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的+全手动的+精密仪器
104723 1925
[1747 楼] 總是一個人走在昆侖山 [资深泡菜]
16-12-2 07:34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2-1 13:10
相当奇怪,少见的镜头啊。1970年代生产。

非常稀有的镜头。想当年福建也是中国制造感光材料的重要基地。数码相机时代来临国产胶片厂都完蛋了。
[1746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2-1 13:10
相当奇怪,少见的镜头啊。1970年代生产。

[1745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27 02:05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1-25 09:50
第30届WestLicht相机拍卖会,2016年11月19日

创下新的拍卖纪录的拍品是一台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一台尼康相机,它于1948年4月生产,
是尼康量产相机的第三台。
同时,它也是对尼康公司的一份生日※※——尼康将于2017年1月庆祝公司成立100周年。
=======================================================

稀有的精密仪器啊。


据说只生产了20几只的哈苏口中画幅1000毫米 F6.7反射头。

[1744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25 09:50
第30届WestLicht相机拍卖会,2016年11月19日

创下新的拍卖纪录的拍品是一台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一台尼康相机,它于1948年4月生产,
是尼康量产相机的第三台。
同时,它也是对尼康公司的一份生日※※——尼康将于2017年1月庆祝公司成立100周年。
=======================================================

稀有的精密仪器啊。

[1743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20 15:04
The primary lens is a very wide-angle lens...it has a very large depth of field...throws a wide image circle...on a pellicle element (which takes the normal place of film or a sensor) ...This second lens can zoom in on the projected wide-angle image, giving an apparently longer focal length ...
他使用了一个具有较大成像圆的大广角镜头,将“具有较大景深”的影像投影在一张薄膜上,然后再用一个变焦镜头去捕捉薄膜上的影像,来实现变焦并控制光圈。

这道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因为前面的广角镜头完成了3D->2D的投影转换,接下来的变焦实质是对一个2D平面的翻拍,所以不存在景深的问题。通过后面变焦镜头的“放大”,也可以获得类似长焦的效果,但由于是对2D影像的放大,所以景深没问题。

作者:砸场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406040/answer/489944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

谢谢!网上搜的资料。不知道实物是什么样子?

[1742 楼] sunlingdwy [泡菜]
16-11-16 23:33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0-14 09:06
你好,恕本人孤陋寡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此头啊。


    请在电视盒子上搜下 “ 非凡的镜头--弗雷泽的故事”
[1741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13 21:34

早期北京 BS-2 型手表。



[1740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9 17:36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1-8 22:21
When was your Contax II or III made ?? According to the excellent "benchmarks" book by Foto Saga in France, ISBN 2-906840-06-8, the first letter before the serial number denotes a block of 99,999 serial numbers -- not all of which were always issued:   Z 1935/6, A 1936, B 1936, C 1936/7, D 1937, E 1937, F 1937/8, G 1938, J 1938/9, K 1939, L 1939, M 1940/42, N 1941/3.   Keep in mind the code was also used for other Zeiss cameras, so these codes do not indicate total Contax production.

网上资料


我的这款出口款CONTAX II 应该是1936/37年产的。距离刻度是英制的。机身号的位置也不一样。
[1739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8 22:37
Contax IIa, mechanical sync

Letter, Serial Number, Production date
P, 97,001-100,000, 11/1949 to 6/1950
S, 20,001-28,000, 7/1950 to 4/1951
T, 5,001-9,000, 3/1951 to 7/1951
T, 28,001-35,000, 8/1951 to 12/1951
U, 1-5,000, 1/1952 to 5/1952
V, 15,001-20,000, 7/1952 to 8/1952
X, 1-3,000, 9/1952 to 10/1952
Y, 57,001-62,001, 11/1952 to 3/1953
A, 43,001-46,001, 4/1953 to 10/1953

Contax IIa, PC sync

Letter, Serial Number, Production dates
A, 46,000-53,000, 11/1953 to 9/1954
B, 90,001-95,000, 10/1954 to 2/1955
F, 20,001-25,000, 3/1955 to7/1956
Q, 30,001-33,000, 7/1956 to 9/1957
R, 33,001-34,000, 11/1956 to 4/1958
L, 85,001-87,000, 4/1958 to 2/1961

Contax IIIa, mechanical sync

Letter, Serial Number, Production dates
T, 35,001-40,000, 3/1951 to 7/1952
V, 20,001-25,000, 7/1952 to 10/1952
Y, 52,001-57,000, 11/1952 to 3/1953
A, 53,001-63,000, 4/1953 to 10/1953

Contax IIIa, PC sync

Letter, Serial Number, Production dates
B, 95,001-100,000, 11/1953 to 9/1954
C, 1-5,000, 10/1954 to 2/1955
D, 76,001-86,000, 3/1955 to 1/1956
F, 25,001-30,000, 2/1956 to 8/1956
L, 75,001-85,000, 7/1956 to 7/1961
O, 86,001-91,000, 11/1956 to 7/1957
Q, 1 to 25, 1960
R, 34.001-38,000, 2/1961 to 8/1962

网上资料。
[1738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8 22:21
When was your Contax II or III made ?? According to the excellent "benchmarks" book by Foto Saga in France, ISBN 2-906840-06-8, the first letter before the serial number denotes a block of 99,999 serial numbers -- not all of which were always issued:   Z 1935/6, A 1936, B 1936, C 1936/7, D 1937, E 1937, F 1937/8, G 1938, J 1938/9, K 1939, L 1939, M 1940/42, N 1941/3.   Keep in mind the code was also used for other Zeiss cameras, so these codes do not indicate total Contax production.

网上资料
[1737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7 13:05
稀有品种的徕卡旁轴相机。

网上扒图。
[1736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6 21:25

1960年代的东风牌国产手表,装第一只自我研发的ST5 型19钻机芯。 当时新中国建立不过10几年。后来天津手表厂还送给老布什一块海鸥牌手表。
[1735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6 18:17
对苯二酚 发表于 2016-11-4 18:28
少了海鸥15MM超广


谢谢!我看到图中有几只工业用镜头。平时很难见到关于它们的资料和介绍。估计可能涉及国家机密。
[1734 楼] 对苯二酚 [老坛泡菜]
16-11-4 18:28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29 09:11
海鸥厂生产的许多稀有品种连图片都很少见啊。 希望手头有这些镜头的网友亮亮宝贝。
少了海鸥15MM超广
[1733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4 18:04
熊看 发表于 2016-11-4 09:16
我的第一只手表就是宝石花


我的第一只表是北京二型,1969年。

[1732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4 18:02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1-1 15:20
早期国产表。



补图。。。
[1731 楼] 熊看 [资深泡菜]
16-11-4 09:16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1-2 12:46


我的第一只手表就是宝石花
[1730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2 12:47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1-2 12:46


[1729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2 12:46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1-1 15:20
早期国产表。



[1728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1-1 15:20
早期国产表。

[1727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0-27 09:26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0-27 09:18
几只有文物价值的国产镜头。反映了那段一个公司从公有变私有,然后消亡的过程。


这是什么公司?估计可能是减员增效,私有化后把过去的老产品拿来继续生产的。
[1726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0-27 09:18
几只有文物价值的国产镜头。反映了那段一个公司从公有变私有,然后消亡的过程。
[1725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0-27 09:12
一些有蔡司血统的苏联产镜头。也说明了蔡司公司产品的影响力。
[1724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0-27 09:08
總是一個人走在昆侖山 发表于 2016-9-29 08:17
Kievuser大哥的贴留个记号!全金属的宝贝!德累斯顿的辉煌!


昆仑大侠的东蔡司系列是全网闻名啊。 东蔡司的产品是亲民的好东西。
[1723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0-25 20:00
熊看 发表于 2016-10-24 20:01
最近网上忽然出现了不少70张后背,都在900~1100元之间,我这个很新是在交易会上花250元买了两个,有毛病但是能修我又爱拆机器解闷就收了,正好我还有个花了400元收的哈苏移轴机身专配的原厂4x4后背,原来缺个豆腐刀立马就活了。
我经常是先买轱辘后买车,这不,又是几百元收了个没头的贝尔▪豪威尔机身,据说很经典但是原头已经卖掉也不好找了,先玩儿机身吧。


这台相机也挺稀罕。我还从来没见过。 前几年我还没事的时候拆拆相机,手表之类的解闷。现在没那个耐心了。
[1722 楼] 熊看 [资深泡菜]
16-10-24 20:01
Kievuser 发表于 2016-10-24 14:25
这A70后背貌似很少见啊。

最近网上忽然出现了不少70张后背,都在900~1100元之间,我这个很新是在交易会上花250元买了两个,有毛病但是能修我又爱拆机器解闷就收了,正好我还有个花了400元收的哈苏移轴机身专配的原厂4x4后背,原来缺个豆腐刀立马就活了。
我经常是先买轱辘后买车,这不,又是几百元收了个没头的贝尔▪豪威尔机身,据说很经典但是原头已经卖掉也不好找了,先玩儿机身吧。
[1721 楼] 熊看 [资深泡菜]
16-10-24 19:47
總是一個人走在昆侖山 发表于 2016-10-24 14:18
熊看兄的宝贝真是多啊羡慕嫉妒恨啊

昆仑兄是德系高手,本熊则是杂乱无章。
又是杂烩——
[1720 楼] Kievuser [陈年泡菜]
16-10-24 14:25
这A70后背貌似很少见啊。
[1719 楼] 總是一個人走在昆侖山 [资深泡菜]
16-10-24 14:18
熊看 发表于 2016-10-14 19:51
个头虽小五脏俱全——瑞士造的135双反相机,现在的确是收藏经典相机的好时机!
熊看兄的宝贝真是多啊羡慕嫉妒恨啊
[1718 楼] 熊看 [资深泡菜]
16-10-24 11:37
堆砌金属——