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派、外置解码器及NAS(群晖)建立数播系统
18246 208
[147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8 21:15
Bohnenkaffee 发表于 2024-10-28 12:29
普通pc肯定不行,最早的主板因为非常难听改进了一个环节就直接放弃pc,我新装的pc并不打算听音乐,也买了一千多的pog入门主板(只用同轴),之前的pc主板留下的阴影。
和树莓派差不多的sparky我也放弃了,因为不兼容digione不能进一步改进。所...

那你的问题是觉得不好听的根源在音源(比如PC)吗?还是后面的环节比如:解码,功放,音箱?或者是线材?

我理解:解码,功放,音箱,影响是最大的,改变这三样导致的变化也是最大的,在这里进行升级可能得到的提升也是最大的。
[146 楼] Bohnenkaffee [陈年泡菜]
24-10-28 12:29
ziyan98 发表于 2024-10-28 11:46
桌面用,PC-HI FI我觉得就可以啦,如果电脑是比较常需要使用的设备的话。但工作电脑不适合长期接入音响系统。
树莓派作为一个独立的音源播放音乐数字文件,我觉得完全胜任的。那些说它天花板不高的论调完全没有什么实际根据。它只起到读取数码文件然后输出给D...


普通pc肯定不行,最早的主板因为非常难听改进了一个环节就直接放弃pc,我新装的pc并不打算听音乐,也买了一千多的pog入门主板(只用同轴),之前的pc主板留下的阴影。
和树莓派差不多的sparky我也放弃了,因为不兼容digione不能进一步改进。所以后来考虑过didgone s套装,只不过因为是个小型化替代计划,不是刚需就没进行。
我的升级都是因为不好听才进行的,而不是单纯不够好听。。。虽说桌面系统要求不是很高,曾经考虑/尝试降级目前的桌面系统,结果是完全不能接受。

[145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8 11:46
Bohnenkaffee 发表于 2024-10-28 11:17
考虑过DIGIONE SIGNATURE PLAYER一套,作为我桌面音源(三件套)的小型化替代品,大致考虑了一下有几点问题导致放弃了这个想法。
其实我测试过allo自己的开发板:sparky,当时没有满足我的需求就出掉了,现在想起来留下也无妨,虽然...

桌面用,PC-HI FI我觉得就可以啦,如果电脑是比较常需要使用的设备的话。但工作电脑不适合长期接入音响系统。

树莓派作为一个独立的音源播放音乐数字文件,我觉得完全胜任的。那些说它天花板不高的论调完全没有什么实际根据。它只起到读取数码文件然后输出给DAC的作用,至于用什么dac,这个丰俭由人吧。
[144 楼] Bohnenkaffee [陈年泡菜]
24-10-28 11:17
ziyan98 发表于 2024-10-27 22:52
如果仍然需要在树莓派上面使用同轴数码输出,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有的,可以购买Allo DigiOne 这个转接界面,也是通过IIs卡口接在树莓派上面。它有一个同轴一个BCN输出口,没有光纤没有usb。Darko audio和ASR网站都做过评测,...


考虑过DIGIONE SIGNATURE PLAYER一套,作为我桌面音源(三件套)的小型化替代品,大致考虑了一下有几点问题导致放弃了这个想法。

其实我测试过allo自己的开发板:sparky,当时没有满足我的需求就出掉了,现在想起来留下也无妨,虽然没什么太大用处。

Bohnenkaffee 编辑于 2024-10-28 11:21
[143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23:22
RME公司的这个"Bitperfect Test"功能很好,把以前只能在高级实验室进行的测试下放到普通消费层级的机器里,起到“去魅”作用。

也是在erji论坛,看到一个大v,说树莓派的wifi很差,如果要用来当音源,应该马上关闭wifi,只使用LAN;然后就是推出自家做的线材,说多么高保真的网线,他自己做的树莓派播放器,是加一个壳子刷了Moode的软件,顺便再搭配自家的线性电源,当然这些价格都不菲。

树莓派4B的LAN的确有很大升级,可以千兆网口速率连接,但这只是速度快了,和高不高保真并无联系。

What hi-fi, Sterophile等这些媒体,很多评测音源就是Mac笔记本或者HP笔记本,也有用树莓派的,测试的功放音箱,不少还是Hi end级别。按照流行的观点,感觉他们太不负责了!
[142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23:08
如果用PC电脑,传输数字音乐文件给树莓派,再进解码器,会有多少失真?毕竟现在PC 数播还是比较方便的。但一直有人很不屑PC hifi,认为是低端数码声的代名词。

我用一台10多年前的老华硕4M内存i5笔记本,分别测试了两种播放软件:foobar2000 及 J River 3.0。使用uPNP协议,这样树莓派里面开通uPNP render,使得树莓派可以成为一个服务器,电脑通过播放软件(支持uPNP插件)连接到树莓派,从而把电脑上面的软件播放的音乐文件推送给树莓派---ADI-2解码器。

foobar2000都通过,只是32bit文件是以24bit显示通过,这个和rme论坛里大家报告的一致,这也无关紧要,一般我们播放音乐文件最大就是24bit了;J River 所有文件都正常通过, Bitperfect!
[141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22:52
如果仍然需要在树莓派上面使用同轴数码输出,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有的,可以购买Allo DigiOne 这个转接界面,也是通过IIs卡口接在树莓派上面。它有一个同轴一个BCN输出口,没有光纤没有usb。Darko audio和ASR网站都做过评测,完全是无失真的传输数码信号。以前零售价$99,现在大概要$109。
[140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10:34
这是我使用的usb连接线:应该很贵才对,是吧?不是几千也应该是几百吧!

但你看它的样子就不怎么样,是吧?的确,都记不清是在哪里捡的一根线,人民币应该不超过50元
[138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10:06
用TZT 的这个同轴输出口听音乐,包括在ADI-2上面,没有感觉音乐不好听、有什么异常。最早测试没通过,我并不在意,继续使用。直到前不久在听“史特拉汶夫斯基 彼得鲁什卡”时听见一两声比较尖细的声音,我想要不要换树莓派上面的usb口试一试看?因为这个ADI-2上的usb测试的结果跟它的同轴一样好,失真非常低,甚至指标还比同轴略好一点点(测试误差范围内)。

另外当时听到的尖细音乐声音,完全可能是心不在焉听音乐的结果,只是唤起了我要不去倒腾下的想法而已。
[137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09:55
最近一直都是使用TZT公司的这个音频输出板,开始是连接到Chord mojo的同轴口;后来是连接到ADI-2的同轴口,树莓派本身是不带同轴、光纤输出口的,因此如果要使用这两种输出方式,必须要有一个音频输出的板子接在树莓派IIS口上才可。
[134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09:39
我通过装在“树莓派-4b”上面的音乐播放系统“ Moode”,播放NAS里的这个测试文件,就如同平时听音乐一样的方式,通过wi-fi网络,音频数字文件被Moode接收并解读后,传送给ADI-2。

我用了两种连接方式把树莓派和ADI-2连接:1. USB; 2. 通过一个II2S接口连接的具有:同轴、光纤和IIS输出的音频端口输出板。

测试结果是:树莓派自带的USB端口通过所有测试,上面的图片就是来自USB的测试结果;深圳TZT公司的这个音频端口输出板,均没有通过测试。
[133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09:28
一共12段wave文件,都通过的话,就类似如图这样的显示:

[132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09:27
这个测试是rme公司网站提供一段wave文件,然后无论用什么方式播放后,进入rme自家生产的dac,如果是纯洁的数字信号,dac屏幕就会显示passed;如果没通过,则什么都不显示。这些wave文件有不同bit,不同采样率。如图:

[131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7 09:23
ADI-2有一个功能是别家所没有的:"BitPerfect test"。

RME作为一家Engineering根底的公司,它的音频测量器材是一个标准;ADI-2 pro可以作为测量器材来测定其它DAC等的指标。其中BitPerfect test就是其中一个测试功能,后来RME生产的其它主要dac也都下放了这个功能。

我也用这个功能来测试了下我的“音源 --- dac”这一步的数字信号,是不是BitPerfect,也就是很多人说的音源脏不脏,按他们的说法,音源最重要啦,脏了的话,后面怎么什么解码器、功放、音箱怎么努力都不行啦。
[130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6 04:46
RME ADI-2 FS 是集成了比较多功能的DAC,其中一些功能还比较受到用户喜欢。

Loudness:就是在弱音量播放情况下,提升高/中/低 音频的音量强度,从而提升人耳某一段频率的感知度,提升听感体验。很多人很喜欢这个功能,觉得是RME公司的“必杀技”;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ADI-2也提供一个通用的5段均衡器调整,但Loudness和这个不一样,应该是预先机器设定好了一些基本参数,可以更简单、更容易达到好的感知效果。

Crossfeed,从左、右声道往另外一方输入信号,可以达到更加立体声的效果;如果是耳机,可以有听音箱的感觉;对于比较早期的录音,能增添立体感,或平衡总在一个声道出现的声音。Crossfeed在其它播放软件上面也可以实现,比如Roon。
ziyan98 编辑于 2024-10-26 04:51
[129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5 01:32
ADI-2 FS接入音响系统,第一个最明显的改变是:低频部分明显多而且强了;低频质量提高,一些音乐的低频弹性变得很好,有形体感,听起来很舒服;但也有不少音乐的低频强了,但宽松散漫,这里不知是录音的不同还是音箱及房间的问题造成,也许两者都有。

第二个感觉是:乐器人声等的定位精细了,使得音场的表现更加具体、有细节,这里细节的增加并没有伴随高频的刺激,以前担心这部分会增加但并没有。

如果ADI-2是极致中性、透明的DAC,并没有加强低音表现这些的话,现在音响系统的听感变化,就是系统本身应该有的特点,以前没有体现出来。如果有另外一台类似特点的DAC,如Benchmark dac2或dac3对比一下,会更明确。我猜想大概率也应该是如此表现。
[128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2 09:12
除了外包装的纸盒有些地方皱褶,机器本身很新,看不出什么使用痕迹;卖家说他只是测试了下,遥控器都没有使用;果然遥控器上面纽扣电池下的绝缘塑料垫片依然在那里。
ziyan98 编辑于 2024-10-22 09:13
[127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2 09:10



[126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2 09:08
半山半海 发表于 2024-10-22 07:39
所以,芯片其实还是很重要的

应该是吧!这里主要是需过一个心理的坎:万一到时听起来哪里别扭,是不是会后悔没有选择另外芯片的机器呢?毕竟没有人说AK系列的不如ESS的。但仔细看看市场,使用ESS芯片的解码器有一些还是high end级别;如果认为RME公司是一家成熟企业、负责任公司,应该不会有这方面疑虑。而这个溢价不算离谱,可以接受。如果被炒地高高在上,就不会去选了。实际上,合适价格的ESS机器在ebay上会很快被卖掉。
[125 楼] 半山半海 [资深泡菜]
24-10-22 07:39
ziyan98 发表于 2024-10-22 04:05
RME-ADI-2的V2和V3两种版本,到底该如何选择?我并不相信一些更象是心理学的玄学;不过之前从没有使用过这类“透明、中性”声音特征的解码设备,也担心心理上面的影响,所以我仍然打算寻找V2版AK4493的ADI-2;二手市场,V2版的比V3 ES...
所以,芯片其实还是很重要的
[124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2 04:05
RME-ADI-2的V2和V3两种版本,到底该如何选择?我并不相信一些更象是心理学的玄学;不过之前从没有使用过这类“透明、中性”声音特征的解码设备,也担心心理上面的影响,所以我仍然打算寻找V2版AK4493的ADI-2;二手市场,V2版的比V3 ESS版大概溢价$0-250,而且不大多见。最后在Audiogon forum上面见到有人出,等了一段时间降到合适价格了再去协商、买下。
[123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0 11:41
Bohnenkaffee 发表于 2024-10-20 10:12
大厂对待一个芯片从研发到投产都要比较长一段时间,产品销售期也比较长。

的确有这个因素;大厂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吃地比较透;产品的成熟度比较高。一方面这些技术积累导致的优势,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花费,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比如芯片更新,如果不能带来实质性的的技术提升,未必会进行升级。

Benchmark的主设计师就曾经说:我们的一代产品与三代产品没有听感差异;他也说过二代的DAC2和三代的DAC3听不出差异来。但实际技术指标上面一直是有提升的。这也反映这款解码器一开始就是比较成熟的产品。

Headfonics 网站在2018年评测ADI-2 (AK4490芯片)时,是这么说的:我想不出在 2018 年有任何其他桌面 DAC/amp 组合比它更值得推荐。RME ADI-2 DAC 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没有专有过滤器、没有专利的专用电路、没有不寻常的连接,最重要的是没有魔法流行语(意指宣传)。这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设备,经过了深思熟虑、大量经验和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制造出一款出色的设备的关键不是供应商的芯片,而是你如何使用这些芯片。
[122 楼] Bohnenkaffee [陈年泡菜]
24-10-20 10:12
大厂对待一个芯片从研发到投产都要比较长一段时间,产品销售期也比较长。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121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0 09:51
半山半海 发表于 2024-10-20 07:53
我不懂芯片,只是从国内一些产品对两家公司使用芯片的对应来看,4493换9028Q2M有点低了,换9038Q2M差不多吧

一般媒体喜欢关注芯片的型号,以此容易得出成品机器的先进程度。但象Benchmark和RME这样的公司,似乎都不大愿意加入”芯片比新“程度的竞赛。

Benchmark DAC3目前是公司的旗舰解码器,所使用的芯片也是9028,但是pro型号,pro型号一般代表的是多通道,象DAC3就是每通道4片。但光有堆积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精巧的设计和周围原件的组配才行。

ESS9028Q2M和AK4493指标上面基本类似,信噪比都在140db左右。这个水平多或少几个db完全不影响听感;反而其它设计上面的累积更起关键作用。芯片的性能实际已经有些过剩了如果对比成品机器的其它部分。
[120 楼] 半山半海 [资深泡菜]
24-10-20 07:53
ziyan98 发表于 2024-10-20 07:33
随着ESS芯片的ADI-2逐渐出货,一些评测或者观点开始浮现:大致是认为ESS芯片的机器风格有些冷峻,不如AKM机器的细腻。这种观点有一定的流行度。
2022年,还是ASR网站,VintageFlanker对搭载这两种芯片的RME-ADI-2 FS机...
我不懂芯片,只是从国内一些产品对两家公司使用芯片的对应来看,4493换9028Q2M有点低了,换9038Q2M差不多吧
[119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0 07:33
随着ESS芯片的ADI-2逐渐出货,一些评测或者观点开始浮现:大致是认为ESS芯片的机器风格有些冷峻,不如AKM机器的细腻。这种观点有一定的流行度。

2022年,还是ASR网站,VintageFlanker对搭载这两种芯片的RME-ADI-2 FS机器进行了测试,很多图形,很多数字...最终结果是,两者测试数据看基本一致,AKM的对于Jitter的抑制更好一些,更低的THD+N,ESS有更优一些的底噪,更低交互失真,大功率输出时数据更好一些。但这些差距都不是很大,仅仅是测试仪器测出来的,反应到人耳可能是无法区分的。不过有一点是,AKM在10K赫兹上面的谐波略微多一些。抑制谐波产生一直也是DAC厂家努力的目标,但这可能带来一定的反向作用,我们人耳对于声音的谐波反应可能有时是悦耳的感觉。

他最后的结论是:如果你购买RME公司的ESS芯片机器,你不必认为受到了欺骗;如果你买到二手的AK4493机器,那也会是相对完美的一件事情!
[117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0 05:21
2020年,旭化成公司工厂发生火灾,导致生产几乎停顿;首次影响,AK4493, AK4499芯片马上出现供应短缺。作为一直使用AK系列dac芯片的RME公司来说,也是一场灾难;无奈之下,马上转到ESS的ES9028Q2M芯片,为此还发布了视频和文章来进行解释说明,并保证新的ESS芯片的产品素质与原来的完全一致。因此,2021年后期生产的ADI-2 DAC FS也称为 "V3"。

AK的芯片有个别称叫“Velvet(天鹅绒)“, 意指其声音有如天鹅绒般的丝滑。是否ESS芯片就是冷硬风格?我觉得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泾渭分明。总体上还应该是成熟产品的风格而不能只是靠芯片这一个硬件。但旭化成芯片的素质,还是一流的。
ziyan98 编辑于 2024-10-20 05:25
[116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0 03:51
RME搭载AK4493的ADI-2 DAC FS也被称为V2(version2),出来后也有一些评测;著名的第三方测试网站Audio Science Review (ASR)也测试了,之前他们也测试过AK4490版的ADI-2 DAC FS;结论是:指标再次提升,失真更低。V1的指标已经很好,这种提升带来的听感差异或许并不显著,但技术的进步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另外也可能跟AK4490生产让位AK4493也有关。V2版另一个改变是升级了新的遥控器,更大、按键更多,使用体验有了不小提升。V2版从2019-2021年,因为一场变故终止。
[115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20 03:41
2019年,RME公司再次对ADI-2 DAC FS进行升级;这一次主要是更换AK4490 DAC芯片至AK4493,当时旭化成公司已经有了旗舰芯片AK4499,不过并没有正式量产。DAC芯片是解码器非常重要的器件,但并非是唯一重要的。最终产品依靠整体的设计与周围器件包括软件的组合。

主要的DAC芯片产如早期的Burr-Brown,目前比较流行的ESS及旭化成的AK系列。大部分厂商都是购买芯片自己生产dac,但最后出来的产品千差万别,所以高质量DAC芯片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14 楼] ziyan98 [陈年泡菜]
24-10-10 04:36
与pro版本比较,两款产品声音特征都是:没有染色,透明清晰的。新款 SteadyClock FS 似乎有很大改进,但除非用显微镜观察显示器上的测量数据,以便眼睛看到,否则耳朵可能无法分辨出差异。

Headfonics将RME ADI-2 fs 和Benchmark DAC3 HGC以及Chord Hugo2等进行一些比较,应该说它们都是类似的产品,就是极低的音染,透明清澈。

与Chord Hugo 2 相比,RME 的中音听起来更生动。可能因为Chord 的 ※※※ 滤波器让高音听起来更绵长。当使用非常耗电的耳机时,RME提供了更强的支持,而当Chord 接近最大功率时,声音会变得更粗糙或更脆。

使用非常灵敏的IEM, Hugo 2 的低音更紧凑,尽管与 RME 的 Phones 输出相比,它有更多可听见的嘶嘶声。然而,当切换到 RME的 IEM 输出时,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清晰度和精度都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无论是需要低音量精度的耳机还是需要大功率的耳机,RME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RME 具有尺寸和外部电源的优势,而Hugo 2 是一款完全便携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