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研发全球首款双层晶体管像素堆叠式CMOS传感器
5336 110
[53 楼] melfes [泡菜]
21-12-18 17:49
花冠摄影者 发表于 2021-12-18 08:20
咱们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料,

也不是研发、发明者,

仅仅就是看报道而交流。


我没说花老你,你想要留住的那个人连一些基本的半导体概念都不懂,从Z9发布后就开始各种明娼暗娼索尼怎么不行,拿出来的东西别说不靠谱,根本和谱没关系,现在只敢屏蔽我当个鸵鸟,这种人留下来干嘛?
[52 楼] melfes [泡菜]
21-12-18 17:35
花冠摄影者 发表于 2021-12-18 08:20
咱们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料,

也不是研发、发明者,

仅仅就是看报道而交流。


这是数学概念,不可以混淆,现在理清了避免以后犯错就好
[51 楼] cmbit [泡菜]
21-12-18 13:50
张友学 发表于 2021-12-18 12:37
你這個表述是完全錯誤的。攝影機行業使用曝光量差的擋位來描述動態範圍。曝光差一檔的動態範圍實際上動態範圍就是差了一倍!而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的你嘴裏的所謂15檔到30檔才是差一倍。

1檔動態範圍尤其對視頻來說,肉眼觀感上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高光的保留,一檔的差距實際就是一倍曝光)。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這是ARRI Alexa LF,SONY Venice一代,RED Monstro 8K VV 三部攝影機的高光動態範圍對比, Venice一代比ARRI Alexa LF差一檔,而RED Monstro 8K VV又比Venice一代差一檔。 這一檔實際就是高光曝光細節差一倍。說人話打個比方就是:Arri Alexa LF若是在相當於ISO 400時高光拉回依然能保留細節,那Venice只有在ISO 200時拉回才能保留與Alexa LF的ISO 400時相仿的細節。 而RED Monstro 8K VV則只有在ISO 100時才能保留與Alexa LF 和 Venice相仿的細節呵呵。


先不说针不针对视频,首先1档DR的差距是理论上的,如果这个技术在量产产品里能稳定的提升100%的阱容前提下
其次我从来没认为这不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1档的动态范围也不至于革命性所以觉得也没那么乐观

再次,从之前的经验来看,隔壁家的DR从来都比大法的低差不多1档的"使用感受",特别在风光片的时候
但也没有人就觉得隔壁的完全没法用了,或者大家不在一个时代了

相对来说我比较认同前面一个水友的观点,通过对这种像素级的连接,实现未来像素级adc的过渡,最后做成全局快门,同时无需损失动态范围,通过这个路线不断演进
[50 楼] 张友学 [禁言中]
21-12-18 12:37
cmbit 发表于 2021-12-17 10:53
QE是为了打字方便,满阱更无需你科普,我想表达的是个例子
cmos核心的指标就是那几个,QE,满阱,读出噪声,adc速度
后面我也强调了满阱翻倍对动态范围的影响,对提高像素而不损失单个像素性能的优势
那么,对画质来说,现在需要的是信噪比,QE的提高可以改善灵敏度,而满阱提高更多采样深度
100%的阱容提升可以吧DR从15档提高到30档吗?
不能!只有16档,所以,从15到16就喜大普奔了?
胡说八道?
科普除了读自然科学,也要知道社会科学


你這個表述是完全錯誤的。攝影機行業使用曝光量差的擋位來描述動態範圍。曝光差一檔的動態範圍實際上動態範圍就是差了一倍!而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的你嘴裏的所謂15檔到30檔才是差一倍。

1檔動態範圍尤其對視頻來說,肉眼觀感上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高光的保留,一檔的差距實際就是一倍曝光)。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這是ARRI Alexa LF,SONY Venice一代,RED Monstro 8K VV 三部攝影機的高光動態範圍對比, Venice一代比ARRI Alexa LF差一檔,而RED Monstro 8K VV又比Venice一代差一檔。 這一檔實際就是高光曝光細節差一倍。說人話打個比方就是:Arri Alexa LF若是在相當於ISO 400時高光拉回依然能保留細節,那Venice只有在ISO 200時拉回才能保留與Alexa LF的ISO 400時相仿的細節。 而RED Monstro 8K VV則只有在ISO 100時才能保留與Alexa LF 和 Venice相仿的細節呵呵。

[49 楼] 手倦抛书 [泡菜]
21-12-18 11:46
花冠摄影者 发表于 2021-12-18 08:24
补充:

如果我说了过激的话语,

请包涵,

我道歉!

我看也是醉了,他说的并不是你,你和他道什么歉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48 楼] cliffwang [注销用户]
21-12-18 10:11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47 楼] Amster [泡菜]
21-12-18 09:42
cmbit 发表于 2021-12-17 10:53
QE是为了打字方便,满阱更无需你科普,我想表达的是个例子
cmos核心的指标就是那几个,QE,满阱,读出噪声,adc速度
后面我也强调了满阱翻倍对动态范围的影响,对提高像素而不损失单个像素性能的优势
那么,对画质来说,现在需要的是信噪比,QE的提高可以改善灵敏度,而满阱提高更多采样深度
100%的阱容提升可以吧DR从15档提高到30档吗?
不能!只有16档,所以,从15到16就喜大普奔了?
胡说八道?
科普除了读自然科学,也要知道社会科学
科普当然要懂。不然会有沙口把对数比当作整数比来质疑
[46 楼] 花冠摄影者 [泡菜]
21-12-18 08:24
melfes 发表于 2021-12-17 22:38
说实话,这个人我觉得没必要交流,拿出点东西都是带着强烈的先入观点,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要么牛头不对马嘴,要么没法自洽,我都怀疑是不是托

补充:

如果我说了过激的话语,

请包涵,

我道歉!
[45 楼] 花冠摄影者 [泡菜]
21-12-18 08:22
melfes 发表于 2021-12-17 22:38
说实话,这个人我觉得没必要交流,拿出点东西都是带着强烈的先入观点,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要么牛头不对马嘴,要么没法自洽,我都怀疑是不是托


可以包容的各抒己见,

适可而止的结束切磋,

勿提升交流激烈氛围。
[44 楼] 花冠摄影者 [泡菜]
21-12-18 08:20
melfes 发表于 2021-12-17 21:55
可以说减少1档,不能说减少1倍
咱们手中没有更多的资料,

也不是研发、发明者,

仅仅就是看报道而交流。
[43 楼] melfes [泡菜]
21-12-17 22:38
花冠摄影者 发表于 2021-12-17 12:55
别走,

你和能交流的交流即可,

你发的东西我都看并且支持你的交流。


说实话,这个人我觉得没必要交流,拿出点东西都是带着强烈的先入观点,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要么牛头不对马嘴,要么没法自洽,我都怀疑是不是托
[42 楼] melfes [泡菜]
21-12-17 22:02
cliffwang 发表于 2021-12-17 10:41
三星2011年也早研究过,放弃了。

索尼是干预砸钱投资的,CMOS能兴起来盖过CCD也是因为2007年索尼砸钱生产线高商业化的成功,创新技术方面索尼没太多自己的点子,几乎都是生产方面的


你仔细读一下这个论文就知道三星为什么做不起来了,三星这个论文是做两个感光层(two main absorber layers),和索尼的这个完全是两码事

索尼这个做法是把4 Transisitor Active Pixel Sensor里的4T分拆到两片晶圆上,最后在堆栈起来实现功能,感光层还是只有一个
[41 楼] melfes [泡菜]
21-12-17 21:55
花冠摄影者 发表于 2021-12-17 10:37
讨论,

1、不是噪声降低一倍,是饱和信号电平的噪声降低一倍(学电子学的摄友能明白)。

2、物理、数学的降低一倍都不是简单的数学1-1的关系,2x2是扩大了1倍,4\2是减少了一倍,2/2还是减少了一倍,1/2仍然是减少了一倍,0.5/2.........最后也不会出现等于零的状态(分子无穷小也不存在归零,最多按照取舍近似归零)。


可以说减少1档,不能说减少1倍
[40 楼] ihouse [禁言中]
21-12-17 21:25
TakeThat05 发表于 2021-12-17 20:59
感觉故意限制了不给16bit
GFX100S的像素密度不比A1低,但索尼给了它16bit
部门规划和产品设计天花板,相机部门的五指山
[39 楼] TakeThat05 [资深泡菜]
21-12-17 20:59
心念念 发表于 2021-12-17 19:34
所以就是更好的高感和动态范围吗? 色彩可以到16bit吗?

感觉故意限制了不给16bit
GFX100S的像素密度不比A1低,但索尼给了它16bit
[38 楼] 心念念 [泡菜]
21-12-17 19:34
所以就是更好的高感和动态范围吗? 色彩可以到16bit吗?
[37 楼] 知未 [禁言中]
21-12-17 19:03
这都吵,是些什么人在吵?
[36 楼] 花冠摄影者 [泡菜]
21-12-17 13:57
cliffwang 发表于 2021-12-17 13:18
厂驻代表人多势众,咱换个地方说话


也好,

[35 楼] iorycloudy [禁言中]
21-12-17 13:45
起码比抱着个r6吹捧的强吧   嘿嘿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34 楼] yanhe [资深泡菜]
21-12-17 13:36
花冠摄影者 发表于 2021-12-17 10:37
讨论,

1、不是噪声降低一倍,是饱和信号电平的噪声降低一倍(学电子学的摄友能明白)。

2、物理、数学的降低一倍都不是简单的数学1-1的关系,2x2是扩大了1倍,4\2是减少了一倍,2/2还是减少了一倍,1/2仍然是减少了一倍,0.5/2.........最后也不会出现等于零的状态(分子无穷小也不存在归零,最多按照取舍近似归零)。


4->2那是减少了一,好不。。。。
[33 楼] cliffwang [注销用户]
21-12-17 13:18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32 楼] 花冠摄影者 [泡菜]
21-12-17 12:55
cliffwang 发表于 2021-12-17 12:12
我就知道可能会被围攻,我没说一个不是事实的话。说话了,撤。。。


别走,

你和能交流的交流即可,

你发的东西我都看并且支持你的交流。
[31 楼] cliffwang [注销用户]
21-12-17 12:12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30 楼] 张友学 [禁言中]
21-12-17 12:09
cliffwang 发表于 2021-12-17 11:57
只谈2层设计这个点子,仅此而已,说我索黑我是不承认的,索尼产品本身很牛的,日产相机里动态性能无所匹敌,索尼肯定也是CIS行业老大,营收占有率都是事实,我并没有提什么Cu-Cu连接、什么DBI直通、什么像素级互连这些。

话说到头又带 “懂?”,山野的秋 、、、哪个都知道你们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三星粉,也不是谁家的什么粉。就事论事,讨厌的是驻坛们代表们无D限的吹捧和对小白露.骨的忽悠。


呵呵,你自己貼的三喪母那個和今天SONY這個是一回事嗎?  

堆棧的核心思路實現雙層呵呵,最核心的不是單純的增加感光面積,而是對放大電路上的巨大優化。這是非堆棧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29 楼] cliffwang [注销用户]
21-12-17 12:01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28 楼] cliffwang [注销用户]
21-12-17 11:57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27 楼] 张友学 [禁言中]
21-12-17 11:35
cliffwang 发表于 2021-12-17 11:06
因此,加上一个堆栈式的附加定义副词,就可以吹成世界第一了 ?


這個技術的基礎是每個晶體管實現對位的DBI直連懂?  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堆棧式感光器的TSV邊側打孔鏈接技術一直到2012年才被SONY開發出來。2011年三喪母連背照還不知道呢(更別說堆棧)!

更何況真正基於像素級的DBI技術量產的CMOS是2016年SONY開發,此後進一步進化到真正能實現的像素級互鏈(這個量產實際上a1的IMX 610才是真正意義上達到像素級互鏈的基礎)。

直到今天,三喪母還沒有真正基於DBI直連的量產產品。  其手機上最高速讀取的基於近似像素級互聯的CMOS IMX 555依然是采購自SONY!

沒有像素級的對位直鏈,你怎麽將像素晶體管和光電二極管對點上下互連啊???
[26 楼] 张友学 [禁言中]
21-12-17 11:13
cliffwang 发表于 2021-12-17 11:06
因此,加上一个堆栈式的附加定义副词,就可以吹成世界第一了 ?


你連基礎都沒有研究個屁去! 就好比你要造汽車發動機,你至少要有起碼的内燃機的技術基礎吧?連内燃機的基礎都不懂,用什麽造發動機啊???

[25 楼] cliffwang [注销用户]
21-12-17 11:06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24 楼] 张友学 [禁言中]
21-12-17 11:00
cliffwang 发表于 2021-12-17 10:41
三星2011年也早研究过,放弃了。

索尼是干预砸钱投资的,CMOS能兴起来盖过CCD也是因为2007年索尼砸钱生产线高商业化的成功,创新技术方面索尼没太多自己的点子,几乎都是生产方面的


呵呵,三喪母在2011年的時候連背照式技術都沒有達到能量產的水平,何談堆棧(還堆棧好几層呢?)

這個的核心可量產的技術基礎是基於Cu-Cu像素級互聯才能實現順利推進。普通的TSV都根本無法做到。 此晶體管分層非彼晶體管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