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72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17:2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17:22
开光的形式有圆形、方形、长方形、银锭形、四连弧形、六连弧形、椭圆形、菱花形等。开光不仅在有效的空间内增加了纹饰的层次,而且也使图案主次分明,别开生面。
开光装饰手法的运用,强调了视觉注意的中心部位,突出了主题纹饰,使得整个画面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72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17:2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17:21
枕边沿多绘宽带纹,三连弧与六连弧开光内绘梅竹、松枝或吉祥花卉。釉下彩绘构图中最有特点的是开光装饰手法的运用。
开光的形式有圆形、方形、长方形、银锭形、四连弧形、六连弧形、椭圆形、菱花形等。开光不仅在有效的空间内增加了纹饰的层次,而且也使图案主次分明,别开生面。
[72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17:2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17:21
炉多饰回纹,腹部为连弧开光,内绘梅竹、莲花、兰草纹样,开光外衬以水波纹;瓶往往在肩、颈部饰回纹、弦纹组成的带状纹,腹部饰水波纹或以对称多弧开光形式表现画面主题,内绘跃鹿、鸳鸯等图案,外面衬以水波纹、回纹、锦地纹、蕉叶纹、卷草纹、弦纹之类二方连续式纹带...
枕边沿多绘宽带纹,三连弧与六连弧开光内绘梅竹、松枝或吉祥花卉。釉下彩绘构图中最有特点的是开光装饰手法的运用。
[72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17:2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06:42
釉下彩绘普遍运用于盂、盆、罐、炉、瓶、枕等多种器型。用于装饰盆时,多绘双鱼戏水;罐多饰双蝶、缠枝蔓草、梅花纹样。
炉多饰回纹,腹部为连弧开光,内绘梅竹、莲花、兰草纹样,开光外衬以水波纹;瓶往往在肩、颈部饰回纹、弦纹组成的带状纹,腹部饰水波纹或以对称多弧开光形式表现画面主题,内绘跃鹿、鸳鸯等图案,外面衬以水波纹、回纹、锦地纹、蕉叶纹、卷草纹、弦纹之类二方连续式纹带或散点式花边;
[72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06:4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06:42
从江西省新干县界埠※※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曾照远墓出土的跃鹿纹罐、南昌县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所出跃鹿纹盖罐和莲荷纹炉等精美文物来看,釉下彩绘技术在南宋前期已非常成熟。
釉下彩绘普遍运用于盂、盆、罐、炉、瓶、枕等多种器型。用于装饰盆时,多绘双鱼戏水;罐多饰双蝶、缠枝蔓草、梅花纹样。
[72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06:4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06:41
由于颜料中的三氧化二铁比较稳定,在高温烧制中不熔不走,无晕散现象发生,依靠釉层的遮盖,经焙烧而显露明澈晶亮的艺术效果,其色彩在釉下不易磨损、腐蚀,色泽莹亮,经久不变,深受时人青睐。
从江西省新干县界埠※※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曾照远墓出土的跃鹿纹罐、南昌县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所出跃鹿纹盖罐和莲荷纹炉等精美文物来看,釉下彩绘技术在南宋前期已非常成熟。
[72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06:4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06:41
彩绘因含铁量的多少不同,以及在焙烧过程中火候的高低而产生差异,一般深者为黑色,浅者为褐色,吉州窑釉下彩绘大多为褐色。
由于颜料中的三氧化二铁比较稳定,在高温烧制中不熔不走,无晕散现象发生,依靠釉层的遮盖,经焙烧而显露明澈晶亮的艺术效果,其色彩在釉下不易磨损、腐蚀,色泽莹亮,经久不变,深受时人青睐。
[72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06:4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06:28
釉下彩绘是以铁元素为着色剂的颜料在胎上绘画,然后施加一层透明薄釉烧制而成。
彩绘因含铁量的多少不同,以及在焙烧过程中火候的高低而产生差异,一般深者为黑色,浅者为褐色,吉州窑釉下彩绘大多为褐色。
[71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06:2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06:28
吉州窑瓷器釉下彩绘瓷
釉下彩绘瓷是吉州窑瓷器的重要品类,流行于南宋、元代。
釉下彩绘是以铁元素为着色剂的颜料在胎上绘画,然后施加一层透明薄釉烧制而成。
[71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06:2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3 06:26
还有漏花工艺,多数学者认为是借鉴了民间的剪纸工艺,我认为所谓的“剪纸漏花”工艺,主要是借鉴了南宋最流行的夹缬工艺而来。
吉州窑瓷器釉下彩绘瓷
釉下彩绘瓷是吉州窑瓷器的重要品类,流行于南宋、元代。
[71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06:27
ZHJJUN 发表于 2024-08-25 17:13
绿釉花卉纹枕
绿釉花卉纹枕
[71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3 06:2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19:43
至于吉州窑点釉彩,俗称为“满天星”,是以黑釉为地的点褐釉彩装饰,多见于梅瓶、长颈瓶、罐、盏等。盏内的点状褐釉彩呈多重同心圆状分布。
还有漏花工艺,多数学者认为是借鉴了民间的剪纸工艺,我认为所谓的“剪纸漏花”工艺,主要是借鉴了南宋最流行的夹缬工艺而来。
[71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19:4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19:43
窑釉下黑(褐)彩瓷器装饰,就明显存在大量南宋丝织品装饰因素,这表明当时各类工艺之间在装饰图案的相互借鉴已非常普遍,而吉州窑长颈瓶、香炉等口沿常见的回纹装饰带,同样受到丝织品的影响。
至于吉州窑点釉彩,俗称为“满天星”,是以黑釉为地的点褐釉彩装饰,多见于梅瓶、长颈瓶、罐、盏等。盏内的点状褐釉彩呈多重同心圆状分布。
[71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19:4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19:42
以丝织品的纹饰借鉴来说,吉州窑瓷器纹饰表现在釉下彩、点釉彩和所谓的“剪纸漏花”这三类瓷器之上。
窑釉下黑(褐)彩瓷器装饰,就明显存在大量南宋丝织品装饰因素,这表明当时各类工艺之间在装饰图案的相互借鉴已非常普遍,而吉州窑长颈瓶、香炉等口沿常见的回纹装饰带,同样受到丝织品的影响。
[71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19:4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19:42
丝织的移用
南宋以来纺织业素称发达,那些织锦、花罗、缬染的纹样,被写进了吉州窑瓷器的器表,至于金银器、漆器工艺的进步,龟筒、玳瑁等珍稀材料制成的奢侈工艺品在上层社会的广为流行等等,直接刺激了吉州窑瓷器努力地模仿这些珍贵材料质感和表面肌理工艺。
以丝织品的纹饰借鉴来说,吉州窑瓷器纹饰表现在釉下彩、点釉彩和所谓的“剪纸漏花”这三类瓷器之上。
[71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19:4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18:20
此外,瓷器上的银铤、金铤、犀角、方胜、玛瑙等杂宝也流行于吉州窑的装饰上,这就真实地反映了南宋世俗社会对金钱、财富、官位、长寿、爱情、幸福、享乐的普遍追求,是宋代高度商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井世俗“利欲观”的具体表现。
丝织的移用
南宋以来纺织业素称发达,那些织锦、花罗、缬染的纹样,被写进了吉州窑瓷器的器表,至于金银器、漆器工艺的进步,龟筒、玳瑁等珍稀材料制成的奢侈工艺品在上层社会的广为流行等等,直接刺激了吉州窑瓷器努力地模仿这些珍贵材料质感和表面肌理工艺。
[71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18:2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18:20
有的还以“福鹿(谐音禄)”、“竹(谐音祝)寿”等图文来喻示祥瑞的含义。
此外,瓷器上的银铤、金铤、犀角、方胜、玛瑙等杂宝也流行于吉州窑的装饰上,这就真实地反映了南宋世俗社会对金钱、财富、官位、长寿、爱情、幸福、享乐的普遍追求,是宋代高度商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井世俗“利欲观”的具体表现。
[71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18:2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18:19
另一种类,则是在盏内壁一周等距分布三组漏花折枝花果纹,每组折枝花挂四果,三组折枝花的四果内分别由“金玉满堂”、“福如东海”、“福禄长寿”吉语组成。
有的还以“福鹿(谐音禄)”、“竹(谐音祝)寿”等图文来喻示祥瑞的含义。
[70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18:1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18:19
深圳博物馆老馆目前所展的吉州窑瓷器中,有一些瓷器是带有吉祥语的,有在盏内壁一周等距分布三组柿蒂形的漏花装饰的,三组柿蒂形内各有四字,通常由“金玉满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三组吉语组成;
另一种类,则是在盏内壁一周等距分布三组漏花折枝花果纹,每组折枝花挂四果,三组折枝花的四果内分别由“金玉满堂”、“福如东海”、“福禄长寿”吉语组成。
[70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18:1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07:02
当时士人精英固然引领着社会风尚,但市民生活也有自己的精彩。那么宋代工艺美术,除儒雅的层面而外,接下来就是民俗中兼具世俗和功利的特质,其中吉语和杂宝最具特色。
深圳博物馆老馆目前所展的吉州窑瓷器中,有一些瓷器是带有吉祥语的,有在盏内壁一周等距分布三组柿蒂形的漏花装饰的,三组柿蒂形内各有四字,通常由“金玉满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三组吉语组成;
[70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07:0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07:02
世俗的吉语
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也就催生了丰富多元的市井文化。
当时士人精英固然引领着社会风尚,但市民生活也有自己的精彩。那么宋代工艺美术,除儒雅的层面而外,接下来就是民俗中兼具世俗和功利的特质,其中吉语和杂宝最具特色。
[70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07:0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07:01
“一枝梅”的装饰工艺较为复杂,首先以漏花工艺形成梅花及主枝干,然后辅以剔划手法刻出细小枝条,接着在梅花花朵之上以黑彩描绘花蕊,最后在梅花花朵部位补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
世俗的吉语
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也就催生了丰富多元的市井文化。
[70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07:0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07:00
如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黑釉一枝梅纹梅瓶,1982年江西宜春南宋墓出土黑釉一枝梅纹长颈瓶、黑釉一枝梅纹炉,私人藏黑釉一枝梅执壶等。
“一枝梅”的装饰工艺较为复杂,首先以漏花工艺形成梅花及主枝干,然后辅以剔划手法刻出细小枝条,接着在梅花花朵之上以黑彩描绘花蕊,最后在梅花花朵部位补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
[70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07:0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06:45
“一枝梅”是宋时人的称谓,其在吉州窑瓷器上的流行,除前述原因之外,还与宋代文人对清逸瘦雅“一枝梅”形象的特殊偏好有关。
如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黑釉一枝梅纹梅瓶,1982年江西宜春南宋墓出土黑釉一枝梅纹长颈瓶、黑釉一枝梅纹炉,私人藏黑釉一枝梅执壶等。
[70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06:4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06:44
所谓的“一枝梅”,是吉州窑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梅花表现形式,主要见于黑釉梅瓶、长颈瓶、香炉、执壶之上。
“一枝梅”是宋时人的称谓,其在吉州窑瓷器上的流行,除前述原因之外,还与宋代文人对清逸瘦雅“一枝梅”形象的特殊偏好有关。
[70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06:4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06:44
构图上或一枝梅,或梅梢月、或梅竹相伴,或梅鹊呼应,体现了南宋吉州窑瓷器特有的文人气韵。吉州窑梅花装饰的流行,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宋代梅花渐受文人雅重有莫大关系。
所谓的“一枝梅”,是吉州窑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梅花表现形式,主要见于黑釉梅瓶、长颈瓶、香炉、执壶之上。
[70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06:4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2 06:43
郭学雷拿一件南宋吉州窑瓷器上的梅花举例,其装饰技法或以釉下彩绘,或以黑地釉绘,或以漏花,或以黑釉漏花、划花、绘画复合手法装点于各类瓷器之上。
构图上或一枝梅,或梅梢月、或梅竹相伴,或梅鹊呼应,体现了南宋吉州窑瓷器特有的文人气韵。吉州窑梅花装饰的流行,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宋代梅花渐受文人雅重有莫大关系。
[70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 06:4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1 15:40
文人的梅花
郭学雷认为,宋代的江西在文学方面空前繁荣,名士宿学比肩继踵,那么文人意趣的清玩、赏鉴之风自然吹袭不已,并渗透于各类工艺和实用器的制造,其表现在吉州窑瓷器装饰的影响则是诗画的加入,特别是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中所见的冷峭高洁的梅竹、春意盎然的海...
郭学雷拿一件南宋吉州窑瓷器上的梅花举例,其装饰技法或以釉下彩绘,或以黑地釉绘,或以漏花,或以黑釉漏花、划花、绘画复合手法装点于各类瓷器之上。
[69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 15:4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1 15:39
上述题写诗文的器物虽为金代制品,但同样反映了禅宗北传后,茶与禅僧的密切关系。
文人的梅花
郭学雷认为,宋代的江西在文学方面空前繁荣,名士宿学比肩继踵,那么文人意趣的清玩、赏鉴之风自然吹袭不已,并渗透于各类工艺和实用器的制造,其表现在吉州窑瓷器装饰的影响则是诗画的加入,特别是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中所见的冷峭高洁的梅竹、春意盎然的海棠啼莺、寄寓男女之情的鸾蝶鸳鸯等装饰,颇能体现宋代文人的诗情画意。
[69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 15:3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1 15:39
深圳望野博物馆藏一件金代红绿彩碗中题写“有客方沽酒,无僧不点茶”之句;另见一件金代狮形枕枕面题写“高楼好饮农夫酒,僧舍更饮粗草茶”诗文。
上述题写诗文的器物虽为金代制品,但同样反映了禅宗北传后,茶与禅僧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