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追求系统和环境表现得平直吗
5851 427
[159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3-7-28 10:02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9:14
1. 关于等响度曲线。这是人耳加人脑的生理、心理特性。这个特性是人本身具有的,所以不管是听录音还是听真实声音,也不管器材和房间是否平直,这个特性都是存在的。在听同一个录音时,感觉小音量与大音量的音色不同,这不是什么失真,因为在听真实声音时,人也是同样...

用EQ去调整当然是解决办法,但这需要硬件自己水平的配合,需要调音者自己具有相关的能力和经验。这也是我发帖认为没必硬要追求平直的原因所在。如果有调音的能力背景,有足够好的设备,那当然可以玩。也有很多发烧友不用前级,用模拟或者数字的调音台配合测量麦克风去调整声音。

但是其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数字调整和模拟调整的区别。在PROTOOL里面用纯数字插件去调整音色,是指哪打哪的,但是用仿模拟的数字插件去调整某个频率,周边频段都会有联动的变化,如果用硬件调整,这种联动就会更明显和剧烈,这时的调整,就非常依赖调整者自身的能力和经验。
对于玩PCHIF的玩家来说,的确可以在DA之前用各种插件去改变音色,但DA之后到前级功放再到音箱,除非使用全套监听级的设备,否则前端的调整效果和预期会有很大出入。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本帖主旨是反对不见辨别的去追求声音效果的平直,这里在讲通过EQ调出不平直的声音以求自己喜欢了。
[158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8 09:43
玩点器材而已 发表于 2023-07-28 09:32
如你所说,感觉高频下斜的听感更合适,符合等响度统计的结果,在家庭常用音量70-75分贝,人对高频的敏度远远高于对低频的敏感,所以如果想要听到高低频相对平衡的声音,器材和房间调试的最终结果,往往也是低频翘一些。如果声音相对平直,人往往会觉得中频凹
中高频下斜,不是等响度统计的结果。这是两件事,没有关联。实际上你看等响度曲线,高频部分还上扬了,说明人对高频部分相对于中高频部分也没那么敏感。如果按你想的是等响度曲线调音,那么频响曲线不仅低频部分要高一些,高频部分也要高一些。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这也证明你想的按等响度曲线调音是没有依据的。
等响度曲线的意义,一是解释了大、小音量下为什么听感不一致,二是推荐严谨听音时的分贝值。
小音量时把低音部分调高,那是个人的口味,但实际上就是“失真”了。
[157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3-7-28 09:32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9:14
1. 关于等响度曲线。这是人耳加人脑的生理、心理特性。这个特性是人本身具有的,所以不管是听录音还是听真实声音,也不管器材和房间是否平直,这个特性都是存在的。在听同一个录音时,感觉小音量与大音量的音色不同,这不是什么失真,因为在听真实声音时,人也是同样...
如你所说,感觉高频下斜的听感更合适,符合等响度统计的结果,在家庭常用音量70-75分贝,人对高频的敏度远远高于对低频的敏感,所以如果想要听到高低频相对平衡的声音,器材和房间调试的最终结果,往往也是低频翘一些。如果声音相对平直,人往往会觉得中频凹
[156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8 09:14
玩点器材而已 发表于 2023-07-28 08:18
因为据说骂人被告家长,换个马甲回复我的看法。
那是杰长老在折腾新试音室得到自己满意听感后测的的曲线,也就是我之前说的通过房间和搭配对唱片再创作的结果。其实结果就是个金字塔的能量分布,刚好符合老派一些对发烧友的听感。
每个人耳朵的等响度曲线都是不同的,...
1. 关于等响度曲线。这是人耳加人脑的生理、心理特性。这个特性是人本身具有的,所以不管是听录音还是听真实声音,也不管器材和房间是否平直,这个特性都是存在的。在听同一个录音时,感觉小音量与大音量的音色不同,这不是什么失真,因为在听真实声音时,人也是同样的生理、心理反应。假如一个乐队分别用大音量和小音量完全相同地演奏一个曲子(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人会感觉大、小音量下各频段的响度是不一致的。所以你不能拿等响度曲线来作为调音的依据。如果觉得小音量下低频不够,有两个办法,一是开大音量(公认的严谨听音的分贝值应该是在80~85db之间吧,生活中达不到这么高,70多就相当大声了。你之前说混音师长时间在100db下听音,是不可能的,人受不了的);二是用EQ。我记得很多年前,有的磁带卡座上有等响度功能,实际上就是EQ。
2. 关于那个曲线。实测曲线是斜的,这是真实房间必然产生的结果。任何一个音箱,不管它在在消声室中的频响是不是平的,放到普通房间之后,中高频都会向下倾斜。有研究表明,如果实测曲线不是平的,人就会觉得中高频太亮了。反推到音箱在消声室中的曲线,就是中高频上扬了。虽然实测曲线在斜的情况下声音听上去更正确,但是不可能用斜线作为调音的根据,因为没有什么量化标准,说倾斜多少会是正确的声音,而且斜线既受房间反射状况的影响,也受音箱指向性的影响,难预计,难控制。ASR论坛上有很多音箱的测量和讨论,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forums/speaker-reviews-measurements-and-discussion.54/。看看国外一些声学书籍、看看ASR上的发言,就会知道我前面说的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
感觉你总是把自然听音、录音、听录音这些不同领域或阶段的规律和经验混在一起,知道挺多东西,有实践,但是没消化好,没想明白。
上真力官方网站上看看也会有帮助https://www.genelec.com/monitor-placement。
我所知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也在一点点地学习。我们共同学习。
[155 楼] 玩点器材而已 [泡菜]
23-7-28 08:18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1:02
杰长老这张图中的蓝色曲线,是在他自己房间中实际测得的曲线(当然,肯定是作了平滑的)。这不是音箱在消声室中测得的。
在消声室中平直的音箱,放在普通的房间中,由于音箱的离轴响应和房间的反射声,最后加合的声音就是低频到中低频基本不变、从中高开始衰减的这种斜...

因为据说骂人被告家长,换个马甲回复我的看法。

那是杰长老在折腾新试音室得到自己满意听感后测的的曲线,也就是我之前说的通过房间和搭配对唱片再创作的结果。其实结果就是个金字塔的能量分布,刚好符合老派一些对发烧友的听感。
每个人耳朵的等响度曲线都是不同的,但大部分对中高频更敏感,因此当我们在一定音响下听音乐,对同样声压的高中低频的感受是不同,
以钢琴27.5~4.86khz的音域频段为例,
曲线所示4000赫兹@70分贝的感受声压和500赫兹@75分贝、125赫兹@80分贝、63赫兹@90分贝、31赫兹@95分贝时相同。也就是说当我们觉得中高频频合适的时候,低频听感是偏少的,而 BB6这种优秀的监听音箱,增加两个15寸低音箱后低频也不过增加3分贝的动态。
所以如果按杰长老低频凸、高频衰减的调整结果,也是符合上述统计曲线结果的。


玩点器材而已 编辑于 2023-07-28 08:35
[154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8 01:10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8 00:58
之前你用JBL M2举例,其实K9800乃至DD66000和DD67000就不会那么平直。ATC PRO也比民用ATC平直。ATC PRO听起来更像一个更饱满的单拿。好听的声音有很多种,平直是其中一种
好听不好听,是主观的。
而人的主观偏好,有可能会变化的
[153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8 01:02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8 00:48
其实我很赞同杰长老的观点,低频凸起一些,高频衰减一些,这样声音的乐感会更好
杰长老这张图中的蓝色曲线,是在他自己房间中实际测得的曲线(当然,肯定是作了平滑的)。这不是音箱在消声室中测得的。
在消声室中平直的音箱,放在普通的房间中,由于音箱的离轴响应和房间的反射声,最后加合的声音就是低频到中低频基本不变、从中高开始衰减的这种斜线。
如果音箱在消声室就是这种斜线,那么就是不合格的,放出来的声音肯定是中高欠缺。
[152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8 00:58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0:39
对于音箱来说,保真有数个可以量化的指标,频响曲线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影响相对明显、目前格外受重视的一个。
撇开其它指标不说,就频响曲线而言,越平直的越保真,这么说没问题吧?
监听音箱的声音也不完全相同,但好的音箱差别小,辨别起来比较困难。
好的Stud...

之前你用JBL M2举例,其实K9800乃至DD66000和DD67000就不会那么平直。ATC PRO也比民用ATC平直。ATC PRO听起来更像一个更饱满的单拿。好听的声音有很多种,平直是其中一种
梦游的塔伦迪诺 编辑于 2023-07-28 00:58
[151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8 00:48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0:39
对于音箱来说,保真有数个可以量化的指标,频响曲线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影响相对明显、目前格外受重视的一个。
撇开其它指标不说,就频响曲线而言,越平直的越保真,这么说没问题吧?
监听音箱的声音也不完全相同,但好的音箱差别小,辨别起来比较困难。
好的Stud...

其实我很赞同杰长老的观点,低频凸起一些,高频衰减一些,这样声音的乐感会更好

[150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8 00:39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8 00:25
说到保真,什么器材才是保真?
爱比路几个STUDIO里面有ATC,有PMC,有真力,有小白盆,甚至还有BW的800D4,他们是都保真还是都不保真呢?都不保真的话,用他们当监听制作出来的产品能保真吗?都保真的话,那为什么各个品牌声音会有区别?
所以,当...
对于音箱来说,保真有数个可以量化的指标,频响曲线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影响相对明显、目前格外受重视的一个。
撇开其它指标不说,就频响曲线而言,越平直的越保真,这么说没问题吧?
监听音箱的声音也不完全相同,但好的音箱差别小,辨别起来比较困难。
好的Studio有不同品牌、不同用途的监听音箱,据我了解,是为了让录音作品有更好的适应性。因为最终用户的音箱千差万别,录音师也不知道将来有什么人、用什么音箱来听音。保险起见,就用多种监听音箱,既有主监听,又有近场监听,还有耳机,多试,别出恶声。
小白盆是众所周知的不平直,用它作为唯一依据来混音,肯定是不行的。据说,现在混音还用小白盆,一是用来挑中高频的错,二来也有商业上的考虑,就像是一件行头,呵呵。
[149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8 00:34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0:26
你是不是把“平直”理解成声音的平直,和音乐的起伏对立而言的平直?
看你前面的发言,有这点这个意思。
平直不平直,是器材的属性,是用来听音乐起伏的手段,不是美。
平直的作用,是把美的、丑的,都忠实地放出来。平直本身没有美丑。

我主贴中说的平直,就是系统和房间曲线的平直。但是由于等向度曲线的存在,人耳对中高频是更敏感的,如果系统低频和高频动态相同,我就会觉得低频偏少,这恰恰就是我目前的系统存在的问题。


梦游的塔伦迪诺 编辑于 2023-07-28 00:41
[148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8 00:32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0:21
想在听音时保持混音时相同的器材、相同的声学环境,是不现实的,我认为那也是不需要的。
但是听音时用平直的器材、平直的环境,是最有可能听到录音作品的“本来”的声音的。
对录音作品的声音不满意,要修正、要再创作,是一种玩法。但是即使再创作,也有不同的办法。...

我说的再创作,就是对唱片播放效果的自我表达。声学装修首先就是纠错,把混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在保留中高频动态的基础上去控制驻波,然后就是用混响去不正系统的声音表达
喜欢高分析力的自然可以适当多用一些吸音,喜欢弦乐饱满一些的,往往会把音箱背后的吸音去掉。
所以,这就是唱片播放的个人选择。刘汉盛喜欢内凹,不代表我就不能把音箱角度往外展一些获取更好的宽度。
[147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8 00:26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8 00:18
对啊,如果你听过并且喜欢这种平直的声音,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平直当然是一种美,喜欢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类用户毋庸置疑是无可指摘的。
我反对的,是没有建立审美判断,只能用"平直才是美"来自欺欺人,或者有审美判断但没有调试能力,只能想办法搞平直将个烂...
你是不是把“平直”理解成声音的平直,和音乐的起伏对立而言的平直?
看你前面的发言,有这点这个意思。
平直不平直,是器材的属性,是用来听音乐起伏的手段,不是美。
平直的作用,是把美的、丑的,都忠实地放出来。平直本身没有美丑。
[146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8 00:25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0:10
声音保不保真,是客观。讲保真,平直是必要条件。
声音好不好听,是主观,无论怎么选择,都无可厚非。我的地盘我作主,他人无权干涉。

说到保真,什么器材才是保真?
爱比路几个STUDIO里面有ATC,有PMC,有真力,有小白盆,甚至还有BW的800D4,他们是都保真还是都不保真呢?都不保真的话,用他们当监听制作出来的产品能保真吗?都保真的话,那为什么各个品牌声音会有区别?
所以,当今的器材,都只能是相对保真,如果说录音室产品都保真,但声音又不同,那就是二律背反
[145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8 00:21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8 00:01
或者说,我在重放音乐时,必须和周天澈赵靖们听到相同的声音才算正确的?如果必须如此,但他们在混音时用主监听或者对比监听中听到的声音明显是不同的,那我们又该以什么为准呢?
混音用真力是主流,母带很多在用PMC、ATC,甚至全相彦还在用老的BW801,那我...
想在听音时保持混音时相同的器材、相同的声学环境,是不现实的,我认为那也是不需要的。
但是听音时用平直的器材、平直的环境,是最有可能听到录音作品的“本来”的声音的。
对录音作品的声音不满意,要修正、要再创作,是一种玩法。但是即使再创作,也有不同的办法。比较方便和有效的,就是用EQ。通过房间来调整,不可靠,也费劲。
其实通常的房间处理,主要就是吸声和扩散,目的是获得混响低(家居环境混响都太长了)的、均匀的环境,也就是平直。没听说谁搞声装是为了再创作,呵呵。
[144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8 00:18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8 00:10
声音保不保真,是客观。讲保真,平直是必要条件。
声音好不好听,是主观,无论怎么选择,都无可厚非。我的地盘我作主,他人无权干涉。

对啊,如果你听过并且喜欢这种平直的声音,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平直当然是一种美,喜欢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类用户毋庸置疑是无可指摘的。
我反对的,是没有建立审美判断,只能用"平直才是美"来自欺欺人,或者有审美判断但没有调试能力,只能想办法搞平直将个烂就的人。
平直无疑也是一种美,但平直从来都不是唯一的美,因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审美是由判断而生愉快
[143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8 00:17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7 23:46
现实生活听真实声源时,人通过反射声的信息来帮助定位,这是对的。但是听录音和现实真声源是不同的。
通过反射来体现声场、层次,这是录音时解决的事。录音作品完成之后,反射声的信息已经固定在录音载体(CD、磁带等)里面了。听音时把录音忠实重放出来就行了,就能...
再比如说,为什么混音师要对比监听?归根结底录音的工程也是妥协的产物,要让效果在市场主流的听音设备之间达到平衡,那就必然会对一些频段进行取舍,在PROTOOLS如此强大的当下,重要工程依然会让母带师用硬件去纠错去压限,甚至去推翻混音师的想法,为的也是让作品在最终的呈现上符合主流的播放方式。
混音师往往是长时间在100分贝以上的环境下去挑声音的刺的,所以他们的的房间,一定是强吸音,力求校准到平直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变量,让他们更容易发现问题,让创作更加容易。
但是这时的声音,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的,就连李晓沛去给器材站台,也要给他熟悉的M4+搭配一个胆前级
[142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8 00:10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7 23:53
录音是加工和创作。在家播放是再创作。主贴中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所有对器材和环境的努力,本质上都是在重现制作人的审美。
所以,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去创作?
播音乐就是用罐头做菜,难道开罐就吃的才是唯一正确的打开方式?为什么不可以热热再吃,不可以加些菜...
声音保不保真,是客观。讲保真,平直是必要条件。
声音好不好听,是主观,无论怎么选择,都无可厚非。我的地盘我作主,他人无权干涉。
[141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8 00:01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7 23:46
现实生活听真实声源时,人通过反射声的信息来帮助定位,这是对的。但是听录音和现实真声源是不同的。
通过反射来体现声场、层次,这是录音时解决的事。录音作品完成之后,反射声的信息已经固定在录音载体(CD、磁带等)里面了。听音时把录音忠实重放出来就行了,就能...

或者说,我在重放音乐时,必须和周天澈赵靖们听到相同的声音才算正确的?如果必须如此,但他们在混音时用主监听或者对比监听中听到的声音明显是不同的,那我们又该以什么为准呢?
混音用真力是主流,母带很多在用PMC、ATC,甚至全相彦还在用老的BW801,那我们在器材搭配和调试时,又该以哪一个为准呢?
梦游的塔伦迪诺 编辑于 2023-07-28 00:01
[140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7 23:54
地平线AA 发表于 2023-07-27 23:51
驻波是影响音频缺陷、不平直的一个因素,你有长进了。
我的系统的声音没有大毛病,而你曾经有过的器材出来的声音,大概率全是恶声。
其实当个井底之蛙挺好的,继续保持下去。
[139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7 23:53
巴萨0809 发表于 2023-07-27 23:46
现实生活听真实声源时,人通过反射声的信息来帮助定位,这是对的。但是听录音和现实真声源是不同的。
通过反射来体现声场、层次,这是录音时解决的事。录音作品完成之后,反射声的信息已经固定在录音载体(CD、磁带等)里面了。听音时把录音忠实重放出来就行了,就能...

录音是加工和创作。在家播放是再创作。主贴中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所有对器材和环境的努力,本质上都是在重现制作人的审美。
所以,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去创作?

播音乐就是用罐头做菜,难道开罐就吃的才是唯一正确的打开方式?为什么不可以热热再吃,不可以加些菜和佐料重新回炉一下再吃?
我把第一反射点的吸音换成扩散,得到更宽松的声场,就是我用罐头做饭的方法
[138 楼] 地平线AA [泡菜]
23-7-27 23:51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7 23:13
不要对你不了解的东西胡说八道,这样只会暴露你的无知与狭隘。
好好用你的华硕板载声卡去“消除”“驻波”吧,这是你和音响最接近的地方
驻波是影响音频缺陷、不平直的一个因素,你有长进了。
我的系统的声音没有大毛病,而你曾经有过的器材出来的声音,大概率全是恶声。
地平线AA 编辑于 2023-07-27 23:52
[136 楼] 地平线AA [泡菜]
23-7-27 23:48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7 23:13
不要对你不了解的东西胡说八道,这样只会暴露你的无知与狭隘。
好好用你的华硕板载声卡去“消除”“驻波”吧,这是你和音响最接近的地方
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的系统的声音没有大毛病,而你的有过的所有的系统的声音,绝大多数全是垃圾。
[135 楼] 地平线AA [泡菜]
23-7-27 23:46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7 23:13
不要对你不了解的东西胡说八道,这样只会暴露你的无知与狭隘。
好好用你的华硕板载声卡去“消除”“驻波”吧,这是你和音响最接近的地方
你以为你懂?你玩到今天连一个曲线都没见过,我就噗了。
[134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7 23:46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7 23:03
对啊,不需要。两声道一定需要一些反射才能让声场、层次和结像体现出来

现实生活听真实声源时,人通过反射声的信息来帮助定位,这是对的。但是听录音和现实真声源是不同的。
通过反射来体现声场、层次,这是录音时解决的事。录音作品完成之后,反射声的信息已经固定在录音载体(CD、磁带等)里面了。听音时把录音忠实重放出来就行了,就能“听到”录音师想让你听到的声场、层次了。
现代录音,很多都是多声道单独录音,而且录的是干声。然后在混音时根据需要加延迟、加混响、改变声音强弱,这样,在重放时获得虚拟的“声场”。由于录音时都是单独录音,所以在混音之前根本不存在什么声场(现场录音除外)。
如果在重放时反射声多了,反而会让声像模糊,定位不准。
你还是把录音、听音两个阶段混为一谈了。
[133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7 23:13
地平线AA 发表于 2023-07-27 23:09
你这是丢了西瓜保芝麻,应该是西瓜芝麻都保才对。

不要对你不了解的东西胡说八道,这样只会暴露你的无知与狭隘。
好好用你的华硕板载声卡去“消除”“驻波”吧,这是你和音响最接近的地方
梦游的塔伦迪诺 编辑于 2023-07-27 23:16
[132 楼] 地平线AA [泡菜]
23-7-27 23:09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7 23:03
对啊,不需要。两声道一定需要一些反射才能让声场、层次和结像体现出来

你这是丢了西瓜保芝麻,应该是西瓜芝麻都保才对。
地平线AA 编辑于 2023-07-27 23:10
[131 楼] 梦游的塔伦迪诺 [资深泡菜]
23-7-27 23:03
zjize 发表于 2023-07-27 22:46
我虽然做音箱,但主要是为了听着爽。我去找小春弄间消音室干嘛,要测数据,我单元厂有标准的消音室加Klippel,这比什么不好。消音室我进去过,还不是标准的,是我音箱厂的,进去一分钟就赶紧出来了。说个话都费劲,门一关,直接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很爽吗?

对啊,不需要。两声道一定需要一些反射才能让声场、层次和结像体现出来
[130 楼] 巴萨0809 [泡菜]
23-7-27 22:55
zjize 发表于 2023-07-27 22:46
我虽然做音箱,但主要是为了听着爽。我去找小春弄间消音室干嘛,要测数据,我单元厂有标准的消音室加Klippel,这比什么不好。消音室我进去过,还不是标准的,是我音箱厂的,进去一分钟就赶紧出来了。说个话都费劲,门一关,直接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很爽吗?
杰长老单元厂的消声室低频截止频率是多少?
[129 楼] zjize [泡菜]
23-7-27 22:46
梦游的塔伦迪诺 发表于 2023-07-27 15:07
你做音箱,用强吸音房间肯定是更好的,不妨找小春弄一间,这样测出来的数据肯定更准。但用来展示器材的话,就不见得了
我虽然做音箱,但主要是为了听着爽。我去找小春弄间消音室干嘛,要测数据,我单元厂有标准的消音室加Klippel,这比什么不好。消音室我进去过,还不是标准的,是我音箱厂的,进去一分钟就赶紧出来了。说个话都费劲,门一关,直接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很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