质泄水管道和瓦当。这里的瓦当较当时其他列国宫殿的同类物品更厚重和讲究。 ![]() |
[119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17
骨笄【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藁城台西出土】
商代的骨器在生产与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主要有用于狩猎或战争的骨镞,用于束发的骨笄以及生活用品。 ![]() |
[119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11-6 13:13
四面人头形陶器盖【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藁城台西出土】
泥质灰陶。器表磨光,盖面无钮,下有子母口。每瓣上阴刻人头形一个,相互对称,面容相近,鼻头翘起,高颧骨,尖下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