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痛——日本电动车历史和我们当下
11385 105
[13 楼] 牛年好 [泡菜]
2-24 13:25
wan 发表于 2025-02-24 12:30
别人不玩,别人就是一定对的么?
为什么不能是自己掌握了正确方向?
电动化之后,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更好的性能,这不就是发展方向么?
你这电动车也是别人炒起来的概念,就是从特斯拉起电池车才火的,
本来这电池车是应该、而且一定、确定要是在中国先炒起概念来,带头做出来的行业(因为中国缺油‘缺石油,什么环保啊智能啊,什么产业链通通都是虚的)就是能源战略问题,石油不够,你要发展汽车14亿中国人有个5亿辆汽车,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石油给你烧,那就回到过去计划经济时凭票购油吧。
所以电动车按道理来说就是要我们国家最先出来,最先炒起概念来,最先发起攻势的才对,因为我们最迫切,但为什么偏偏不是我们创新出来,而是美国这个不缺油且不迫切的需要电动车的国度最先带起来的???

别人不玩,别人就是一定对的么?      别人创新比你高上一档都不止。
为什么不能是自己掌握了正确方向?   这个方向还是别人给你指出来的(方向正确与否还是未知)
电动化之后,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更好的性能,这不就是发展方向么?  这条有时间我展开说说,很多话想说一时间组织不起来。

最后再说一下吧,当年苹果放弃造车,国内电动车车界估计心凉了一大截,最明显的是雷军(他强行表现得很镇定)因为国际上没人跟,大家对电动车这条路是对是错充满了迷茫,如果特斯拉再退出电动车届的话估计大家的心都彻底凉了。以后就自己关门闭门造车吧。
牛年好 编辑于 2025-02-24 13:27
[12 楼] wan [泡菜]
2-24 12:30
牛年好 发表于 2025-02-23 23:32
八字还没一撇呢?就觉得电动车是未来了?这么快就在这里歌功颂德了,这玩意好像只有国内自己在玩。...

别人不玩,别人就是一定对的么?
为什么不能是自己掌握了正确方向?
电动化之后,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更好的性能,这不就是发展方向么?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11 楼] 男人心似海深 [资深泡菜]
2-24 10:09
自由ofo山风 发表于 2025-02-24 00:33
如何看待这篇文章?要看时代背景与政治任务。钱老在这篇上章中的措词是模棱两可的,他只是强调科学发展。
再说,现在水稻产量在科学们特别是袁隆平院士的努力下,亩产不也达到两千斤了。
听说氢聚变原子炉吗?中国计划2050年拿出第一座商用炉,去年已领先世界成功...

不是已经有空气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技术了吗?到时候风电光电周边直接建厂开干,还要啥种地啊
男人心似海深 编辑于 2025-02-24 10:12
[10 楼] 平均律 [泡菜]
2-24 00:53
自由ofo山风 发表于 2025-02-24 00:33
如何看待这篇文章?要看时代背景与政治任务。钱老在这篇上章中的措词是模棱两可的,他只是强调科学发展。
再说,现在水稻产量在科学们特别是袁隆平院士的努力下,亩产不也达到两千斤了。
听说氢聚变原子炉吗?中国计划2050年拿出第一座商用炉,去年已领先世界成功...

你再看看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发表的文章?那才是真正的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了。
[9 楼] 自由ofo山风 [禁言中]
2-24 00:33
平均律 发表于 2025-02-23 09:54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如何看待这篇文章?要看时代背景与政治任务。钱老在这篇上章中的措词是模棱两可的,他只是强调科学发展。
再说,现在水稻产量在科学们特别是袁隆平院士的努力下,亩产不也达到两千斤了。
听说氢聚变原子炉吗?中国计划2050年拿出第一座商用炉,去年已领先世界成功建设了实验炉,商用炉可能会提前,到时农业生产便会用上“人造太阳”,也就是可以用灯光24小时进行光合作用,因为氢聚变原子炉的发电成本每度才1分钱左右,农业生产将工业化,人类将彻底解决粮食安全和淡水问题。
24小时光合作用的水稻,亩产可以达到多少呢?人家猜一猜
[8 楼] 自由ofo山风 [禁言中]
2-24 00:18
stevenkoh 发表于 2025-02-23 15:58
中国的“理科”和“工科”是不区分的。钱老是令人尊敬的,但在电动车这个问题上,最多也是一个“务虚”的提醒,就像孙中山也畅想三峡建水库,1940年代中期也邀请美国著名水电工程专家实地勘察,说是天赐的水坝建造地。但前后真正建立要很多年后。尽管我们在电动车事...

为什么院士要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两种类型。我们所歌颂的核元勋,他们连原子弹都没摸过。
[7 楼] 牛年好 [泡菜]
2-23 23:32
八字还没一撇呢?就觉得电动车是未来了?这么快就在这里歌功颂德了,这玩意好像只有国内自己在玩。
[6 楼] stevenkoh [泡菜]
2-23 15:58
自由ofo山风 发表于 2025-02-22 20:17
因为中国有看得远的科学家!

中国的“理科”和“工科”是不区分的。钱老是令人尊敬的,但在电动车这个问题上,最多也是一个“务虚”的提醒,就像孙中山也畅想三峡建水库,1940年代中期也邀请美国著名水电工程专家实地勘察,说是天赐的水坝建造地。但前后真正建立要很多年后。尽管我们在电动车事业上致敬先辈钱老,但关键人并不是他。就像三峡问题核心关键决策人是水电行业出身的李P李总,他一直坚持应当适度超前发展。https://zqb.cyol.com/content/2005-07/11/content_1142048.htm。同样高铁也是,孙中山也要建10万英里铁路,但大家知道高铁关键人不是孙中山。

日本在钱学森1992年书信前,就已经搞出很多基于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的电动车了。相比钱老,看的元的技术官员是万钢。他直接主导了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日本在新能源阶段,政界缺乏万钢,产业界缺乏老王这类※※关键人物。两者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都确保了中国沿着正确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化上大幅前进,说大白话就是没有像日本一样,点错科技树而后悔。

日本无论是产业上,还是技术上,都如老王所预言,都被我们赶上。可以说,日本拿了先手,今天日本汽车界回顾,是令人遗憾的。

大众老总是大同济的,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S82N7P0527T7DL.html


stevenkoh 编辑于 2025-02-23 16:05
[5 楼] 平均律 [泡菜]
2-23 09:54
自由ofo山风 发表于 2025-02-22 20:17
因为中国有看得远的科学家!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4 楼] runnova [泡菜]
2-23 08:39
不管是技术路线还是啥路线都有市场国情的因素
没法直接比,纯技术解释不了

比如以日本人的收入,出行成本占比并不大,,美国人鉴于美元对汽油的购买力,开车出行成本占比也不大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3 楼] 自由ofo山风 [禁言中]
2-22 20:17
因为中国有看得远的科学家!

[2 楼] 男人心似海深 [资深泡菜]
2-22 19:57
※※上,你知道自从中国开放了144小时免签政策,
好多老外来中国自由行,上街普遍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不嘈杂,安静,没有汽车尾气。
[1 楼] stevenkoh [泡菜]
2-22 17:47
2025年2月11日,我从所住的静冈世纪酒店出大堂门。门口的V8丰田SUV轰了一下油门,把我吓了一跳,一股浓重的汽油味道弥漫在酒店大门顶棚,久久没有散去。热车了1分钟左右,车主开着呼啸而过。在日本小车遍地的当下,这台车如此的惹人眼球。

我没有开过V8车,甚至没有听过V8发动机的呼啸,这是我第一次听到V8发动机,估计也将是唯一的一次吧。日本是有过辉煌的汽车时代的,随处走过就是能看到※※




但非常可惜,日本没有抓住 锂电池动力的电车机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技术路线”是非常重要的,Nissan电动EV车的故事,读来令人扼腕和窒息,尼桑起了一个超级大早,但在家里却没有赶集。这里写了电动车※※上几个关键节点,日本可以全部都失去。读来令人唏嘘不已,我要是日本人,真的....

1.https://www.nissan-global.com/EN/INNOVATION/TECHNOLOGY/ELECTRIFICATION/EV_MILESTONES/1947-1998/
2.https://www.nissan-global.com/EN/INNOVATION/TECHNOLOGY/ELECTRIFICATION/EV_MILESTONES/2000-2009/
3.https://www.nissan-global.com/EN/INNOVATION/TECHNOLOGY/ELECTRIFICATION/EV_MILESTONES/2010-2018/

电动车※※的关键节点,是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日本1996年就完成了,但真正的商品化,尼桑要2009年12月,2010年才正式商用化。其初衷很奇葩,为了消耗东京电力晚上的夜晚谷间多余电力。2011年福岛以后,核电撤销。尼桑采用日产聆风的技术加上内燃机,捣鼓出e-power。


其实,不管是今天PHEV、REEV、纯电BEV,其最关键的都是锂电池动力技术。索尼1996年就搞出这个汽车用锂电池技术,而中国的锂电池1995年才刚搞出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6L27O8Q05451UH4.html

我看了下时间,刚好是电池大王在北京研究所的日子。不过锂电池的汽车使用,早就被电池大王盯上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丰田THS很大部分成功,是依靠可靠的镍氢电池。所以,丰田最大幅度发挥了镍氢电池长处,稳定、可靠,在镍氢电池充放控制,日本人有绝对先进的独门秘籍。缺陷就是电池密度较低,因此无法做大电池,因此也没法插电。因为电池不大,没必要Plug-in插电。而且,日本的发动机自吸N/A的比较出色,自吸不带T搞阿特金森也容易。发动机优秀,也没必要插电,成就了THS的辉煌。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们不用,有人用。看了下,老王1966年出生,小学和初中都是优秀生,1983年,老王优异成绩考入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87年,老王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并专攻电池领域。1992年,26岁的老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并获得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的职称。1995年2月,老王辞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工作。

读书方面,老王学历无可挑刺,高中生可没法比。从日本的例子可以看出,技术路线选择,非常重要。




stevenkoh 编辑于 2025-02-22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