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13 14:32
前面几张都是必须虚化的例子。这张大概可以算作可虚化、可不虚化的例子? 按照老法师的“构图”理论,这张图片里的父亲应该属于最醒目的目标了,而通过父亲和婴儿车你应该可以迅速找到图片的真正主体:身后那个小女孩。小女孩形象如此生动可爱,以至于短时间里你的目光可能不会再离开她。于是没有通过背景的虚化,构图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当然,具体到这张图片,背景稍稍虚化一下也是可。譬如:使背景中因为高光溢出的部分与周边的过渡变得柔和一些,中部的黄色的如果能连成一片或许会再增加一点秋天的氛围等等,但你也可以说这些都无关大局。
|
[139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13 13:53
再来一张大幅度虚化起正面作用的例子,可以用来印证老法师“骗人”的构图理论。 这张图片的来有一定的偶然性:记得那是我刚刚开始“正式”习影的时候,单反相机买来还不到 3 个月。这条狗是我们院子里的一条明星小狗,每次拿着相机碰到它时,都要对着它咔嚓两张。每次拍到狗儿的照片都有一点点不开心的样子,但我都没有在意,以为这都只是它不愿意被拍照的缘故。 这是我最后一次给这条狗拍照。记得那天在小区院子里拍玉兰花,用的就是前面那支微距镜头。见这条狗过来,就在主人的帮助下给它拍了几张“大头照”。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我当即被画面上狗儿这犹豫、哀伤的神情震撼了! 第二天在院子里又见到了狗主人,了解到狗儿的身世:原来这是条流浪狗,被一建筑工地工头捡到领养。但工头对狗儿不好,也不管它,还经常打它,后来被附近爱狗人士送到了救助站。看得出来,现在的狗主人对它呵护有加:毛色锃亮、膘肥体壮。但主人告诉我,从狗儿进她家门,就没见它真正开心过! 回过头再看这张图片,按照老法师的“构图”理论,从这张图片里,你很容易迅速找到狗儿的眼睛,虚化的鼻子也可以帮助你找到它。一旦你找到它,周边以及画面其他部分大面积的虚化会“迫使”你的眼睛在附近停留。有道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动物也是如此。于是,一幅神情犹豫、哀伤的狗儿形象就呈现在你的眼前。
|
[138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13 13:28
就按楼主的要求,发几张和虚化有关的片子吧。 因为《民法典》,不方便用人做例子,就贴几张“狗像”片吧。   前几天帝都遭遇初雪,遂携机下楼拍照。见狗儿在雪地里撒欢,极好的侧逆光岂容错过?于是就在它停下来回头张望小伙伴的一刹那,迅速将它收入镜头。但此时如果没有适当的虚化,停放在背后的电单车被清晰的摄入镜头,这副照片是否就只能直接扔进垃圾桶了? 如果上面这张还不够说明问题,那下面这张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有任何怀疑了: 这是我前年国庆节在武汉郊区一个农家乐的院子里拍摄的,小狗正在一个垃圾堆里刨食,见我拿着相机过来想跑,但被我用左手一把拽住狗绳,同时右手单手持相机当即拿下。 画面的背景:右下就是那个肮脏的垃圾堆,上半部分是秋季里爬满枯藤烂叶的菜园篱笆。感谢机身上挂着的微距镜头,不仅为我提供了防抖,还为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虚化,否则这画面岂有废物利用的可能?
|
[137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1-11-11 08:50
摄交名流 发表于 2021-11-9 08:09  对肖像摄影最粗浅的认识,就是用光影去美化……另一波人则觉得神态表情才是最重要滴,还有的主张瞬间、姿态动作等……其实这与“拍出一个人的灵魂”之类都一样,全都是老法师们的无稽之谈。
肖像摄影是最难的,肖像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最简单的,那就是把肖像拍成肖像,把脸拍成脸,把表象拍成表象……可惜压根也没几个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连肖像大师阿维顿都被诟病,更遑论他人……
至于影友们拍的那些,就别提什么人像摄影了,就是瞎玩好不好?挑个漂亮点的魔豆,千万别穿成古装,扭捏作态太恶心,就是凉快点的衣饰,拍得清楚点,光圈别太大,嘘嘘呼呼的看着眼晕。也别特意摆什么姿势了,太可笑。影友拍魔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看着别恶心,能养眼,就当是看当年的挂历了。 明暗,色彩对比,前后景深等都是人像摄影的用到的手法之一。有的时候就适合浅景深,有时候就适合大景深,要学会变通啊。一味的只会用用大景深或者浅景深拍的都是不行的
|
[136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1-11-11 08:46
asura987 发表于 2021-11-10 11:28我就不讲虚化有没有用。我从器材上讲,玩M43还要追求虚化那就是南辕北辙。喜欢虚化完全可以二手A7凑个手动头,当作备机用,就只用来拍糖水片就好。没用必要强求一个设备一个系统做到面面俱到。
哪有一个英雄又能T又能输出又能扛线又能打野的呢。 目前全画幅的趋势真的是又能T又能输出又能扛线还能打野
|
[135 楼] zhouhao1966
[泡菜]
21-11-10 18:14
asura987 发表于 2021-11-10 11:28我就不讲虚化有没有用。我从器材上讲,玩M43还要追求虚化那就是南辕北辙。喜欢虚化完全可以二手A7凑个手动头,当作备机用,就只用来拍糖水片就好。没用必要强求一个设备一个系统做到面面俱到。
哪有一个英雄又能T又能输出又能扛线又能打野的呢。 图片虽然拍摄得不好,M43的虚化还是能做到的。
|
[134 楼] asura987
[泡菜]
21-11-10 11:28
我就不讲虚化有没有用。我从器材上讲,玩M43还要追求虚化那就是南辕北辙。喜欢虚化完全可以二手A7凑个手动头,当作备机用,就只用来拍糖水片就好。没用必要强求一个设备一个系统做到面面俱到。
哪有一个英雄又能T又能输出又能扛线又能打野的呢。
|
[133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9 12:05
摄交名流 发表于 2021-11-9 08:09  对肖像摄影最粗浅的认识,就是用光影去美化……另一波人则觉得神态表情才是最重要滴,还有的主张瞬间、姿态动作等……其实这与“拍出一个人的灵魂”之类都一样,全都是老法师们的无稽之谈…… 我猜你一定不会认同 yyt 的这幅肖像了~~
|
[132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9 11:58
|
[131 楼] 行色有情
[泡菜]
21-11-9 10:56
yxiao_9015 发表于 2021-11-9 07:41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正是相对绘画而言的。相应地,绘画是“加法”的艺术。
摄影通常是从塞满画面的景物中,剔除或者至少弱化掉与主题无关的、甚至干扰主题的东西,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层面,画面的“留白”部分通常都是最难的。虚化是一个常用的必须的“减法”手段。
绘画通常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从无到有,由画家一点点往上加。与主题无关的、甚至干扰主题表现的东西,你画家自然不会往画纸上加。至少在技术层面,画面的留白部分通常都是最 “容易” 的。这时,画面是否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某些时候反到成了一种纯粹的个性化选择。 绘画的虚和实,比照片的风格差异更明显一些,其实也都挺好看的
|
[130 楼] 张家沟
[泡菜]
21-11-9 10:56
马甲君 发表于 2021-3-3 13:26  谢谢楼下各位的回帖和讨论。
我提出这个问题讨论是因为看见本坛谈论M43的景深不如全副,纠结的人还不少,连1.2 pro好像都不行是的。
我记得刷抖音看见一个人说大师忽悠韭菜要用大光腚才出大片,虚化的照片能让新手提升幸福感,将踏入摄影师的行列。
不久前刷到一个成功的南京商业人像摄影师刘方,照片拍的很有水平,构图光影色彩搭配背景选择都有独到的眼光。好像只用两台一样的佳能5D3,都装上28-70 f2.8,光圈好像也只是设到最佳光圈来拍。什么85 F1.2 人像王啊等牛的一比的人像头都不用。更别说F1.4等光圈了。
所以,大家拍人像照是大光圈大景深优先,然后才是其他的如快门 ios 光线依次下去吗? 恶魔兔搭配1.2PRO,还是虚化最差的17PRO,浅景深效果都是完全够用了,要说这套系统有问题也是在高感差上,还有就是M43系统为了实现1.2大光圈,镜头只能做的很大,影响了便携性,现阶段同样虚化能力的全副机+镜头,体积和重量要比这套系统小了。 其实制约大多数人的从来不是设备,都是审美和技术水平。
|
[129 楼] 金池长老
[泡菜]
21-11-9 08:46
谁又把这帖子挖出来了, 虚化不仅仅适用于人像,所有突出主题、营造氛围感的题材都需要虚化,45pro和DG425就做得很好。 不想太虚、想交代些环境?适当的收点光圈就行了,很简单点事儿。 实事求是的讲,说虚化没用的,都是不具备虚化的,不然你去隔壁问问50/1.2玩家,看他们怎么说。
|
[128 楼] 摄交名流
[资深泡菜]
21-11-9 08:09
yxiao_9015 发表于 2021-11-9 07:12  靠虚化来美化?如果是人像摄影,人们通常把它归入“糖水”的范畴吧?
其实“糖水”一词,总体虽是贬义,但其本意中也含有部分肯定吧:技巧完美、内容空洞。至少对技巧部分还是肯定的意思偏多。
也许人们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从发现虚化的好处,到滥用,再到有节制、有目的的使用。如果一开始就对这种手法的使用加以抵触,实际是停留在一个更低的水平。 对肖像摄影最粗浅的认识,就是用光影去美化……另一波人则觉得神态表情才是最重要滴,还有的主张瞬间、姿态动作等……其实这与“拍出一个人的灵魂”之类都一样,全都是老法师们的无稽之谈。 肖像摄影是最难的,肖像的最高境界,其实是最简单的,那就是把肖像拍成肖像,把脸拍成脸,把表象拍成表象……可惜压根也没几个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连肖像大师阿维顿都被诟病,更遑论他人…… 至于影友们拍的那些,就别提什么人像摄影了,就是瞎玩好不好?挑个漂亮点的魔豆,千万别穿成古装,扭捏作态太恶心,就是凉快点的衣饰,拍得清楚点,光圈别太大,嘘嘘呼呼的看着眼晕。也别特意摆什么姿势了,太可笑。影友拍魔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看着别恶心,能养眼,就当是看当年的挂历了。
|
[127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9 07:41
行色有情 发表于 2021-3-5 00:17  虚化常常是需要的,把背景写意化,可以突出主体,个人觉得虚化要适可而止,不必追求极致,除非拍纯人像,基本的场景信息保留更好,绘画作品也讲究虚实结合,用简单的色块和线条交待清楚就行,简单而不失韵律,烘托主题,这样就有了诗意,画面填太满累眼睛。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正是相对绘画而言的。相应地,绘画是“加法”的艺术。 摄影通常是从塞满画面的景物中,剔除或者至少弱化掉与主题无关的、甚至干扰主题的东西,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层面,画面的“留白”部分通常都是最难的。虚化是一个常用的必须的“减法”手段。 绘画通常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从无到有,由画家一点点往上加。与主题无关的、甚至干扰主题表现的东西,你画家自然不会往画纸上加。至少在技术层面,画面的留白部分通常都是最 “容易” 的。这时,画面是否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某些时候反到成了一种纯粹的个性化选择。
|
[126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9 07:12
摄交名流 发表于 2021-11-8 17:53  虚化与照片之间的关系:1、影友不会拍照,搞不定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于是就靠镜头虚化来美化,一虚了之了……
2、在真懂摄影的人看来,这个问题就是个笑话。 靠虚化来美化?如果是人像摄影,人们通常把它归入“糖水”的范畴吧? 其实“糖水”一词,总体虽是贬义,但其本意中也含有部分肯定吧:技巧完美、内容空洞。至少对技巧部分还是肯定的意思偏多。 也许人们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从发现虚化的好处,到滥用,再到有节制、有目的的使用。如果一开始就对这种手法的使用加以抵触,实际是停留在一个更低的水平。
|
[125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9 06:56
|
[124 楼] 半支莲
[资深泡菜]
21-11-8 22:06
糊沫终结者 发表于 2021-3-10 14:08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不知是不是错觉,总觉得富士的人物轮廓比佳能的更硬,像是抠出来贴上的。
|
[123 楼] 半支莲
[资深泡菜]
21-11-8 22:05
yxiao_9015 发表于 2021-11-8 15:53  在探讨虚化问题上,你能注意到地砖的虚化程度,说明你的理解在根本方向上错了。因为你关注的是绝对的虚化程度,或者说是为虚化而虚化。
... 有点太抬杠了,
|
[122 楼] 摄交名流
[资深泡菜]
21-11-8 17:53
|
[121 楼] yxiao_9015
[泡菜]
21-11-8 15:53
半支莲 发表于 2021-11-8 15:06  对比一下主体脚下的地砖,第一张比第二张远一点,但是前焦点的差别在后部虚化上就会放大。当然第一张再虚一点更好 在探讨虚化问题上,你能注意到地砖的虚化程度,说明你的理解在根本方向上错了。因为你关注的是绝对的虚化程度,或者说是为虚化而虚化。 而正确的理解是:虚化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创作手法,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首先虚化是为突出主体,为作品做“减法”服务的,所以一定程度上的虚化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虚化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会削弱作品的背景交代、减弱作品的故事性,那么就认为虚化“过度”了。 所以说虚化是否恰当,取决于主题表现的需要,取决于构图的需要,取决于对画面做“适当减法”的需要。 具体到这两张图片,具体应该如何虚化,这个“度”应该如何掌握,可以探讨,但讨论的依据应该围绕街头艺人或街头乐队的演戏活动如何表现上展开。 我的依据是:首先,艺人的表情、专注程度(投入、合作、可爱、趣味、糊弄、圈钱、艰辛、洒脱等等)是重点,所以一切背景或前景都必须在一定程度进行虚化处理,以便使读者第一时间读到这些内涵;其次,演出的地点是街头,所以街头的建筑、交通特别是人流、艺人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艺人收入的预期等等等等,都是主题所包含的必要内容,都是故事完整性的需要,所以虚化必须适度。
|
[120 楼] 半支莲
[资深泡菜]
21-11-8 15:13
hzwhite 发表于 2021-10-29 13:38这张照片恰恰说明了虚化的作用了,如果将里面的虚化去掉,,我个人不认为这张照片还能获奖,,,
对于绝大部分没条件获得理想化的摄影环境或则条件的人来说,虚化这个工具,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如果没有右侧的狗和左侧的木头栅栏就差了很多,
|
[119 楼] 半支莲
[资深泡菜]
21-11-8 15:06
yxiao_9015 发表于 2021-3-5 13:16  前面那张虚化适度,即突出了主体,也给出了足够的背景交代,视觉效果还很舒服;
前面这张乍看背景似乎可以再实一点,但考虑到背景(如那个穿红衣服的人)有点乱,还真不能再实了,否则图片就废掉了。另外,把第二张缩小一点来看,其实二者虚化程度差异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大。 对比一下主体脚下的地砖,第一张比第二张远一点,但是前焦点的差别在后部虚化上就会放大。当然第一张再虚一点更好
|
[118 楼] 半支莲
[资深泡菜]
21-11-8 14:59
冰寻 发表于 2021-3-4 07:13  虚化,如果将它作为摄影的一种表达语言,修辞语法,那它很重要 是的, 但它只是其中一种修辞,而且不能通篇使用、而且一个题材不一定只有一种修辞方式好用
|
[117 楼] 半支莲
[资深泡菜]
21-11-8 14:56
clamber 发表于 2021-3-3 16:53  看着很舒服 这个思路正好,记下了,好电影就是好教材
|
[116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1-11-8 14:33
马甲君 发表于 2021-10-29 06:23有道理 最近在想,自己拍照对大光腚的需求,我指的是为了虚化,是否大光腚必须?不涉及入光量等其他参数。 举个梨子,100 mm F4 的镜头,如果最大光圈F4的各项参数和一个100 mm F1.4 的镜头同在F4的光学素质基本相同,一个价钱200刀,一个1000刀,对于拍摄物体来说,F1.4 能有多大的实用值?我指的都是景深方面,按我的理解,应该没什么区别。 那为了虚化,买F1.4镜头的意义何在?全开的话,拍摄体本来要3公分内清晰,结果清晰的却只有1公分,这样岂不是肺片? 只能说F1.4的镜头使用的范围更大,F4能拍的效果F1.4都能拍的出,但是F1.4镜头可以体现的效果F4就无能为力了。
|
[115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1-11-8 14:29
和风快枪 发表于 2021-10-29 16:25对于普通人而言环境人像的价值(无论实用还是美学)远远高于大虚化的人物肖像。
许多到此一览、一游的环境人像,其所处的背景绝不是可以随便被虚化掉的,有时随着岁月流逝其环境背景常能引人追忆。
而普通人在颜值方面多少都有瑕疵,经不住360度镜头无死角的怼上去,更不要说再经过岁月杀猪刀般的磨损.....
器材党对摄影其实是拿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对构图、经营画面的理解非常的匮乏,于是拍来拍去就一招--虚化,只要有干扰就只能虚化,十年如一日别的不会只会虚化这一招。 环境人像也需要有一定的虚实相映,突出主题而且画面更有立体感。用手机跟理光GR,徕卡Q同样拍环境人像,徕卡Q的28 1.7还是有明显优势的,背景跟主体略微分离恰到好处。手机拍出来的环境人像确实少了点那种感觉,画质差距是一回事,整个画面的立体感就完全不一样了,手机拍出来很平的感觉
|
[114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1-11-8 14:25
zzf1771 发表于 2021-3-3 10:35  虚化≈肤浅 虚实,明暗,反差都是画面的表达方式。这个摄影课第一天老师讲的
|
[113 楼] lao胡
[泡菜]
21-10-30 19:50
hzwhite 发表于 2021-10-29 13:38这张照片恰恰说明了虚化的作用了,如果将里面的虚化去掉,,我个人不认为这张照片还能获奖,,,
对于绝大部分没条件获得理想化的摄影环境或则条件的人来说,虚化这个工具,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这张个人很喜欢。但是如果是到此一游,这个虚化还是过了,包括很多婚纱照也是一样,找了风景很美的地方拍婚纱,结果背景基本全虚掉了,那还有必要去浪费美景和时间吗,也可能只是为了感觉。
|
[112 楼] ppchris
[禁言中]
21-10-29 16:32
虚化肯定是各种特写的氛围必备,不能说你不喜欢就觉得没用,各种形式的照片表达缺一不可。
|
[111 楼] 和风快枪
[泡菜]
21-10-29 16:25
对于普通人而言环境人像的价值(无论实用还是美学)远远高于大虚化的人物肖像。
许多到此一览、一游的环境人像,其所处的背景绝不是可以随便被虚化掉的,有时随着岁月流逝其环境背景常能引人追忆。
而普通人在颜值方面多少都有瑕疵,经不住360度镜头无死角的怼上去,更不要说再经过岁月杀猪刀般的磨损.....
器材党对摄影其实是拿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对构图、经营画面的理解非常的匮乏,于是拍来拍去就一招--虚化,只要有干扰就只能虚化,十年如一日别的不会只会虚化这一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