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FE 50mm F1.4 GM镜头对比FE 50 F1.2GM
17766
157
[129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3 13:47
cmbit 发表于 2023-03-23 13:24 2代7200GM对比一代焦外也没变差啊,对比更大更重的7200S反而有明显优势,怎么也成了吐槽对象了? |
[128 楼] cmbit
[泡菜]
23-3-23 13:29
melfes 发表于 2023-03-23 00:55 所以说,2代除了对焦有实质性更新,光学部分只是修修补补,并不能算“实质”上的创新,这可是传统中最重要的大三元规格,而且是最新锐的镜头; sony并没展示出实质性的新技术进展,装配也好,精度也好,无非是工艺上有进步;所以2代其实销量并不是那么好,同时大三元规格现在也不再统治市场,新锐镜头里跳水也最快,上市就破发 这个相似规格下,腾龙适马卖的更好,不能光以定价来说,同理50gm就比国产50卖的好的多;消费者不傻 |
[127 楼] cmbit
[泡菜]
23-3-23 13:24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3-23 09:25 |
[126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3 09:25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23:11 又在胡说了,三家7200就索尼的GM2焦外最好,反而是最大最重的7200S焦外二线性,旋焦更严重。怎么到你这里变成7200旋焦了??你不看看尼康7200S最大最重那个的焦外? 另外2470GM2我目前也在用,并无明显的旋焦且光斑,色散对比上一代都是更加出色。 |
[125 楼] melfes
[泡菜]
23-3-23 00:55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23:11 DxO上光通低是因为机身默认显示不一样,720GM一代换到A7rIV也只剩T3.1,看具体数据的话二代各个焦段上的光通量都更高一点 2470GM你说改变大不大吧,各家的大三元标变的设计思路都是差不多的,GM二代其实把结构改得更复杂了,装配得难度理应更高,这个情况下减重缩小还能素质飞升就显得非常良心 |
[124 楼] melfes
[泡菜]
23-3-23 00:45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21:50 目前来说光是和50/1.2GM一样的策略就足够在维持原有尺寸的情况下扩展到1.2了 索尼要是真的想要搞什么大创新,直接内置一个液晶变迹滤镜,一镜两用正好满足你对焦外的需求 ![]() |
[123 楼] cmbit
[泡菜]
23-3-22 23:11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3-22 22:40 同上面一个一起回复一下,2470gm2从886减到了695,不到200克,而镜头光学结构几乎一样,减重的主要部分就是DDSSM换成了XD,部分镜组优化;得到的结果也并不是毫无瑕疵,比如说到的焦外部分,一代光斑虽然有点洋葱圈,但是不旋;而2代则更锐光斑更干净却有点旋 至于720gm2,焦外旋的非常明显,而且实际T值缩的挺多,T3.1以上了 并不是非要吹毛求疵,只是明确一个观点,在这些设计里,如果核心技术没有长足进步,得到的结果总是在取舍里不断优化;而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取舍的进步,这需要有实质性的技术进步;至少目前,没有消息证明这一点,官方消息止步于50gm; 回想一下,在整个GM镜头群里,只有2只镜头出了官方开发访谈,至今仍然挂在官网上,这就是85gm和50gm;不管是不是市场宣发运作,但是拿的出手的,肯定是在当时那个时代下厂商最有信心的产品;所以,全方位超越85gm一代,并且提高到f1.2,应该没有那么容易 |
[122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2 22:51
ziqueChase 发表于 2023-03-22 22:42 其实要验证有没有缩光圈,有没有机内补偿,把FE镜头转接到Z机身上就很明了了。我朋友就把501.2GM转接到Z72上,除了暗角稍明显点,其他各方面都同样非常出色,而且在Z72上色散控制效果比Z501.2S还好,也比50GM在索尼的机身上还好,这就很神奇了 |
[121 楼] ziqueChase
[泡菜]
23-3-22 22:42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1:13 大多镜头近摄都会缩的即使光圈叶片不动,不少光学键摄大神跑个专利模拟就能知道MFD下到底缩了多少,一般厂商都偷偷机内补偿了,貌似只有尼康比较实诚会显示在屏幕和EXIF参数上,50/1.4GM就是明显一些而且是主动缩,估计还是为了保画质。 |
[120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2 22:40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21:50 还有2470GM2,在最小的体积重量下,同样做到了最佳的锐度,色散控制,虚化效果。对比其他两家虚化效果完全不落下风。所以索尼在减小体积的前提下做到更好的画质,更好的虚化已经经过多次证明了。 |
[119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2 22:35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9:17 索尼501.2很强,三家里面综合实力最强的。而7200GM2也不比501.2差。同样最轻的重量做到最佳的综合素质最好的虚化效果,而尼康的7200S比7200GM2重了三四百克不说,虚化还不如7200GM2好,这不正说明了技术的代差么? |
[118 楼] cmbit
[泡菜]
23-3-22 21:50
melfes 发表于 2023-03-22 20:41 我可没判断没有新技术,但是事实是没有看到新技术,所以保持谨慎的态度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那你觉得sony还有什么技术可以在50gm基础上更进一步的? |
[117 楼] melfes
[泡菜]
23-3-22 20:41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9:17 50/1.2GM之后索尼这边也没有第二只上F1.2的镜头吧,没有更高定位的定焦你怎么判断没有新技术? 反过来说对比85GM和50ZA的先后顺序,更早出的85GM也没有做到50ZA的3倍重量吧,这还是在85GM上了更大对焦组的情况下,担心85/1.2GM的重量完全是无稽之谈 |
[116 楼] cmbit
[泡菜]
23-3-22 19:23
melfes 发表于 2023-03-22 18:18 50f1.4的焦外确实就是比50f1.2差了非常多,这是事实;然后有人发现50f1.4近摄光圈缩水,虽然无法断定和减重直接相关,但是最新锐的镜头也不过如此,体现出了取舍; |
[115 楼] cmbit
[泡菜]
23-3-22 19:17
melfes 发表于 2023-03-22 18:18 怎么改变渲染效果大家都知道,球差导致分辨率不佳也是大家都知道,STF和DS镀膜也是公开的 现实情况就是无反85f1.2还没有一只能达到85gm的效果,我没说做不到导致前组一定会失控变得巨大;但是现在sony也没有任何一只超过50gm的新技术运用,要如何实现这个路径,至少目前没有看到答案,正因如此85二代才悬而未决,如果没有更新的技术,光是想,并不能减下来,并没那么容易; 目所能及的路径, 也就是无非用XD替换SSM可以大幅对对焦系统减重并加快速度,浮动对焦可以改善近摄球差,大尺寸XA有助于保持虚化光斑的工整柔顺并减少矫正用的镜片数量,但是仍然没法控制口径蚀,50gm仍然是有明显口径蚀的;这些远远不够,理想中的重量上限,肯定不应该超过135gm; |
[114 楼] melfes
[泡菜]
23-3-22 18:41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6:51 一样一只只能说市场上又这样一个缺口正好合适,50ZA对焦没法满足A1,体积重量直追50/1.2GM,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了 变迹滤镜要疗效好得先把口径蚀和二线性解决了 85/1.2拖这么久肯定还是市场反应的结果,反正50/1.2GM也是在尼康之后才出的,之前说三个月内就有85/1.2的消息,从生产安排上设计肯定一年前就结束了,真正原型设计达不到期望应该是尼康85/1.2S那样,21年就上了路线图,还有好几个版本的专利,预计半年内又要和Z50/1.2S一样遭到索尼被刺 ![]() |
[113 楼] melfes
[泡菜]
23-3-22 18:18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6:46 你搞清楚85GM的焦外好怎么来的,这是口径蚀轻和保留球差叠加出来的结果,而RF85L的DS版只是在光圈后的镜片上加了个变迹镀层但是没改动光学结构,口径蚀又没变化所有最后效果也就那样,属于和富士那只XF56APD一样口号响疗效差 50/1.2GM和50ZA口径重量一样的前提下不仅把光圈加大了半档,口径蚀也更小 50/1.2GM是50/1.4GM的1.51x重量不是更能说明越新的镜头在减重方面越强么,那么多例子都说明了50到85并不会因为第一片镜片的尺寸增加就会导致镜头重量失控,就你还在 |
[112 楼] 宸生55
[泡菜]
23-3-22 17:20
rica 发表于 2023-02-24 13:40 |
[111 楼] cmbit
[泡菜]
23-3-22 16:51
melfes 发表于 2023-03-22 16:26 是把,你也觉得估计两难全了,否则干嘛一样一只;当然学隔壁出个DS版,或者STF版也不是不行, 那...为什么gm一代大三元都更新了,1635二代在路上,85这只当初的明日之镜这么多年了就是出不了新的,在隔壁两家都出了的情况下,特别是泥坑这么晚,镜头群这么残的情况下; 最简单逻辑就是原型样机达不到预期; |
[110 楼] cmbit
[泡菜]
23-3-22 16:46
melfes 发表于 2023-03-22 16:10 前面不是写的明明白白,sonnar结构的135gm焦外渲染根本没法比85gm,只是锐,而强调过焦外渲染的105A也不过如此,而rf85L明显也是渲染能力不足,才有了ds版 没看明白你喷了什么,前面有sony 50f1.2和50f1.4自己的重量对比,151%;都是相对很新的镜头了,何况还有人发现50f1.4近距离缩光圈,达不到恒定f1.4, 再回头来看85,有什么问题?前面也说过了,超过135gm重量的话,一定会难产,因为市场销量不会骗人,这个重量就不会好卖;那要在这个基础上保持老的渲染能力,预期不理想 |
[109 楼] cmbit
[泡菜]
23-3-22 16:38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3-22 15:37 是吖,我并不完全否定不可实现,但是残酷的现实是目前没有证明有什么新技术来实现这个路径 za系列从XA和XD开始就明显技术上落后了,现在sony有其他镜头超过50gm的新技术含量吗?并没有,这才是保持悲观的原因 |
[108 楼] melfes
[泡菜]
23-3-22 16:26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3:44 50/1.2GM在更小口径下一样做到了比RF50L更少的口径蚀,50/1.4GM也是在50ZA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成功减重,没道理不认为85/1.2GM不能在减重同时保持焦外的渲染 实在不行就和50一样1.4 1.2各出一只 ![]() |
[107 楼] melfes
[泡菜]
23-3-22 16:10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00:31 105/1.4和135/1.8的入瞳需要一样但是135A只有1130g而105A有1645g,135GM只有950g,而三阳的135/1.8更是进一步减轻到了772g 真拿隔壁的来参考,RF上两个头悬殊最大也就增重了25%,Z口的50/1.2做的很重但是85/1.2S反而比RF85L还轻一点 但凡是肯动动手指查一下过往镜头数据也不至于打出来这种笑话 |
[106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2 15:37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3:44 |
[105 楼] cmbit
[泡菜]
23-3-22 13:44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3-22 12:14 这没用,你不说谁都知道FE卡口现在的镜头重量绝对比隔壁两家低,开个小玩笑光是卡口那个尺寸就要少用点材料减重了 从一开始进这个贴,就强调的是,85f1.2能否保持85gm一代的焦外和氛围的前提下,来立这个贴不 做个1.2谁不能,无非就是看取舍,这里怀念85gm的人多半都是因为那独特的氛围,甚至分辨率并不高也不那么在乎;大家担心的也是取舍; 降低了重量失去了效果,那85f1.2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提高曝光效率和锐度?那就真搞笑了 cmbit 编辑于 2023-03-22 13:49 |
[104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2 12:14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1:17 我可以立帖,索尼新出的851.2的话重量上不会超过佳能尼康任何一家,画质上也不会低于另外两家。851.2重量不会超过1KG,如果是851.4重量不会超过700g。 你说的851.2超过1.2KG可以看到时候发布后谁打谁脸 |
[103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2 12:08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1:17 另外尼康的851.2重量比RF85L轻了几十克,但是体积同样还是比RF85L大了不少。。。说到底还是尼康的设计水平不大行啊,作为后发的851.2S,其实对比RF85L体积,画质并没有什么优势。7200S更糟糕,比索尼重了好几百克,但是整体画质性能甚至还不如7200GM2.。。(70端尼康锐度高但是200端索尼好,抗眩光尼康好但是焦外虚化、光斑GM2更强,对焦速度GM2明显更好。整体对比7200S画质性能并没有超过GM2,但是重了好几百克,说明什么问题?) |
[102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2 12:08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1:17 501.2跟1.4GM那是同一代次的清量化设计啊。85GM应该跟501.4ZA,包括2470GM 7200GM等同一个代次的设计,并没有考虑轻量化需求。 新的501.2GM跟旧的50 1.4ZA一样的重量,那有没有可能新的851.2GM跟老的851.4gm一样的重量呢? |
[101 楼] 酸汤鱼11
[泡菜]
23-3-22 12:05
cmbit 发表于 2023-03-22 11:13 501.4不太清楚,但是501.2本身不用机内矫正也已经非常完美了,如尼康转接501.2GM不带矫正,但是除了有呼吸效应各方面都很完美。说明50GM本身光圈素质就非常不错。。501.4应该问题也不大。 |
[100 楼] cmbit
[泡菜]
23-3-22 11:17
酸汤鱼11 发表于 2023-03-22 10:44 至少我的估算方法基于百分比,而你这个300多克这种绝对数值的,更没有理论依据来支持;绝对数值一般只适用于特定的专属附件,比如z85s把Z系标志性的oled屏幕都减了,这种级别镜头差那点成本?明摆着就是为了减重,目标就是低于隔壁rf,就着也还是1.2公斤级 退一万步,就sony自己的: 50f1.2 778g 50f1.4 516g 778/516=1.51 回到85上, 85f1.4 820g 820*1.51=1238g 是不是也可以做为参考,是不是仍然在1.2公斤级别; cmbit 编辑于 2023-03-22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